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三个放大镜,能观察更小物体的是( )
A.
B.
C.
2.下列显微镜发展历史排序,正确的是( )
A.早期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早期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
D.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4.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B.所有细胞的结构都一模一样
C.观察到每个洋葱表皮细胞都有一个小黑点,这个是细胞核
5.下列现象不能证明草履虫是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需要进食 B.草履虫会游动 C.草履虫外形像鞋底
6.制造下列食物时,人们充分利用了微生物的是( )
A.做馒头 B.煲鸡汤 C.煮米饭
7.学习《地球的运动》单元时,不常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模拟实验 B.建立模型 C.问卷调查
8.下列不是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观点的是( )
A.地球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
B.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C.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中
9.下列现象不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的是( )
A.公鸡天亮前后打鸣
B.向日葵的葵花向着太阳
C.小狗冬季前换毛
10.要取出比较完整的核桃仁,使用下列哪种工具最适合?( )
A.核桃夹 B.砖头 C.木棍
11.向上爬坡,哪一种路线最省力?( )
A. B. C.
12.下列工具的工作场景利用了杠杆原理的是( )
A.卷笔刀削铅笔 B.木棍撬动大石块 C.拖板车上坡
13.活字印刷的步骤排列正确的是( )
A.刷墨→检字→拓印→晾制
B.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C.检字→刷墨→晾制→拓印
14.核电站生产的电能是由( )转化而来。
A.地热能 B.光能 C.核能
15.下列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风
16.通电后,线圈与指南针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17.在研究神奇电动机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让转子转得更快?( )
A.让磁铁靠近转子 B.让磁铁远离转子 C.增加一个磁铁
18.地球上最大的能量来源是( )
A.月亮 B.太阳 C.地核
19.你认可下列哪种做法?( )
A.遇到一些科学问题,可以自行设计实验研究,也可找老师答疑
B.很聪明的同学,通常不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
C.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上课只要听讲,不需要思考
20.下列科学研究方法是归纳法的是( )
A.朵朵观察到中华田园犬、拉布拉多犬、泰迪等多种犬冬季前都会换毛,所以归纳总结得出犬类冬季前会换毛的结论
B.朵朵制作了能表达地球海陆分布情况的地球模型
C.朵朵利用相对运动以及平常观察的现象,推理得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
二、阅读材料题。
21.刘启阅读科普书籍时,看到“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了巴氏灭菌法,这是一种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菌,又能保持食品中营养物质且风味不变的消毒法,是用于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不同的细菌有不同适宜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灭菌法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将其全部杀死。”
(1)根据上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巴氏灭菌法常用于餐具的消毒
B.巴氏灭菌法不会改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风味
C.巴氏灭菌法消毒过的食物永远不会变质
(2)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容易生存?____。
A.潮湿超高温 B.干燥低温 C.潮湿温暖
三、思维导图题。
22.请帮朵朵完成《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填序号)
①昼夜交替现象
②四季交替现象
③自西向东
④周期:24小时
⑤周期:一年
四、填表题。
23.朵朵认为阅读书籍时代已被视频时代取代,刘启认为阅读文字才是真正的学习,请你分析这两种学习形式的优缺点,并将序号填入表格内。
①获取信息速度快,可以及时选取和标注信息
②生动直观,连续性强
③不够直观,理解有难度
④相对耗时,不方便选取和标注信息
阅读文字书籍 观看视频
优点
缺点
五、数据处理题。
24.刘启调查了家里一天的用电情况,调查记录表如下:
电器 电视机 洗衣机 电灯 空调
功率(瓦) 250 500 2100
工作时长(时) 4 1 3 10
耗电量(千瓦时) 1 1.5 1.5 21
(1)如图为刘启家洗衣机的产品铭牌,该洗衣机的功率是 瓦。
(2)一个月30天,电价为每千瓦时0.5元,请计算刘启家这些电器一个月需要多少元电费?
