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69 资源开发与资源调配(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基础练--考点分层练69 资源开发与资源调配(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5 12: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69 资源开发与资源调配
一、A组 基础达标
鲁尔区的发展对我国辽中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启示。读下图,完成1~2题。
1.与我国辽中南地区相比,鲁尔区(  )
A.海运便利 B.铁矿丰富
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高
2.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辽中南地区应该(  )
A.治理污染,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改善交通条件,积极开挖运河
C.河流梯级开发,发展水电工业
D.大力发展高尔夫球等旅游产业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
A.限制工业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通过大坝水库和山涧隧道网,在大分水岭的东坡蓄水,将东坡斯诺伊河的一部分多余水量引向西坡的需水地区。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图2是澳大利亚东水西调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图1
图2
5.与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相比,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  )
A.可调水量大 B.移民数量小
C.工程造价高 D.受益地区广
6.两国的调入区由于地下水位升高,会引起相似的环境问题。其原因主要是(  )
A.海水入侵 B.蒸发旺盛
C.废水排放多 D.基本无降水
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特蒙德的支柱产业相继陷入危机。为应对经济衰退,多特蒙德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在土地利用布局上主要以更新、改造为主,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市中心等四片区域(下表)。据此完成7~8题。
开发区域 原有用途 开发特征 新用途
电子物流港 内河码头 改建 新经济、娱乐和物流
凤凰新区(西区) 凤凰钢铁厂 改建、新建 工贸、居住和休闲娱乐
斯塔克鲁区 军事基地 改建 科技、研发、电子商务
多特蒙德市中心 文化和经济中心 新建 综合性购物、娱乐、休闲中心
7.多特蒙德原有的支柱产业最可能是(  )
A.航运、物流 B.煤炭、钢铁
C.石化、电子 D.纺织、食品
8.多特蒙德经过产业结构更新、改造后(  )
①成为重化工基地 ②现代化科技园区众多 ③成为医疗保健中心 ④高品质居住区众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B组 综合应用
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完成9~10题。
9.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
A.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均下降
10.为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减少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读下图,完成第11题。
11.下列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幼年期城市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充裕的资金 ②中年期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③老年期城市的发展杜绝资源开发 ④经济转型时的新生动力源于科学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无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量只满足本区域消费;“有跨区电力输送”指区域发电以输出为主,发电量满足其他区域消费。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占到发电总量的6%。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构成图。读图,完成12~13题。
有跨区电力输送
无跨区电力输送
12.据图可知,2020年(  )
A.风电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仅小于华中地区
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
D.华中地区电力消费比华北地区多
13.电力的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B.增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剧环境污染
C.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D.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C组 创新提升
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8年3月,阜新市被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2008年10月,辽宁省实施“突破阜新”战略。阜新市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发挥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种植和经营,将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完美融合,走上了绿色转型之路。如今的阜新已由“矿竭城衰”变身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活力之城。图1为阜新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变化图。图2为阜新市地区工业部门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14~15题。
图1
图2
14.阜新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B.第二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D.三大产业变化均不明显
15.为促进阜新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战略可行的是 (  )
A.扩大煤炭开采,延长产业链条
B.扩大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
C.停止煤炭开采,促进产业升级
D.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谦比希铜矿位于非洲赞比亚谦比希镇东面约3.5千米处。该铜矿于1964年投产开采,早期采用露天开采方式,1969年开始转入地下开采。由于种种原因,在铜矿资源仍极丰富的条件下,谦比希铜矿于1987年闭矿停产。停产后,矿区小镇经济陷入萧条。2003年,我国某铜企投资谦比希铜矿开发项目,该铜矿正式复产,现已让这座矿山小镇重新焕发生机。下图示意谦比希铜矿的位置。
(1)1987年闭矿停产,分析该阶段谦比希铜矿开采的不利条件。
(2)指出在合作开采谦比希铜矿中体现出的中赞两国各自的优势。
(3)简述当地从该铜矿开发项目中获得的效益。
考点分层练69 资源开发与资源调配
