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考点分层练77 洪涝灾害
一、A组 基础达标
读我国主要蓄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南方地区
2.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
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
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
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
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
4.历史上,该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5.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 ②大量采挖河沙 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 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 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下图为1977—2012年我国东部H省洪涝灾害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6~8题。
6.1998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7.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8.H省洪涝发生频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强弱变化
B.地形平坦
C.退耕还林还湖还草
D.人口、城市集中
二、B组 综合应用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9~10题。
9.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原因的是 (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10.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下图是某年4月18—19日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2.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三、C组 创新提升
当日最低温度小于0摄氏度、降水量大于等于0.1毫米时,则定义为发生了一次低温冰冻雨雪事件。图1、图2分别示意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多年发生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平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4题。
图1
图2
13.从多年平均数据来看,低温冰冻雨雪平均强度最大的是( )
A.1月的云贵高原 B.4月的云贵高原
C.3月的青藏高原 D.10月的青藏高原
14.青藏高原冬季低温冰冻雨雪事件较少,主要是因为 ( )
A.水汽不足 B.风速较大
C.对流较弱 D.大气稀薄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下图为我国水旱灾害分布图,下表为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统计表。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 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 151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水灾严重的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考点分层练77 洪涝灾害
1.A 2.B 第1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故选A。第2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故选B。
3.C 4.B 5.D 第3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段河道弯曲。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稠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第4题,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第5题,大量采挖河沙易使河道堤防崩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会使河道水量增大,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
6.B 7.A 8.A 第6题,由图可得出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第7题,H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强度大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第8题,东部地区的气象灾害多由夏季风的进退强弱变化引起。
9.C 10.B 第9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第10题,图示区域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11.B 12.C 第11题,图中信息显示,4月降水集中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应是锋面活动所致。因为4月气温上升,暖气团开始活跃在华南一带,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其势力依然强劲,冷暖气团交汇于华南一带,形成锋面雨带,B正确。第12题,图示大、暴雨区分布在珠江流域,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应是珠江三角洲地区,C正确。
13.B 14.A 第13题,低温冰冻雨雪平均强度应该是指平均雨雪量/平均次数的数值大小。因此,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4月份数值最大。第14题,冬季青藏高原气温低,大气中水汽少,且距海远,海洋水汽补充少,因此低温冰冻雨雪事件较少。
15.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