(3)请你根据生活经验,给刘启家提出节约电能的几点建议。 。
六、《微小生物》综合探究题。
25.朵朵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遇到了问题,请你帮她解决。
(1)朵朵应按下列操作步骤 ____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①在洋葱内表皮划井字
②滴清水
③取放表皮
④盖盖玻片
⑤染色
⑥吸多余的水
A.②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②①③④⑥⑤
(2)朵朵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用于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朵朵还需准备哪些材料?请写在横线上。
工具: (选填“显微镜”或“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小刀、吸水纸;
药品:洋葱、清水、 (选填“碘酒”或“酒精”)。
(3)朵朵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无论怎样移动载玻片,都能看到一个不动的小黑点,切换不同的物镜后还能看到这个小黑点,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你会怎么解决? 。
(4)朵朵观察到了图A,现在她想看其中一处细节a的图像,她应该先 ;再 ;最后 。(选填序号)
A.将载玻片向上方移动,把细节a移到视野正中央
B.将载玻片向下方移动,把细节a移到视野正中央
C.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E.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七、《地球的运动》综合探究题。
26.刘启在学校的传统文化节中,阅读了很多古诗词,其中有一些诗句比较难懂
(1)唐代独孤铉《日南长至》诗:“玉历颁新律,凝阴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诗句中,提到古代测量正午影子长度的仪器,它是 ____。
A.日晷 B.圭表 C.地动仪
(2)如图三张图片是刘启在6月22日、3月23日、12月22日正午同一时刻观察到太阳照进教室的情景,判读时间,并将日期填在对应照片上。
(3)唐代元稹《苦雨》诗句“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解释有误的是 ____。
A.“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B.“昼夜如转珠”的意思是昼夜交替进行,周而复始
C.“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升东落
(4)如图灰色区域表示 ;白色区域表示 。(都选填“黑夜”或“白昼”)
(5)此刻,刘启正在卧室熟睡中,他可能在右图的 地;你正在做期末综合试题,你可能在右图的 地;朵朵刚好放学到回家,准备吃晚饭;她可能在右图的
地。(都选填“A”“B”或“C”)
八、《工具与技术》综合探究题。
27.朵朵测试不同工具削铅笔的效果,并做了以下记录。
评价工具 指标一 指标二 指标三 笔芯是否完整 切面美观度
螺丝刀 否
小刀 是 120秒 比较不省力 会断芯 不是圆锥形
卷笔刀 是 60秒 省力 完整 圆锥形
手摇削笔机 是 20秒 很省力 完整 圆锥形
(1)上表中的“指标一”可能是 ;“指标二”可能是 ;“指标三”可能是 。(选填“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间”或“是否省力”)
