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让/读/书/成/为/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课件
授课人:xxx
说明的语言特征
阅 读 理 解
让/读/书/成/为/习/惯
知识网络
01
Contents
目录
方法点拨
02
学以致用
03
课堂小结
04
考点:说明文语言特征
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表达,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能否删去,如果删去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赏析限制性词语
1.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等
2.表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数、总共、有些、大面积等
4.表数量:多、有余、很少、之一等
5.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6.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等
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
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二、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
平实性说明文
生动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1.所谓“平实”。
平实: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即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
2.所谓“生动”。
生动: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即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有时还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等。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体现: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3.说明中融入个人情感(抒情)等手法。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题型1】xx词能否删除?
【题型2】xx词能否替换?
【题型3】xx词有什么作用?
【题型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题型1】xx词能否删除?
①表态:不能删,不能去掉。
②比较: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A原来是什么意思;B删去后是什么意思,会怎样(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xx词能否替换?
①表态:不能换。
②比较:
A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B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C换后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与事实不符。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3】xx词有什么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①解词:解释所指词语的意思。
②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
(1)准确,(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格式:
本文语言具有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的特点,
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1.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
答: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的特点;换成平实语言为: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第一句的特点是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的特点是运用比喻、拟人更加形象生动。
2.……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
说说 “仅仅”的作用。
答案:“仅仅”是只的意思,在文中强调时间短,准确地说明了亚洲的虎的总量下降得很快,提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好像”一词表猜测,并非肯定,准确说明了松鼠夏季白天不出来的原因也许不光是这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答案:“可能”表示揣测,准确地火炬传递过程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
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
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案:不能。“相当”表示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准确地说明了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这和事实不相符。用“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阅读理解。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答案】“策”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比较 列数字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答案】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中的“一般”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一般”的意思是平常,没有包括特殊情况,如果删去,句子意思发生改变,说明文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了。
说明文语言特征
◆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
平实性说明文
生动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体现: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3.说明中融入个人情感(抒情)等手法。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答题格式:
①表态:不能删,不能去掉。
②比较: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A原来是什么意思;B删去后是什么意思,会怎样(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让/读/书/成/为/习/惯
授课人:xxx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