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2月高三下学期地理质量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2月高三下学期地理质量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0 18:01:43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2月高三下学期地理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借助网络平台,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促使乡村经济活动和生产空间发生转变。例如,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前提是(  )
A.承接产业转移 B.完善基础设施
C.培养创新人才 D.扩大消费市场
2.与传统乡村经济模式相比,乡村数字经济的特点包括(  )
①产品类型更一致②产销流通更复杂③生产空间更分散④金融服务更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的主要目的是(  )
A.延长产业链 B.保障粮食安全
C.提高附加值 D.助推品质提升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1.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前提是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培养创新人才、扩大消费市场是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措施,不是前提。
故答案为:B。
2.与传统乡村经济模式相比,乡村数字经济的特点包括生产空间更分散,金融服务更便利,产品类型更多样,产销流通更简易,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3.根据材料可知,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 因此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的主要目的是助推品质提升, 利用区块链技术不能延长产业链,不能提高附加值,不能保障粮食安全。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312国道常州市区段建于20世纪80年代,又称中吴大道,仅设有绿化隔离带和行车道。进入90年代,原位于城市边缘的中吴大道现已成为常州市中心主干道。2005年国道改线外迁,常州市对中吴大道进行了改造,在高架桥方案和主辅路方案中选择了后者。下图示意中吴大道主辅路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旧国道布局的直接目的是(  )
A.方便城市对外交通 B.拓展城市用地范围
C.提升城市土地价格 D.提高城市等级级别
5.2005年,改造中吴大道的最主要作用是(  )
A.完善城市交通功能 B.提高客货运量
C.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D.优化跨城交通
6.与高架桥方案相比,中吴大道改造选用主辅路方案是为了(  )
①减少安全隐患 ②保护城市景观 ③减少大气污染 ④降低工程造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A
5.A
6.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城市交通的特点
【解析】【点评】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思路: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如通过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②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③注意高级居住区一般和风景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4.由题意可知,旧国道只有绿化带和行车道,其布局的直接目的是方便城市对外交通,旧国道布局不能拓展城市范围,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较小,不能直接提高城市等级。
故答案为:A。
5.据材料可知, 2005年国道改线外迁,常州市对中吴大道进行了改造,在原有道路上增加了辅路和自行车道,由此,可以看出其改造的目的是完善城市交通功能,方便城市居民的通行。这种改造对提高客货运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优化城市交通的作用不大。
故答案为:A。
6.与高架桥方案相比,主辅路方案的安全系数较低,①错误;
高架桥的建设可能影响原有的城市景观,而主辅路方案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较小,②正确;
高架桥方案,行车的速度相对较快,城市的污染少,而主辅路方案,车流混杂,行车速度相对较慢,大气污染多,③错误;
高架桥方案与主辅路方案相比工程造价较高,采用主辅路方案则可以较少工程造价。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青西郊野地区水系结构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2012年,上海市启动青西郊野公园建设,对河道展开综合整治。规划利用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规划的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下图示意青西郊野公园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是(  )
A.水质净化 B.植被修复 C.水产养殖 D.农田灌溉
8.生态水岸的最主要功能是(  )
A.增加行洪空间 B.增加地下径流
C.提高土壤肥力 D.提高经济效益
9.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的主要影响有(  )
A.生态调节功能下降 B.生物种类减少
C.调节径流作用增强 D.水体养分增加
【答案】7.A
8.A
9.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7.由材料可知,生态沟渠是为了减少污水排放,净化水质;生态沟渠对植被修复作用不大;生态沟渠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态沟渠不能用于农田灌溉。
故答案为:A。
8.生态水岸的最主要功能是增加行洪空间,减轻洪涝灾害。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经济效益不是主要功能。
故答案为:A。
9.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调节功能增强;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增加下渗,调节径流作用增强;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增加水体流动性,净化水体,水体养分减少。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古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改变,河流断流,在岷县地区形成堰塞湖。研究表明,木寨岭至岷县河段也曾为古河道,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形成现在的洮河水系(下图)。如今洮河上、下游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上游比下游河道平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洮河流经岷县掉头转向,是由于岷县东部地区发生了强烈的(  )