(2)仔细观察卷笔刀的刀刃,刀刃利用了 ____原理。
A.斜面 B.滑轮 C.轮轴
(3)我们转动手摇削笔机的摇柄就能把铅笔刨尖,摇柄运用了 ____原理。
A.斜面 B.滑轮 C.轮轴
(4)下列工具不能快速完成削铅笔任务的是 ____。
A.螺丝刀 B.小刀 C.卷笔刀
(5)维修电动削笔刀时,作为小力气的朵朵,最应选择 ____作为拧螺丝的工具。
A. B. C.
九、《能量》综合探究题。
28.朵朵、刘启学习了《能量》单元后,迷上了研究电磁铁,回家准备了很多材料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1)他们准备做一个电磁铁,谁能成功做出电磁铁?____。
A.朵朵准备了:木棒、导线
B.刘启准备了:螺丝钉、毛线
C.朵朵爸爸准备了:螺丝钉、导线
(2)朵朵做了以下尝试,不能改变磁极的是 ____。
A.改变电池正负极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增加电池节数
(3)紧接着,朵朵研究了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请完成记录表。
研究主题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实验材料
改变的条件 □电池节数□线圈圈数□导线粗细(在内打“√”)
控制不变的条件 □电池节数□线圈圈数□导线粗细(在内打“√”)
实验数据
吸起大头针个数线圈圈数第1次第2次第3次10圈9101120圈15151630圈262515
结论 电磁铁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 。
(4)表中有一处数据明显异常,你认为是数据 不合理,出现此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 。
十、解答题。
29.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与技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小,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大。C中央凸度最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所以能观察更小物体。
2.【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放大镜能看清食盐晶体的形状;光学显微镜能看清池塘里的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病毒的样子。所以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经历了: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3.【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取镜→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与记录→收镜。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正确;
B:所有细胞的结构都一模一样,错误;细胞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C:观察到每个洋葱表皮细胞都有一个小黑点,这个是细胞核,正确。
5.【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草履虫需要进食,草履虫会游动,说明草履虫是微生物;草履虫外形像鞋底不能证明草履虫是微生物。
6.【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并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被人类所利用,如做馒头都利用了微生物酵母菌;煲鸡汤、煮米饭都没有利用微生物。
7.【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型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学习《地球的运动》单元时,常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模拟实验、建立模型;不常用到的实验方法是问卷调查。
8.【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日心说”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来的,他发表了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不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天体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中不是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观点。
9.【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公鸡天亮前后打鸣,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B:向日葵的葵花向着太阳,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C:小狗冬季前换毛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季节变化影响,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无关。
10.【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要取出比较完整的核桃仁,使用核桃夹最适合。
11.【答案】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选项A中在斜面上沿着折线前进,坡度变小,路线变长,爬坡时比选项B的斜线爬坡和选项C的直接爬坡都要省力一些。
12.【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木棍撬动大石块运用了杠杆原理;卷笔刀削铅笔利用了轮轴原理;拖板车上坡,利用的是斜面原理。
13.【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术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检字是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刷墨是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拓印是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制是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14.【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转换和传递。核电站生产的电能是由核能转化而来。
15.【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属于可再生能源。
16.【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磁力线呈环状环绕线圈分布,线圈的磁极也有南极和北极,线圈靠近指南针时,在磁力作用下指南针会发生偏转,通电线圈与指南针表盘的位置关系与选项B中一致。
17.【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电动机转动的快慢主要与线圈中电流大小及磁场强度有关,电流越大,磁场强度越强,转动越快。所以磁铁靠近转子、增加磁铁、增加线圈圈数、增加电池的节数都能够让转子加快。但是让磁铁远离转子,磁力作用减小,转子转动减慢。
18.【答案】B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太阳能够发出光和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为动物、植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热能和光能。