1.D 2.A 第1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的心脏,与我国辽中南地区相比技术水平更高,D正确;德国河运便利,我国铁矿丰富,劳动力廉价。第2题,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辽中南地区应该治理污染,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正确;辽中南地区河流流量较小且流量季节变化大,结冰期长,不宜发展河运,无需开挖运河,B错误;德国没有大力发展水电工业和高尔夫球等旅游产业,C、D错误。
3.B 4.D 第3题,甲为黄河上游地区,输送水电到华北地区;乙为内蒙古、山西坑口火电站,输送火电至华北地区;丙为长江中上游地区,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丁为珠江上游云、贵边界地区,水电和火电输往华南地区。综上所述,B正确。第4题,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只能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符合“节流”原则,D正确;限制工业生产规模不现实,A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稀缺,B错误;大规模进口石油资源不利于国家能源安全,C错误。
5.B 6.B 第5题,由题干可知,澳大利亚“东水西调”主要是通过在东坡蓄水,解决墨累—达令盆地的农牧业用水问题。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供水地是丹江口水库,由明渠、涵管构成,沿线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所以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可调水量小,移民数量小,工程造价低,受益地区小,B正确。第6题,两国的调入区由于地下水位升高,会引起相似的环境问题,即土壤盐碱化。其原因主要是调入区气候相对干旱,蒸发旺盛,造成土壤中的盐分在地表集聚,B正确;两国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与海水入侵和废水排放无关,A、C错误;两国水资源的调入区降水较少,但不等于基本无降水,D错误。
7.B 8.D 第7题,由材料“多特蒙德是鲁尔区第三大城市”可知,多特蒙德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自19世纪30年代起,随着工业化的勃兴,多特蒙德因煤炭资源优势,发展为煤钢基地;从材料中对多特蒙德地区原有用途的描述也可看出,多特蒙德地区原有支柱产业为煤炭和钢铁,B正确。第8题,由图表可知,多特蒙德经过产业结构更新和改造,传统的支柱产业如钢铁、采煤产业转型为以服务和技术为主的产业,如科技、研发、电子商务、休闲中心。结合材料可知,多特蒙德地区现在现代科技园众多,高品质居住区众多,②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9.B 10.D 第9题,1958年,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18%、62%、20%,1995年调整之后的比重分别约是30%、40%、30%。由此得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B正确。第10题,新建或迁入新兴工业可以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D正确。
11.D 结合图示分析,幼年期城市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开发资源,不是充裕的资金,①错误;中年期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②正确;老年期城市的发展虽面临资源枯竭问题,但不能杜绝资源开发,这与发展实际不符,③错误;经济转型时的新生动力源于科学技术,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
12.C 13.B 第12题,从整体发电装机容量构成看,2020年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A错误、C正确;东北地区以火电为主,水电占比不大,B错误;华北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大于华中地区,故华北地区电力消费更多,D错误。第13题,由于输出区电力装机构成仍然以火电为主,大量的电力输送,使得煤炭燃烧量增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加剧环境污染,A错误、B正确;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是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我国一直在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但是由于短时间内不能改变以火电为主的情况,所以污染物排放依然较多,D错误。
14.C 15.D 第14题,读图可知,2006—2017年,第二产业的变化幅度最大,A错误;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但产值不一定下降,B错误;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占比最大,至2017年,第三产业占比将近50%,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C正确;三大产业变化明显,D错误。第15题,扩大煤炭开采会进一步加剧煤炭资源的枯竭,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但也不能停止煤炭开采,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能源工业,A、C错误;农业方面不能单纯地增加粮食产量,应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B错误;阜新市在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应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16.答案 (1)位于东非大裂谷附近,地质条件复杂;主矿体埋藏深度大,地下开采难度较大;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2)中国:经济实力强,资金雄厚;铜矿开采技术先进;对铜矿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赞比亚: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劳动者开采经验较丰富。
(3)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和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采矿工业技术升级等。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铜矿早期采用露天开采方式,1969年开始转入地下开采。1987年闭矿停产,可能是因为开采深度大,难度高;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开采危险性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开采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开采需求等。第(2)题,中国具有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赞比亚具有资源、劳动力优势。两者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第(3)题,可以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和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进程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