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色龙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重点)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重点、难点)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难点)
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2.前后比较法;3.细节欣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变色龙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学生自由回答)对,它是变色龙。变色龙有一项神奇的本领,那就是可以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也同样有善变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小说讲述的故事。
新课讲授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几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2.背景链接
《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们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制度的化身。
(二)整体感知
1.请根据你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木柴厂发生了狗咬人的案件,警官奥楚蔑洛夫正好经过并处理了这一案件。
2.警官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狗咬人的案子的?请仔细阅读小说中的断案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关于狗的主人 对狗的评价
不知道主人是谁 野畜生,把它弄死好了,疯狗
有人说主人好像是将军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巡警说主人不是将军 下贱胚子
巡警说主人也许是将军 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厨师说主人不是将军 野狗,弄死它算了
厨师说主人是将军的哥哥 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
讨论: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改判了几次?
(五次。)
(2)奥楚蔑洛夫是根据什么来改判的?
(狗主人的身份。)
(3)奥楚蔑洛夫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
(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本性。)
小结: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改变。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现为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写,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三)分角色朗读
指生饰演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巡警、厨师,其他人饰演围观的群众,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沙皇制度下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的“善变”,这节课我们探究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和作品的主题。
新课讲授
(一)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
1.阅读前三段和结尾两段,说说当时的沙皇俄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筛子里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商店和饭馆无精打采敞开的门,很快聚集起来的人。结尾那群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的人,恐吓完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的奥楚蔑洛夫……这些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当时的沙皇俄国经济落后,社会黑暗、专制、腐朽,民众愚昧麻木,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
2.这些与奥楚蔑洛夫的“变色”有什么联系?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平民群众时,往往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而面对权贵,他又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经济凋敝,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二)研读课文,感受小说内容安排的匠心
1.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标题?
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他多次淋漓尽致的巧妙表演,好像变色龙一样善于变色,所以作者以“变色龙”为题。同时,作者以这个标题来讽刺主人公善变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其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
2.文中多次提到“法律”,有何作用?
文中所谓的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绝不会保护人民,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文中多次提到“法律”,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和批判上,而是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3.作者在文中四次写到军大衣,请分析这件军大衣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1)交代身份,暗示背景。“新”的军大衣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军大衣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另外军大衣暗示了沙皇专制统治的时代背景。
(2)揭示性格,暴露丑态。作者借这件军大衣,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3)连缀情节,前后呼应。本文先以军大衣揭示人物身份,又以军大衣作为掩饰,让主人公有思考的机会,从而引出下一次态度的转变。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生成许多枝节,使得故事的情节自然流畅,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4.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提示:结合小说情节和主题合理推测)
那群人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等。
5.小说最后写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狗咬人的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处理得更圆滑了;去找普洛诃尔套近乎;去将军家邀功请赏,在此之前到首饰店索要一些金银珠宝,一并送给将军;“买”一只小狗送给将军的哥哥;去赫留金工作的首饰店寻点儿麻烦。
课堂小结
小说以《变色龙》为题,讽喻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本质。要在那种黑暗、腐朽的社会得以生存,采用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生存方式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他虽可恨,但作者更想讽刺的是孕育了这种奴性人格的腐朽专制的社会。小说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起狗咬人案件中,由于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对同一案件做出不同裁定的故事,读来可笑却发人深省。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浏览文章的基础上,按照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随着小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奥楚蔑洛夫警官对当事双方(当事人——赫留金,当事狗——小狗)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学生在找态度变化的相关语句时,兴致很高,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整体脉络。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明白了小说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