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大联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大联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0 18:01:11

文档简介

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大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传统建筑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产物。希巴姆古城(下图)最早的建筑可追溯到公元300年。城内建筑密度大,民居多为5~10层的高楼,墙体为泥质且厚度较大,每个房间都装有上下两排窗户,但窗口极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解决居住问题,希巴姆古城城内建筑密度大、楼层高,但一度未向外扩展空间。这主要是为了(  )
A.避免洪水侵袭 B.改善采光条件
C.靠近饮用水源 D.减少侵占耕地
2.根据希巴姆古城的建筑特点,可推知其所在地区(  )
①昼夜温差大②风沙日数多③地形起伏小④旱灾频率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D
2.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希巴姆古城建立于公元3世纪坐落于鲁卜哈利沙漠南部边缘的繁忙商旅通道上古城突出耸立于哈德拉毛河谷傍边的小山丘上数道季节河交汇于此其中主要的季节河哈德拉毛河在这儿逐渐狭窄希巴姆城三面映掩在茂密的棕榈树林之中。历史上希巴姆以采矿业著名是商队驿站镇和行政中心。
1.根据左图可知, 希巴姆古城气候较干旱,地形有起伏,且面积小,为保证人们的粮食需求,只能垂直发展,而不能过度向外扩展,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根据材料可知,其墙体为泥质且厚度较大,每个房间都装有上下两排窗户,但窗口极小,可推测该地昼夜温差较大;读图可知,该古城位于红海附近,气候炎热,降水少,风沙较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20世纪60年代起,湖南新化县少数人外出从事办公印刷设备的流动维修,期间办公印刷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价格昂贵。80年代,通过“亲带亲、邻帮邻”的方式,大量新化人外出从事流动维修,并开始改装国外报废办公印刷设备,以此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提供文印服务,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全国市场。近年来,新化人开始进军设备研发、耗材生产等领域,并逐渐将文印服务转回家乡,承接来自国内乃至全球的大量线上订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世纪80年代新化人选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发展文印服务业,是因为这些城市(  )
A.市场规模大 B.消费水平高
C.交通运输便利 D.产业基础雄厚
4.推测近年来文印服务得以转移到新化县,主要得益于(  )
A.印刷设备的普及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国内产业规模的扩大 D.家乡经济建设的需要
5.支撑20世纪60年代至今新化县文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  )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紧密的社会关系
③高效的生产组织 ④持续的技术积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3.A
4.B
5.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5种指向型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而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因此,产业发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包括绝对的增长和相对的增长。
3.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北京、广州等城市发展最为迅猛,二三产业占比大,市场规模逐步提高,导致对文印的需求也逐渐增加,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根据材料“近年来,新化人开始进军设备研发、耗材生产等领域,并逐渐将文印服务转回家乡,承接来自国内乃至全球的大量线上订单”可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各地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文印服务得以在新化县展开新的发展,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根据材料“通过“亲带亲、邻帮邻”的方式,大量新化人外出从事流动维修”可知新化人的社会关系网强大,促使他们发展,此外,他们不断研发设备,生产耗材等,一直在不停的钻研,积累技术,从而促进该地文印业蓬勃发展,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湖北省冰洞山位于北亚热带,海拔约2400米,顶部呈棱台状,正中有深约10米的凹坑。凹坑底部沿裂隙发育了一处喀斯特溶洞。洞内集中分布着一根根长短不一、自下而上生长的冰柱(下图)。这些冰柱一般春末夏初结冰,冬季不结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冰柱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空气流通的洞室 ④相对封闭的洞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此处洞内冬季缺乏的结冰条件主要是(  )
A.可溶的岩石 B.流通的空气 C.丰沛的雨水 D.寒冷的洞温
【答案】6.B
7.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6.根据材料可知,冰柱属于喀斯特地貌,需要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 冰柱是冰洞内的冰柱状冰晶,冰柱的形成需要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①正确;水沿洞壁缓慢渗出,不能形成冰柱,②错误;相对封闭的洞室,温差变化小,而且风力等影响小,有利于冰柱的冻结和形成,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该地位于亚热带温度带,气温较高,且降水充沛,过多雨水流动,不利于结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碧罗雪山(39°N)属横断山脉,里南北走向,是怒江和湖论江的分水岭。受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差异显著。某科考队前往碧罗雪山开展植被考察下图示意碧罗雪山主峰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科考队员发现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推测上述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澜沧江河谷(  )
