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经典常谈》选择题优选40题
1.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有误。《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
故选A。
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E.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含《春秋》;
E.结合《经典常谈》原文“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可知,E错误;
故选BE。
3.下列选择有误的两项( )(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要选择理性的、目的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东汉司马迁和西汉班固。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经典常谈》中没有《资治通鉴》;
D.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
故选AD。
4.请你判断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苏菲的世界》中写到艾伯特善于用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原理演绎出来,例如他用“皇帝的新装”关联苏格拉底的智慧。
B.《经典常谈》虽说是学术著作,但读来不枯燥。写贾谊疲倦或苦痛的时候,叫“妈呀!”“天哪!”,就很接地气,有趣味。
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也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D.《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里最常使用的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来强化情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答案】B
【解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B.有误,应为“写屈原疲倦或苦痛的时候,叫‘妈呀!’‘天哪!’”;
故选B。
5.下列对《经典常谈》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按照“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的原则撰写了一部名著。
B.《经典常谈》体现了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而且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C.《经典常谈》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小说集。
D.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阅读《经典常谈》就适合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C.“精彩的小说集”表述有误,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故选C。
6.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佩弦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要了解这本书最好的方法是浏览目录。
B.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合称“六义”。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故选C。
7.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
B.“诗言志”中的“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
D.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A.《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
B.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
D.“唐代出现了‘话本’”有误,应是宋代出现“话本”;
故选C。
8.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B.《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B.《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
故选B。
9.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B.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C.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分析。
B.《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
故选B。
10.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兼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于“十五国风”。
C.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C.“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春秋》不属于“四书”;
故选C。
11.《经典常谈》中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依据你的理解“江、河、湖、海”这四个字属于( )造字法。
A.形声 B.指事 C.会意 D.象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指事指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会意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象形根据物体的形象描绘而成文字的造字方法;
转注就是互训,即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互引解释;
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江”字是形声字,从“氵”,“工”声;
“河”字是形声字,从“氵”,“可”声;
“湖”字是形声字,从“氵”,“胡”声;
“海”字是形声字,从“氵”,“每”声;
故选A。
12.学习《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 有误。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故选B。
13.请阅读《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小题。
小相想收集关于“苏秦”“张仪”的故事,他应该阅读( )
A.《史记》 B.《诗经》 C.《战国策》 D.《尚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根据原著的阅读记忆,可知在《<战国策>第八》中介绍了战国七雄中的游说之士,“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前一派叫‘合纵’,是联合南北各国的意思,后一派叫‘连横’,是联合东西各国的意思——只有秦是西方的国家。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接着后面介绍了苏秦、张仪的一些小故事。据此可知,小相应阅读的是《战国策》一书。
故选C。
14.下面对“休”字的造字条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经典常谈》中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造字辨析。
“休”由“人”和“木”两个字构成,指的是一个人靠着树木休息,符合会意字的造字规则。
故选C。
15.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大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朱自清也是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
C.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止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D.《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A.有误。《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故选A。
16.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根据你读《经典常谈》的经验,应选择阅读的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答案】D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据此可知,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应选择“辞赋第十一”;
故选D。
17.为方便同学们借阅,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四个标签。其中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启蒙读物 B.国学入门
C.历史评论 D.白话典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C.有误,《经典常谈》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启蒙读物,而且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要做初中生的古典文化普及,所以作者采用白话文来重述,兼以“导读”的形式,希望可以启发一般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所以,其语言风格并不像常见的学术文章那么枯燥、艰涩,反而采取一种说故事、聊天式的闲话风进行古典文化导读,也可称为是一部白话典范,这本书不是历史评论;
故选C。
18.《经典常谈(序)》中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这里的“小学”指的是( )
A.小的学问 B.简易的文化知识
C.文字学 D.入门的学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结合原著“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可知, 这里的“小学”指的是文字学。
选C。
19.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解说不正确。《三礼第五》中的原文是“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
故选C。
20.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B.《说文解字》是仓颉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有误,《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
故选B。
21.读《经典常谈》选段,据此概括《史记》与《汉书》的基本特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
晋代张辅,独不好《汉书》。他说:“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的优劣,多以固为胜,但是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却有八十万言。烦省相差如此之远,班固那里赶得上司马迁呢!”