19.【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A:遇到一些科学问题,可以自行设计实验研究,也可找老师答疑,正确;
B:很聪明的同学,通常不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很聪明的同学,也需要通过做实验得出结论,不能仅凭自己的现象和推理得出结论;
C: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上课只要听讲,不需要思考,错误;老师说的话并不都是对的,上课既要认真听讲,更需要自己动脑认真思考。
20.【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朵朵观察到中华田园犬、拉布拉多犬、泰迪等多种犬冬季前都会换毛,所以归纳总结得出犬类冬季前会换毛的结论,属于归纳法;B属于制作模型法;C属于推理法。
21.【答案】(1)B
(2)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A:巴氏灭菌法常用于餐具的消毒,错误;巴氏灭菌法常用于食品的消毒;
B:巴氏灭菌法不会改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风味,正确;
C:巴氏灭菌法消毒过的食物永远不会变质,错误;巴氏灭菌法消毒过的食物只能延缓变质,并不是永远不会变质。
(2)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适宜生长繁殖。
22.【答案】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23.【答案】①;②;③;④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有:狼烟报警、飞鸽传书、快马传书、水兵旗语等,现代传递信息的方法有:电话、电视、电脑、传真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阅读文字书籍的优点是获取信息速度快,可以及时选取和标注信息,缺点是不够直观,理解有难度;观看视频的优点是生动直观,连续性强,缺点是相对耗时,不方便选取和标注信息。
24.【答案】(1)1500
(2)375元
(3)使用节能灯,使用电器时可以适当把电器的功率调低,亮度调低,空调温度调到26度左右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1)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分析刘启家洗衣机的产品铭牌可知,该洗衣机的功率是1500瓦。
(2)刘启家这些电器一个月耗电量是:(1+1.5+1.5+21)×30×0.5=375元。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主人,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如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使用节能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5.【答案】(1)A
(2)显微镜;碘酒
(3)在目镜上;用擦镜纸擦拭目镜
(4)A;C;E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1)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朵朵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正确顺序如下:②滴清水: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①在洋葱内表皮划井字;③取放表皮: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盖盖玻片:将洋葱表皮置于清水中展开,再将盖玻片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⑤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酒进行染色;⑥吸多余的水,用吸水纸从一侧吸取多余的水分。所以操作步骤是②①③④⑤⑥。
(2)洋葱表皮玻片标本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因此需要显微镜,放大镜不能用来观察洋葱内表皮血细胞结构。给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的药品是碘酒,酒精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不能用来染色。
(3)根据题干可知,朵朵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无论怎样移动载玻片,都能看到一个不动的小黑点,切换不同的物镜后还能看到这个小黑点,说明小黑点不在玻片标本上,也不在物镜上,因此小黑点只能在目镜上。可以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将污点去掉。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读图可知,朵朵观察到了图A中a图像位置位于视野的上方,现在她想看其中一处细节a的图像,她应该先将载玻片向上方移动,把细节a移到视野正中央;因为图像a中细胞数目少,图像放大倍数大,所以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6.【答案】(1)B
(2)
(3)C
(4)黑夜;白昼
(5)C;A;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圭表,也是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互相搭配,用来量度正午日影长度的仪器。
(2)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在6月22日、3月23日、12月22日三个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6月22日,日影最短;3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日影长度适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如下图所以,3月23日、12月22日对应光照情况。
(3)A:“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月亮东升西落,正确;
B:“昼夜如转珠”的意思是昼夜交替进行,周而复始,正确;
C:“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升东落,错误;阳东升西落,月亮也是东升西落;
(4)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朝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所以灰色区域表示黑夜;白色区域表示白昼。
(5)灰色区域表示黑夜;白色区域表示白昼。此刻,刘启正在卧室熟睡中,说明他可能正处于深夜,因此,在图中A、B、C三地中,刘启可能在图中处于灰色区域的C地;学生正在做期末综合试题,说明学生处于白天上课时间,他可能在右图处于白色区域的A地;朵朵刚好放学到回家,准备吃晚饭,晚饭时间可能在傍晚时分,因此,朵朵可能在右图的B地昼夜分界线附近。
27.【答案】(1)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间;是否省力
(2)A
(3)C
(4)A
(5)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指标一”可能是完成任务的情况;“指标二”可能是完成时间;“指标三”可能是是否省力。
(2)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仔细观察卷笔刀的刀刃,刀刃利用了斜面原理。
(3)轮轴是由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我们转动手摇削笔机的摇柄就能把铅笔刨尖,摇柄运用了轮轴原理。
