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不仅让学生认识到酶是细胞代谢的重要载体,而且让学生理解酶的催化作用。
教材中实验按照“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讨论-结论”程序进行,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后得到实验结果,教师在教学时创造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科学思维。
教材中编排了“科学方法”栏目“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详细介绍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试验的概念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为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自主设计对照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在初中对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制取氧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本节课获得的知识: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的作用,能初步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已有能力:在初中化学有量筒的使用、氧气的鉴定的实验操作基础,而且在本学期也有实验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本节课获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资料以及实验探究结论,学生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酶普遍存在,渗透生命观念。
2. 通过参与提出问题、设计并交流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学生学会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初步掌握设置对照实验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严谨的实验作风,养成规范的科学思维。
3. 通过如实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结论,规范撰写实验报告,与他人交流所得结果和存在问题等,培养学生分析结果的能力、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 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共同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研究的乐趣。
5. 通过传感器演示实验,构建数学模型,培养理性思维,学生对比传统实验,感受各自的优缺点,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学生理解酶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2.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流程,学会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对照实验的设置。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操作。
突破策略:
利用学历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实验设计的步骤、原则。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实验思路、实验材料,应用物理中浮力、压强和化学实验中气体排水、装置连接等跨学科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小组合作改进实验装置。实验后充分利用实验结果,自主分析得出酶的特性,实现重难点突破。
【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思路:
导入——观看科学小魔术,思考并回答问题。
实验中,让滤纸片上浮的原因(提示:回忆初中化学《制取氧气》中与本实验有关的内容)?
学习活动一:提出本实验的目的、原理并设计实验方案。
(完成学习目标1.2)
任务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药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说明书上关于过氧化氢的贮藏说明为“密闭、在荫凉处(温度不超过20℃)保存”。
资料2:过氧化氢在储运过程中有特殊的要求,严禁与FeCl3等金属化合物混存混运。
资料3:细胞体内过氧化氢过多会导致皮肤发黄,毛发变白 ,会加速人体衰老。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够将过氧化氢及时分解,起到解毒的作用。
根据以上资料推测:哪些因素能影响H2O2的分解?
任务2:完成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 ,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任务3:写出实验原理(反应式):
任务4:学习对照试验,完成填空。
(1)自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如本实验中
(2)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如本实验中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如本实验中
(4)设计实验需要遵循的原则 、 、
任务5:阅读资料,了解过氧化氢酶。
1.过氧化氢酶,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气和水的酶。
过氧化氢酶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动物的各个组织中,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过氧化氢酶也存在于土豆、酵母菌等各类食物中。
2.研究表明,每滴FeCl3 中的Fe3+量 远远大于 酵母菌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量。
任务6: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用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小组讨论,设计试验方案,在图中标注你们要添加的试剂、用量、温度。
(1)实验材料: 3%的过氧化氢溶液、3.5%的氯化铁的溶液、20%的酵母菌研磨液、蒸馏水
仪器用具:量筒、试管、滴管、卫生香、火柴、试管架、温度计、标签纸、小烧杯、水浴加热锅
(2)方案设计图:
观察现象 1号 2号 3号 4号
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卫生香
学习活动二:实验操作与分析(完成学习目标3)
任务1: 根据设计方案,参考实验步骤(如下图),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到表格。
任务2:完成实验后,回答实验结果分析
(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3) 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任务3:综上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填空。
(1)加热、FeCl3、H2O2酶都可以
(2)酶催化效率 ,具有 性
任务4:思考:“神奇魔法药水”最有可能是 能够快速分解过氧化氢的
任务5: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复燃的卫生香会出现熄灭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学习活动三:定量分析—实验装置改进(完成学习目标4)
任务1: 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物理学中的浮力、压强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各小组可以选择合适实验材料,合作设计实验,连接装置,并说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及观察指标。
装置图绘制:
实验思路:
任务2:其他小组的设计思路以及装置有什么优点?
学习活动四:压强传感器演示实验(完成学习目标5)
任务1:传感器演示实验
任务2:写出你的感想
任务3:总结对照实验方案设计思路
①分组:取材、分组、编号
②处理:进行 处理,其他条件 。
③观察(检测):一段时间后,观察/检测 ,并记录实验结果。
任务4: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上述实验报告。
结合各个小组的优点,修改装置设计图和实验思路,小组统计所需器材,在酶的作用条件实验中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
设计酶的专一性实验方案。
实验:酶的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
二、材料用具:
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和蔗糖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碘液等。
用具: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等。
三、实验方案
(1)请根据你的设计思路,在下表中勾选你所需材料,并写上用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温馨提示:淀粉酶适宜温度在60℃左右,蔗糖酶适宜温度45℃左右)
加入物质(mL) 试管1 试管2
淀粉溶液
蔗糖溶液
淀粉酶溶液
温度
斐林试剂
碘液
预期实验结果
预期实验结论
(2)写出你的设计方案中的几种实验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3)用文字具体表述你的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学后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酶都用在哪些方面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