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KClO3、CuSO4、NaNO2都是盐 B.木炭、液氮、水银都是单质
C.纯碱、火碱、消石灰都是碱 D.赤铁矿、生铁、钢都是金属材料
2.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同种元素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大量白烟产生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4.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一”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A.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 B.转化②只能通过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现
C.通过与C或CO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③ D.反应④⑤中均能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5.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B.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食醋制无壳鸡蛋 D.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6.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B.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医疗上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D.用纯碱溶液代替厨房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原理主要是乳化作用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B 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夏天湿衣服晾干快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D 用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塑料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稀硫酸和稀盐酸 打开瓶盖观察
B CO2和CO 分别通过氧化铜,观察现象
C 硝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
D 羊毛和合成纤维 加水搅拌,看是否溶解
A.A B.B C.C D.D
9.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空气中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①天然气泄漏:可开抽油烟机排气 ②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服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性质与用途 D.环境保护
①氢气有可燃性:用作火箭燃料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①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CO2、SO2、NO2 ②白色污染主要包括:白纸、泡沫塑料
A.A B.B C.C D.D
10.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对于上述实验有以下说法:①操作Ⅰ和操作Ⅱ中均包含过滤;②操作Ⅰ中一定伴随放热;③由实验可知,固体中定含有氢氧化钠;④若滤渣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产生两种气体,则滤液C中最多含三种溶质;⑤同体残留物质量等于滤渣乙质量,则原固体中一定有镁粉、碳粉、氧化铜。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实验题
11.立信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已知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现象】
(1)试管C中的现象是 。
【实验结论与分析】
(2)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3)D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同时也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实验拓展】
(4)分析上述反应,说明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碱和某些盐反应。小陈同学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做了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请你帮她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情况: 。
(5)实验结束后小谢同学将试管D、E中的废液缓缓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沉淀增加了,小谢认为沉淀中一定含有和,请你判断她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
(6)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试管E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
12.可用于灭火。
(1)①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使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原因是 。(已知微溶于水)
②下列仪器中(如图),制备并收集时需选用的是 (填序号),仪器C的名称为 。
③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块状石灰石应放在 (填“试管底部”或“多孔隔板上”),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收集完后, (填操作),反应随后停止。
④下列干燥剂中,可用于干燥的是 (填序号)。
A.碱石灰(NaOH和CaO) B.浓 C.NaOH固体
(2)如图所示,向燃烧器内通入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再从进口A分别通入,改变通入的三种气体用量,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通入的在混合器中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三种气体中灭火效果最好的是 (填化学式)。
气体
体积分数/% 17.65 27.15 23.84
(3)研究与联合使用时的灭火效果。
①灭火的原理较复杂。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反应方程式为。以初中所学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有 。
②向燃烧器内通入和空气,点燃,待火焰稳定后,从进口A通入,进口B加入粉末。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火焰刚好熄灭时,的用量与混合器中通入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体积分数在8%~10%内,随体积分数的增加,使火焰熄灭所需的用量不再减少,且燃烧器内残留的增多,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分解的和通入的足以达到灭火效果,不再分解
B.与反应生成的反应生成,故增多
三、计算题
13.某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组成,取10.0g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92.0g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质量200.0g,计算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四、填空与简答
14.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古代染坊常用碳酸钾来处理丝绸,其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有 (填离子符号);
(2)“丝绸之路”把西方的宝石带入中国,萤石被称为“世界上最鲜艳的宝石”,萤石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请标出氟化钙中氟元素的化合价 ;
(3)“一带一路”利用中缅油气管道将天然气输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4)高铁建设成为了“一带一路”中的响亮名片,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和熔融状态的铁从而实现无缝焊接。
15.物质类别与元素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视角,如图是氮元素及部分含氮物质的“价类二维图”。
(1)可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写出A的化学式: ,则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元素化合价上升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有元素化合价下降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则置换反应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小艾预测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理论依据是 (用文字作答)。