A.受季风影响,土壤侵蚀强 B.地形封闭,冷空气影响小
C.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 D.植被稀疏,有机质含量低
9.科考队员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变化,反映该处随海拔升高(  )
A.太阳辐射增强 B.冻土厚度增大
C.年均气温降低 D.水分条件改善
10.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  )
A.因光照充足,垂直结构复杂 B.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
C.因降水丰沛,植株密度较大 D.受气温影响,多肉质叶片
【答案】8.C
9.D
10.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干热河谷在横断山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按照自然地理水平带的划分,横断山区中部与南部都属于湿润气候带,而北部属于高原气候带的温暖和亚热带半湿润一湿润带。可是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流域的干热河谷中,一条条河谷, 就像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镶嵌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
8.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主要原因是澜沧江河谷地处干热河谷,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9.科考队员是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栓皮栎,而在1000米以下是灌丛草坡,说明1000-2500米的水分条件改善,适合森林的生长,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海拔高,气温较低,垂直结构简单,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2023年11月29日,广州(23°N,113°E)市民们能欣赏到“全年最早的日落”,即该日的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广州冬至日的昼长为10小时42分,则该日的日出时间约为(  )
A.06:03 B.06:39 C.07:03 D.07:39
12.推测广州“全年最早的日落”并非出现在12月22日,主要是由于(  )
A.公转速度差异导致每日时长差异
B.以恒星日作为每日时长存在误差
C.广州地方时与显示时间存在时差
D.日落前后阳光折射引发视觉偏差
13.以下地点中,11月29日的夜长与广州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
A.甲(23°N,67°E) B.乙(23°S,67°E)
C.丙(67°N,113°W) D.丁(67°S,113°W)
【答案】11.C
12.A
13.B
【知识点】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 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直射点朝哪个半球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纬度最高时,该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11.广州(113°E) 冬至日时,昼长为10小时 42分,则日出地方时=12-昼长/2= 6:39。广州的经度是113°E,跟北京时间120°E相差7°,时间相差28分钟,即是广州日出的北京时间是6:39 + 0:28=7:07,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导致太阳日长于地球自转真正周期恒星日,由于冬半年公转较慢,导致太阳日较短,所以日落时间提前,因此广州“全年最早的日落出现在12月22日之前的11月29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11月29日,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广州位于北半球。 昼短夜长,11月29日的夜长与广州的昼长最接近的地点应该是纬度相同的南半球且位于同一经度圈上,广州的经纬度为(23°N,113°E),则另一地应为(23°S,67°E),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坦噶尼喀湖(图1)是世界第二深的湖泊,早季(8~10月)风向稳定、风力强劲。该湖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输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潜热输送。图2示意1995年6月~1996年6月坦噶尼喀湖△T(即湖水温度减湖区气温的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与北美五大湖的雨季相比,坦噶尼喀湖的雨季潜热输送多,主要是因为(  )
A.传导对流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温度高于气温 D.湖面湿度高于陆面
15.与图示其他时段相比,8~10月坦噶尼喀湖△T较小,主要是因为该时段(  )
A.底层冷湖水上泛 B.大气保温作用强
C.湖面潜热输送少 D.湖面长波辐射弱
16.随着区域气候变暖,坦噶尼喀湖(  )
A.湖面与陆面气温差异减小 B.湖面与空气温度差异增大
C.湖水温度东西差异减小 D.湖水温度垂直差异增大
【答案】14.C
15.A
16.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世界的气温与降水;美国
【解析】【点评】地球表面的水分在蒸发(升华)时,要吸收下垫面的热量,并把这部分热量潜藏在蒸发(升华)出的水汽中,称为潜热,这种地表面和大气层之间以潜热形式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称为潜热输送。
14.与北美五大湖相比,坦噶尼喀湖的纬度低,气温高,湖水温度高于气温,水汽蒸发吸收的热量多,水汽凝结时释放出来的热量也多,潜热输送多,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根据材料可知,旱季时风向稳定、风力强劲,会导致坦噶尼喀湖的底层低水温的湖水上泛,引起表层湖水水温下降,▲T 减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随着区域气候变暖,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陆面气温上升幅度大,湖面气温上升幅度较 小,坦噶尼喀湖湖面与陆面气温差异增大,A错误;
