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8 12: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4-2015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提防(dī) 央浼(měi) 躯壳(ké) 令人发指(fà)
B. 踯躅(zhú) 摇曳(yì) 酒馔(zhuàn) 鼎铛玉石(chēng)
C. 诡谲(jué) 癖好(pǐ) 窥视(kuī) 果实累累(léi)
D. 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翘首以待(q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绸缪 凋谢 誊写 怄心沥血 胜筵 矢志不逾
B. 飘缈 跌宕 隐逸 面面相觑 编缉 富丽堂皇
C. 留滞 溽热 阴霾 真率稚气 撺掇 锱铢必较
D. 剽窃 言迄 凌厉 切中肯綮 纰漏 通宵达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有些形影相吊、自怨自艾。
B.2010南非世界杯巴西遗恨,但热心的球迷仍望桑巴军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C.她已经完全掌握了吴宫的规则,应对进退,游刃有余了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 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都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
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4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www.
5.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6.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两造:诉讼的双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御史以属淳 属:归属,归于。
B.生女多不举 举:抚养。
C.盗服辜 辜:罪行。
D.以理卜 卜:推断。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淳定案“敏断”的一组是( )(4分)
①日夜阅案牍 ②片晷分析无留滞 ③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④下令劫夺者死 ⑤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 ⑥从之,事遂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孚众望,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精心定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夫妇一并关押,从而诱捕了大盗。
C.张淳特意用死囚替代抢米的人,并处以死刑,有效制止了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2)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2-13题。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2.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纵一苇之所如, 。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孕妇和牛
铁 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班 级
考 场
考 号
姓 名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 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 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他写的。
C. 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 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E. 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15.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4分)
16.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议论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4
答案
11.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2)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2-13题。
12.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纵一苇之所如, 。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4分)
16.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