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作业34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作业34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22 08: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江专版新教材化学高考第一轮
作业34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A组 基础达标
1.室温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中滴加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
B.V(NaOH)=30.00 mL时,溶液pH=12.3
C.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标定时可采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D.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
2.(2023·浙江元济高级中学段考)绿矾(FeSO4·7H2O)试剂含量的国家标准如表1所示。称取四份质量均为1.012 g某绿矾试剂样品,分别溶于水配制成20.00 mL溶液,编号为①②③④。分别用0.040 56 mol·L-1的KMnO4标准液滴定,滴定数据记录如表2。
表1
等级 Ⅰ级品 Ⅱ级品 Ⅲ级品
FeSO4· 7H2O含量 99.50%~ 100.50% 99.00%~ 100.50% 98.00%~ 101.00%
表2
样品编号 ① ② ③ ④
KMnO4标 准液体积/mL 17.66 17.68 18.26 17.7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盛装KMnO4标准液的酸式滴定管使用前需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B.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锥形瓶中液体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达到滴定终点
C.根据滴定数据分析,该样品属于国家标准的Ⅱ级品
D.若绿矾样品已失部分结晶水,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3.25 ℃时,用0.2 mol·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 mL 0.2 mol·L-1的氨水和MOH碱溶液(碱性:NH3·H2O大于MOH),溶液的pOH[pOH=-lgc(OH-)]与lg或lg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对应滴定NH3·H2O
B.a点对应的溶液pH=11
C.b、e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e
D.b、e点溶液中的c(Cl-)大小:b4.(2023·湖南卷)常温下,用浓度为0.020 0 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20 0 mol·L-1的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η[η=]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a(CH3COOH)约为10-4.76
B.点a:c(Na+)=c(Cl-)=c(CH3COO-)+c(CH3COOH)
C.点b:c(CH3COOH)D.水的电离程度:a5.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 8 g(0.025 0 mol)后,配制成250 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 mL 0.100 0 mol·L-1 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待测溶液
a.取待测NaI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 mL 0.100 0 mol·L-1 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 0 mol·L-1 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NH4SCN标准 溶液体积/mL 10.24 10.02 9.98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
(2)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  。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  。
(4)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     ,说明理由   。
(5)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mL,测得c(I-)=      mol·L-1。
(6)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  。
(7)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     。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     。
B组 综合提升
6.常温下,向20 mL 0.2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L-1 NaOH溶液。有关微粒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C.当V(NaOH溶液)=20 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H+)+c(H2A)=c(A2-)+c(OH-)
D.当V(NaOH溶液)=30 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A-)>c(A2-)>c(H+)>c(OH-)
7.(2023·山东卷)一定条件下,乙酸酐[(CH3CO)2O]醇解反应[(CH3CO)2O+ROHCH3COOR+CH3COOH]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ROH)中的烃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
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m g ROH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CH3CO)2O+H2O2CH3COOH。
③加指示剂并用c mol·L-1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1 mL。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c mol·L-1 NaOH—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V2 mL。
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即可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即可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并保持其自然垂直
D.滴定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