(4)根据题干表格可知,能快速完成削铅笔任务的是小刀、卷笔刀,螺丝刀不能快速完成削铅笔任务。
(5)螺丝刀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拧螺丝,也可以撬东西。维修电动削笔刀时,作为小力气的朵朵,最应选择B螺丝刀作为拧螺丝的工具。
28.【答案】(1)C
(2)C
(3)线圈圈数;;强
(4)线圈圈数30圈,第三次数据15不合理;电池的电量不足了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制造电磁铁的铁芯,需要用导电且能够被磁化的铁制品制作,线圈需要用导电的且有绝缘皮的导线制作。木棒、毛线都不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用来制作电磁铁。
(2)电磁铁磁极方向主要受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影响,改变电池正负极、改变线圈缠绕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增加电池节数会增大磁铁的磁性,但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圈数,其他条件比如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都要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4)表中有一处数据明显异常,这个数据是当线圈圈数为30圈的时候,第三次数据吸起大头针个数是15个的时候不合理,可能的原因是电池的电量不足,导致磁力减弱,吸引大头针个数变少。
29.【答案】(1)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学习科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科学可以促进我们的创新和创造力;(4)学习科学可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我们的创新和创造力,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我们更好地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 / 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三个放大镜,能观察更小物体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小,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大。C中央凸度最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所以能观察更小物体。
2.下列显微镜发展历史排序,正确的是( )
A.早期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早期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放大镜能看清食盐晶体的形状;光学显微镜能看清池塘里的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病毒的样子。所以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过程经历了: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
D.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应该是取镜→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与记录→收镜。
4.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B.所有细胞的结构都一模一样
C.观察到每个洋葱表皮细胞都有一个小黑点,这个是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正确;
B:所有细胞的结构都一模一样,错误;细胞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C:观察到每个洋葱表皮细胞都有一个小黑点,这个是细胞核,正确。
5.下列现象不能证明草履虫是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需要进食 B.草履虫会游动 C.草履虫外形像鞋底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草履虫需要进食,草履虫会游动,说明草履虫是微生物;草履虫外形像鞋底不能证明草履虫是微生物。
6.制造下列食物时,人们充分利用了微生物的是( )
A.做馒头 B.煲鸡汤 C.煮米饭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并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被人类所利用,如做馒头都利用了微生物酵母菌;煲鸡汤、煮米饭都没有利用微生物。
7.学习《地球的运动》单元时,不常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模拟实验 B.建立模型 C.问卷调查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型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学习《地球的运动》单元时,常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模拟实验、建立模型;不常用到的实验方法是问卷调查。
8.下列不是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观点的是( )
A.地球绕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
B.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C.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中
【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日心说”认为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来的,他发表了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不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天体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中不是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观点。
9.下列现象不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的是( )
A.公鸡天亮前后打鸣
B.向日葵的葵花向着太阳
C.小狗冬季前换毛
【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公鸡天亮前后打鸣,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B:向日葵的葵花向着太阳,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C:小狗冬季前换毛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季节变化影响,与昼夜交替对生物产生的影响无关。
10.要取出比较完整的核桃仁,使用下列哪种工具最适合?( )
A.核桃夹 B.砖头 C.木棍
【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工具。要取出比较完整的核桃仁,使用核桃夹最适合。
11.向上爬坡,哪一种路线最省力?(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选项A中在斜面上沿着折线前进,坡度变小,路线变长,爬坡时比选项B的斜线爬坡和选项C的直接爬坡都要省力一些。
12.下列工具的工作场景利用了杠杆原理的是( )
