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金属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碳酸盐与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图:往一定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B.B图:表示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C.C图:表示在20 ℃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
D.D图:表示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
3.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钙 B.铁 C.铜 D.银
4.工业上常用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漂白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l2+2NaOH=NaCl+X+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aClO B.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
C.NaOH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5.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试管b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②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和铁
③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可能含有Cu2+
④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所得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加入试管a和b中溶液质量总和减少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下表中除杂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氧化铜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氧气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石灰石,过滤
D CuSO4溶液 FeSO4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有两种单质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加入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②用汽油除油污和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是相同的原理
③不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FeCl3溶液、KOH溶液、MgCl2溶液和稀盐酸
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检测的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细微颗粒、SO2、CO、NO2、O3等
⑤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取a点时的固体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Na2CO3粉末(NaHCO3)——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B.FeCl2溶液(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C.KCl粉末(MnO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CaCl2溶液(HCl)——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气体(CO) 过量氧气,点燃
B CaO固体(CaCO3) 足量的水,过滤
C FeSO4溶液(CuSO4) 过量锌粉,过滤
D NaCl固体(Na2CO3) 过量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二、科学探究题
12.已知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预测金属钴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钴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Co Co3O4 CoCl2 CoSO4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银白色固体 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限选试剂:CuSO4溶液、Al2(SO4)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钴粉。
预测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1)能够与氧气反应 取少量钴粉在空气中加热,如果观察到白色固体变黑色,则预测成立
(2)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取少量钴粉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粉红色,则预测成立。
(3)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取少量钴粉于试管中, ,如果观察到 ,则预测成立。
三、计算题
13.向20g铜锌合金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填空与简答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氮气、干冰、不锈钢、汽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的是 ;②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③可用于除去衣服上油污的是 ;④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
(2)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常用的溶剂 ;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④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
15.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下图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导热性、导电性和 。
(2)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填序号) 。
(3)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 ;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偏向的一侧的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 。
16.哈尔滨地铁(Harbin Metro)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该工程于2008年3月31日启动,总里程340公里。目前,哈尔滨地铁2号线工程正在建设中。
(1)制成地铁列车的钢轨材料是锰钢,其主要性能是 、 。
(2)地铁的开通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且还减少了空气污染。因为地铁通常是电力机车,地铁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 。
(3)地铁中的某些部件是金属钛(Ti)制成的,该金属的冶炼方法是利用二氧化钛和金属铝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钛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不充分燃烧 。
(2)锌与稀硫酸反应 。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18.学好化学应首先掌握核心主干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银、干冰、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 ,该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
(2)锌铬黄(ZnCrO4))常用于制作防锈材料 ,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实验中学兴趣小组对Al、Ag、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通过小组认真讨论后发现,最简单的探究方法是将两种金属分别插入某盐溶液中,则这种盐溶液的化学式为 。
19.A一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A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I为紫红色固体,B、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的溶液呈蓝色,且用于配制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20.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FeSO4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步骤Ⅰ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2)固体X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步骤Ⅱ反应的实验现象 。
(4)Ⅱ中稀硫酸 (填“能”或“不能”)换成Cu(NO3)2溶液,理由是 。
(5)写出Cu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碱的溶液呈碱性,但是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盐类中的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碳酸盐与酸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B正确;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单质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氢氧根离子中质子数为9,氟离子质子数为9,二者不属于同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生成气体,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的质量会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C、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镁消耗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钙、铁、铜、银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钙。
故选A。
4.D
【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不变,由方程式Cl2+2NaOH=NaCl+X+H2O可知:反应前:氯原子由2个,钠原子有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所以X的化学式为NaClO。
【详解】A.由分析可知,X的化学式为NaClO,选项说法正确。
B.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选项说法正确。
C.NaOH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C
【分析】铁和氯化镁不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详解】①混合后红色物质明显增多,说明有铜生成。则可确定b中氯化铜过量,铁粉全部反应,试管b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正确;
②a中氯化镁和铁不反应,混合后铁和b中剩余的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但无法判断最终是否有氯化铜或铁剩余。所以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③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生成的氯化亚铁,可能有氯化铜剩余,则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可能含有Cu2+,正确;
④,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则溶液质量减少,所以甲烧杯中所得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加入试管a和b中溶液质量总和减少,错误;
①③④正确,故选C。
6.D
