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9-21 15: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同步训练
1.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等多种类型,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基因突变只能自发产生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都是有益的 D.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型果蝇有残翅、缺刻翅和无脉翅等多种类型,这一现象最能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选B。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记忆和简单的理解能力。
2.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用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亲代灰体雄蝇的变异发生在胚胎时期
B.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
C.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D.F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这只灰体雄蝇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E基因的片段”,可知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正确;根据题意“X射线处理灰体雄蝇”可知亲代灰体雄蝇的变异发生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根据题意“数千只子代(F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 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B正确;由题意可知,F1灰体雄蝇的基因型为XeYE,与黄体雌蝇(XeXe)交配,后代雄蝇(XeYE)都是灰体,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能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基因,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生物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能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基因,是变异的根本来源,B正确;DNA分子中无遗传效应的片段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4.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丰富来源
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型
答案:B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
解答:基因重组是指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内的一对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基因重组不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丰富来源,C正确;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型,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下列有关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以35S标记的鸡胚细胞为培养基,可获得35S标记的H7N9
B.用32P标记的H7N9进行侵染实验,可证明RNA是其遗传物质
C.H7N9的核酸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故其属于原核生物
D.H7N9与HIV病毒都容易发生变异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病毒的构成物质的合成原料来源于培养的感染细胞,所以A正确。用32P标记的H7N9进行侵染实验中,由于RNA能够遗传到子代中,所以可证明RNA是其遗传物质,B正确。H7N9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细胞)生物,C错误。H7N9与HIV都是RNA病毒,由于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所以都容易发生变异,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培养和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6.关于自然状态下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突变可使其调节细胞周期功能改变
B.基因突变普遍存在并且可以随机的自发产生
C.基因突变必然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原癌基因可以调控细胞的正常周期,原癌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调节细胞周期功能改变,故A正确;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其发生具有随机性,故B正确;基因突变后的个体如果能够存活下来,并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否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故C错误;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则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 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I、II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
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基因a、b、c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这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而不是普遍性,故A错误。I、II也会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因为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属于基因突变,故B正确。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和间期时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故C错误。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和c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交叉互换,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8.赖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模板链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
A.一定是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既无利也无害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当某基因片段中模板链的GAC突变为AAC时,转录所形成的mRNA相应位置上的碱基序列由CUG变为UUG,CUG和UUG决定的都是赖氨酸,这种突变的结果没有导致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对该生物既无利也无害,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中存在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B.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C.DNA的特异性体现在(A+C)/(T+G)的比值上
D.DNA中基因的缺失或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基因中启动子部分存在RNA聚合酶结合位点,A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故B错。(A+C)/(T+G)始终为1,所以它不能体现DNA的特异性,C错。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或增添属于基因突变,DNA中基因的缺失或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
分析:本题考查DNA、染色体和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摩尔根及同事发现控制果蝇红眼(W)及白眼(w)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大量的杂交实验中,发现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F1中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同样在2000~3000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注:XXX与OY(无X染色体)为胚胎时期致死型、XXY为可育雌蝇、XO(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
A.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
C.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D.雄蝇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白眼雌果蝇或红眼雄果蝇,由题干信息,子代出现一只不育的红眼雄性果蝇,其基因型为XWO,红眼基因来自雄蝇,可知母本没有提供X染色体,即雌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X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结果使形成的卵细胞中没有X染色体或两条X染色体,并与正常精子结合受精,会产生XwXwY(雌性) 和 XWO(雄性)个体,故B正确,AC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Ⅱ-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Ⅲ-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I-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因为II3没有突变基因,II4也无该病而其子代雄蝇III8是突变型,所以应是伴X隐性遗传,故A正确。因为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所以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故B正确。III11的突变来自II7,故C错误。因为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子代,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频率会逐代下降,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系谱图的分析能力。