A.地壳下沉 B.地壳抬升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1.有关木寨岭至岷县河段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向南 B.前期向北,后期向南
C.一直向北 D.前期向南,后期向北
12.如今,与下游河道相比,上游河道的(  )
①水量较小 ②落差较小 ③沉积作用较强 ④下蚀作用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0.B
11.D
12.C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研究河流袭夺,对划分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位置,弄清河流的发育史,以及寻找冲积砂矿都很有意义。
10.据材料可知, 古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改变,故可以推测导致古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地壳抬升,其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改变,从而导致河流流向发生变化。B正确,
故答案为:D。
11.由图可知,木寨岭曾经是分水岭,其地势较高,所以早期,木寨岭至岷县河段前期向南,后期由于水系重组,木寨岭北侧的袭夺木寨岭南侧河流,形成一个大的水系,故后期向北,木寨岭至岷县河段前期向北。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2.据材料可知, 上游比下游河道平缓,因此,上游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沉积作用较强,水量较少;下游河段落差大,下蚀作用强,河床较深,水量较大,下蚀作用强,河床较深,水量较大。故C②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我国某中学在开展日出观测的跨学科主题研究中,探究影响日出时刻的因素。下图为部分观测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 高三(x)班 姓名 xxx
日期 x月x日 地点 x省x中学
日出时刻 北京时间6:14(地方时6:18)
影响日出时刻的主要因素 地理位置、大气、海拔、地球公转速度、地平线开阔度等
13.该中学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为(  )
A.晋 B.浙 C.鄂 D.川
14.地球公转速度由最慢到最快期间,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地的日出时刻(  )
A.一直推迟 B.先推迟后提前
C.一直提前 D.先提前后推迟
15.该校针对《两小儿辩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展开研究,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日地距离近 B.太阳辐射弱 C.大气厚度大 D.太阳高度小
【答案】13.B
14.B
15.D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13.据表中的信息可知,当地某日日出时间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14,当地的地方时为6:18,故当地与120°N的时差为4分钟,且当地的时间吧北京时间早,故该地的经度应该是121°E,根据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分布可以判定该地应该是浙江省(简称浙)。
故答案为:B。
14.地球在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由最慢到最快期间是在7月初到次年的1月初之间,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达到最南端,之后向北移动,故期间浙江省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日出时刻先推迟后提前。
故答案为:B。
15.《两小儿辩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说的是日出时太阳较大,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是:日出时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与地面物相比看上去较大,此时太阳较大与日地距离、太阳辐射强弱、大气的厚度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三江平原,境内河湖和沼泽遍布。赫哲族渔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鱼皮制衣习俗。鱼皮衣具有保暖、轻便、光滑和防水等特性。三江平原鱼类资源丰富且肉味鲜美、富含营养,当地哲罗鱼、鳇鱼、鲟鱼和鲤鱼等均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当地各种鲜鱼远销云南、海南和新疆等地,围绕赫哲族渔猎文化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下图示意赫哲族分布区。
(1)分析赫哲族鱼皮制衣习俗的形成原因。
(2)说明三江平原鲜鱼远销云南、海南和新疆等地的理由。
(3)围绕赫哲族渔猎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自然环境较恶劣,常规服装原料匮乏;水域广阔,鱼皮原料丰富;冬季气候寒冷,鱼皮制衣防寒保暖、不易挂雪;鱼皮制衣防水、轻便,适于渔猎活动。
(2)品质优良;冷藏保鲜技术进步;互联网技术应用。
(3)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渔猎文化传统;宣传传统渔猎文化活动;开发鱼文化衍生旅游商品。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对人类影响深刻,人类各种风俗习惯往往是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赫哲族鱼皮制衣习俗的形成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常规服装原料匮乏;水域广阔,鱼皮原料丰富;冬季气候寒冷,鱼皮制衣防寒保暖、不易挂雪;鱼皮制衣防水、轻便,适于渔猎活动。
(2)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的影响因素,主要从起品质优良、信息传播、交通运输及冷藏技术的进步方面进行分析。三江平原鲜鱼之所以远销云南、海南和新疆等地,是因为其 品质优良;冷藏保鲜技术进步;互联网技术应用。
(3)以赫哲族渔猎文化习俗,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主要从成分发挥区域的文化优势、开发区域的旅游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等方面需求合理发展措施。 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渔猎文化传统;宣传传统渔猎文化活动;开发鱼文化衍生旅游商品。
【点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五步分析法: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2.找到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3.确定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4.确定景观所在的文化区或文化功能区;5.判断景观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意义属于那些人。
