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
作业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A组 基础达标
1.(2023·浙江瓯海中学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80 ℃,溶液的pH<7,呈酸性
B.向冰醋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C.已知:室温下,Ksp(AgCl)=2.0×10-10,Ksp(Ag2S)=2.0×10-48则反应2AgCl(s)+S2-(aq)Ag2S(s)+2Cl-(aq)的平衡常数为2.0×1028
D.中和pH与体积都相同的NaOH和Ba(OH)2溶液,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2H2O===H3O++OH-
B.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因此水比H2S更稳定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可能呈碱性
D.水和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反应时一定是水中的氢元素被还原生成氢气
3.常温下,关于溶液稀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 L 0.1 mol·L-1的Ba(OH)2溶液加水到体积为2 L,pH=13
B.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原浓度的,pH=5
C.pH=4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原浓度的,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6 mol·L-1
D.pH=8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原浓度的,其pH=6
4.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mol·L-1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5.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b点对应的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a点,此时c(Na+)=c(CH3COO-)
B.25 ℃时,加入CH3COONa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升温可能引起由a向c的变化
C.T ℃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Ba2+、N、I-
6.(2023·浙江绍兴模拟)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边界除外)任意点均有c(H+)C.温度:T1D.XZ线段上任意点均有pH=7
7.(2023·浙江嘉兴一中高三期中)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W值①<②<③
B.水的电离程度①>④
C.④溶液的pH小于①,是由HS浓度增大造成的
D.③→④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8.(2023·浙江萧山二中检测)若往20 mL 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溶液呈碱性
B.若b点混合溶液显酸性,则2c(Na+)=c(CH3COO-)+c(CH3COOH)
C.混合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d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中和热保持不变
B组 综合提升
9.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X(OH)2一级、二级电离平衡常数
B.X(OH)NO3水溶液显碱性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D.在pH=6的水溶液中,c(OH-)=c(X2+)+c(H+)+c[X(OH)+]
10.(2023·浙江临安昌化中学月考)常温下,水溶液中部分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x[x表示]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lg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
B.(H2CO3)>(H3PO4)
C.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D.当pH增大时,lg-lg的值逐渐增大
11.某学习小组利用手持技术探究Mg(OH)2处理酸性废水的原理。室温下,t1时刻向Mg(OH)2悬浊液滴加1滴H2SO4(aq),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g(OH)2的Ksp为5×10-11.8
B.水的电离程度:b>c
C.Mg(OH)2在a点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c点溶液中的溶解度
D.c点溶液中,c(Mg2+)-c(S)=5×(10-5-10-11) mol·L-1
12.(2023·浙江四校高三月考)常温下,将体积均为1 mL、浓度均为0.10 mol·L-1的XOH和X2CO3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 mL,pH随lgV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OH是弱碱
B.pH=10的两种溶液中的c(X+)∶XOH>X2CO3
C.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远大于,则约为1.0×10-10.2
D.当lgV=2时,若X2CO3溶液的温度升高,溶液碱性增强,则减小
13.(2023·浙江东阳中学模拟)常温下,向100 mL 0.5 mol·L-1的KHB溶液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5 mol·L-1的KOH溶液和盐酸,混合溶液的pH随所加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H2B的=1.0×10-4,=1.0×10-6
B.KHB溶液中,c(K+)>c(HB-)>c(B2-)>c(H2B)>c(H+)>c(OH-)
C.N点:c(H+)+c(HB-)+2c(H2B)=c(OH-);P点:c(K+)=c(B2-)+c(HB-)+c(H2B)
D.水的电离程度:N>M>P
作业3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1.C 氯化钾为强酸强碱盐,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80 ℃,水电离程度变大,但溶液仍为中性,A错误;向冰醋酸中不断加水,开始冰醋酸溶解形成溶液,溶液酸性变大,随着水的不断加入,酸性又变弱,B错误;2AgCl(s)+S2-(aq)Ag2S(s)+2Cl-(aq)的平衡常数为K==2.0×1028,C正确;pH与体积都相同的NaOH和Ba(OH)2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相同,中和pH与体积都相同的NaOH和Ba(OH)2溶液,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错误。
2.C 水是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2H2OH3O++OH-,A错误;水比H2S稳定是因为O—H的键能大,与氢键无关,氢键影响的是物理性质,B错误;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酸或碱的电离都可以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溶液可能呈碱性,C正确;如水与氯气反应时,水既不被还原也不被氧化,D错误。
3.A A项,c(OH-)=0.2 mol·L-1,稀释后c(OH-)=0.1 mol·L-1,则pH=13,正确;B项,醋酸是弱酸,稀释到原浓度的,醋酸溶液的pH<5,错误;C项,稀释到原浓度的,H2SO4溶液的pH=6,则水电离出的c(H+)水=10-8 mol·L-1,错误;D项,常温下,pH=8的NaOH溶液稀释到原浓度的,仍是碱性溶液,其pH不可能小于7,错误。