8.(2023·辽宁卷)一定条件下,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发生反应,Mn(Ⅱ)起催化作用,过程中不同价态含Mn粒子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Ⅲ)不能氧化H2C2O4
B.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该条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
D.总反应为2Mn+5C2+16H+===2Mn2++10CO2↑+8H2O
作业34 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1.C 盐酸与NaOH溶液浓度相同,加入30.00 mL NaOH溶液时,NaOH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c(NaOH)= mol·L-1=0.02 mol·L-1,c(H+)= mol·L-1=5×10-13 mol·L-1,pH=-lg(5×10-13)=12.3,B正确;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C错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pH突变范围越靠近,误差越小,故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D正确。
2.C 根据滴定数据分析,第③组数据误差较大,舍去,另外三次平均数值为17.68 mL,根据关系式5FeSO4~KMnO4,ω=×100%≈98.50%,该样品属于国家标准的Ⅲ级品,故C错误;若绿矾样品已失部分结晶水,称量等质量,则硫酸亚铁增加,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增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故D正确。
3.C 根据碱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以NH3·H2O为例,当c(N)=c(NH3·H2O)时,Kb=c(OH-),故Ⅰ对应的=1×10-4.74,Ⅱ对应的=1×10-6。据题意碱性:NH3·H2O大于MOH,则Ⅰ对应NH3·H2O,Ⅱ对应MOH,A正确;a点时lg=-1.74,则=1×10-1.74,带入可知,此时c(OH-)=1×10-3 mol·L-1,25 ℃时,c(H+)=1×10-11,故pH=11,B正确;b、e点时溶液均为碱性,说明尚未完全反应,对水的电离均为抑制作用,b点的碱性更强,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更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b4.D η==1.00,HCl、NaOH恰好中和完全,此时pH=3.38,c(CH3COOH)=×0.020 0 mol·L-1=0.010 0 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10-4.76,A项正确;点a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为c(NaCl)∶c(CH3COOH)=1∶1,根据元素守恒有c(Na+)=c(Cl-)=c(CH3COO-)+c(CH3COOH),B项正确;点b对应η=1.50,CH3COOH被中和一半,此时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为c(NaCl)∶c(CH3COOH)∶c(CH3COONa)=2∶1∶1,由图像可知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则c(CH3COOH)2.00时NaOH过量,水的电离被抑制,故点d水的电离程度小于点c,D项错误。
5.答案 (1)250 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
(2)避免AgNO3见光分解
(3)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或抑制Fe3+的水解)
(4)否(或不能) 若颠倒,Fe3+与I-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10.00 0.060 0
(6)用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
(7)①偏高 ②偏高===解析 (5)第1组数据误差较大,舍去,取第2组、第3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消耗NH4SCN标准溶液的体积为(10.02+9.98) mL×=10.00 mL。根据滴定原理,则n(Ag+)=n(I-)+n(SCN-),故n(I-)=n(Ag+)-n(SCN-)=0.025 L×0.100 0 mol·L-1-0.01 L×0.100 0 mol·L-1=0.001 5 mol,则c(I-)==0.060 0 mol·L-1。(7)①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若烧杯中溶液有少量溅出,配制的AgNO3标准溶液的浓度偏低,则滴定时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测得的c(I-)偏高。②滴定管0刻度在上,读数时从上往下读数,读取体积偏小,计算所用NH4SCN的物质的量偏低,测得的c(I-)偏高。
6.C 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H2AH++HA-,故A错误;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为NaHA溶液,由于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当V(NaOH)=20 mL时线Ⅲ高于线Ⅰ],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根据图像知,当V(NaOH)=2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HA-)+2c(A2-)+c(OH-)①,由元素守恒可得c(Na+)=c(HA-)+c(A2-)+c(H2A)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得c(H+)+c(H2A)=c(A2-)+c(OH-),故C正确;当V(NaOH)=3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NaHA+NaOH===Na2A+H2O,溶液主要为等物质的量的NaHA、Na2A的混合溶液,从图像可知,c(HA-)7.C 容量瓶检漏时,应倒置两次,第二次时将塞子旋转180°再将容量瓶倒置,两次倒置,容量瓶瓶塞周围均无水渗出,表明容量瓶不漏水,A项错误;判断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可判定到达滴定终点,B项错误;滴定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台上,或者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C项正确、D项错误。
8.C Mn(Ⅲ)的浓度先增大后减小,而Mn(Ⅱ)在13 min左右逐渐增大,说明Mn(Ⅲ)能氧化H2C2O4,A项错误;约13 min前,Mn(Ⅱ)变化不大,但Mn(Ⅶ)的浓度迅速下降,则说明该时间段反应速率有增大趋势,B项错误;Mn(Ⅶ)浓度在约13 min时为0,Mn(Ⅱ)迅速增大,则Mn(Ⅶ)和Mn(Ⅱ)在该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H2C2O4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应写分子式:2Mn+5H2C2O4+6H+===2Mn2++10CO2↑+8H2O,D项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