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卷 【广西专用】(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卷 【广西专用】(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0 22: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卷
【广西专用】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浙江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挖掘出水利工程、大型广场、多组高等级建筑等遗迹以及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这说明(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长江流域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黄河流域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2.某班同学准备办一期板报,搜集了如下的图片资料,据此判断,该板报的主题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曲辕犁 《 农政全书》书影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对外贸易兴盛发达
C.农业文明源远流长 D.民族交流融为一体
3.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强化了经济控制 B.开通了丝路贸易
C.重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D.采取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4.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他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5.明朝时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它们共同反映了( )
A.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 B.“闭关锁国”政策实施
C.历代王朝做法的沿袭 D.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加强
6.“《本草纲目》医药全,《天工开物》技艺专。《农政全书》惠民生,《三国演义》计谋篇。《水浒传》里说好汉,《西游记》中会神仙。《红楼梦》里反封建,昆区、京剧争斗艳。”以上对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总结中没有涉及哪一方面的成就?
A.科技
B.文学
C.戏剧
D.建筑
7.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8.民国时期的民族企业与清政府洋务企业比较,相同点是(  )
A.近代先进的管理方式
B.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产生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9.如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10.近代服装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男性中山装以西服为模板,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去掉腰带。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旗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材料意在强调服装的变化( )
A.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使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
11.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下列文物中,可用于研究古希腊雕刻艺术的是( )
A.掷铁饼者 B.尼罗河畔石雕人物像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释迦牟尼佛像
12.《神曲》《蒙娜丽莎》等作品闪耀的思想光芒是( )
A.自由主义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共产主义
13.“当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这里的“他”是指(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亚历山大二世
14.“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这表明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主要是由于( )
A.苏联模式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C.苏共组织的涣散与人民的抛弃 D.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15.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 )
A.打破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推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D.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国家 法律文献 文献地位(作用)
古巴比伦王国 ①________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_________ 《十二铜表法》 欧洲法学的渊源
法国 ③________ 近代欧洲各国民法典的参照蓝本
材料二 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四个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材料三 法国《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来源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宣言否定了封建制度中的特权和等级制度,以及国王的绝对权力,确立了以人民自身权利为基础的政治秩序。
(1)请在表格①②③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2)材料二中“该宪法”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宪法为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人权宣言》规定了哪些基本的人权?(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人类历史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2分)
17.以下四则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8月20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着艰辛探索和顽强抗争。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孕育了邓小平同志救国救民的理想和追求。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始终坚持正确路线,以充沛的革命热情,先后担任党和军队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创建发展新型人民军队、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
(1)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和顽强抗争?(3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什么?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一时期,“正确路线”有哪些?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定性标志是哪一次会议的召开?(4分)
(3)邓小平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这一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回答?为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4)上述材料所提及的邓小平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为材料一中“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作出贡献?(2分)
18.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如何应对困难与挑战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困难与挑战 应对
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45年至2020年,全球共发生了涉及99个国家的78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联合国宪章规定各成员国必须参与维和行动,自1948年以来将近130国提供军队或警力维和。
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森林资源因乱砍滥伐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统一安排。
为了实现低碳目标,英国政府开始用燃气发电站取代了燃煤发电站。2015年,燃煤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降至28%,2019年降至3%。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2年3月4日17时18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440807756例,累计死亡病例5978096例。 2021年5月,全球健康峰会召开,与会国共同商讨如何团结协作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
截止2021年5月,中国已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等抗疫物资。
——摘编自齐晓营著《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全球生态治理困境研究》和习近平出席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
(1)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的历史事件。(1分)
(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分)
(3)阅读材料,从“联合国”“国际合作”“大国担当”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应对困难与挑战”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由统治者修筑的宫殿区、内城区和外城组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可知,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属于国家的宫殿和军队,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关于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表述,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宫殿区和配套设施等,无法体现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排除C项;黄河流域进入文明社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提升,因此主题是农业文明源远流长,C项正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发展趋势,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发展,对外贸易兴盛发达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民族交流融为一体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A项正确;开通丝路贸易应该有利于相关的商业活动,与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不符,排除B项;重视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无关,排除C项;采取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是政治方面的措施,题干材料反映的商业活动属于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题文材料的内容可知,李白的诗句反映了西晋时期民族大迁移的史实。其方向是由北向南。中原人迁移到战争较少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据题文要求北人南迁的积极影响,选项中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了丞相,提升了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加强了君主权力;清朝设立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因此,它们共同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A项正确;“闭关锁国”属于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与政治无关,排除B项;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不属于沿袭历代王朝的做法,而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排除C项;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军机处与边疆地区的管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属于科技类成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属于文学类成就;昆区、京剧争斗艳属于戏剧类成就;所以选项中材料没有涉及建筑类成就,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的敌人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而不是革命的侧重点是“反侵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不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夹击,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民国时期的民族企业与清政府洋务企业比较,相同点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符合题意;近代先进的管理方式不符合洋务运动;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产生不符合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不符合民国时期的民族企业,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A
