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0 15: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个性,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3.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
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人物语言的潜台词,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鉴赏戏剧情节,把握人物的心理与个性。
难点
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认识具有浓 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情窦初开到沧桑阅尽,三十年的岁月起伏,似乎都 被时间过滤成平淡。异常熟悉的房间摆设,不再年轻的昔 日恋人,午后的雷雨让时空交错,让情感激荡。 一声闷雷 成就了一个故事的开端,一场暴雨定格了一个悲惨的结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雷雨》(节选),看看那个午后 的故事,感受人性的丑陋与善良。
二、检查作预习,了解相关资料
1.学生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2.概述《雷雨》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3.介绍戏剧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故事情节,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 人物形象,理清戏剧情节,把握矛盾冲突;了解文体,并掌 握其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初读课文,直观感受
1.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
2.思考:《雷雨》(节选)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哪几位
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3.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 和周萍。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昔日的恋人、父 (母)子、兄弟的关系。但三十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 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 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 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 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4.试梳理本课的情节。
提示: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 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 位,划分场面的依据, 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 景的转换。
5.师生讨论明确。
明确:
第一部分:鲁侍萍、周朴园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大海、周朴园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第一个场面,有周朴园软硬兼施的伪善和冷酷,也有 侍萍血泪斑斑的控诉和鞭挞。情节在表面“平静”中展开, 实际上紧张得令人喘不过气来,人物内心都交织着极其复 杂的感情。
第二个场面,有周朴园色厉内荏的欺骗和威胁,有鲁 大海义愤填膺的揭露和抗争,情节以剑拔弩张的剧烈的外 部冲突方式展开,形成高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着眼全篇,从大处考虑,让学生 快速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 突,对作家作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四、再读文本,明确冲突
1.学生跳读课文,画出矛盾冲突。
2.讨论明确。
(1)周朴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 的纠葛)——矛盾焦点
(2)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罢工与反罢工,阶级 斗争)——本质冲突
(设计意图:鉴赏戏剧关键在于把握矛盾冲突,从而可 以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
五、精读文本,赏析舞台
1.学生读戏剧开头部分。
2.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2)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
(3)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既然要隐 瞒,为什么周朴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她“望着朴园,眼泪 要涌出” 鲁侍萍关于绸衬衫的话,很明显是要表明自己 的身份,这与前面的隐瞒相矛盾吗
(4)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侍萍
(5)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6)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
(7)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 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8)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习惯关窗说明什么 周朴园有无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明确:
(1)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 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 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 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 一种压抑感。
(2)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和关窗的举动。
(3)她不想马上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没有马上要表 明自己身份的渴望。前后并不矛盾。隐瞒自己的身份,沉 痛诉说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遭遇,表达自己悲愤交加的情 怀。而随着事情的发展,情绪愈加激动,睹物生情,自然 流露。
(4)周朴园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侍萍的情况,要修 坟纪念。住房内保留着侍萍从前“顶喜欢”的家具,记着生 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
(5)①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 ”
②问是否想见:“不,不。”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 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 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周朴园先是声色俱变地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再口 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以支票试图 平息旧恨新仇失败后,凶相毕露,想要辞退四凤和鲁贵,开 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6)这时的侍萍,经过三十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 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 罪行:“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 了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 公平的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7)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 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 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 恶便再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给了他精神上的沉 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8)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 鲁侍萍。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 侍萍动过情,但他必须掩饰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因为在他 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到了晚年,身 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 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 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 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 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声称“以 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 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 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阅读后,进行交流,教师适时 予以点评,对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归类,可以活跃课堂气 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 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可以 是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笔等。
(设计意图:从尊重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并借助网络 平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雷雨(节选)
周朴园 繁漪——周冲
鲁侍萍 鲁贵——四凤 鲁大海
周朴园 侍萍——周萍
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 →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
鲁侍萍: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 已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和抗议(骨气与尊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提问:
(1)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周朴园是什么态度 (2)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2.讨论明确,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里不需 要明确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启发 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赏析课文,找出矛盾冲突
1.学生默读戏剧第二部分。
2.再次讨论问题并明确。
明确:
(1)周朴园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 面孔和傲慢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 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说“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 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从容。
(2)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根本性质是资 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3)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 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 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 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 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 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 的存在和发展。
(设计意图: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学生分析人 物形象,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
三、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形象
1.学生分组讨论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特征。
2.师生共同明确
明确:
(1)周朴园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这足以说明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及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不免带有虚荣和美化的成分,但总的来说应该承认他的怀念是真。实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周朴园对侍萍的“真”是以侍萍的缺席为前提的。他保持她生前的习惯,·一方面是忏悔,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周萍交代。这样一个人,和他周围的人之。间自然要发生着尖锐的矛盾。而他,也终于在这些重重的矛盾中,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

(2)鲁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她在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己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鲁大海,是不会认周朴园.这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候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
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鲁侍萍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炼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当时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当时的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适时指导,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结合人物的语言,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是本课重点,也是指导学生提高鉴赏戏剧的能力的关关关键。
四、回顾文本,总结特点
1.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 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又以鲁 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 史。这样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 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 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午后,在周家的 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 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了主题。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 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 工人罢工;鲁侍萍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侍女的四凤;鲁大海 代表工人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 个夏天的午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侍萍和 鲁大海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 罪恶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 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 现出来的。
2.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节选)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 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 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 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辞风格也 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
适应。这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补偿侍萍的对话中表现 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 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 现。侍萍的话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 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侍萍 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 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因而使人物形象 更真实、鲜明。
五、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1.你怎么看待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2.《雷雨》是在高潮(四凤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中 收场的。作者曾为此剧写过“尾声”:十年后,周公馆改为 教会医院,里面住着两位发了疯的老妇——侍萍和繁漪。一天,孤独的周朴园去看望她们,但什么话也没说。请你按自己的设想另写一个尾声。
板书设计
雷雨(节选)
周朴园→冷酷、残忍、自私、贪婪、奸诈、虚伪
鲁侍萍→心地善良、正直、刚强、倔强、有骨气和尊严 结构紧凑:
时间→午饭后
地点→周朴园的客厅
人物→都集中到周朴园的客厅
人物语言个性化:
周朴园→盛气凌人 鲁侍萍→抑郁平缓
鲁大海→直截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