B.区域气候变暖,湖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输增强,湖面与空气温度差异减小,B错误;
C.坦噶尼喀湖南北狭长,东西窄,区域气候变暖对东西两侧湖水温度差异影响不大,C错误;
D.湖面气温上升,湖水温度垂直差异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危地马拉(下图)超过半数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期干旱与暴雨交替出现,严重影响该国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粮食种植。
说明该国长期干旱与暴雨交替出现对粮食种植条件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答案】该国太平洋沿岸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暴雨对裸露的表土侵蚀强烈,土壤肥力降低;上游山区起伏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易冲毁耕地及粮食作物;长期干旱易造成作物生长期供水不足。粮食产量减少,本地供给不足,且(当地以农业人口为主,)收入减少,进口粮食能力有限,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对粮食种植的影响:该国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影响,气候较为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暴雨对裸露的表土侵蚀强烈,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上游山区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暴雨引|发的山洪易冲毁耕地及粮食作物;干旱且蒸发旺盛,易造成作物生长期供水不足。
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气象灾害频繁,作物生长受影响,粮食产量减少,本地供给不足,且当地经济落后,以农业人口为主,收入减少,国家资金不足,进口粮食能力有限,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点评】危地马拉共和国,简称危地马拉。是中美洲的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南部,全国总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危地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玛雅文化中心之一。危地马拉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18.(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中国H海运集团接管面临亏损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扩建大型邮轮、船只补给设施和集装箱深水泊位。2014年,继中欧海运线后,H集团开通以比港为中转点的中欧陆海快线(下图)。该线于2016年投入运营,抵达比港的货物可通过铁路转运至欧洲各国。2019年以来,比雷埃夫斯市逐步将市内多处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迁至港口周边。目前,比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500万箱,覆盖9个国家的1500个网点。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比港作为区域重要交通枢纽的优势。
(2)说明与中欧海运线相比,中欧陆海快线在货物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3)分析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转移至比港对比雷埃夫斯市发展的作用。
【答案】(1)地处两海三洲之地,是亚欧非地区货物集散的航海枢纽和海陆转运节点;临近苏伊士运河,可为过运船只提供就近补给。
(2)优点:运距短,运速快,运输效率高;途经城市多,沿线货源丰富;受海上自然条件影响小,运输安全性好。缺点:转运耗时长。
(3)在港口周边形成物流产业集聚区,带动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市区内交通拥堵,减轻对居住区的影响;形成规模效应,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比雷埃夫斯港位于地中海,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亚非欧三洲沟通的要道,是亚非欧三洲货物集散和海陆联运重要的节点,交通位置优越;该地距离苏伊士运河较近,毗邻海上交通要道,过往船只较多,能够为过往船只提供补给。
(2)优点:读图可知,与中欧海运线相比,中欧陆海快线运输距离更短,陆运较海运运输速度更快,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中欧陆海快线运输陆运部分沿途经过的城市数量较多,能够提供丰富的货源;中欧陆海快线运输受海上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能够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缺点:陆海联运需要在港口中转,转运耗时较长。
(3)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转移至比港,能够促进物流相关产业在比雷埃夫斯市集聚,能够带动与物流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将市内多处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迁至港口周边,能够减少市区交通运输需求,缓解市区交通运输压力,减少物流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居民幸福感;大量物流产业在此集聚,能够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增加收益;扩大比雷埃夫斯市的经济腹地范围,促进城市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增加当地外汇收入等。