(3)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用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由和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若生成的与个数比为1∶9,则原混合气体中和N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6.2023年兔年春晚的《满庭芳 国色》直接聚焦到中国传统五色——“黄、青、白、赤、黑”,带火“色彩新潮流”。小智同学以“青”为线构建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图,请根据图回答。
(1)反应⑦可以实现“玄青”到“曾青”的转变,化学方程式 。
(2)“丹青”和“玄青”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关于④⑤两个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相同
b.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两种物质颜色不相同
(3)实现“曾青”到“丹青”的转变,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绿青”的化学式为Cu2(OH)2CO3是由Cu与空气中的H2O、O2,还有 (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1.A
【详解】A、KClO3、CuSO4、NaNO2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A选项符合题意;
B、液氮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银是汞的俗名,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木炭属于混合物,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赤铁矿是铁矿石,不属于金属材料,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由单质的概念可知,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选项正确;
B、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与水分子的质子数都为10,但两种微粒不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错误;
C、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还可能是不同的原子构成,如铜粉与铁粉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和铁原子,选项错误;
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可能是碳酸盐,选项错误,故选A。
3.B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有大量白雾产生,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答案:B。
4.A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铁前的金属能将铁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而铁位于氢元素前面,则能实现转化①的金属也位于氢元素前面,一定能和稀硫酸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与硫酸铁、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而溶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时显浅绿色,含有氯化铁时显黄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A
【详解】A、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硬水软化,故A错误;
B、紫卷心菜所含花色苷色素的颜色会随pH改变,遇到酸性的物质,会变红色,遇到碱性的物质,又会变成绿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故B正确;
C、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可用食醋制无壳鸡蛋,故C正确;
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故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钠溶液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做法错误;
B、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聚乙烯属于热塑性塑料,做法正确;
C、医疗上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做法错误;
D、用纯碱溶液代替厨房洗涤剂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原理主要纯碱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做法错误;
答案:B。
7.D
【详解】A、由于分子不断地运动,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空气中,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此选项正确;
B、溶液具有导电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粒子,氯化钠在水中电离出氯离子和钠离子,此选项正确;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夏天湿衣服晾干快,此选项正确;
D、由于氯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所以可用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塑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8.C
【详解】A、稀硫酸和稀盐酸都没有挥发性,打开瓶盖都没有现象,不符合题意;
B、CO2和CO,分别通过没有加热的氧化铜,均不会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硝铵是白色固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区分,符合题意;
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不溶于水,所以加水搅拌,看是否溶解,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①空气中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正确;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错误。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天然气泄漏,不可开抽油烟机排气,以免在接通电源时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错误;②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氢气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正确;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氢气、氧气。正确。总结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D、SO2、NO2在空气中易引发酸雨,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CO2是空气的一种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错误;②白色污染主要包括废弃泡沫塑料等,不包括白纸,错误。总结完全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①由流程可知,操作Ⅰ、Ⅱ均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为过滤,说明正确;
②由于滤液A能使酚酞变色,说明滤液A呈碱性,而镁粉、碳粉、氧化铜、碳酸钙都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则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热量,则操作Ⅰ中一定伴随放热,说法正确;
③由前面分析可知,不能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说法不正确;
④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而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则若渣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产生两种气体,则滤液C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两种,可能含有氯化铜,盐酸有剩余,则滤液C中最多含有四种溶质,说法错误;
⑤若固体残留物质量等于滤渣乙质量,而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说明滤渣乙中为碳和铜,则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镁、氧化铜和碳粉,说明正确。
则说明正确的有①②⑤,故选C。
11.(1)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Mg2+、
(3)复分解反应