A.卷笔刀削铅笔 B.木棍撬动大石块 C.拖板车上坡
【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木棍撬动大石块运用了杠杆原理;卷笔刀削铅笔利用了轮轴原理;拖板车上坡,利用的是斜面原理。
13.活字印刷的步骤排列正确的是( )
A.刷墨→检字→拓印→晾制
B.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C.检字→刷墨→晾制→拓印
【答案】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术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检字是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刷墨是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拓印是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制是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
14.核电站生产的电能是由( )转化而来。
A.地热能 B.光能 C.核能
【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转换和传递。核电站生产的电能是由核能转化而来。
15.下列是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风
【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属于可再生能源。
16.通电后,线圈与指南针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
【解析】【分析】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磁力线呈环状环绕线圈分布,线圈的磁极也有南极和北极,线圈靠近指南针时,在磁力作用下指南针会发生偏转,通电线圈与指南针表盘的位置关系与选项B中一致。
17.在研究神奇电动机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让转子转得更快?( )
A.让磁铁靠近转子 B.让磁铁远离转子 C.增加一个磁铁
【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电动机转动的快慢主要与线圈中电流大小及磁场强度有关,电流越大,磁场强度越强,转动越快。所以磁铁靠近转子、增加磁铁、增加线圈圈数、增加电池的节数都能够让转子加快。但是让磁铁远离转子,磁力作用减小,转子转动减慢。
18.地球上最大的能量来源是( )
A.月亮 B.太阳 C.地核
【答案】B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太阳能够发出光和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为动物、植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热能和光能。
19.你认可下列哪种做法?( )
A.遇到一些科学问题,可以自行设计实验研究,也可找老师答疑
B.很聪明的同学,通常不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
C.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上课只要听讲,不需要思考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A:遇到一些科学问题,可以自行设计实验研究,也可找老师答疑,正确;
B:很聪明的同学,通常不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很聪明的同学,也需要通过做实验得出结论,不能仅凭自己的现象和推理得出结论;
C: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上课只要听讲,不需要思考,错误;老师说的话并不都是对的,上课既要认真听讲,更需要自己动脑认真思考。
20.下列科学研究方法是归纳法的是( )
A.朵朵观察到中华田园犬、拉布拉多犬、泰迪等多种犬冬季前都会换毛,所以归纳总结得出犬类冬季前会换毛的结论
B.朵朵制作了能表达地球海陆分布情况的地球模型
C.朵朵利用相对运动以及平常观察的现象,推理得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朵朵观察到中华田园犬、拉布拉多犬、泰迪等多种犬冬季前都会换毛,所以归纳总结得出犬类冬季前会换毛的结论,属于归纳法;B属于制作模型法;C属于推理法。
二、阅读材料题。
21.刘启阅读科普书籍时,看到“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了巴氏灭菌法,这是一种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菌,又能保持食品中营养物质且风味不变的消毒法,是用于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不同的细菌有不同适宜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灭菌法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将其全部杀死。”
(1)根据上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巴氏灭菌法常用于餐具的消毒
B.巴氏灭菌法不会改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风味
C.巴氏灭菌法消毒过的食物永远不会变质
(2)一般情况下,微生物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容易生存?____。
A.潮湿超高温 B.干燥低温 C.潮湿温暖
【答案】(1)B
(2)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1)A:巴氏灭菌法常用于餐具的消毒,错误;巴氏灭菌法常用于食品的消毒;
B:巴氏灭菌法不会改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风味,正确;
C:巴氏灭菌法消毒过的食物永远不会变质,错误;巴氏灭菌法消毒过的食物只能延缓变质,并不是永远不会变质。
(2)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适宜生长繁殖。
三、思维导图题。
22.请帮朵朵完成《地球的运动》单元思维导图。(填序号)
①昼夜交替现象
②四季交替现象
③自西向东
④周期:24小时
⑤周期:一年
【答案】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等自然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不同季节物体影长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等。
四、填表题。
23.朵朵认为阅读书籍时代已被视频时代取代,刘启认为阅读文字才是真正的学习,请你分析这两种学习形式的优缺点,并将序号填入表格内。
①获取信息速度快,可以及时选取和标注信息
②生动直观,连续性强
③不够直观,理解有难度
④相对耗时,不方便选取和标注信息
阅读文字书籍 观看视频
优点
缺点
【答案】①;②;③;④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有:狼烟报警、飞鸽传书、快马传书、水兵旗语等,现代传递信息的方法有:电话、电视、电脑、传真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阅读文字书籍的优点是获取信息速度快,可以及时选取和标注信息,缺点是不够直观,理解有难度;观看视频的优点是生动直观,连续性强,缺点是相对耗时,不方便选取和标注信息。
五、数据处理题。
24.刘启调查了家里一天的用电情况,调查记录表如下:
电器 电视机 洗衣机 电灯 空调
功率(瓦) 250 500 2100
工作时长(时) 4 1 3 10
耗电量(千瓦时) 1 1.5 1.5 21
(1)如图为刘启家洗衣机的产品铭牌,该洗衣机的功率是 瓦。
(2)一个月30天,电价为每千瓦时0.5元,请计算刘启家这些电器一个月需要多少元电费?
