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01 爱国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鉴赏】 01 爱国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11:3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鉴赏】 01 爱国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
(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非常快,人们总要面临国内的战乱、外敌的侵袭,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爱国诗人,他们用自己的笔墨将自己对于国家的情感抒发到诗歌中,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爱国诗。
爱国诗大多都是创作于山河沦丧、国家存亡之时,所以诗歌的主题既有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又有热爱祖国想要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这样的主题。
(一)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技巧1
【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衬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先理解诗句内容,再联系主题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案】: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技巧2
【解析】: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紧扣古诗主题,逐词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二)示儿
陆游
死去元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①元:同原。
1.写出下列各字的含义。
①元: ②但:
③定: ④无:
【答案】:1.①原来。②只是③平定、收复④不要
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谁
【答案】:2.“乃翁”指的是诗人自己。
3.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这首诗一、二、四句押韵,韵脚是“空”“同”“翁”。( )
(2)“但悲不见九州同”其中“九州”指国家。 ( )
(3)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陆游。 ( )
【答案】:(1)√ (2)× (3)√3.
4.这首诗中作者告诉我们他生平最遗憾的事是什么?他最希望看到什么?▲技巧3
【答案】:最遗憾的事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希望祖国统一。(意思对即可)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4
【答案】: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5.用你自己的话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答案】: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首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高兴的泪。( )
B.令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 )
C.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
3.“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
A.春天。 B.年轻的时光。 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
4.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
泪满衣裳”,他的泪水包含着( )(多选)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二)《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什么?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 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 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
关于长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诗中的“城”和“烽火”各指什么?
3.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4.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5.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一)
1.唐 杜甫 忽闻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
2.(1)√ (2)× (3)× 3.ABC 4.A
(二)
(1)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2)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我最喜欢的一幅图是“飞夺泸定桥”。通过这幅图,我仿佛看见了大渡河水流湍急、惊涛拍岸的情景,又仿佛看见了红军指战员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英勇身姿,似乎看见了蒋介石妄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彻底破灭的沮丧之态。这幅图生动地表现了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也正是通过这幅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忱来报效我们的祖国!(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3)抒情 七律
(4)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长征:中央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
(三)
1.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2.(1) “城”指长安城;“烽火”指战争,或(安史之乱)(1分) 3.“我”因为遇到战乱,见到春花盛开,但却禁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 ;因为与家人分别,心中满是怨恨,虽然到处春鸟和鸣,但我听了却心惊胆战;此句运用反衬(移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时忧国、思念亲人的情怀。4.D 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