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9-21 14: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脱氧核糖核苷酸各成分间连接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B、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C、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 D、磷酸-核糖-含氮碱基
答案:A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
解答: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的,其中,碱基和磷酸不相连,它们都连在脱氧核糖上,即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知识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脱氧核苷酸的组分及排列方式,属于识记的考查层次。
2、在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中,其细胞质内含有的核酸 ( )
A.全为DNA B.既有DNA也有RNA
C.全为RNA D.既没有DNA也没有RNA
答案:B
知识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解析:
解答:在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中同时存在DNA和RNA,其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但有少量DNA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因此细胞质中既有DNA也有RNA。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了解DNA和RNA的分布,意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3、将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 B.核苷酸、磷酸、碱基
C.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D.核糖、磷酸、碱基
答案:C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
解答: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因此将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应该是脱氧核糖、磷酸、碱基。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知识点简单,意在考查学生对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组分的掌握,属于考纲识记考查范围。
4、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B、两种核酸中的碱基都相同
C、两种核酸中的五碳糖不相同
D、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答案:C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解答:在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但在细胞质中,也存在着DNA,细胞核中也存在少量RNA。所以A错误。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两者的五碳糖不相同,另外两种核酸中的碱基也不尽相同,T是DNA所特有的碱基,U是RNA所特有的碱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核酸是DNA或RNA,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和RNA的辨别,要求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点的归纳。
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在真核细胞内,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8种
D、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含有核酸
答案:C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解析:
解答:在细胞中,核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所以A错误。在真核细胞中,核酸既存在于细胞核也存在于细胞质,所以B错误。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核酸是DNA或RNA,所以D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所以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8种。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核酸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该知识点,并在以后的答题中能加以应用。
6、由碱基A、C和T可以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是( )
A.8 B.5 C.6 D.3
答案:B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DNA与RNA的异同
解析:
解答:在细胞中,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所具有的碱基是A、C、G、T,所以组成DNA的是4种脱氧核苷酸, RNA所具有的碱基是A、C、G、U,所以组成RNA的是4种核糖核苷酸,所以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有8种。题干中,由碱基A、C可以组成四种核苷酸,碱基T只能组成一种核苷酸。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熟悉组成DNA和RNA的碱基存在的区别,难度不大,但属于易错点。
7、玉米根细胞中的DNA分布在下列哪些结构中( )
①细胞核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④细胞质基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解答:在真核细胞中,大多数DNA分布在细胞核中,少数DNA分布在细胞质中,由于根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在玉米根细胞中,DNA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在已学知识点基础上,结合新掌握的知识点方能解答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把握。
8、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DNA或RNA D、DNA和RNA
答案:A
知识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解析:
解答: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同时存在DNA和RNA,其中,DNA 是遗传物质,RNA不是遗传物质,但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上起重要作用。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是一道易错题,学生容易忽略,需要学生进行识记,难度不大。
9、将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 )
A、细胞核内呈现红色,细胞质内呈现绿色
B、细胞核内呈现绿色,细胞质内呈现红色
C、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绿色
D、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呈现红色
答案:B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解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最终可以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由此说明DNA主要存在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这一实验的把握,要求学生注意实验结果,学会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10、下列不属于RNA功能的是( )
A、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B、在细胞内运输某种物质
C、催化某些化学反应 D、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A
知识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解析:
解答: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同时存在DNA和RNA,其中,DNA 是遗传物质,RNA不是遗传物质,但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上起重要作用,如tRNA可以转运RNA,所以B正确。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所以这类RNA具有催化某些化学反应的作用,所以C正确。有些病毒含有RNA,此时的RNA是遗传物质,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知识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RNA的功能的理解与记忆,意在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二、双项选择题(共5题):
11、对比DNA和RNA的化学成分,RNA所特有的是( )
A、脱氧核糖 B、核糖 C、胸腺嘧啶 D、尿嘧啶
答案:BD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
解析:
解答: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以及一分子含氮碱基,其中,胸腺嘧啶是DNA所特有的碱基;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以及一分子含氮碱基,其中,RNA所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故答案为BD。