(4)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硫酸钠;硫酸不足,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5) 不正确 沉淀中可能只含有硫酸钡
(6)向反应后的试管 E 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若溶液显红色,则证明溶质为Na2SO4、H2SO4;若溶液显紫色,则证明溶质为Na2SO4;若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溶质为Na2SO4、Na2CO3。
【详解】(1)试管C发生的反应是稀硫酸与黑色固体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离子溶液呈现蓝色;故答案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试管B中发生的反应是稀硫酸与镁条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试管中为硫酸镁溶液;故答案为:Mg2+、;
(3)D试管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沉淀,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当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硫酸钠;硫酸不足,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5)当E试管中稀硫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溶液中没有碳酸根离子,将试管D、E中的废液缓缓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其不会有碳酸钡生成,此时沉淀中只有硫酸钡,故其说法不正确;
(6)根据题干中已知条件可知,硫酸钠溶液呈中性,而硫酸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则呈酸性,因此可以通过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来判断反应后试管 E 中所含溶质的种类;故答案为:向反应后的试管 E 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若溶液显红色,则证明溶质为Na2SO4、H2SO4;若溶液显紫色,则证明溶质为Na2SO4;若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溶质为Na2SO4、Na2CO3。
12.(1) 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与水,硫酸钙为微溶性物质,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ACDF 锥形瓶 多孔隔板上 关闭止水夹 B
(2)CO2
(3)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氧气 AB/BA
【详解】(1)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②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CDF,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A,故填:ACDF;由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锥形瓶;
③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块状石灰石应放在多孔隔板上;当气体收集结束后关闭止水夹,试管中反应继续发生,产生的气体使试管中压力增大,将液体药品压入长颈漏斗中,当固液分离时,反应停止;
④A、碱石灰具有吸水性,但是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是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由表中数据可知,火焰刚好熄灭时,所需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最小,说明三种气体中灭火效果最好的是CO2;
(3)①碳酸氢钾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且碳酸氢钾受热分解生成水,水蒸发吸热,故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碳酸氢钾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氧气;
②CO2体积分数在8%~10%内,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加,使火焰熄灭所需的KHCO3用量不再减少,是因为此时通入的二氧化碳足以隔绝氧气,使火熄灭,碳酸氢钾不再分解,燃烧器内残留的KHCO3增多,是因为通入的二氧化碳与反应生成碳酸钾、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钾;故选AB。
13.解: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200.0g-192.0g=8g;
设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
【分析】铜排在氢后不与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后既无气体放出,也无沉淀生成,故反应后溶液增重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从而求出氧化铜的质量,然后通过方程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硫酸铜的质量,从而求出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见答案。
14.(1)
(2)
(3)
(4)
【详解】(1)酚酞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说明碳酸钾溶液中也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填:
(2)氟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故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标在化学式该元素正上方,正负在左,数字在右,故表示为:;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
(4)根据题意,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因此生成的除了铁外还有氧化铝,化学式是:。
15.(1) HNO3
(2) 一定 氮气中氮元素既可下降,也可上升
(3)3:2
【详解】(1)由图可知,A属于酸,且氮元素显+5价,故A为硝酸,化学式为:HNO3;
五氧化二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氢氧化钠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五氧化二氮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是0,故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下降为-3价,也可上升为+4价、+2价等,故氮气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故填:氮气中的氮元素既可下降,也可上升;
(3)生成NaNO3和NaNO2的个数比为1:9,假设生成NaNO3的个数为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生成NaNO2的个数为1,参加反应的NO2的分子个数为2,则的反应中,生成NaNO2的个数为8,则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O的分子个数为4,参加反应的NO2的分子个数为4,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6:4=3:2。
16.(1)
(2)bc/cb
(3)置换
(4)CO2
【详解】(1)反应⑦可以实现“玄青”到“曾青”的转变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④是丹青转换为玄青可以是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
反应⑤是玄青生成丹青,可以用还原性物质,比如CO、H2、C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a、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不符合基本反应类型,氢气和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和水或碳和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符合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是置换反应,所以反应类型不相同,选项错误;
b、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0,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所以铜和氧化铜的互相转化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c、铜是紫红色的,氧化铜是黑色的,所以两种物质颜色不相同,选项正确;
故选bc
(3)实现“曾青”到“丹青”的转变,可以用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符合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Cu转化为Cu2(OH)2CO3,需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参加,所以除了与空气中的H2O、O2,还需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Cu才能转化为Cu2(OH)2CO3,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