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溜索》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跳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重点)
2.理解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1.跳读赏析法;2.探讨交流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板书:溜索)
新课教学
(一)认识作者,拓展知识
1.作者档案
阿城,原名钟阿城,祖籍四川,生于北京。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棋王》发表在1984年7月的《上海文学》上,荣获当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以后的《孩子王》《树王》也颇获好评。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小说外,他还创作和改编了电影文学剧本《大明星》《飓风行动》等。
2.知识链接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理想和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可以将“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城市文化寻根”代表作家有刘心武、冯骥才等,“乡野文化寻根”代表作家有阿城、韩少功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难读字音,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字音
锱铢(zī zhū)滇西(diān)盘桓(huán)
顷刻(qǐng)千钧之力(jūn)绞(jiǎo)
跺(duò)呕(ǒu)战战兢兢(zhànzhàn jīng jīng)
明确:马帮首领带领牛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2.这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明确: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文章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有第一人称的“我”,还有马帮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以及牛队中的其他人。马帮首领是文章的主人公。
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3)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首领打着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小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四)探究环境描写以及写牛的表现的句子和作用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和写牛的表现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高峻险恶的特点。“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怒江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早卧在地下”“屎尿尽数撒泄”等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与溜索时惊恐失态之状,和下文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马帮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表现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更加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非同寻常的险恶。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五)赏析课文写作手法
1、对比手法
小说详细记述了牛们过溜索时极度失态的情状:溜索前因惊恐而坐在地上死活不走,流泪发抖。小说也详细写了“我”溜索时的窘态:“战战兢兢跨上角框”,"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这些都与挥洒自如、举重若轻的汉子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2、烘托手法
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写怒江,写牛,是为了凸显怒江大峡谷的险峻和溜索的惊险,烘托人物的无所畏惧。
小说三次写“鹰”,虚实相生,意在烘托汉子们的无畏与勇敢。写环境,是为了写人。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翅膀尖”,一个目光锁定的“小”位置;“几根”,点明数量少,这些都体现了细节描写的精致。
3、多角度描写、反复
小说的中心事件:过溜索。先详写“精瘦汉子”过溜索,再略写“三条汉子”过溜索,接下来详写“一头牛”过溜索的情景,再略写“这边的牛们”过溜索,再接着详写“我”过溜索的情景,最后写“首领”过溜索的情景。多角度描写,反复,马帮人的勇敢、沉着和冷静的特点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了。
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开篇展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初次溜索的“我”和牛都被怒江峡谷吓得失了神,然而马帮汉子们则不慌不忙,他们在首领的带领下从容不迫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以首领为代表的马帮汉子们的赞叹,以及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的钦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当代名家阿城的一篇小说,构思巧妙,语言干净、洗练,意蕴深厚。教学时教师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进行分析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质疑解疑,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的主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描写和表现手法进行点拨,学生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