【详解】A、氧化铜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氧化铜中的氯化钠可以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除去,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O2不和浓硫酸反应,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洗气而除去,B正确;
C、氯化钙和碳酸钙不反应,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溶液中的稀盐酸可以用加入过量的石灰石,过滤的方法除去,且碳酸钙难溶于水,过量的碳酸钙也不能进入溶液,C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铁之后,铜和FeSO4不反应,故不能用铜粉除掉CuSO4溶液中的FeSO4,D不正确。
故选D。
7.B
【分析】如图所示,可以认定小白球为A、斜纹球为B、大黑球为C,该反应方程式为BA4+C2= BA3C+ CA。
【详解】A、该反应为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和另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B、图示中的四种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说法正确;
C、因为生成物是两种物质,故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只有反应前有一种单质分子,其它三种物质的分子都是同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说法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比铜活泼,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9.A
【详解】①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②用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错误;
③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钾),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剩余的是稀盐酸,正确;
④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检测的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细微颗粒、SO2、CO、NO2、O3等,正确;
⑤金属活动性:Zn>Cu>Ag,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a点时,部分硝酸银参与反应,硝酸铜还未参与反应,a点的固体中只含银,银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气泡产生,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铜和铁,能除去杂质,故B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C错误;
D、盐酸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把杂质除去,但是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用通入氧气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少量的,和二氧化碳均匀的混合在一起,不能被点燃,故A选项错误;
B、CaO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错误;
C、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错误;
D、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过量的盐酸和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 酸 往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盐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粉红色。
【详解】(2)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铁能和氧气、酸、盐发生反应,那么预测钴也会和氧气、酸、盐发生反应,氢前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CoCl2呈粉红色,限选试剂中唯有稀盐酸属于酸,故填:酸;往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3)由上述分析可知钴还和盐发生反应,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元素后面,铜的活动性比钴弱,因此选用CuSO4溶液,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钴,硫酸铜是蓝色溶液,硫酸钴是粉红色溶液,钴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红色金属,因此将钴粉加入试管中会观察到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故填:盐;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粉红色。
【点睛】金属钴的活动性与铁相似,可将钴替代成铁来进行分析做题。
13.(1)置换
(2)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最后剩余固体为铜
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2.2%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2%
【详解】(1)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见答案。
14. 不锈钢 干冰 汽油 氮气 H2O CaCO3 CH4 H2CO3
【详解】(1)①不锈钢不易生锈,常被制成餐具医疗器械或其它器具,故填:不锈钢;
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干冰;
③汽油是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能溶解多种油污,可用于除去衣服上油污,故填:汽油;
④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填:氮气。
(2)①常用的溶剂是水,化学式为H2O;
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④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15.(1)延展性
(2)A
(3)
(4),
(5) HCl/盐酸 HCl和ZnCl2
【详解】(1)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
(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共同接触,A铁钉与氧气、水共同接触,B铁钉只与水接触,C铁钉只与氧气接触,D铁钉与氧气、水隔绝,所以铁钉最易生锈的是A;
(3)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生成物是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盐酸先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把铁锈反应完,再与内部的铁反应,反应物是铁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亚铁和氢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是:铁产生的氢气大于锌产生的氢气,若天平仍保持平衡,说明产生氢气相同,说明金属并没有全部反应完,而是把盐酸全部反应完了,因为盐酸质量和质量分数相等,所以产生氢气相同,所以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盐酸;因为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盐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大于锌产生的氢气,则天平会偏向锌的一边,锌已经反应完,盐酸由剩余;所以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偏向的一侧的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锌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和过量的氯化氢。
16. 韧性好 硬度大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TiO2+4Al2Al2O3+3Ti +4价; 0价
【详解】(1)由于地铁机车重量大,钢轨需要硬度大、韧性好所以常用锰钢;
(2)地铁机车通常是电力机车,机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二氧化钛和金属铝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钛和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TiO2+4Al2Al2O3+3Ti;在TiO2中,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2=0,解得x=+4,生成的钛是单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17.
【详解】(1)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18. Hg CuSO4等合理即可
【详解】(1)水银是汞,属于金属单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生石灰属于化合物;纯碱属于化合物,故在水银、干冰、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 ,该物质是水银,化学式为Hg。
(2)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3)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铝强于铜,银和硫酸铜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强于银,故这种盐溶液的化学式为CuSO4等合理即可。
19.(1)CaCO3
(2) 置换反应
(3)冶炼金属
【分析】A一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G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可推出G为碳酸钙,A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可推出A为氧化铁,I为紫红色固体,可推出I为铜,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可推出E为铁,B、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A能与B反应生成D和E,可推出B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F的溶液呈蓝色,且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可推出F为硫酸铜,E能与F反应生成I和J,可推出J为硫酸亚铁,C能与D反应生成G和H,可推出C为氢氧化钙,H为水,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G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反应③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B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20.(1) Fe
(2) 混合物 漏斗
(3)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4) 不能 若换成硝酸铜,反应后的滤液中存在硝酸亚铁,得到的硫酸亚铁晶体中存在硝酸亚铁
(5)制导线(合理即可)
【分析】该实验目的是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加入的试剂A是过量的铁粉,固体X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所以固体X中含有铁和铜;溶液Y中的溶质是FeSO4,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所以步骤Ⅱ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物质A是铁,其化学式Fe;步骤Ⅰ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X中含有铁和铜,属于混合物。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步骤Ⅱ反应的实验现象固体部分溶解,产生气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4)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Ⅱ中稀硫酸不能换成Cu(NO3)2溶液,理由是若换成硝酸铜,反应后的滤液中存在硝酸亚铁,得到的硫酸亚铁晶体中存在硝酸亚铁;
(5)Cu具有导电性,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用作导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