17.(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湖流域西部高,东部低,呈碟状。太湖是长江流域典型的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之一,深受蓝藻水华问题的困扰。氮、磷是影响蓝藻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太湖的氮、磷来源广泛,与径流汇入、有机物分解、湖底沉积物释放等因素密切相关,且以外源性氮、磷为主。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蓝藻的生长。2022年夏季,太湖流域经历了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静风天气,尽管太湖水域面积变化不大,但蓝藻爆发的程度大大降低。下图示意太湖流域局部。
(1)推测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蓝藻爆发最严重的区域,并作出解释。
(2)一般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蓝藻的生长,请从气温角度说明理由。
(3)2022年夏季太湖蓝藻爆发的程度大大降低,请从气温以外的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甲;多条河流汇入,带来营养盐较多;湖域较封闭,湖水交换不畅;位于东南季风的下风向,蓝藻不易扩散。
(2)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上升,加速蓝藻的生长;气候变暖延长了蓝藻的生长期;水温升高导致湖泊内有机物分解增多,营养物增多。
(3)太湖以外源性氮、磷为主;气候干旱,入湖的外源性营养盐大量减少;风速较小,湖底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较少。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水污染及其成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1)蓝藻爆发的区域及其原因,可以从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水体流动性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太湖上游,多条河流汇入,带来营养盐较多;湖域较封闭,湖水交换不畅;位于东南季风的下风向,蓝藻不易扩散。
(2)气候变暖促进蓝藻的生长的原因,可以从气温、生长周期、营养物质等角度分析。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上升,加速蓝藻的生长;气候变暖延长了蓝藻的生长期;水温升高导致湖泊内有机物分解增多,营养物增多。
(3)2022年蓝藻爆发程度较低的原因,题目要求从温度以外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从营养物质来源、风速等角度分析;太湖以外源性氮、磷为主;气候干旱,入湖的外源性营养盐大量减少;风速较小,湖底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较少
【点评】蓝藻爆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氮和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时,会促进蓝藻的生长。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化肥流失、生活污水排放、畜禽粪便以及工业污染。水温升高。在28至3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蓝藻的生长速度会加快。水体pH值过高。蓝藻在pH值较高的环境中生长更为迅速,当蓝藻爆发时,会吸收水体中的碳源进行繁殖,进一步提高水体的pH值,形成恶性循环。
18.(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边界层(图1)是大气污染物易于累积、混合的区域,其高度与气温、下垫面和水汽凝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与云南西南部接壤的缅甸、老挝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偏西气流引导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大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图2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时次(每小时一次)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
(1)云南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普遍较低,请从降水角度分析原因。
(2)分析云南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
(3)针对云南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请设计合作框架的内容。
【答案】(1)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的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
(2)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
(3)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分析】(1)云南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的原因与降水有关。季云南受西南季风影响,白天易产生强降水,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降水还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大,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进一步稳定大气层结,进一步限制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提升。
(2)云南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可以从污染物、大气运动等角度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地区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春季低空偏西气流盛行,将污染物输送到云南西南部地区;该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污染物不易扩散,导致污染物浓度较高。
(3)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设计内容,可以从污染责任、预警机制、治理技术和环保意识等角度分析;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和计划,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建立跨境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加强跨境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加强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点评】利用大气的组成解释地理现象:1.二氧化碳:CO2→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返还地面的热量→保温作用。2.臭氧和氧原子:①高层大气中的O→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大气电离→形成电离层。②平流层中的O3→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阻挡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3.水汽;4.杂质:①尘埃物质→吸附水汽→雾或降水。②尘埃物质→削弱太阳光→大气能见度降低。
