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9-21 14: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
1、下列哪项最能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  )
A.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经过处理发生融合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向外分泌胰岛素
D.肾小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重吸收葡萄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
解答: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析性,主动运输能很好地体现了选择透过性。选项A、B、C都说明了膜的流动性。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较简单,要求学生明确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属于考纲考查识记层次。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对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
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
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较简单,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属于考纲考查的识记层次。
3、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
A.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等各种膜结构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图中的e与多糖相连接,因此该物质为糖蛋白,而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在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突触小泡等膜结构上不含有糖蛋白,所以A选项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示认识细胞膜的结构,可提高学生的辨图能力。
4、如图所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的癌变是因①的改变而导致的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图中b过程属于被动运输,a过程经过的结构是载体蛋白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通过糖被识别出细胞内外,肝细胞可以产生尿素,并排到细胞外,所以A正确;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加速磷脂双分子和蛋白质的流动,所以C正确;图中过程b是指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被动运输,a过程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并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所以D正确;糖蛋白的减少是癌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B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的掌握,并要求学生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5、下列生命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D.受精作用的完成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
解答: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经过生物膜,所以A正确;神经递质的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C正确;受精作用是指精子与卵子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所以D正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核糖体无膜结构,所以B项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海带细胞中的碘离子浓度比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这说明海带细胞吸收碘离子具有 ( )
A.选择性 B.独立性 C.专一性 D.高效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
解答:海带细胞中的碘离子浓度比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高许多倍,但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主要是因为海带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有所选择地吸收碘离子,所以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7、实验室中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死活。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特性或功能是 (  )
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C.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
解答: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选择透过性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掌握,要求学生明确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行功能,需要学生进行识记。
8、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
解答:人体某些白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变形运动,依赖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主要是因为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磷脂能够流动,所以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掌握,难度不大,属于考纲考查的识记层次。
9、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维生素D属于脂质,因此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所以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掌握,要求学生明确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属于识记范畴。
10、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
A.流动性特点 B.选择功能 C.选择透过功能 D.主动运输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有所选择地吸收对细胞有利的物质,排出细胞的代谢产物,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就是模拟细胞膜的这一功能,将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承担肾脏的功能。所以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特点的掌握,要求学生明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二、双项选择题(共5题):
1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的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的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功能,能够与其他细胞实现信息交流,所以A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进出细胞膜的物质具有选择性,所以B正确;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异,因此细胞膜才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C错误;载体蛋白是跨膜蛋白,因此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及其功能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难度不大,意在提高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1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B、细胞膜被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C、细胞膜与细胞内其他膜结构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流动性
答案:B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
解答:细胞膜时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例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所以A错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性是流动性,所以D错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因此具有特异性,所以B正确;细胞膜和细胞内其他膜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直接和间接联系,所以C正确。故答案为B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及其功能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难度不大,意在提高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1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D、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既是单层膜又在结构上具有直接联系
答案:CD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可流动,所以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具有流动性,所以B正确;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异,因此不同的细胞的细胞膜功能有所差异,所以C错误;细胞膜和细胞内其他膜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直接和间接联系,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之间属于间接联系,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及其功能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难度不大,意在提高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14、下列四项生理过程中,细胞膜发生的变化相同的是 (  )
①胰岛素的分泌 ②抗体识别抗原
③神经递质的释放 ④钙离子的吸收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A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胰岛素的分泌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抗体识别抗原属于信息交流,吸收钙离子属于跨膜运输,所以答案为A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特点的理解,意在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15、一系列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如图表示了人、鼠细胞融合的过程,研究中分别将带有绿色荧光、能与人体细胞膜上 HLA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带有红色荧光、能与小鼠细胞膜上H-2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放入细胞培养液中,对人、鼠细胞进行标记。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 (  )
A.要使实验现象明显,可以适当提高细胞培养液的温度
B.选取不同生物细胞进行融合是因为同种细胞难以融合
C.实验表明不同种细胞可以杂交,而同种生物细胞不能进行融合
D.实验结果可以直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答案:BC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解析:
解答:该实验可表明不同种细胞可以杂交,但没有说明同种生物细胞不能融合。温度可加快细胞膜的流动,因而可加快细胞融合过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示认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判断题(共5题):
16、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
答案:×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细胞膜为细胞的边界,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着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而在细胞膜的内侧没有糖蛋白分布,因此上述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明确糖蛋白只分布于膜外侧,因此学生也可依据糖蛋白的分布从而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17、白细胞吞噬病菌依赖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答案:√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
解答:白细胞吞噬病菌是通过细胞膜的流动而形成伪足,进而伪足相接形成食物泡,而不是直接穿过细胞膜,所以其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上述说法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难度不大。
18、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所有小分子物质都能进入细胞。( )
答案:×
知识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
解答: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而未被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是不能通过细胞膜的,因此上述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特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难度不大。
19、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
答案:×
知识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解析:
解答: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通过细胞核的核孔,而且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所以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不需要经过生物膜,因此上述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结构特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难度不大。
20、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布在膜内外两侧。( )
答案:×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另外,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表。因此上述说法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结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提高学生理解和识记的能力。
四、非选择题(共5题):
21、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下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开始融合时,人,鼠细胞的表面抗原"泾渭分明",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性.
答案:(1)蛋白质和磷脂双 流动性 (2)特异
知识点: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解析:
解答:(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或排布于两侧,或镶嵌其中,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而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绝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因此人鼠细胞可发生融合。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主要是由抗原表面的决定簇所决定的,由此说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特异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熟悉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意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的性质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2)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与此相关的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动等与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有关。
(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不同所致。
答案:(1)核酸(mRNA或DNA) (2)保护和运输(或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选择透过性 (3)A (4)A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解析:
解答:(1)图中1指的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是由遗传物质核酸所决定的;(2)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对细胞起到保护控制物质进出作用,能够有所选择地吸收外界物质,其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3)组成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有些作为载体蛋白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有些与糖类共同组成糖被分布于膜表面,主要起到识别的作用;(4)不同的生物膜结构相似但功能有所差异,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蛋白质种类越多的生物膜,其功能越复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熟悉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意在提高学生识图和识记的能力。
2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O.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 (填物质名称)。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 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 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 ,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0C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00C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答案:(1)蛋白质 (2)蛋白质、磷脂 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的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解析:
解答:(1)抗原的本质大多是蛋白质,去表面的决定簇使之具有特异性;(2)(3)细胞融合依赖于细胞膜能够流动,主要是因为组成细胞膜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大多能够运动,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4)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且物质运动与温度相关,当温度降低时,物质运动活性降低,使细胞膜的相对表面积变小,从而使厚度增大。所以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结构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明确生物膜具有流动性是因为组成细胞膜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大多能够运动,意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4、下图是人体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中填序号,
   上填写名称):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 ]    ;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基团)。
(2)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上图细胞,则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    (用图中序号回答)。
(3)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相当于人体中的        。其中碘和水进入细
胞的运输方式依次为           ;细胞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为    。
答案:(1)① 核糖体 —COOH(或羧基) (2)④①③②⑥ (3)组织液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胞吐(外排)
知识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
解答: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脱下的水是由氨基(—NH2)的一个氢与羧基(-COOH)的一个羟基(-OH)组成的,即其中的氧来自羧基。图中所示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故18O标记的运行路线为细胞膜→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细胞外。细胞所需I2和水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而分泌蛋白的排出,则为胞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膜之间结构的联系理解,要求学生明确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意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5、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磷脂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亲水端与疏水端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    。
(2)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结构同时具有   的特点,脂质体中裹入DNA就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工具——运载体,原因是             。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    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     。
答案:(1)稳定性
(2)亲水和疏水 脂质体的结构类似细胞膜,易与受体细胞发生融合,从而导入目的基因
(3)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知识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解析:
解答:(1)脂质体由于亲水端在外,疏水端在内,因此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2)脂质体类似于细胞膜,易与受体细胞融合,因此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3)水分子进出细胞是借助于水通道蛋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结构特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示认识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