【点评】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19.(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堆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该河曾因M3冰碛垒的阻塞,形成白五一林琼古湖(下图);此后,该地地壳相对稳定,随着气候暖湿化,古湖最终溃决。某科考队沿A—B线考察,测得冰碛垄与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年代,并绘制了地形—地质剖面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判断波堆藏布江图示河段的流向。
(2)根据A—B地形地质剖面,推测白玉一林琼古湖水位的可能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白玉一林琼古湖存续的地质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
(4)科考队员提出,在古湖溃决前可能已有湖水长期从冰碛垄顶部外溢。为验证上述猜想,他需要获取M3冰碛垄西侧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说明获取这一信息是如何验证猜想的。
【答案】(1)地势起伏大,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地势略高于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
(2)超过2940米。依据:古湖形成后该地地壳稳定;湖相沉积分布的最高海拔约2940米。
(3)16.4kaB.P~6kaB.P。依据:古湖出现于冰碛垄形成后;古湖溃决后沉积物由湖相转变为河相。M3冰碛垄形成于16.4kaB.P;古湖范围内最古老的河相沉积物形成于6kaB.P。
(4)湖水长期外溢会在M3冰碛垄西侧留下湖相沉积物。若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接近或超过M3冰碛垄高度,则说明古湖水位高于M3冰碛垄。
【知识点】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分布较为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和支流的汇入情况,得出大致从南北向中部递减,说明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侧的等高线数值略高于南侧,得出北部地势略高于南部。根据图中指北针的方向可以判断出图中干流,即波堆藏布江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2)白玉—林琼古湖水位的可能范围高于2940m,读图可知,读出湖相沉积物的高程值为2940m,古湖形成后地壳稳定,湖相沉积物在湖底沉积,因此,古湖床和湖面高程不低于此高度。
(3)白玉—林琼古湖存续的地质历史时期为16.4kaB.P-6kaB.P,判断依据为:古湖出现于M3冰碛垄形成后;古湖溃决后,湖水外泄,湖相沉积物转变为河相沉积物。M3冰碛垄形成于16.4kaB.P;古湖范围内最古老的河相沉积物形成于6kaB.P。因此,白玉—林琼古湖存续的地质历史时期为16.4kaB.P-6kaB.P
(4)M3冰碛垄是据湖泊形成时间最近的冰碛垄,湖水长期外溢会在M3冰碛垄西侧留下湖相沉积物。若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接近或超过M3冰碛垄高度,则说明古湖水位高于M3冰碛垄。
【点评】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新疆博格达峰北坡的天池,即为第四纪冰川消退形成冰碛堤堵塞冰川谷而成。
1 / 1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大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传统建筑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产物。希巴姆古城(下图)最早的建筑可追溯到公元300年。城内建筑密度大,民居多为5~10层的高楼,墙体为泥质且厚度较大,每个房间都装有上下两排窗户,但窗口极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解决居住问题,希巴姆古城城内建筑密度大、楼层高,但一度未向外扩展空间。这主要是为了(  )
A.避免洪水侵袭 B.改善采光条件
C.靠近饮用水源 D.减少侵占耕地
2.根据希巴姆古城的建筑特点,可推知其所在地区(  )
①昼夜温差大②风沙日数多③地形起伏小④旱灾频率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20世纪60年代起,湖南新化县少数人外出从事办公印刷设备的流动维修,期间办公印刷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价格昂贵。80年代,通过“亲带亲、邻帮邻”的方式,大量新化人外出从事流动维修,并开始改装国外报废办公印刷设备,以此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提供文印服务,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全国市场。近年来,新化人开始进军设备研发、耗材生产等领域,并逐渐将文印服务转回家乡,承接来自国内乃至全球的大量线上订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世纪80年代新化人选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发展文印服务业,是因为这些城市(  )
A.市场规模大 B.消费水平高
C.交通运输便利 D.产业基础雄厚
4.推测近年来文印服务得以转移到新化县,主要得益于(  )
A.印刷设备的普及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国内产业规模的扩大 D.家乡经济建设的需要
5.支撑20世纪60年代至今新化县文印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  )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紧密的社会关系
③高效的生产组织 ④持续的技术积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湖北省冰洞山位于北亚热带,海拔约2400米,顶部呈棱台状,正中有深约10米的凹坑。凹坑底部沿裂隙发育了一处喀斯特溶洞。洞内集中分布着一根根长短不一、自下而上生长的冰柱(下图)。这些冰柱一般春末夏初结冰,冬季不结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冰柱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空气流通的洞室 ④相对封闭的洞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此处洞内冬季缺乏的结冰条件主要是(  )
A.可溶的岩石 B.流通的空气 C.丰沛的雨水 D.寒冷的洞温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碧罗雪山(39°N)属横断山脉,里南北走向,是怒江和湖论江的分水岭。受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差异显著。某科考队前往碧罗雪山开展植被考察下图示意碧罗雪山主峰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科考队员发现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推测上述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澜沧江河谷(  )