A.《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
B.《汉书》弘丽精整,多用排偶。
C.《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
D.《史记》《汉书》,所采者博,所择者精,组织弘大,描写曲达。
【答案】A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辨析。
A.结合“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五十万言”可知,《史记》“文直而事核(文章直截了当而且叙事简明扼要)”;结合“班固叙二百年事,却有八十万言”可知,《汉书》“文赡而事详(叙事周详,笔墨丰赡,剪裁得体而不杂乱)”;
故选A。
22.下面各项是对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朱自清先生在书中认为要读懂经典,得懂“小学”,也就是文字学,所以作者把文字学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放在了第一篇。
B.相传在《尚书》传续过程中,济南伏生贡献最大。在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汉定天下后他在齐鲁私自传授此书。汉文帝曾派掌故官晁错跟从他学习。
C.《诗经》的注解从大毛公(毛亨)开始,传到小毛公(毛苌)手里完成。他们是从道家思想来解释这一文学经典的。
D.《春秋左氏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它不但是史学权威,也是文学权威。它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
E.《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它们都是纪传体通史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道家思想”错误,应是“儒家思想”;
E.《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并非“纪传体通史”;
故选CE。
23.下列对文学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B.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荀子说人性是恶的,孟子说人性是善的。
故选B。
24.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经典,里面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这六个条例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著名阅读。
C.古代所说的“言志”和现在所说的“抒情”并不一样,“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
D.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义”是指《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
故选CD。
25.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他也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B.文字是不断地演变的,所以最初的文字传说是一个叫仓颉的人独创是不可信的。
C.朱自清认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李白的素志,所以李白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D.战国的时候出现了游说之士,就是纵横家,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和富贵,因为这一点,孟子对这类人很是不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朱自清认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的素志,所以杜甫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故选C。
26.小冯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读书卡片 作品:《经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号实秋,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相关内容: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的态度。
D.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
B.表述有误。《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体例。
故选B。
27.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
B.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
C.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
D.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文第十三》。
【答案】D
【解析】考查名著理解。
D.有误,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应仔细研读《<说文解字>第一》;
故选D。
28.整理《经典常谈》的有关内容,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撰写的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经典常谈》全书共十三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经典常谈》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
D.《经典常谈》论述思路严密,是一部按照严谨的传统学术观念撰写的学术著作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而非“为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撰写的”;
C.《论语》不属于史书;
D.《经典常谈》是一本学术散文集,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顺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非“按照严谨的传统学术观念撰写的学术著作集”;
故选B。
29.下面这段摘录文字描述了哪部经典的成书过程( )
《经典常谈》摘录: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
《新乐府》 B.《诗经》
C.《全唐诗》 D.《礼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
题干内容主要出自《经典常谈》,题干中提到的太师们保存的歌谣、典礼的诗、政治的诗等有一定的关联。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状况,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
故选B。
30.小雅摘抄《经典常谈》关于诗歌的论述时,漏抄了一句话:“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这句话最适合放在( )
诗的源头是歌谣。 ① 上古时候,没有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②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 ③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④ 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中的“这”指代的应当与本句所描述的三个人唱歌、拿着牛尾,踏着脚的场景类似,①前面并未提及唱歌的情形,②前面是一个人唱歌的情形,③前面也没有提及多人唱歌的情形,因此结合“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知,此处描写的是众人聚在一起唱歌,因此符合此句的情形,放在④处较为合适;
故选D。
31.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是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分十三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性。
B.《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列国策士游说辩论之辞。
D.宋代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D.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故选D。
32.某同学阅读完《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以下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B.《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汇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分别为直陈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兴。
D.《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文学常识的识记。
A.《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不属于史书;
故选A。
33.小宁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阅读了《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为了检测大家的阅读成果,组长小语给大家出了下面这道题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B.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C.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
故选B。
34.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说文解字》里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被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C.古代所说的“言志”和现在所说的“抒情”并不一样,“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
D.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义”是指《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
故选CD。
