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扬州慢》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扬州慢》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0 15: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
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
作者简介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


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家
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长大后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四十五岁时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仍旧落选,从此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
去世后靠朋友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
作者简介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狂,狷,乡愿。孟子在《尽心下》中也把人分成三个等级:中道者为上,狂狷者次之,而“阉然媚于世”的乡愿者,则属最劣之等级了。何谓“狂狷”?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
无独有偶,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
“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人间词话》
写作背景
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宋王朝面对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下,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
降兴二年(1164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诗人因路过扬州,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眼见这座过去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破败不堪,感慨万千,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关于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 姜夔(ku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韵脚为 ing/eng: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深沉、感伤的情感。
解读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冬至
即扬州
雪止天晴
满眼
悲伤的样子
谱写
认为
驻防部队的号角
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离离”指庄稼繁茂也指心情忧伤),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黍离之悲”
交代了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扬,即扬州),季节(夜雪初霁),景色(荠麦弥望)以及城中场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也是作者写下这篇小序的缘由。
1.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用词中的话回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繁华)
2.进入扬州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看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二十四桥、波心荡
冷月无声、红药。
听到:清角吹寒
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使用了什么
典故,有何作用?
词一开始就点明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作用: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品读鉴赏
开头是否蕴含悲情?作者一开始就写扬州昔日的繁华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突出对名都的仰慕、神往,在笔法上是虚写反衬。昔之繁华令人神往,反衬下文今日扬州的破败荒凉。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xx
①用典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用,杜牧极言扬州之美。词人进行了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触目之处,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突出了今日扬州荒凉不堪的景象。
虚实结合
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这里虚实结合,同时进行对比,一边繁华热闹,一边萧条冷落。表现出战后扬州的荒凉破败,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指代金兵南侵至长江。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和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次南侵,扬州两次遭到焚掠。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犹厌言兵”的“厌”字,写得极其传神。意谓扬州遭兵火后,荒废的池沼、尚存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论战事。“无数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此韵味。”
此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
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确:“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
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1)内容上:由上片尾句的“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2)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请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①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使用了典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诗人如何写“悲”
①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楼”等诗句,强调此时的扬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华也难以描摹。
②反衬,用杜牧笔下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残破。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简要赏析。
①借用典故,对比反衬
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所写是明月当空,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寂静无声,何等冷清,昔盛今衰对比鲜明。
如今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之景却没有了,以乐景衬哀情,倍增今日之凄清,把“黍离之悲”渲染的愈加浓烈。
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移情于物,描绘了一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境。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作者借月这一意象,营造了凄清感伤的气氛,寄托了悲怆之情、“黍离”之悲。
②通感的修辞手法与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请简要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讨论:如果改为“念桥边芍药,花凋残、满地伤。”好不好?
不好,因为写“芍药”的目的是以乐衬哀,倍增其哀,同时避免意象特点过于单一。
表达出作者对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感慨。
桥仍在却无人游,花常开更无人赏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有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此处运用了哪些手法?
①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以乐景写哀情,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②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同时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
这首词中,姜夔大量化用杜牧的词句,这是为什么?
杜牧在扬州生活多年,写了许多关于扬州的诗,描写了当时繁荣的景象,社会影响很大。姜夔身处名都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一座空城,自然联想到他。杜牧的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浩劫后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今日:荠麦青青


黄昏、清角
正面渲染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杜郎重到须惊
冷月无声
侧面烘托
扬 州
春风十里
劫后萧
条景象
红药为谁生
空城
昔日:名都、佳处
写作手法
拟人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借代
胡马窥江
反问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繁荣兴盛的景象对比现时凋,残破败的惨状,写出了战争给扬州城带来了万劫不复的灾难。
通感
清角吹寒
化用
大量化用杜牧等人的诗句,增强对比效果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词句
诗句来源
用典
艺术手法
小题速练
做几道题练习一下吧!
小题速练
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C
小题速练
对“《黍离》之悲”理解不当的是:( )
A.《黍离》是诗《诗·王风》中的篇名。
B.《黍离》首句是:“彼黍离离”。
C.后人常用“禾黍”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伤。
D.词中与《黍离》首句相应的句子是“废池乔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