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65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一、A组 基础达标
1.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源主要是( )
A.石油污染
B.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C.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
D.重金属污染
2.下列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利用GIS进行海洋环境监测 ②加强入海污染物控制 ③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④停止实行“伏季休渔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对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从而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规范化道路。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相关区域含义及其空间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洋权益范围由内水和领海构成
B.国际海底区域是国家范围以外的海域
C.公海受到国家主权的管辖和支配
D.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
4.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的(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科学利益
读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最大可获得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②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岩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 ③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专属经济区 ④所有的岛屿都享有专属经济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有关国际社会解决岛屿争端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最先发现原则
B.历史习惯原则
C.充分考虑现状原则
D.上述原则出现矛盾可武力解决
下图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处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
A.峡谷 大陆架 B.大陆架 海沟
C.大洋盆地 大陆架 D.大洋盆地 海沟
8.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②③④四处海域最有可能不属于公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B组 综合应用
现代海洋牧场是在特定海域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念与方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生产方式。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以实现生态良好、资源丰富的现代海洋渔业生产,为后代留下碧海蓝天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下图为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示意图及某海洋牧场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在海南三亚建设海洋牧场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
A.交通运输 B.资源环境承载力
C.经济效益 D.科学技术
10.江苏沿海海洋牧场分布较少,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
①淤泥质海岸 ②水热条件 ③海水水质 ④海水较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读图,完成11~12题。
甲
乙
11.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及根本原因是( )
A.空间分布一致,海洋锋两侧海水性质不同
B.空间分布一致,海洋锋两侧海水性质相同
C.渔场纬度偏低,海洋锋附近水温偏高
D.渔场纬度偏高,海洋锋附近水温偏低
1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发展海洋牧场 B.控制陆源污染
C.平原海岸填海造陆 D.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7月26日会见来华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表示,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中方愿同东盟国家积极拓展海上务实合作,力争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发挥各方智慧,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下图示意各类海域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资源集中在广阔的深海区域
B.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区域
C.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无害
D.可燃冰资源只能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
1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海域及其国家海洋权益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为领海——属于沿海国的主权,不容他国侵犯和干涉 ②为内水——国家领水组成部分,沿海国对其享有与领陆一样的主权 ③为毗连区——沿海国对其享有部分主权和防止、惩治违法事项的管制权
④为专属经济区——其他国家在此区域内拥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⑤为大陆架——其他国家在此区域内拥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海洋产业包括传统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读我国2013—2018年海洋三次产业产值变化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2013—2018年间,中国海洋产业的( )
A.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B.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波动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D.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变化不大且有波动
16.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关于这两个地区的海洋产业重点发展的措施及方向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发挥技术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海洋化工和盐业生产
B.针对能源资源短缺,应大力发展海洋潮汐发电和油气产业
C.长三角地区利用技术优势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
D.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紧张,海洋产业的重点是海水淡化产业
三、C组 创新提升
某内海海域盛产一种鱼类,下图是改变开捕年龄(该鱼类年龄)时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渔获量等值曲线。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图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启示,正确的是( )
A.控制捕捞强度,提高渔业效益
B.推迟捕捞年龄,维持资源再生
C.人工水产养殖,加大科技投入
D.增加渔业品种,提高单位产出
18.捕捞强度是单位时间内对某一单位面积水域所投入的捕捞生产能力。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经济效益最好的捕捞年龄是( )
A.2~3年 B.4~5年
C.5~6年 D.6~7年
19.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考点分层练65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1.B 污染物来源主要是沿海陆地污染物排放;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属于污染类型。
2.B 加强入海污染物控制和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
3.B 4.B 第3题,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A错误;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B正确;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是指各国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公海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域,C错误;专属经济区是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200海里的范围,D错误。第4题,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国家海洋经济产业等,属于海洋经济权益,B正确。海洋政治权益主要是指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海洋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故A、C、D错误。
5.A 6.D 第5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例如,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最大可获得1 500平方千米邻海区和43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规定,那些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活动的岩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第6题,当事国应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平等磋商。
7.D 8.C 第7题,根据海深线判断出,①处为太平洋的主体部分,且水深大于4 000米,应为大洋盆地。④处深度大于6 000米,且位于岛弧链之外,应为海沟。第8题,从图中信息看,①②④远离大陆和岛屿,可能为公海。③靠近岛屿,最有可能为沿岸国家的领海或专属经济区。
9.B 10.B 第9题,现代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念与方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建设海洋牧场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保障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活动量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B正确。第10题,海洋牧场大多分布在基岩海岸,但江苏省海岸主要是淤泥质海岸,因此海洋牧场较少,①正确;江苏水热条件较好,因此并不会影响牧场的分布,②错误;江苏沿海工业发达,水质较差,不利于发展海洋牧场,③正确;江苏沿海地区海水较浅,海水较深有利于海洋牧场的开发,④错误。B正确。
11.A 12.C 第11题,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性质,包括温度、盐度、密度差异较大)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第12题,平原海岸多泥沙淤积,不易填海造陆。填海造陆会造成海岸环境破坏,危害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3.B 14.C 第13题,根据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生物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区,A错误;大陆架地区有来自陆地的有机物沉积,持续时间长,且数量巨大,这是油气产生的物质基础,所以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B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C错误;可燃冰资源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都有分布,D错误。第14题,根据国家管辖海域空间结构,由图可知,①为内水,②为领海,①②错误;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是指沿海国根据其国内法,在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定范围内,为了对某些事项行使必要的管制权而设立的特殊海域,沿海国对其享有部分主权和防止、惩治违法事项的管制权,③对;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其他国家在此区域内拥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④对;在国际法上,大陆架是一国陆地领土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其他国家在此区域内拥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⑤对。
15.A 16.C
17.A 18.B 第17题,图中信息显示,同一开捕年龄,捕捞强度增大,渔获量变化不明显,同时容易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开捕年龄小,捕捞强度越大,渔获量越小;开捕年龄大,捕捞强度越大,渔获量越大,但效益不明显。第18题,图中信息显示,开捕年龄4~5年和5~6年进行捕捞,渔获量大致相同,故较早一两年开始捕捞,经济效益好。
19.答案 (1)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堆积。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海岸线变化特点从面积、方向、海岸线曲折程度来描述。根据图示: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海岸线扩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自然:河流泥沙堆积;人为:填海造陆、港口建设等。第(2)题,合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主要从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来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