分析:本题考查目的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和RNA的化学成分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区分与辨别,难度不大,但容易出错。
12、人体细胞内的核酸水解后,对可能的水解物判断错误的是( )
A、1种五碳糖 B、8种脱氧核苷酸 C、5种含氮碱基 D、8种核苷酸
答案:AB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解析:
解答:人体细胞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是4种核糖核苷酸,因此在人体细胞内对核酸进行水解后可得到8种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在于五碳糖的不同,所以进一步水解可得到两种五碳糖、5种碱基和一种磷酸。故答案为A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结构和组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考纲考查的识记层次,要求学生注意组成DNA和RNA的基本单位不同。
13、生活在统一草原的牛和羊的肉味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DNA不同 B、糖类不同 C、蛋白质不同 D、脂肪不同
答案:AC
知识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解析:
解答:牛和羊的肉味属于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其遗传物质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达出来的,所以牛和羊肉味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两者的DNA不同,直接原因就是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故答案为AC。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意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点认识更深刻。
1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答案:BC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解答:配制时首先将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粉溶解得到混合液,利用DNA和RNA对甲基绿和吡罗红的亲和力不同即可分别染色,所以A错误。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但在实验中使用盐酸已经将两者分离,甲基绿只能使DNA呈绿色,所以观察不到呈绿色的染色体,所以D错误;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甲基绿的染色;酒精灯干载玻片的目的就是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口腔上皮细胞在死亡时溶酶体会破坏核酸。故答案为B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试验的把握,要求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5、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试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入8%的盐酸溶液中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细胞核中的双链DNA变成脱氧核苷酸链
B、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全部水解,DNA能游离出来
C、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分离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利于DNA染色
答案:CD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解答: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的作用是水解,使得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同时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要使细胞核中的DNA双链解旋变成脱氧核苷酸链,可用解旋酶或是高温使之解旋。故答案为C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试验的把握,要求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判断题(共5题):
16、烟草、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的碱基种类依次分别为5、4、4。( )
答案:√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DNA与RNA的异同
解析:
解答:烟草体内既有DNA,也有RNA,构成DNA和RNA的碱基共有5种,即A、T、C、G、U;噬菌体体内只含有DNA,所以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有4种,即A、T、C、G;烟草花叶病毒体内只含有RNA,所以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有4种,即A、U、C、G。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对烟草、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的碱基种类进行识记并且主要其异同,难度不大,但属于易错点。
17、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只有五碳糖不相同。( )
答案:×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
解答: 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以及4种碱基,即A、T、C、G; 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以及4种碱基,即A、U、C、G。所以DNA和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五碳糖和碱基均有不同。
分析:本题知识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和RNA组成成分的认识,加深记忆。
18、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脱氧核糖核酸,也有可能是核糖核酸。( )
答案:√
知识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解析:
解答:在真核细胞核和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所以遗传物质是DNA,但在病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如噬菌体只含DNA,此时其遗传物质就是DNA,烟草花叶病毒体内只含有RNA,此时其遗传物质就是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脱氧核糖核酸,也有可能是核糖核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掌握,学生在了解病毒的结构的基础上就能解答本题。
19、在人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RNA均存在于细胞质中。( )
答案:×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解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可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最终可以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由此说明DNA主要存在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但在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要求学生明确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属于考纲考查识记层次。
20、生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物的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
答案:√
知识点: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解析:
解答: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可以控制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物体性状的直接体现者,所以生物界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核酸的多样性。
分析:本题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了解生物多样性与核酸多样性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
四、非选择题
21、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1、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2)4、5分别代表 、 。
(3)此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___________。
(4)通常由_____________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__________分子,真核细胞中分布在 、 和 。
答案:⑴磷酸 脱氧核糖 胞嘧啶 ⑵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⑶胸腺嘧啶(T)⑷2 DNA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
解答: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即题干中的4,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以及一分子含氮碱基构序号,即分别为题干中的1、2、3。脱氧核苷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具有一定排列顺序的脱氧核苷酸链,即题干中的5.DNA所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即T。通常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形成DNA分子。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分析:本题通过DNA的结构,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识图能力,难度适中,属于考纲考查范围。