A.受季风影响,土壤侵蚀强 B.地形封闭,冷空气影响小
C.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 D.植被稀疏,有机质含量低
9.科考队员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变化,反映该处随海拔升高(  )
A.太阳辐射增强 B.冻土厚度增大
C.年均气温降低 D.水分条件改善
10.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  )
A.因光照充足,垂直结构复杂 B.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
C.因降水丰沛,植株密度较大 D.受气温影响,多肉质叶片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2023年11月29日,广州(23°N,113°E)市民们能欣赏到“全年最早的日落”,即该日的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广州冬至日的昼长为10小时42分,则该日的日出时间约为(  )
A.06:03 B.06:39 C.07:03 D.07:39
12.推测广州“全年最早的日落”并非出现在12月22日,主要是由于(  )
A.公转速度差异导致每日时长差异
B.以恒星日作为每日时长存在误差
C.广州地方时与显示时间存在时差
D.日落前后阳光折射引发视觉偏差
13.以下地点中,11月29日的夜长与广州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
A.甲(23°N,67°E) B.乙(23°S,67°E)
C.丙(67°N,113°W) D.丁(67°S,113°W)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坦噶尼喀湖(图1)是世界第二深的湖泊,早季(8~10月)风向稳定、风力强劲。该湖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输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潜热输送。图2示意1995年6月~1996年6月坦噶尼喀湖△T(即湖水温度减湖区气温的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与北美五大湖的雨季相比,坦噶尼喀湖的雨季潜热输送多,主要是因为(  )
A.传导对流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温度高于气温 D.湖面湿度高于陆面
15.与图示其他时段相比,8~10月坦噶尼喀湖△T较小,主要是因为该时段(  )
A.底层冷湖水上泛 B.大气保温作用强
C.湖面潜热输送少 D.湖面长波辐射弱
16.随着区域气候变暖,坦噶尼喀湖(  )
A.湖面与陆面气温差异减小 B.湖面与空气温度差异增大
C.湖水温度东西差异减小 D.湖水温度垂直差异增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危地马拉(下图)超过半数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期干旱与暴雨交替出现,严重影响该国太平洋沿岸地区的粮食种植。
说明该国长期干旱与暴雨交替出现对粮食种植条件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18.(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中国H海运集团接管面临亏损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扩建大型邮轮、船只补给设施和集装箱深水泊位。2014年,继中欧海运线后,H集团开通以比港为中转点的中欧陆海快线(下图)。该线于2016年投入运营,抵达比港的货物可通过铁路转运至欧洲各国。2019年以来,比雷埃夫斯市逐步将市内多处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迁至港口周边。目前,比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500万箱,覆盖9个国家的1500个网点。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比港作为区域重要交通枢纽的优势。
(2)说明与中欧海运线相比,中欧陆海快线在货物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3)分析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转移至比港对比雷埃夫斯市发展的作用。
19.(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堆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该河曾因M3冰碛垒的阻塞,形成白五一林琼古湖(下图);此后,该地地壳相对稳定,随着气候暖湿化,古湖最终溃决。某科考队沿A—B线考察,测得冰碛垄与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年代,并绘制了地形—地质剖面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判断波堆藏布江图示河段的流向。
(2)根据A—B地形地质剖面,推测白玉一林琼古湖水位的可能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白玉一林琼古湖存续的地质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
(4)科考队员提出,在古湖溃决前可能已有湖水长期从冰碛垄顶部外溢。为验证上述猜想,他需要获取M3冰碛垄西侧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说明获取这一信息是如何验证猜想的。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点评】希巴姆古城建立于公元3世纪坐落于鲁卜哈利沙漠南部边缘的繁忙商旅通道上古城突出耸立于哈德拉毛河谷傍边的小山丘上数道季节河交汇于此其中主要的季节河哈德拉毛河在这儿逐渐狭窄希巴姆城三面映掩在茂密的棕榈树林之中。历史上希巴姆以采矿业著名是商队驿站镇和行政中心。
1.根据左图可知, 希巴姆古城气候较干旱,地形有起伏,且面积小,为保证人们的粮食需求,只能垂直发展,而不能过度向外扩展,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根据材料可知,其墙体为泥质且厚度较大,每个房间都装有上下两排窗户,但窗口极小,可推测该地昼夜温差较大;读图可知,该古城位于红海附近,气候炎热,降水少,风沙较大,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A
4.B