1 / 1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2月高三下学期地理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借助网络平台,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促使乡村经济活动和生产空间发生转变。例如,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前提是(  )
A.承接产业转移 B.完善基础设施
C.培养创新人才 D.扩大消费市场
2.与传统乡村经济模式相比,乡村数字经济的特点包括(  )
①产品类型更一致②产销流通更复杂③生产空间更分散④金融服务更便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的主要目的是(  )
A.延长产业链 B.保障粮食安全
C.提高附加值 D.助推品质提升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312国道常州市区段建于20世纪80年代,又称中吴大道,仅设有绿化隔离带和行车道。进入90年代,原位于城市边缘的中吴大道现已成为常州市中心主干道。2005年国道改线外迁,常州市对中吴大道进行了改造,在高架桥方案和主辅路方案中选择了后者。下图示意中吴大道主辅路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旧国道布局的直接目的是(  )
A.方便城市对外交通 B.拓展城市用地范围
C.提升城市土地价格 D.提高城市等级级别
5.2005年,改造中吴大道的最主要作用是(  )
A.完善城市交通功能 B.提高客货运量
C.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D.优化跨城交通
6.与高架桥方案相比,中吴大道改造选用主辅路方案是为了(  )
①减少安全隐患 ②保护城市景观 ③减少大气污染 ④降低工程造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青西郊野地区水系结构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2012年,上海市启动青西郊野公园建设,对河道展开综合整治。规划利用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规划的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下图示意青西郊野公园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是(  )
A.水质净化 B.植被修复 C.水产养殖 D.农田灌溉
8.生态水岸的最主要功能是(  )
A.增加行洪空间 B.增加地下径流
C.提高土壤肥力 D.提高经济效益
9.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的主要影响有(  )
A.生态调节功能下降 B.生物种类减少
C.调节径流作用增强 D.水体养分增加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古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改变,河流断流,在岷县地区形成堰塞湖。研究表明,木寨岭至岷县河段也曾为古河道,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形成现在的洮河水系(下图)。如今洮河上、下游分别流经青藏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上游比下游河道平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洮河流经岷县掉头转向,是由于岷县东部地区发生了强烈的(  )
A.地壳下沉 B.地壳抬升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11.有关木寨岭至岷县河段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向南 B.前期向北,后期向南
C.一直向北 D.前期向南,后期向北
12.如今,与下游河道相比,上游河道的(  )
①水量较小 ②落差较小 ③沉积作用较强 ④下蚀作用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我国某中学在开展日出观测的跨学科主题研究中,探究影响日出时刻的因素。下图为部分观测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 高三(x)班 姓名 xxx
日期 x月x日 地点 x省x中学
日出时刻 北京时间6:14(地方时6:18)
影响日出时刻的主要因素 地理位置、大气、海拔、地球公转速度、地平线开阔度等
13.该中学所在的省区简称可能为(  )
A.晋 B.浙 C.鄂 D.川
14.地球公转速度由最慢到最快期间,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地的日出时刻(  )
A.一直推迟 B.先推迟后提前
C.一直提前 D.先提前后推迟
15.该校针对《两小儿辩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展开研究,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日地距离近 B.太阳辐射弱 C.大气厚度大 D.太阳高度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三江平原,境内河湖和沼泽遍布。赫哲族渔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鱼皮制衣习俗。鱼皮衣具有保暖、轻便、光滑和防水等特性。三江平原鱼类资源丰富且肉味鲜美、富含营养,当地哲罗鱼、鳇鱼、鲟鱼和鲤鱼等均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当地各种鲜鱼远销云南、海南和新疆等地,围绕赫哲族渔猎文化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下图示意赫哲族分布区。
(1)分析赫哲族鱼皮制衣习俗的形成原因。
(2)说明三江平原鲜鱼远销云南、海南和新疆等地的理由。
(3)围绕赫哲族渔猎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17.(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湖流域西部高,东部低,呈碟状。太湖是长江流域典型的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之一,深受蓝藻水华问题的困扰。氮、磷是影响蓝藻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太湖的氮、磷来源广泛,与径流汇入、有机物分解、湖底沉积物释放等因素密切相关,且以外源性氮、磷为主。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蓝藻的生长。2022年夏季,太湖流域经历了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静风天气,尽管太湖水域面积变化不大,但蓝藻爆发的程度大大降低。下图示意太湖流域局部。
(1)推测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蓝藻爆发最严重的区域,并作出解释。
(2)一般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蓝藻的生长,请从气温角度说明理由。
(3)2022年夏季太湖蓝藻爆发的程度大大降低,请从气温以外的角度分析原因。
18.(2024高三下·武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边界层(图1)是大气污染物易于累积、混合的区域,其高度与气温、下垫面和水汽凝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与云南西南部接壤的缅甸、老挝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偏西气流引导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大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图2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时次(每小时一次)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