4.C 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c(H+)=c(OH-)。A项中,a=b,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和水,由于酸碱强弱未知,不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B项中未说明温度为25 ℃,故混合溶液的pH=7时不一定呈中性;C项混合溶液中,c(H+)·c(OH-)=KW,因为c(H+)= mol·L-1,则c(OH-)= mol·L-1,c(H+)=c(OH-),故溶液呈中性;D项中c(H+)+c(B+)=c(OH-)+c(A-),只能说明溶液中电荷守恒,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D A项,因为a点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CH3COO-),正确;B项,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会发生水解,使得c(OH-)增大,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升温溶液中的c(OH-)和c(H+)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所以可能引起由a向c的变化,正确;C项,由图像知T ℃时KW=10-12,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正确;D项,由图像知b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N、I-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存在,错误。
6.D 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出的c(H+)与c(OH-)越大,所以T2>T1,C项正确;XZ线段上任意点都有c(H+)=c(OH-),只有当c(H+)=10-7 mol·L-1时,才有pH=7,D项错误。
7.C 随着温度升高,溶液pH降低,然后温度降低后,pH降低,说明S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浓度变低;④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部分S在升温过程中被氧化为S。KW值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促进水的解离,KW值增大,所以KW值①<②<③,故A正确;温度升高过程中,部分S被氧化为S,产生白色沉淀多,①溶液中S浓度大,S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①>④,故B正确;④溶液的pH与①不同,是由S浓度减小造成的,故C错误;温度降低,水解平衡逆移,S浓度减小,水解平衡逆移,所以③→④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故D正确。
8.C c点时,CH3COOH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得到CH3COONa溶液,由于CH3COO-水解,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b点时,反应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CH3COONa的混合溶液,根据元素守恒得2c(Na+)=c(CH3COOH)+c(CH3COO-),B项正确;b点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CH3COONa的混合溶液,c点为CH3COONa溶液,d点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CH3COONa的混合溶液,故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项错误;中和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保持不变,D项正确。
9.D 根据X(OH)2一级、二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图像,可以利用点(9.2,0.5)和点(6.2,0.5)两点中,c[X(OH)+]=c[X(OH)2]和c(X2+)=c[X(OH)+],故电离平衡常数就等于该点的c(OH-),代入数值可以计算X(OH)2一级、二级电离平衡常数,A正确;根据选项A的分析代入计算可得:=10-4.8,=10-7.8,则X(OH)+的水解平衡常数Kh==10-9.2,则X(OH)+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B正确;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X2+的水解程度大于X(OH)+的电离程度,则溶液中c(X2+)c(OH-),D错误。
10.D 由电离平衡H2CO3HC+H+、H2PHP+H+可知,随pH增大,溶液中c(OH-)增大,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减小,增大,所以曲线Ⅰ表示lg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曲线Ⅱ表示lg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A正确;由图可知,当pH=6.4时,lg=0,则=1,(H2CO3)==c(H+)=10-6.4,当pH=7.2时,lg=0,则=1,(H3PO4)==c(H+)=10-7.2,(H2CO3)>(H3PO4),故B正确;a、b均是碱性环境,溶液以HP的水解为主:HP+H2OH2P+OH-,a→b的过程中,碱性减弱,说明HP的水解程度减弱,则对水的电离的促进程度减小,故C正确;由图可知,当pH增大时,lg减小,lg增大,则lg-lg的值逐渐减小,故D错误。
11.B a点为Mg(OH)2饱和溶液,加入硫酸后,与Mg(OH)2电离产生的OH-反应,在b点,有部分H+未反应,此时溶液呈酸性,随着Mg(OH)2的不断溶解、电离,溶液中c(H+)不断减小,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终Mg(OH)2溶解、电离达到平衡。在a点,c(OH-)=1×10-3.6 mol·L-1,c(Mg2+)=5×10-4.6 mol·L-1,则Mg(OH)2的Ksp=5×10-4.6×(1×10-3.6)2=5×10-11.8,A正确;在b点,硫酸剩余,此时溶液显酸性,在c点,Mg(OH)2溶解、电离达到新的平衡,但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比b点弱,所以水的电离程度:b12.C 根据图知,0.1 mol·L-1的XOH的pH=13,说明XOH溶液中c(OH-)=c(XOH),XOH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A错误;XOH是强碱溶液、X2CO3是强碱弱酸盐溶液,要使两种溶液的pH相等,则c(XOH)13.B 溶液中加入盐酸后,pH下降,可确定pH下降的线为加入盐酸的线,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后pH上升,可确定pH上升的线为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的线,可根据所加的酸、碱的量确定P点和N点溶液的成分。P点为H2B和KCl物质的量之比=1∶1的混合液,根据pH=2+lg2,可知c(H+)=c(HB-)=×10-2 mol·L-1;由于P点B元素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体积加倍,c(H2B)=0.25 mol·L-1,代入=10-4;N点为K2B溶液,根据pH=10-lg2,可知c(H+)=2×10-10 mol·L-1,则c(OH-)=c(HB-)= mol·L-1=×10-4 mol·L-1;由于N点B元素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体积加倍,c(B2-)=0.25 mol·L-1,代入B2-的水解常数表达式=10-8,因此,H2B的=10-6,A正确。起始时溶液显酸性,推测KHB溶液由于HB-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使溶液显酸性,溶液中c(H+)>c(B2-),B错误。N点为K2B溶液,其质子守恒式为c(H+)+c(HB-)+2c(H2B)=c(OH-);P点为H2B和KCl物质的量之比1∶1的混合液,其元素守恒式为c(K+)=c(B2-)+c(HB-)+c(H2B),C正确。N点为K2B溶液,B2-发生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M点为K2B和KHB的混合液,由水电离出的c(OH)=10-7 mol·L-1;P点为H2B和KCl的混合液,H2B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N>M>P,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