(3)请你根据生活经验,给刘启家提出节约电能的几点建议。 。
【答案】(1)1500
(2)375元
(3)使用节能灯,使用电器时可以适当把电器的功率调低,亮度调低,空调温度调到26度左右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1)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分析刘启家洗衣机的产品铭牌可知,该洗衣机的功率是1500瓦。
(2)刘启家这些电器一个月耗电量是:(1+1.5+1.5+21)×30×0.5=375元。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主人,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如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使用节能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六、《微小生物》综合探究题。
25.朵朵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遇到了问题,请你帮她解决。
(1)朵朵应按下列操作步骤 ____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①在洋葱内表皮划井字
②滴清水
③取放表皮
④盖盖玻片
⑤染色
⑥吸多余的水
A.②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②①③④⑥⑤
(2)朵朵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用于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朵朵还需准备哪些材料?请写在横线上。
工具: (选填“显微镜”或“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小刀、吸水纸;
药品:洋葱、清水、 (选填“碘酒”或“酒精”)。
(3)朵朵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无论怎样移动载玻片,都能看到一个不动的小黑点,切换不同的物镜后还能看到这个小黑点,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你会怎么解决? 。
(4)朵朵观察到了图A,现在她想看其中一处细节a的图像,她应该先 ;再 ;最后 。(选填序号)
A.将载玻片向上方移动,把细节a移到视野正中央
B.将载玻片向下方移动,把细节a移到视野正中央
C.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E.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1)A
(2)显微镜;碘酒
(3)在目镜上;用擦镜纸擦拭目镜
(4)A;C;E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1)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朵朵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正确顺序如下:②滴清水: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①在洋葱内表皮划井字;③取放表皮: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盖盖玻片:将洋葱表皮置于清水中展开,再将盖玻片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⑤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酒进行染色;⑥吸多余的水,用吸水纸从一侧吸取多余的水分。所以操作步骤是②①③④⑤⑥。
(2)洋葱表皮玻片标本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因此需要显微镜,放大镜不能用来观察洋葱内表皮血细胞结构。给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的药品是碘酒,酒精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不能用来染色。
(3)根据题干可知,朵朵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无论怎样移动载玻片,都能看到一个不动的小黑点,切换不同的物镜后还能看到这个小黑点,说明小黑点不在玻片标本上,也不在物镜上,因此小黑点只能在目镜上。可以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将污点去掉。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读图可知,朵朵观察到了图A中a图像位置位于视野的上方,现在她想看其中一处细节a的图像,她应该先将载玻片向上方移动,把细节a移到视野正中央;因为图像a中细胞数目少,图像放大倍数大,所以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七、《地球的运动》综合探究题。
26.刘启在学校的传统文化节中,阅读了很多古诗词,其中有一些诗句比较难懂
(1)唐代独孤铉《日南长至》诗:“玉历颁新律,凝阴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诗句中,提到古代测量正午影子长度的仪器,它是 ____。
A.日晷 B.圭表 C.地动仪
(2)如图三张图片是刘启在6月22日、3月23日、12月22日正午同一时刻观察到太阳照进教室的情景,判读时间,并将日期填在对应照片上。
(3)唐代元稹《苦雨》诗句“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解释有误的是 ____。
A.“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B.“昼夜如转珠”的意思是昼夜交替进行,周而复始
C.“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升东落
(4)如图灰色区域表示 ;白色区域表示 。(都选填“黑夜”或“白昼”)
(5)此刻,刘启正在卧室熟睡中,他可能在右图的 地;你正在做期末综合试题,你可能在右图的 地;朵朵刚好放学到回家,准备吃晚饭;她可能在右图的
地。(都选填“A”“B”或“C”)
【答案】(1)B
(2)
(3)C
(4)黑夜;白昼
(5)C;A;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1)圭表,也是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互相搭配,用来量度正午日影长度的仪器。
(2)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在6月22日、3月23日、12月22日三个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6月22日,日影最短;3月23日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日影长度适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如下图所以,3月23日、12月22日对应光照情况。
(3)A:“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月亮东升西落,正确;
B:“昼夜如转珠”的意思是昼夜交替进行,周而复始,正确;
C:“东西生日月”的意思是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升东落,错误;阳东升西落,月亮也是东升西落;
(4)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朝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所以灰色区域表示黑夜;白色区域表示白昼。
(5)灰色区域表示黑夜;白色区域表示白昼。此刻,刘启正在卧室熟睡中,说明他可能正处于深夜,因此,在图中A、B、C三地中,刘启可能在图中处于灰色区域的C地;学生正在做期末综合试题,说明学生处于白天上课时间,他可能在右图处于白色区域的A地;朵朵刚好放学到回家,准备吃晚饭,晚饭时间可能在傍晚时分,因此,朵朵可能在右图的B地昼夜分界线附近。
八、《工具与技术》综合探究题。
27.朵朵测试不同工具削铅笔的效果,并做了以下记录。
评价工具 指标一 指标二 指标三 笔芯是否完整 切面美观度
螺丝刀 否
小刀 是 120秒 比较不省力 会断芯 不是圆锥形
卷笔刀 是 60秒 省力 完整 圆锥形
手摇削笔机 是 20秒 很省力 完整 圆锥形
(1)上表中的“指标一”可能是 ;“指标二”可能是 ;“指标三”可能是 。(选填“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间”或“是否省力”)
