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0 20: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温故知新:
1、安史之乱发生在谁统治时期?领导人是谁?有何影响?
安禄山、史思明
唐朝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2、黄巢起义的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唐朝灭亡的标志?
907年,朱温建后梁
4、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什么?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唐玄宗
单元概述:
民族关系:
社会变化:
民族政权并立,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封建经济和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北宋
960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唐末以来的分裂更迭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赵匡胤
时间 人物 都城 事件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
开封(东京、汴京)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2、北宋的统一:
北方:辽国
南方:割据政权
这两大问题先解决哪一个呢?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962-979年,宋以先南后北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唐朝前期疆域图
五代十国形势图
北宋疆域图
Q1:对比北宋疆域图和五代十国形势图有何发现?
Q2:对比北宋疆域图和唐前期疆域图有何发现?
2、北宋的统一: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疆域远小于唐朝
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
“天下 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 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 ——司马光《洓水见闻》
宋太祖
大臣赵普
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洓水见闻》
Q1: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Q2: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他建议如何处理?
原因: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外中内轻
目标:停止战乱、让国家长治久安
建议:
加强中央集权(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地方财权(节度使收取赋税的权力)
节度使的兵权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收其兵
阅读教材p29,宋太祖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p29杯酒释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统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兵符出于密院①,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②,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
①密院:指枢密院,宋朝的最高军务机构②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
皇帝控制军队
禁军三衙统兵
枢密院调兵
驻地1
驻地2
驻地3
将3
将1
将2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
军事——收其兵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统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宋太祖·赵匡胤
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积极: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消极: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夺其权
皇帝
三司
中书门下
(政事堂)
枢密院
财政
行政
度支
盐铁
户部
同平章事
枢密使、副枢密使
御史
中丞
御史台
参知政事
军政
监察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二府三司制)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权。
——《中国古代史》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说宋太祖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①增设宰相
②增设机构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夺其权
在地方:①派————担任地方长官(知州),————一换
“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②设————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分散知州的权力、监督知州
通判
文臣
三年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说宋太祖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夺其权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三年一换
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这些措施的有何影响?
积极: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消极: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积贫)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制其钱谷
阅读教材P30,找出宋太祖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①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②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上 (收其兵)
在中央 (夺其权)
在地方 (夺其权) (制其钱谷)
防止
武将专权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
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削弱
宰相权力
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
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
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

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
①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造成地方冗员、冗费

③设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影响?
3、强化中央集权:
集权之果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积极: ①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皇权大大加强,有利于社 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消极:②削弱了地方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
贰·重文轻武的政策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汪洙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Q1:结合材料思考,宋朝时期人们的观念有何变化?
VS
Q2: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
Q3:为什么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从重武到轻武
宋朝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1、原因:
材料二:朝的主干力量来自于当时发达的文官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从997年到1124年,平均每年有200多人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当时1.2万名甚至更多的高级官僚队伍中有一半以上皆来自于科举。此外,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贰·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措施:
材料一: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宋朝采取了哪些重文轻武的措施?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①重用文臣,抑制武将,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3、影响:
贰·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二:赵宋王朝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三: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相互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教材P30相关史事节选
积极:①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积极:①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消极:②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下降,增加财政支出。
1.背景
材料一:宋仁宗时:“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陛下官五倍于旧。”官僚队伍不断膨胀,行政效率却愈加低下。
材料二:宋太祖末年,禁军、厢军共有37.8万人,至仁宗皇佑年间(1049-1054年)达到140万人。军队数量庞大,却战斗力低下。
材料三:庞大的军费开支,每年给辽和西夏的大量银、绢,加上官吏俸禄、统治阶级的靡费和赏赐无度,造成国家财政的极端困难。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积弱
对内: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对外:不免被动挨打
三冗两积+内忧外患
叁·王安石变法
目的
时间、人物
涉及领域
主要措施
成效
结果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被全部废除。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国家的军事力量有所加强
叁·王安石变法
2.概况:
从变法失败的原因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拓展延伸:北宋的政治有何特点?
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
内重外轻
分化事权
内外相制
北宋的政治
军事上:控制兵权
在中央:削弱相权
在地方:削弱地方权力
①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②注重文教,发展科举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政策:
王安石变法:
措施:经济、军事、教育
宋朝的建立:
赵匡胤,960年,都城开封
结果:取得一定效果,触犯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最终被废除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