(1)云南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普遍较低,请从降水角度分析原因。
(2)分析云南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
(3)针对云南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请设计合作框架的内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人文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1.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前提是完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培养创新人才、扩大消费市场是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措施,不是前提。
故答案为:B。
2.与传统乡村经济模式相比,乡村数字经济的特点包括生产空间更分散,金融服务更便利,产品类型更多样,产销流通更简易,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3.根据材料可知,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码实现农产品的溯源,完成生产到消费的对接。 因此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的主要目的是助推品质提升, 利用区块链技术不能延长产业链,不能提高附加值,不能保障粮食安全。
故答案为:D。
【答案】4.A
5.A
6.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城市交通的特点
【解析】【点评】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思路: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如通过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①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②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③注意高级居住区一般和风景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4.由题意可知,旧国道只有绿化带和行车道,其布局的直接目的是方便城市对外交通,旧国道布局不能拓展城市范围,对城市土地价格影响较小,不能直接提高城市等级。
故答案为:A。
5.据材料可知, 2005年国道改线外迁,常州市对中吴大道进行了改造,在原有道路上增加了辅路和自行车道,由此,可以看出其改造的目的是完善城市交通功能,方便城市居民的通行。这种改造对提高客货运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优化城市交通的作用不大。
故答案为:A。
6.与高架桥方案相比,主辅路方案的安全系数较低,①错误;
高架桥的建设可能影响原有的城市景观,而主辅路方案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较小,②正确;
高架桥方案,行车的速度相对较快,城市的污染少,而主辅路方案,车流混杂,行车速度相对较慢,大气污染多,③错误;
高架桥方案与主辅路方案相比工程造价较高,采用主辅路方案则可以较少工程造价。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7.A
8.A
9.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水污染及其成因
【解析】【点评】辩证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合理城市化的影响:①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过快城市化的影响:①资源问题。②污染问题。③交通拥堵问题。④社会问题。
7.由材料可知,生态沟渠是为了减少污水排放,净化水质;生态沟渠对植被修复作用不大;生态沟渠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态沟渠不能用于农田灌溉。
故答案为:A。
8.生态水岸的最主要功能是增加行洪空间,减轻洪涝灾害。增加地下径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经济效益不是主要功能。
故答案为:A。
9.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调节功能增强;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增加下渗,调节径流作用增强;河道综合整治贯通水系,可以增加水域面积,增加水体流动性,净化水体,水体养分减少。
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D
12.C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内力作用
【解析】【点评】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研究河流袭夺,对划分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位置,弄清河流的发育史,以及寻找冲积砂矿都很有意义。
10.据材料可知, 古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改变,故可以推测导致古洮河曾经自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因岷县东部地区地壳抬升,其相对高度发生显著改变,从而导致河流流向发生变化。B正确,
故答案为:D。
11.由图可知,木寨岭曾经是分水岭,其地势较高,所以早期,木寨岭至岷县河段前期向南,后期由于水系重组,木寨岭北侧的袭夺木寨岭南侧河流,形成一个大的水系,故后期向北,木寨岭至岷县河段前期向北。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2.据材料可知, 上游比下游河道平缓,因此,上游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弱,沉积作用较强,水量较少;下游河段落差大,下蚀作用强,河床较深,水量较大,下蚀作用强,河床较深,水量较大。故C②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13.B
14.B
15.D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13.据表中的信息可知,当地某日日出时间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14,当地的地方时为6:18,故当地与120°N的时差为4分钟,且当地的时间吧北京时间早,故该地的经度应该是121°E,根据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分布可以判定该地应该是浙江省(简称浙)。
故答案为:B。
14.地球在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由最慢到最快期间是在7月初到次年的1月初之间,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达到最南端,之后向北移动,故期间浙江省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日出时刻先推迟后提前。
故答案为:B。
15.《两小儿辩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说的是日出时太阳较大,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是:日出时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与地面物相比看上去较大,此时太阳较大与日地距离、太阳辐射强弱、大气的厚度关系不大。
