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火碱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阿伏加德罗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KCl(K2CO3)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CaCO3(CaCl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3.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硝酸盐都可溶于水 B.碳酸盐都不溶于水
C.硫酸盐都可溶于水 D.碱多数可溶于水
4.以下关于“1+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1g硫和1g氧气点燃生成2g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1g硫酸铜溶液与1g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g
D.1mL酒精与1mL水充分混合后得到2mL酒精溶液
5.海南省莺歌海盐场是全国最大产盐地之一,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均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玻璃棒 B.烧杯 C.漏斗 D.试管
8.下列各组物质在pH=9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FeCl3、KCl、NaNO3 B.NaCl、Ca(NO3)2、HCl
C.NaCl、K2SO4、Na2CO3 D.NH4Cl、NaOH、Na2SO4
9.有关(NH4)2S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名称:硫化铵 B.组成:含两种原子团
C.溶解性:难溶于水 D.用途:可作钾肥
10.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11.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学习和探究的活动,下列实验中用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能够进行的是
①检验纯碱中含有
②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③检验鸡蛋壳能溶于醋酸
④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原因可能是
A.溶解时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过滤时中有液体溅出
C.蒸发时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蒸发时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二、填空与简答
13.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 (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2)在生火过程中,同学们都把木柴架空,这是因为 .
(3)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4)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 (填一条性质).
14.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A.溶解B.蒸发C.过滤D.取一定量的粗盐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蒸发时要注意:等到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5)若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15.化学小组准备提纯某粗盐样品,进行如下操作:
(1)欲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依次有哪三步? 。
(2)除去不溶性杂质后的食盐中,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SO4杂质,依次加入适量的 和 两种溶液,过滤即可除去可溶性杂质。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小苏打的化学式: 。
(2)5个铵根离子: 。
(3)标出H3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17.为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CaCl2、MgSO4,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加过量的Ba(OH)2溶液;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适量的稀盐酸;⑥蒸发结晶。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操作⑤可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有 ;操作⑥中需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18.宇轩同学在厨房里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探究,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不含氢元素,则A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若A含有氢元素,则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 。(用化学用语填空)
19.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设计提纯的流程图如图:
请认真分析流程中各步骤的信息作答。
(1)溶剂X是水, 写出加入过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入过量Y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之前,对粗盐的成分作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粗盐中除含有NaC1外,可能还含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一】粗盐中可能还含有Na2CO3、Na2SO4等。
【作出猜想】
(1)猜想一:还有溶质Na2CO3;
猜想二:还有溶质Na2SO4;
猜想三:还有溶质 。
【查阅资料二】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均可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BaCO3可以溶于稀盐酸,BaSO4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验证】
(2)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选择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两种试剂即可验证猜想。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反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I.取上述粗盐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Ⅱ.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静置; 若猜想二正确
Ⅲ.静置后弃去清液,加入足量稀盐酸 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猜想 是正确的。
【问题与交流】
(3)小组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如下文字:经实验验证,该粗盐样品中仅含有NaCl、Na2CO3和Na2SO4,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
四、计算题
21.某补钙剂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先将100g稀盐酸分为5等份,逐次加入到用40g该补钙剂制成的粉末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部分数据与图像。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30 25 20 a
(1)表格中a的值为 ;
(2)求m的值。(精确到0.1,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碳酸钠,说法错误;
B、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说法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说法错误;
D、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说法正确。
故选D。
2.A
【分析】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K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钾、氯化钾均能溶于水,再经过过滤、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B、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易溶于水)、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且难溶于水,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Cu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CaCl2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详解】A、硝酸盐如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钾等都可溶于水,说法正确;
B、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如碳酸钙、碳酸钡等,但是碳酸钠、碳酸钾等溶于水,说法错误;
C、硫酸盐中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其余大多数可溶于水,说法错误;
D、碱多数不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镁等,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溶于水,说法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由知,32g硫与32g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产64g二氧化硫,故1g硫和1g氧气点燃生成2g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B、由知,2份氢气与1份氧气点燃发生反应生成2份水,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大于生成水的体积,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沉淀脱离溶液体系,故1g硫酸铜溶液与1g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小于2g,不符合题意;
D、1mL酒精与1mL水充分混合后得到小于2mL的酒精溶液,因为不同分子的分子间隙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海水晒盐是利用太阳能将海水中的水蒸干得到盐,该方法为蒸发结晶。
故选:C。
6.A