35.下列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一共十三篇,写于20世纪30——40年代。文字深奥含蓄,引经据典,被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B.在讨论儒家经书时,朱自清肯定了“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说法,并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0篇,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D.杜牧很有政治的眼光,但朝中无人,终于是个失意者。他的七绝感慨深切,情辞新秀。《泊秦淮》一首也曾推为压卷之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经典常谈》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见解上鞭辟入里,是国学阅读的入门佳作,而非“文字深奥含蓄”;
B.朱自清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而非“肯定”;
C.《诗经》收录诗歌305篇,而非300篇;
故选D。
36.某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许多笔记,下列笔记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著作合起来称为“四书”,没有《春秋》;
故选B。
37.依据《经典常谈》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借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
B.《诗经》比、兴都是政教的警喻,在诗篇发端的叫做比。
C.《离骚》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
D.明代所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之外,六家都是宋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有误,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比”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
故选B。
3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撰写的一部著作。
B.《经典常谈》多次被“常谈”,正是因为它普及性、通俗性的特点。
C.《经典常谈》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枝不蔓。
D.朱自清先生写《经典常谈》,是希望年轻人多多阅读经典,避免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名著内容的能力。
A.依据经典常谈主要内容可知,《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故选A。
3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运用理性的、目的性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班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经典常谈》中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其中不包含《资治通鉴》这一著作;
故选A。
40.关于《经典常谈》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
B.“四书”曾是统一的标准小学教科书。
C.《大学》讲的是古代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中庸》讲的则是孔门心法。
D.孔子的话流露着“英气”,“有圭角”,和孟子的温润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D.有误,程颐在评论孟子时说“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和孔子的温润是不同的”;
故选D。专题15 《经典常谈》选择题优选40题
1.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 )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E.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3.下列选择有误的两项( )(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要选择理性的、目的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东汉司马迁和西汉班固。
4.请你判断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苏菲的世界》中写到艾伯特善于用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原理演绎出来,例如他用“皇帝的新装”关联苏格拉底的智慧。
B.《经典常谈》虽说是学术著作,但读来不枯燥。写贾谊疲倦或苦痛的时候,叫“妈呀!”“天哪!”,就很接地气,有趣味。
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也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D.《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里最常使用的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来强化情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5.下列对《经典常谈》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按照“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的原则撰写了一部名著。
B.《经典常谈》体现了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而且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C.《经典常谈》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小说集。
D.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阅读《经典常谈》就适合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
6.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佩弦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要了解这本书最好的方法是浏览目录。
B.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合称“六义”。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7.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 )
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
B.“诗言志”中的“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
D.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8.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B.《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9.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B.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C.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
10.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兼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于“十五国风”。
C.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
11.《经典常谈》中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依据你的理解“江、河、湖、海”这四个字属于( )造字法。
A.形声 B.指事 C.会意 D.象形
12.学习《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订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13.请阅读《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小题。
小相想收集关于“苏秦”“张仪”的故事,他应该阅读( )
A.《史记》 B.《诗经》 C.《战国策》 D.《尚书》
14.下面对“休”字的造字条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经典常谈》中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15.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大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朱自清也是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
C.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止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D.《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16.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根据你读《经典常谈》的经验,应选择阅读的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17.为方便同学们借阅,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四个标签。其中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启蒙读物 B.国学入门
C.历史评论 D.白话典范
18.《经典常谈(序)》中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这里的“小学”指的是( )
A.小的学问 B.简易的文化知识
C.文字学 D.入门的学问
19.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20.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B.《说文解字》是仓颉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1.读《经典常谈》选段,据此概括《史记》与《汉书》的基本特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
晋代张辅,独不好《汉书》。他说:“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的优劣,多以固为胜,但是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却有八十万言。烦省相差如此之远,班固那里赶得上司马迁呢!”