5.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5种指向型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而进化过程既包括某一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数量上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量上的变化,而且主要以结构变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发展方向。因此,产业发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包括绝对的增长和相对的增长。
3.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北京、广州等城市发展最为迅猛,二三产业占比大,市场规模逐步提高,导致对文印的需求也逐渐增加,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4.根据材料“近年来,新化人开始进军设备研发、耗材生产等领域,并逐渐将文印服务转回家乡,承接来自国内乃至全球的大量线上订单”可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各地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文印服务得以在新化县展开新的发展,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根据材料“通过“亲带亲、邻帮邻”的方式,大量新化人外出从事流动维修”可知新化人的社会关系网强大,促使他们发展,此外,他们不断研发设备,生产耗材等,一直在不停的钻研,积累技术,从而促进该地文印业蓬勃发展,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6.B
7.C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6.根据材料可知,冰柱属于喀斯特地貌,需要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 冰柱是冰洞内的冰柱状冰晶,冰柱的形成需要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①正确;水沿洞壁缓慢渗出,不能形成冰柱,②错误;相对封闭的洞室,温差变化小,而且风力等影响小,有利于冰柱的冻结和形成,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7.该地位于亚热带温度带,气温较高,且降水充沛,过多雨水流动,不利于结冰,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8.C
9.D
10.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干热河谷在横断山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按照自然地理水平带的划分,横断山区中部与南部都属于湿润气候带,而北部属于高原气候带的温暖和亚热带半湿润一湿润带。可是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流域的干热河谷中,一条条河谷, 就像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镶嵌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
8.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主要原因是澜沧江河谷地处干热河谷,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9.科考队员是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栓皮栎,而在1000米以下是灌丛草坡,说明1000-2500米的水分条件改善,适合森林的生长,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0.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海拔高,气温较低,垂直结构简单,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A
13.B
【知识点】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 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直射点朝哪个半球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纬度最高时,该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11.广州(113°E) 冬至日时,昼长为10小时 42分,则日出地方时=12-昼长/2= 6:39。广州的经度是113°E,跟北京时间120°E相差7°,时间相差28分钟,即是广州日出的北京时间是6:39 + 0:28=7:07,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导致太阳日长于地球自转真正周期恒星日,由于冬半年公转较慢,导致太阳日较短,所以日落时间提前,因此广州“全年最早的日落出现在12月22日之前的11月29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3.11月29日,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广州位于北半球。 昼短夜长,11月29日的夜长与广州的昼长最接近的地点应该是纬度相同的南半球且位于同一经度圈上,广州的经纬度为(23°N,113°E),则另一地应为(23°S,67°E),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4.C
15.A
16.D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与地形;世界的气温与降水;美国
【解析】【点评】地球表面的水分在蒸发(升华)时,要吸收下垫面的热量,并把这部分热量潜藏在蒸发(升华)出的水汽中,称为潜热,这种地表面和大气层之间以潜热形式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称为潜热输送。
14.与北美五大湖相比,坦噶尼喀湖的纬度低,气温高,湖水温度高于气温,水汽蒸发吸收的热量多,水汽凝结时释放出来的热量也多,潜热输送多,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5.根据材料可知,旱季时风向稳定、风力强劲,会导致坦噶尼喀湖的底层低水温的湖水上泛,引起表层湖水水温下降,▲T 减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6.A.随着区域气候变暖,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陆面气温上升幅度大,湖面气温上升幅度较 小,坦噶尼喀湖湖面与陆面气温差异增大,A错误;
B.区域气候变暖,湖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传输增强,湖面与空气温度差异减小,B错误;
