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羚羊木雕》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7 22: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羚羊木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线索、结构。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插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会品味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知识链接:
1.关于记叙文的叙述顺序: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____、____、____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最基本的叙述方法。如《散步》。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如《背影》一文。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
2.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 、 三个要素;其中 又包含 、 、 、 。
预习任务:
1.给加点字注音:
犄(  )角  怦(  ) 藏(  )刀  脸颊(  ) 攥(  )着
2. 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1)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一找,用一种符号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现了xx(谁) 怎么样。”
怦怦:表现了 。
紧紧:表现了 。
静静:表现了 。
愉愉:表现了 。
嘿嘿:表现了 。
慢慢:表现了 。
呆呆:表现了 。
2)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何性格特点?并用“××是 的人”来回答。
a.妈妈是一个 的人。
b.爸爸是一个 的人。
c.万芳妈是一个 的人。
d.奶奶是一个 的人。
e.万芳是一个 的人。
f.“我”是一个 的人。
整体感知:
1.读课文,完成下表
内容 时间 事情 叙述顺序或方法 线索
1 开头 今天
今天
2 上星期
3 昨天
4 今天
结尾 今天 小结 反问句








2.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
情节 妈妈追查、逼迫 →爸爸( )→插叙回忆→我 ( )
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 )。
经过:要收回(原因是 )
3.“反悔”和“羚羊木雕”这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个更好?
4.你觉得万芳在得知“我”要索回羚羊木雕后的心理变化应该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惊讶→ → → 。
合作探究:
1.“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里为什么写到月亮?这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找出课文中其它的环境描写,说说其作用。
2.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3.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4.“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每个人对要回木雕持什么态度?
辩论是非:
1.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我和父母在羚羊木雕这件事上谁是谁非 请准备充分的理由展开简短的辩论。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作业:
(一)仿写:
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24——2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与第24自然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2. 第24自然段写奶奶“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此情此景,奶奶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又没有说?
3.第2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4.“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想一想,“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5.从描写方法角度看第25、26自然段属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表现出了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奶奶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