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3.2《石榴》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3.2《石榴》课件(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8 15: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欢 迎 光 临 多媒体教室课前诵读:十二月花歌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开;
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
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满塘开;
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
九月菊花竟怒放,十月芙蓉千百态;
冬月水仙凌波绽;腊月腊梅报春来。石
榴郭沫若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 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 文字学家,著名社会活动家。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品:
抗战 时期所著的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郭沫若文集》。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郭沫若先生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主持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在“扫荡”中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达27次。在同一地区有时反复“扫荡”达三四个月之久,并且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也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在战争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斗争方法,打得日军和伪军心惊胆战,防不胜防。奇崛(jué) 枯瘠(jí)
犀利(xī ) 盎然(àng )
皓齿(hào ) 丰腴(yú)
忍俊不禁( jīn )
争妍斗艳(yán )
读一读放声朗读一遍课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石榴的。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
第一部分(1):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作者描写石榴特征的顺序是什么? 枝叶----花朵----果实优美的散文,往往值得我们细心的品读,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谈谈你的感受。读了本文后,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仿照下面的示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 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请你找出你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重音、情感的把握)
认真阅读课文,联系时代背景,你能模仿以下文字写一段话么?(五十字左右)“它(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这样 的石榴,
宛然象征了 ”。
竹修长的身躯,扁平的叶片,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本文写作一物,形神兼备,请你仔细分析下列事物,任选一个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浪花 松柏 螺丝钉 信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