22、某科研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一种病毒,含有蛋白质和另外一种物质)、乳酸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
(1)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含有染色体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____________;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__生物。
(5)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6)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物中都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成分。
答案:(1)小白鼠 (2)玉米 小白鼠 (3)乳酸菌 玉米 (4)T2噬菌体 乳酸菌 原核 (5)玉米 (6)蛋白质 核酸
知识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解析:
解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但只有动物细胞中才含有糖原,因为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能源物质,故具有“(1)”特征的生物一定是小白鼠。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故具有“(2)”特征的生物是玉米和小白鼠。细菌和植物具有细胞壁,故具有“(3)”特征的生物是乳酸菌和玉米。(4)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即T2噬菌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即乳酸菌。植物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故具有“(5)”特征的生物是玉米。(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题干中提到的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两种成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以及病毒的认识,要求学生学会区别以上生物,这类型题目难度不大,但学生容易对知识点产生混淆,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3、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Y可分别代表何种元素?
X______,Y______。
(2)A物质包括A1~A5,具有多样性,其原因为:
①从a分析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C1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1→C2的变化称之为________,与C2相比较,C1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中。
(4)在A1~A5的合成过程中,除了需要核糖体外,________(用A1~A5中字母表示)作为分泌蛋白,一定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5)与A5有关的C1片段是否只存在于胰岛B细胞中?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A5有关的C2片段是否只存在于胰岛B细胞中?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 N、P
(2)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③DNA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3)转录 细胞核 (4)A2和A5
(5)不是 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均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知识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解析:
解答:(1)由图中关系可确定A是蛋白质,C1是DNA,C2是RNA,a是氨基酸,b是脱氧核苷酸,因此X代表N,Y代表N、P。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从氨基酸角度分析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不同,从蛋白质角度分析还包括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从DNA角度分析是由于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不同。
(3)C1→C2为转录,C1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
(4)A5代表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A2是抗体类物质,也是分泌性蛋白。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分泌蛋白。
(5)由于同一个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形成的,因此与A5有关的C1片段在各个体细胞中都存在;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A5有关的C2片段却只存在于胰岛B细胞中。
分析:本题通过考查学生对细胞中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意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24、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表: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体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来源 猪血 马肝 蛙表皮 棉花 霉菌
水溶性 + - + - +
灰分 + - + - -
染色反应 甲基绿溶液 - - + - -
斐林试剂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碘液 - - - - -
注:+:有(溶解);-: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C. ;D. ;E. 。
答案: A.血红蛋白 B.脂肪 C.染色质(体) D.纤维素(半纤维素) E.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知识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解答:A物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且含有Fe元素,可判断出A为血红蛋白。B物质与苏丹Ⅲ反应呈橘黄色,可判断B为脂肪。C物质能分别与甲基绿、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说明C物质为染色体,同时含有DNA和蛋白质。D物质来自棉花,分解产物为葡萄糖,不属于淀粉,则D为纤维素(半纤维素)。E中含有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的酶,推断出霉菌可合成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分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通过设计实验加深学生对细胞内各种有机物的鉴定,意在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25、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 min。
(1)、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保温时间过短则________________,过长则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的状况,某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你认为这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人的血液制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 能观察到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状况相同的现象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受热均匀 水解不彻底,染色不充分 水解过度,不易观察
(2)不正确,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3)不能,因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知识点: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与RNA的异同
解析:
解答:(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一实验中,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对DNA和RNA进行染色,为了促进染色剂进入细胞,可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进行水浴加热使得水解充分,从而保证细胞染色充分。(2)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因此可以选取多种生物的细胞进行实验。(3)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用人的血液制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 不能观察到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状况相同的现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一实验的掌握,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