【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正确;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苏打能和盐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金属从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错误;
D、由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食品反应,所以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错误。故选A。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7.D
【详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粗盐提纯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均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选D。
8.C
【分析】pH=9的无色溶液为碱性溶液,含有。
【详解】A、溶液中会和生成氢氧化铁,会生成深棕色絮状沉淀,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的碱性溶液会和HCl反应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可在碱性条件下共存也溶液符合无色状态,符合题意;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钠会反应产生氨气、水和氯化钠,所以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
9.B
【分析】本题考查盐的性质。
【详解】A、(NH4)2SO4的名称是硫酸铵,故A不符合题意;
B、(NH4)2SO4组成含有铵根和硫酸根,故B符合题意;
C、铵盐易溶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铵中不含有钾元素,含有氮元素,因此可以用作氮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含有氮元素的盐称为氮肥,铵盐易溶于水。
10.C
【详解】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现象不能说出物质的名称,错误;B.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C.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正确;D. 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错误。故选C。
11.C
【详解】①检验纯碱中含有;利用碳酸根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解决,此酸可选择醋酸完成。
②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镁都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因此可以除掉。
③检验鸡蛋壳能溶于醋酸,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可以完成。
④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氯离子可用硝酸银检验会生成白色沉淀,生活中的用品不能完成。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食盐、食醋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然后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并结合所给的实验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是否合理等。
12.C
【分析】 精盐的产率=×100%,产率偏高只能是精盐的质量多了或粗盐的质量少了。
【详解】A、粗盐未完全溶解,导致精盐的量少了,产率偏低,故A选项错误;
B、过滤时液体溅出,会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故B选项错误;
C、蒸发时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导致精盐中含有水分,而使精盐质量增加,产率偏高,故C选项正确;
D、蒸发时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导致液体受热不均,液体飞溅出去,会使精盐质量减少,产率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13. 食醋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C 均一性
【详解】试题分析:(1)食盐是NaCl,去污粉的主要成份是Na2CO3,而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可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与NaCl不反应,据此可以鉴别,把两者区分开来;
(2)把木柴架空,这是因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因为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是为了使用火的外焰;
(4)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
考点:燃烧、溶液的特征。
14.(1)C
(2)DACB
(3)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
(4)出现 较多固体
(5)AC
【详解】(1)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乏玻璃棒,故有错误的是C;
(2)粗盐提纯的步骤是称量粗盐,然后溶解,过滤,再蒸发,故正确操作顺序为DACB;
(3)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均匀受热,防止溶液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5)精盐产率偏高,则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多,过滤时滤纸破损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杂质,质量偏高,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则得到精盐偏少,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则得到精盐质量偏大,故可能原因是AC。
15.(1)溶解、过滤、蒸发
(2) Ba(OH)2/氢氧化钡 Na2CO3/碳酸钠
【详解】(1)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需要先对粗盐进行充分溶解,难溶物会沉淀,然后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最后蒸发结晶即可。故填溶解、过滤、蒸发;
(2)除去溶液中可溶性的氯化钙和硫酸镁,可先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然后再加入适量碳酸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过滤后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钡;碳酸钠;
16.(1)NaHCO3
(2)5
(3)
【详解】(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铵根离子表示为5。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H3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可表示为。
17. 碳酸钠、氢氧化钠 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详解】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同时会生成氢氧化钠,操作⑤可除去溶液中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操作⑥中需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
18. 复分解反应 Na+、Cl- 、H2O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推断。
【详解】(1)若A不含氢元素,A加盐酸生成钠盐和常见的溶剂,D气体通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是水,D是二氧化碳,B是氯化钠,所以A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2)A中含有氢元素,所以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3)B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故填:Na+、Cl- 、H2O。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盐的性质作答即可。
19.(1)
(2)
(3)除尽过量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
【详解】(1)溶剂X是水, 将固体进行溶解变为溶液,接着加入过量KOH溶液,氢氧化钾与氯化镁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过滤之后得到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可知引入了碳酸根离子,接着最终要制的氯化钾固体,可以反推Y溶液为碳酸钾,碳酸钾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对应方程式为。
(3)前面为了除尽氯化钙和氯化镁加了过量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所以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尽过量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然后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即可除去。
20.(1)Na2CO3、Na2SO4
(2) 三
(3) 不同意 粗盐样品中可能还含有其他可溶性杂质
【详解】(1)根据猜想一和猜想二,可知猜想三为猜想一和猜想二的结合,故答案为:Na2CO3、Na2SO4;
(2)①若猜想二正确,即粗盐中的杂质为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②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过滤后得到的沉淀物质,加稀盐酸后部分溶解,说明粗盐中的杂志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沉淀物质为硫酸钡和碳酸钡,硫酸钡不和盐酸反应,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③根据步骤Ⅲ的实验现象,猜想三是是正确的;
(3)①本实验设计,无法验证出其它的一些可溶性杂质的存在,如氯化钾、硫酸钾等,所以答案为不同意;
②粗盐样品中可能还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不能被本实验验证出来。
21.(1)20
(2)解: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40g 20g=20g
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x=8.8g,即m的值为8.8
答:m的值为8.8。
【详解】(1)由图可知,当加入80g稀盐酸后,生成的气体最多,在加入稀盐酸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第五次加入的20g稀盐酸不再参加反应,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与第四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相同,即a的值为20,故填20。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