12.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右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
A.基因d B.基因a C.基因b D.基因c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若基因b是编码该酶的基因,则野生和突变体①中该酶都有活性,突变体②和突变体③中该酶没有活性,与题意相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喷瓜的叶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AA表现深绿色,Aa表现浅绿色,aa的植株因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黄色。一株浅绿色植株的部分叶片上出现了黄化现象,下列对黄花叶出现原因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浅绿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若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部分叶片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由Aa变为aa,则部分叶片黄化,A正确;若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使基因型由Aa变为a,则也会黄化,C正确;若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产生基因型为aa的子细胞,也可以出现黄化,D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基因重组,B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4.由于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酶X变为酶Y。下表显示,酶Y与酶X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比较指标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状况①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状况②是因为氨基酸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是因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D.状况④翻译的肽链变短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酶X变为酶Y,所以状况①已经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基因结构肯定发生了改变,A错误;分析表中记录可知,状况②的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1,说明氨基酸数不变,B错误;状况③的酶Y活性/酶X活性=10%,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1,是因为终止密码子提前了,C正确;状况④酶的活性提高了,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1,因此翻译的肽链变长了,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细菌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肽链中一个氨基酸替换成了另一个氨基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 )
A.外显子
B.编码区
C.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D.非编码区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基因突变发生后,蛋白质肽链结构发生改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6.科学家以正常人及某种病患者的相应mRNA为模板合成了cDNA。已查明该患者相应蛋白质中只有32号氨基酸与正常人不同,cDNA中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发生改变。对比结果见下表。以下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研究对象 cDNA的碱基位点 32号氨基酸及密码子
94 95 96 密码子 氨基酸
正常人 G C G CGC 精氨酸
C G C
患者 G 组氨酸
C
注: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CAC
A. cDNA所含的碱基数等于96 B. 合成cDNA时需要DNA解旋酶
C. 患者第94号位点碱基缺失 D.患者相应氨基酸密码子为CAC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表格可知,表格中仅显示第32号氨基酸的对应序列,该mRNA的实际长度应大于96,A错误;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时需逆转录酶催化,B错误;对比精氨酸与组氨酸的密码子可知,该基因突变是由正常人的密码子CGC突变为患者的CAC,即第95位碱基替换,C错误,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7.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C. 基因突变与温度有关 D.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本题没有涉及多种变异,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果蝇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当气温高过25.5℃时,突变体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B项正确;在改变温度之前,果蝇已经发生了突变,所以题目中没有体现基因突变与温度有关,C项错误;题目内容不能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第1169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由甘氨酸密码子为GGG,可推得模板为WNK4基因下面那条链。由题干分析得知,WNK4基因对应的正常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G,基因突变后仅仅导致了相应蛋白质中116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了谷氨酸,即氨基酸的类型发生了改变,而其他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只可能是WNK4基因中碱基对类型发生了替换,而非缺失或增添,经分析,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B项正确;①③处插入、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故A、C项错误;④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AAA还是赖氨酸,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D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同卵双生兄弟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之间的性状差异可能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或环境导致的,A项错误;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而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片段交换不会导致基因重组,B项错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项错误;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从而导致基因重组,D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如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a变为b、c、d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b是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由a变为b、c、d体现了突变的不定向性,①正确;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诱变剂不能决定变异方向,②错误;d代表的高产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③错误。青霉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染色体,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既有基因突变,也可能有染色体变异,④错误。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能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1.下图示基因控制性状的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乙丙图示过程中需要的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若在甲、乙、丙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错误,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是_____________。
(2)图2是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当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理论上子代中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据调查,在近30年间,我国的一千多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已消失了80%,现存的普通野生稻分布于南方8个省(区),每一个分布点的普通野生稻种群都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看,其直接后果是普通野生稻的_______多样性减少。