C.坦噶尼喀湖南北狭长,东西窄,区域气候变暖对东西两侧湖水温度差异影响不大,C错误;
D.湖面气温上升,湖水温度垂直差异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该国太平洋沿岸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暴雨对裸露的表土侵蚀强烈,土壤肥力降低;上游山区起伏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易冲毁耕地及粮食作物;长期干旱易造成作物生长期供水不足。粮食产量减少,本地供给不足,且(当地以农业人口为主,)收入减少,进口粮食能力有限,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分析】对粮食种植的影响:该国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影响,气候较为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暴雨对裸露的表土侵蚀强烈,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上游山区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暴雨引|发的山洪易冲毁耕地及粮食作物;干旱且蒸发旺盛,易造成作物生长期供水不足。
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气象灾害频繁,作物生长受影响,粮食产量减少,本地供给不足,且当地经济落后,以农业人口为主,收入减少,国家资金不足,进口粮食能力有限,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点评】危地马拉共和国,简称危地马拉。是中美洲的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南部,全国总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危地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玛雅文化中心之一。危地马拉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18.【答案】(1)地处两海三洲之地,是亚欧非地区货物集散的航海枢纽和海陆转运节点;临近苏伊士运河,可为过运船只提供就近补给。
(2)优点:运距短,运速快,运输效率高;途经城市多,沿线货源丰富;受海上自然条件影响小,运输安全性好。缺点:转运耗时长。
(3)在港口周边形成物流产业集聚区,带动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市区内交通拥堵,减轻对居住区的影响;形成规模效应,扩大服务范围,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外汇收入。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比雷埃夫斯港位于地中海,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亚非欧三洲沟通的要道,是亚非欧三洲货物集散和海陆联运重要的节点,交通位置优越;该地距离苏伊士运河较近,毗邻海上交通要道,过往船只较多,能够为过往船只提供补给。
(2)优点:读图可知,与中欧海运线相比,中欧陆海快线运输距离更短,陆运较海运运输速度更快,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中欧陆海快线运输陆运部分沿途经过的城市数量较多,能够提供丰富的货源;中欧陆海快线运输受海上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能够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缺点:陆海联运需要在港口中转,转运耗时较长。
(3)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转移至比港,能够促进物流相关产业在比雷埃夫斯市集聚,能够带动与物流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将市内多处保税仓库和物流园区迁至港口周边,能够减少市区交通运输需求,缓解市区交通运输压力,减少物流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居民幸福感;大量物流产业在此集聚,能够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增加收益;扩大比雷埃夫斯市的经济腹地范围,促进城市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增加当地外汇收入等。
【点评】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19.【答案】(1)地势起伏大,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地势略高于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
(2)超过2940米。依据:古湖形成后该地地壳稳定;湖相沉积分布的最高海拔约2940米。
(3)16.4kaB.P~6kaB.P。依据:古湖出现于冰碛垄形成后;古湖溃决后沉积物由湖相转变为河相。M3冰碛垄形成于16.4kaB.P;古湖范围内最古老的河相沉积物形成于6kaB.P。
(4)湖水长期外溢会在M3冰碛垄西侧留下湖相沉积物。若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接近或超过M3冰碛垄高度,则说明古湖水位高于M3冰碛垄。
【知识点】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分布较为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和支流的汇入情况,得出大致从南北向中部递减,说明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侧的等高线数值略高于南侧,得出北部地势略高于南部。根据图中指北针的方向可以判断出图中干流,即波堆藏布江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2)白玉—林琼古湖水位的可能范围高于2940m,读图可知,读出湖相沉积物的高程值为2940m,古湖形成后地壳稳定,湖相沉积物在湖底沉积,因此,古湖床和湖面高程不低于此高度。
(3)白玉—林琼古湖存续的地质历史时期为16.4kaB.P-6kaB.P,判断依据为:古湖出现于M3冰碛垄形成后;古湖溃决后,湖水外泄,湖相沉积物转变为河相沉积物。M3冰碛垄形成于16.4kaB.P;古湖范围内最古老的河相沉积物形成于6kaB.P。因此,白玉—林琼古湖存续的地质历史时期为16.4kaB.P-6kaB.P
(4)M3冰碛垄是据湖泊形成时间最近的冰碛垄,湖水长期外溢会在M3冰碛垄西侧留下湖相沉积物。若湖相沉积物分布的最高海拔接近或超过M3冰碛垄高度,则说明古湖水位高于M3冰碛垄。
【点评】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新疆博格达峰北坡的天池,即为第四纪冰川消退形成冰碛堤堵塞冰川谷而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