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前情提要
西欧封建社会:
中古西欧:
拜占庭:
俄罗斯
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
王权、城市与教会 (议会、大学)
兴亡、罗马法
tiān fāng yè tán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
Outlin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Volume II)
亚洲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
阿拉伯半岛耕地少,生活于此的贝都因人常从事掠夺、游牧。阿拉伯半岛西北部是亚非两洲之间的重要商路,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为此在阿拉伯半岛开战。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7世纪初,穆罕默德游历叙利亚、巴勒斯坦期间,熟悉了犹太教、基督教教义。在综合这些教义的基础上,他又结合半岛本土的习惯,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先知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先知去世时(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系阿拉伯文Islam的音译,意为“顺从”,指顺从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中国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世间一切事物皆由安拉的“前定”;信“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为教徒必遵之“五功”。以《古兰经》为根本经典。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
——彭克宏 主编《社会科学大词典》
“天房”
麦加朝觐
非 洲
欧 洲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扩张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
特色:政教合一
“哈里发”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
阿拉伯商业贸易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
——[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时正是中国唐朝兴盛之际。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与唐军在中亚城市怛逻斯交手,是役唐军虽败,但阿拉伯军亦遭重创。从此阿拉伯军未再东进,唐军也未西征,两国遣使交好,互访频繁。
——[美]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帝国——文化与文化交流
《天方夜谭》
阿拉伯书法
阿拉伯建筑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西欧形容中世纪科学的谚语
阿拉伯帝国——文化与文化交流
阿拉伯(印度)数字
830年,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齐世荣 《世界历史》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百年翻译运动”
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
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
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动画还原的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帝国
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
军政教最高领导
第一大地主
帝国全盛时期,首都……共组成1000多个行会。行会组织统一价格,对日用品实行专卖,回收旧币,严格规定原料、加工生产,并且组织对外贸易……被称为“东西方金桥”的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帝国的繁荣隐藏着危机。对商业的重税、长期征战和海盗活动,以及地区之间的隔离,阻碍了广大市场的形成。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南亚
4世纪初,于恒河中游兴起,经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统治阶级支持印度教成为主要宗教,佛教也发展起来。
笈多帝国
那烂陀寺遗址(局部)
(唐玄奘曾来此求学佛法)
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
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德里苏丹国
南亚
德里苏丹国的货币
伊斯兰教国家
国家 首领 首都 地区 政治
阿拉伯帝国 哈里发 巴格达 跨亚非欧 政教合一
奥斯曼帝国 苏丹 伊斯坦布尔 德里苏丹国 德里 南亚
东亚——日本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发展。
汉委奴国王印
东亚——日本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统一赋税
孝德天皇
大化改新(此时中国是贞观后期)
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建立了唐朝那样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这也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幕府时代
10世纪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
12世纪末
源赖朝
镰仓幕府
17世纪
德川幕府(江户幕府)
锁国
庄园领主/贵族
将军
武士
武士
北宋/1127/南宋
征夷大将军
日本武士
东亚——日本
907 唐亡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7日中午,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首尔市中心李舜臣将军像前举行集会,抗议尹锡悦政府对日展开“屈辱外交”。(环球网)
东亚——朝鲜半岛
7世纪末,新罗①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中国此时为唐高宗)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②建立高丽王朝(此时唐已亡),仿效唐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新罗①:起初为朝鲜半岛东南部的部落联盟,公元503年正式定国号为“新罗”。
王建② :即高丽太祖。有学者怀疑他是汉人。
东亚——朝鲜半岛
耕田凿井礼义家,华人题作小中华。
——【高丽】李承休《帝王韵纪》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在攻打明朝途中回军兵变、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国号经由明太祖批准)。
东亚——朝鲜半岛
朝鲜对中国长期保持“事大主义”。
争献媚于邻国,云大国之命不可不从,云大国之政府不可不事,称之事大之主义,甚至有发议愿以举国内附中华者。
——【日】福泽谕吉《福泽谕吉全集》
明太祖是这么说的:
“东夷之号, 惟朝鲜之称美, 且其来远, 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朝鲜王朝官方史书《李朝实录》
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大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明万历)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东亚——朝鲜半岛
李舜臣雕像
韩国海军 忠武公李舜臣号驱逐舰
100韩元 李舜臣头像
在德川幕府以前。结束日本分裂状态,想建立亚洲大帝国。
时间(世纪) 中国 其它
4 晋 笈多帝国兴起
7 隋亡唐立 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0 唐灭 日本中央集权制瓦解 高丽王朝建立
12 两宋之交 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13 南宋亡 阿拉伯帝国亡 奥斯曼发展 德里苏丹国建立
14 元明之交 朝鲜王朝
15 明 拜占庭亡 奥斯曼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16 明 抗日援朝 奥斯曼帝国繁荣发展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
17 清军入关 德川幕府
中古亚洲年表
阿拉伯
伊斯兰教
南亚
中国
奥斯曼
朝鲜半岛
日本
侵略
佛教
事大
影响
援朝抗日
影响
经济文化转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