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4 16: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七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2021
2022
2023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5世纪——17世纪航路图
里约热内卢 —— “民族”大熔炉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改变全球种族、人口分布;
全球性的流动增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主要从欧洲、非洲迁移到美洲;白人移民为自愿移民;被强迫移民的数量较多;
2.根据材料分析,移民带来的影响。
思考1:
一.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促进物种的交流;疾病传播……
材料二
15—16世纪,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
思考:2
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病菌的传入对于美洲和世界的影响。
导致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阻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力;
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一.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广州
古典与现代融合中西方的交流
材料三: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的研究成果
思考3:新物种传入给中国明时期带来的影响
1.稳定社会秩序
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促进人口增长
4.丰富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5.影响生态环境
……
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一.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美洲
欧亚
世界
物种的交流,特别是人种的重新分布,逐渐改变世界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环境状态。
欧洲人把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流向世界。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总结:
一.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澳门
中西方的交流的见证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货币的大变革;促进明朝的赋税改革;促进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果阿
菲律宾
一.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思考4:
“丝银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果阿
菲律宾
纺织品,枪支,手工制品
黑人
金银,蔗糖,烟草
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图
一.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思考5】
与三角贸易比较,“丝银贸易”呈现哪些不同的特点。
二、世界格局演变
经济格局变化
合作探究1:
理解西欧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思考6: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商业革命:
英国、法国、荷兰等商业强国崛起;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金银价格下降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地主)经济地位——下降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合作探究1:
材料四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多千克……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思考7: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
欧洲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六 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的印第安人,制造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残,一片荒凉。
——摘编【西】卡萨斯著,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
合作探究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殖民掠夺的角度,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24章中的论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材料五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产生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选》
获取资本的方式:
通过公开、野蛮的强盗行径,掠夺世界财富
获取资本的结果:
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七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旧社会,一个是建设性,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合作探究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马克思讲的英国殖民印度的双重使命。
破坏性:打破了文明的的平衡,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建设性:客观上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殖民地近代化
经济格局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欧洲人占优势
金银——丝茶香料瓷器纺织品等
“三角贸易”
制造品——黑奴
——金银棉花烟草等
欧洲人建立商站,控制商路。例如:“丝银贸易”、“马尼拉大帆船”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亚、非、拉地区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
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不同类型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葡萄牙
西班牙
巴西
1494年
1493年
实质: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殖民霸权的争夺
- 15世纪
- 16世纪
-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海上马车夫”
“日不落帝国”
二、世界格局演变
思考8
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力量的政治格局
材料八 “欧洲文化的强加和欧洲政治统治的强加一样,取决于各土著社会的状况。例如,欧洲文化能整个迁移到美洲,是因为土著居民或者被消灭,或者已被撵走......在1763年以前的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对于非洲和欧亚诸土著文化的影响是微不足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九 虽然这一时期中,中国人、印度人和土耳其人对欧洲文化没什么印象,但是欧洲人却相反,对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德里和北京所看到的东西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个眼界不断开阔的时期,总的来说,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给欧洲人的印象和影响较后者给前者的印象和影响更深......但是,在这时期结束以前,欧洲人对世界其余地区的态度起了显著的变化。欧洲人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粗暴、冷酷和褊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9】近代初期阶段,世界范围内文化碰撞与交融特点和影响。
文化格局——世界范围文化碰撞和交融加强,打破了原来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的格局
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客观上促进近代化
殖民扩张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
世界文明格局发生改变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加强
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小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欧洲内部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商品经济发展
文明 沟通 合作 共赢
新时代的征程
认知深化
各抒己见:
“一带一路”和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不同。
课堂练习
【答案】 A
1.(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57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人口约为3万,660年达到约20万。阿姆斯特丹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海上贸易活动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D.建立“日不落帝国”
【答案】 C
2.(2020年山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33)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