A.《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
B.《汉书》弘丽精整,多用排偶。
C.《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
D.《史记》《汉书》,所采者博,所择者精,组织弘大,描写曲达。
22.下面各项是对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朱自清先生在书中认为要读懂经典,得懂“小学”,也就是文字学,所以作者把文字学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放在了第一篇。
B.相传在《尚书》传续过程中,济南伏生贡献最大。在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汉定天下后他在齐鲁私自传授此书。汉文帝曾派掌故官晁错跟从他学习。
C.《诗经》的注解从大毛公(毛亨)开始,传到小毛公(毛苌)手里完成。他们是从道家思想来解释这一文学经典的。
D.《春秋左氏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它不但是史学权威,也是文学权威。它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
E.《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它们都是纪传体通史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3.下列对文学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B.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24.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
A.《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文人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是第一个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经典,里面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这六个条例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25.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是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的,他也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B.文字是不断地演变的,所以最初的文字传说是一个叫仓颉的人独创是不可信的。
C.朱自清认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李白的素志,所以李白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D.战国的时候出现了游说之士,就是纵横家,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和富贵,因为这一点,孟子对这类人很是不齿。
26.小冯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读书卡片 作品:《经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号实秋,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相关内容: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的态度。
D.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27.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
B.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
C.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
D.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文第十三》。
28.整理《经典常谈》的有关内容,其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撰写的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经典常谈》全书共十三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C.《经典常谈》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
D.《经典常谈》论述思路严密,是一部按照严谨的传统学术观念撰写的学术著作集。
29.下面这段摘录文字描述了哪部经典的成书过程( )
《经典常谈》摘录: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
《新乐府》 B.《诗经》
C.《全唐诗》 D.《礼记》
30.小雅摘抄《经典常谈》关于诗歌的论述时,漏抄了一句话:“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这句话最适合放在( )
诗的源头是歌谣。 ① 上古时候,没有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②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 ③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④ 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1.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是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分十三章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备学术性与文学性。
B.《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列国策士游说辩论之辞。
D.宋代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32.某同学阅读完《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以下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B.《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C.《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汇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分别为直陈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兴。
D.《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33.小宁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阅读了《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为了检测大家的阅读成果,组长小语给大家出了下面这道题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B.秦朝李斯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C.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
34.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们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教人怎样赏味田园。
C.古代所说的“言志”是现在所说的“抒情”。
D.《说文解字》里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被称为“六义”。
E.《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叙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首尾三千多年的历史。
35.下列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一共十三篇,写于20世纪30——40年代。文字深奥含蓄,引经据典,被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B.在讨论儒家经书时,朱自清肯定了“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说法,并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0篇,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D.杜牧很有政治的眼光,但朝中无人,终于是个失意者。他的七绝感慨深切,情辞新秀。《泊秦淮》一首也曾推为压卷之作。
36.某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许多笔记,下列笔记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37.依据《经典常谈》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借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
B.《诗经》比、兴都是政教的警喻,在诗篇发端的叫做比。
C.《离骚》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
D.明代所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之外,六家都是宋人。
3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撰写的一部著作。
B.《经典常谈》多次被“常谈”,正是因为它普及性、通俗性的特点。
C.《经典常谈》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枝不蔓。
D.朱自清先生写《经典常谈》,是希望年轻人多多阅读经典,避免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
3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运用理性的、目的性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班固。
40.关于《经典常谈》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
B.“四书”曾是统一的标准小学教科书。
C.《大学》讲的是古代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中庸》讲的则是孔门心法。
D.孔子的话流露着“英气”,“有圭角”,和孟子的温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