解析:A. 根据题中“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占领沈阳”可以看出反映的是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随后的“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信息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开展的局部反抗。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A选项正确;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题中“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占领沈阳”反应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也只是局部抗战,当时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未形成,故B选项错误;C.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日本占领南京、武汉之后,题中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民众的抗日态度,当时抗战相持阶段还未到来,故C选项错误;D.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时1945年日本投降,题中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形势,只是抗日战争中局部抗战的开始,并不是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以及服装的演变越来越近代化,C项正确;自然经济是指在一个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交通不便、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的地区或社会中,人们的生产活动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题干服装行业的“革命”无法改变社会性质,排除B项;近代史上的列强的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可用于研究古希腊雕刻艺术,A项正确;尼罗河畔石雕人物像是古埃及的艺术成就,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排除C项;释迦牟尼佛像是古印度的艺术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神曲》《蒙娜丽莎》都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神曲》《蒙娜丽莎》等作品闪耀的思想光芒是人文主义,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革命过程中的《人权宣言》提倡平等、自由等思想。后为稳定政局,拿破仑执政,后称帝,但其颁布的《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据题干“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苏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和所学知识可知,苏共组织在遇到被取缔这样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都没有任何有效的抵抗或是其他任何活动,这说明苏共组织的涣散,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人民群众更是无动于衷,说明人民已经抛弃了苏共,C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到了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苏共自己和人民对此的反映,并没有提及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这一状况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还没有被打破,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与材料时间“目前”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对世界多方面的影响,没有体现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1)①《汉谟拉比法典》;②古罗马;③《拿破仑法典》 。
(2)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原因:创立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3)人权: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国家最高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行使国民未明确授予的权力;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趋势: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意思相近,有理即可)
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一“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和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所以①答案为《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材料一“《十二铜表法》”和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所以②答案为古罗马;根据材料一“法国”“近代欧洲各国民法典的参照蓝本”和所学可知,法国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成为近代欧洲各国民法典的参照蓝本,所以③答案为《拿破仑法典》 。
(2)宪法:根据材料二“ 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和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该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原因:根据材料二“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可知原因是创立联邦制;根据材料二“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可知原因是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3)人权:根据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知是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根据材料三“整个主权来源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可知是国家最高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行使国民未明确授予的权力;根据材料三“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可知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趋势: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到近代法律建设情况,材料二反映了1787年美国宪法,材料三反映了法国《人权宣言》,综合以上材料可知,人类历史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是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17.答案:(1)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年代;封建统治压迫的年代;社会矛盾激烈的年代;民族危机加深的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政治路线;土地改革总路线。古田会议。
(3)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中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4)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艰苦奋斗精神;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冷静观察、从容应对的大局精神;信念执着,坚守理想的精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热爱伟大祖国;刻苦求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劳动,遵纪守法。
解析:(1)年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是指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封建统治压迫、社会矛盾激烈、民族危机加深的年代。
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许多艰辛的探索和顽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则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试图通过武力驱逐外国势力;辛亥革命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探索和抗争都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它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力量。
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结束了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路线,包括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的政治路线以及土地改革总路线等。
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的召开是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定性标志,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原则,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回答及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对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他主张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邓小平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为中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精神: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身上展现出的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艰苦奋斗精神,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冷静观察、从容应对的大局精神,信念执着、坚守理想的精神,以及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何践行: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热爱伟大祖国。同时,我们也应该刻苦求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劳动,遵纪守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们才能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作出自己的贡献。
18.答案:(1)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战争、生态环境恶化、新冠肺炎的传播。
(3)观点:在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中,联合国发挥了有效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史实:自1948年以来将近130个联合国成员国参与世界维和行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3年起,联合国把每年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引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重视,推动全球消除贫困工作。结论:为更有效应对人类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各国应该继续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切实发挥联合国的组织力、协调力和领导力。
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可知,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2)困难与挑战:根据材料“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45年至2020年,全球共发生了涉及99个国家的78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得出困难与挑战之一是战争;根据材料“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森林资源因乱砍滥伐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得出困难与挑战之一是生态环境恶化;根据材料“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2年3月4日17时18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440807756例,累计死亡病例5978096例。”得出困难与挑战之一是新冠肺炎的传播。
(3)根据材料“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统一安排。”“截止2021年5月,中国已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等抗疫物资。”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中,联合国发挥了有效的组织和领导作用。关于阐述可以从联合国的地位,宗旨,职权,作用等方面,围绕“应对困难和挑战”进行论述,阐述过程有理有据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