答案:(1)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甲
(2)57/64 22
(3)基本单位(答“种群“不给分) 基因(或“遗传”)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1)图1中的乙、丙图示过程分别是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需要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若在甲、乙、丙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错误,则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是甲,即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2)图2是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dd、____D_两种情况,其中基因型为A_B_dd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4×3/4×1/4=9/64,基因型为____D_所占比例为3/4,则子代为紫花植株的比例为9/64+3/4=57/64;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dd时,有4种,基因型为____D_时有18种情况,共有22种情况。
(3)种群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近30年间,我国的一千多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已消失了80%,这直接导致普通野生稻的基因多样性减少。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2.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区段,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6A区段 小眼数 眼形 基因组成
779 正常眼 XBXB
356 棒眼 XBBXB
68 棒眼(更明显) XBBXBB
注:①表示16A区段 ②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 。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为 。
(2)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表现型为 做亲本。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BXB,其基因组成及位置如图所示。已知d在纯合(XdBBXdBB、XdB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dB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 ,其中雄果蝇占 。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出现新的隐性致死基因p,用棒眼雌果蝇(XdB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 则说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
若 则说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1)重复(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变异) 16A区段重复越多,棒眼越明显
(2)XBBY 正常眼雌果蝇和棒眼雄果蝇
(3)①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 1/3
②F2全为雌性 F2有雌有雄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解析:解答:(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由于果蝇的染色体中增加了一片段而引起的变异。
(2)根据表中信息可推知,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XBBY,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表现型为正常眼雌果蝇和棒眼雄果蝇的果蝇做亲本,子代中雌果蝇都是棒眼,雄果蝇都是正常眼。
(3)①若棒眼雌果蝇(XdB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XdBBXB、XBXB、XdBBY(能使胚胎致死)、XBY,其中雄果蝇占1/3。
②Fl中的棒眼雌果蝇为XdBBXB,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后如果致死则只有雄性,如果不致死既有雌性又有雄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3.如图表示人类镰刀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据图回答:
(1)③过程发生的变异是 ,发生的场所是 。
(2)④表示的碱基序列是 ,这是决定一个缬氨基的一个 。
(3)父母均正常,生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女儿,可见此遗传病是 遗传病。如果这对夫妇再生,生一个患此病的女儿的概率为 。
(4)镰刀型贫血症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异常,从而直接影响了生物的__________。
答案:(1)基因突变 细胞核
(2)GUA 密码子
(3)常染色体上隐性 1/8
(4)结构 性状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的叙述可知,③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④表示的碱基序列是GUA,这是决定一个缬氨基的一个密码子;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用B、b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Bb,他们再生患病女儿(bb)的概率为1/4×1/2=1/8。镰刀型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直接影响了生物的性状。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①、②、③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 ____、____ ___、_____ __。
(2)请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________________ ____。
(3)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过程②的仪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 、19%,则与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
(5)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 、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③过程不能产生_________引起的,该实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
(2)
(3)tRNA 简并
(4)26%
(5)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6)酪氨酸酶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细胞中过程①、②、③分别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它们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核和细胞质。
(2)流程图上涉及到了DNA的复制,DNA到RNA的转录,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详见答案。
(3)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被称作密码的简并性。
(4)已知过程②的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即G+U=54%。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 、19%,说明mRNA中G为29%,则U为54%-29%=25%,模板链上G为19%,说明RNA中C为19%,而C+A应为1-54%=46%,A应为46%-19%=27%。DNA是两条链,腺嘌呤所占的减价比例应是(25%+27%)/2=26%。
(5)基因突变是低频性,一般应只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分析密码子可知最由可能是AUU变为ACU,或是AUA变为ACA,即密码子中的U变为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是DNA分子中的A/T碱基对变为了G/C。
(6)人的白化症状是因为缺乏酪氨酸酶,应是由于基因异常导致③过程不能产生酪氨酸酶。该实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和对性状控制相关知识,意在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及计算能力。
25.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请据图回答:
(1)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_________位的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
(2)Hbwa的α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___________了一个碱基对,引起基因结构改变,这种变异是___________,一般发生在_____________期,该变异之所以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39 UCC UCA
(2)缺失 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析:解答:(1)由表格可知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a链的第139位氨基酸对于的密码子UCC变成了UCA。
(2)由图表可知a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缺失了A-T这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试卷第8页,总17页
试卷第9页,总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