故答案为:D。
16.【答案】(1)自然环境较恶劣,常规服装原料匮乏;水域广阔,鱼皮原料丰富;冬季气候寒冷,鱼皮制衣防寒保暖、不易挂雪;鱼皮制衣防水、轻便,适于渔猎活动。
(2)品质优良;冷藏保鲜技术进步;互联网技术应用。
(3)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渔猎文化传统;宣传传统渔猎文化活动;开发鱼文化衍生旅游商品。
【知识点】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对人类影响深刻,人类各种风俗习惯往往是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赫哲族鱼皮制衣习俗的形成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常规服装原料匮乏;水域广阔,鱼皮原料丰富;冬季气候寒冷,鱼皮制衣防寒保暖、不易挂雪;鱼皮制衣防水、轻便,适于渔猎活动。
(2)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的影响因素,主要从起品质优良、信息传播、交通运输及冷藏技术的进步方面进行分析。三江平原鲜鱼之所以远销云南、海南和新疆等地,是因为其 品质优良;冷藏保鲜技术进步;互联网技术应用。
(3)以赫哲族渔猎文化习俗,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主要从成分发挥区域的文化优势、开发区域的旅游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等方面需求合理发展措施。 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渔猎文化传统;宣传传统渔猎文化活动;开发鱼文化衍生旅游商品。
【点评】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五步分析法: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2.找到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3.确定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4.确定景观所在的文化区或文化功能区;5.判断景观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意义属于那些人。
17.【答案】(1)甲;多条河流汇入,带来营养盐较多;湖域较封闭,湖水交换不畅;位于东南季风的下风向,蓝藻不易扩散。
(2)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上升,加速蓝藻的生长;气候变暖延长了蓝藻的生长期;水温升高导致湖泊内有机物分解增多,营养物增多。
(3)太湖以外源性氮、磷为主;气候干旱,入湖的外源性营养盐大量减少;风速较小,湖底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较少。
【知识点】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水污染及其成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1)蓝藻爆发的区域及其原因,可以从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水体流动性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太湖上游,多条河流汇入,带来营养盐较多;湖域较封闭,湖水交换不畅;位于东南季风的下风向,蓝藻不易扩散。
(2)气候变暖促进蓝藻的生长的原因,可以从气温、生长周期、营养物质等角度分析。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上升,加速蓝藻的生长;气候变暖延长了蓝藻的生长期;水温升高导致湖泊内有机物分解增多,营养物增多。
(3)2022年蓝藻爆发程度较低的原因,题目要求从温度以外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从营养物质来源、风速等角度分析;太湖以外源性氮、磷为主;气候干旱,入湖的外源性营养盐大量减少;风速较小,湖底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较少
【点评】蓝藻爆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氮和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时,会促进蓝藻的生长。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化肥流失、生活污水排放、畜禽粪便以及工业污染。水温升高。在28至3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蓝藻的生长速度会加快。水体pH值过高。蓝藻在pH值较高的环境中生长更为迅速,当蓝藻爆发时,会吸收水体中的碳源进行繁殖,进一步提高水体的pH值,形成恶性循环。
18.【答案】(1)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的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
(2)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
(3)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分析】(1)云南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的原因与降水有关。季云南受西南季风影响,白天易产生强降水,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降水还导致近地面空气湿度增大,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进一步稳定大气层结,进一步限制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提升。
(2)云南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可以从污染物、大气运动等角度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地区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春季低空偏西气流盛行,将污染物输送到云南西南部地区;该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污染物不易扩散,导致污染物浓度较高。
(3)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设计内容,可以从污染责任、预警机制、治理技术和环保意识等角度分析;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和计划,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建立跨境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加强跨境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加强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点评】利用大气的组成解释地理现象:1.二氧化碳:CO2→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返还地面的热量→保温作用。2.臭氧和氧原子:①高层大气中的O→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大气电离→形成电离层。②平流层中的O3→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阻挡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3.水汽;4.杂质:①尘埃物质→吸附水汽→雾或降水。②尘埃物质→削弱太阳光→大气能见度降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