(2)仔细观察卷笔刀的刀刃,刀刃利用了 ____原理。
A.斜面 B.滑轮 C.轮轴
(3)我们转动手摇削笔机的摇柄就能把铅笔刨尖,摇柄运用了 ____原理。
A.斜面 B.滑轮 C.轮轴
(4)下列工具不能快速完成削铅笔任务的是 ____。
A.螺丝刀 B.小刀 C.卷笔刀
(5)维修电动削笔刀时,作为小力气的朵朵,最应选择 ____作为拧螺丝的工具。
A. B. C.
【答案】(1)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间;是否省力
(2)A
(3)C
(4)A
(5)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可知,“指标一”可能是完成任务的情况;“指标二”可能是完成时间;“指标三”可能是是否省力。
(2)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仔细观察卷笔刀的刀刃,刀刃利用了斜面原理。
(3)轮轴是由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我们转动手摇削笔机的摇柄就能把铅笔刨尖,摇柄运用了轮轴原理。
(4)根据题干表格可知,能快速完成削铅笔任务的是小刀、卷笔刀,螺丝刀不能快速完成削铅笔任务。
(5)螺丝刀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拧螺丝,也可以撬东西。维修电动削笔刀时,作为小力气的朵朵,最应选择B螺丝刀作为拧螺丝的工具。
九、《能量》综合探究题。
28.朵朵、刘启学习了《能量》单元后,迷上了研究电磁铁,回家准备了很多材料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1)他们准备做一个电磁铁,谁能成功做出电磁铁?____。
A.朵朵准备了:木棒、导线
B.刘启准备了:螺丝钉、毛线
C.朵朵爸爸准备了:螺丝钉、导线
(2)朵朵做了以下尝试,不能改变磁极的是 ____。
A.改变电池正负极 B.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C.增加电池节数
(3)紧接着,朵朵研究了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请完成记录表。
研究主题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实验材料
改变的条件 □电池节数□线圈圈数□导线粗细(在内打“√”)
控制不变的条件 □电池节数□线圈圈数□导线粗细(在内打“√”)
实验数据
吸起大头针个数线圈圈数第1次第2次第3次10圈9101120圈15151630圈262515
结论 电磁铁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 。
(4)表中有一处数据明显异常,你认为是数据 不合理,出现此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 。
【答案】(1)C
(2)C
(3)线圈圈数;;强
(4)线圈圈数30圈,第三次数据15不合理;电池的电量不足了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主要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当在通电线圈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线圈的磁场磁化,变成了一个磁体。制造电磁铁的铁芯,需要用导电且能够被磁化的铁制品制作,线圈需要用导电的且有绝缘皮的导线制作。木棒、毛线都不导电,也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用来制作电磁铁。
(2)电磁铁磁极方向主要受电流方向和线圈缠绕方向影响,改变电池正负极、改变线圈缠绕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增加电池节数会增大磁铁的磁性,但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3)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圈数,其他条件比如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都要保持不变。由此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少,磁性弱;线圈圈数多,磁性强;
(4)表中有一处数据明显异常,这个数据是当线圈圈数为30圈的时候,第三次数据吸起大头针个数是15个的时候不合理,可能的原因是电池的电量不足,导致磁力减弱,吸引大头针个数变少。
十、解答题。
29.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与技术?
【答案】(1)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学习科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科学可以促进我们的创新和创造力;(4)学习科学可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我们的创新和创造力,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我们更好地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