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0 23:29:40

文档简介

贺州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生物学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题每题2分,第13-16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到人们的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
B. 茶叶和人体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
C. 新鲜茶叶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
D 新鲜茶叶细胞内富含Zn、Mg等多种微量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 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A、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比例最高的化合物是H2O,所以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A正确;
B、不同生物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所以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也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B正确;
C、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主要含有的是自由水,所以新鲜茶叶在炒制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
D、Mg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D。
2. 2023年入秋以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如图),粘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引起肺部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细胞可以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支原体比丝状绿藻细胞少了细胞壁结构
C. 支原体与蓝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 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成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形成拟核裸露在细胞质,仅核糖体唯一的细胞器。
【详解】A、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个体,因此细胞可以单独完成所有生命活动,A正确;
B、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支原体细胞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RNA等结构,相比较于丝状绿藻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结构存在,B正确;
C、支原体和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
D、支原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支原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3. 经常饮用奶茶容易导致人体肥胖、神经过敏、早衰、糖尿病等危害,这些危害与奶茶中所含成分有很大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某著名品牌的奶茶店买回一杯无色奶茶,欲对其相关成分进行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碘液检测是否含淀粉,若呈蓝色,则奶茶中含淀粉
B.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是否含蛋白质,应先加A液,再加B液
C. 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是否含脂肪,若呈橘黄色,则说明奶茶中含有脂肪
D. 用斐林试剂检测时,若水浴加热后不发生颜色变化,则说明奶茶中不含有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测是否含淀粉,A正确;
B、鉴定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时,应先加A液(氢氧化钠溶液),以营造碱性环境,然后再加B液(硫酸铜溶液),B正确;
C、苏丹Ⅲ染液遇脂肪呈橘黄色,若呈橘黄色,则说明奶茶中含有脂肪,C正确;
D、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反应呈砖红色,若水浴加热后不发生颜色变化,则说明奶茶中不含还原糖,D错误。
故选D。
4. 科学家们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欧文顿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在光镜下看到细胞膜是清晰的暗—亮—暗结构,认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C.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实验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关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①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②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通过对脂质进行提取和测定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③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④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⑤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他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据此推测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B错误;
C、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只有细胞膜这一种膜结构,因此,根据提取人的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该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D正确。
故选B。
5.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C. DNA和RNA都可以分布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 DNA中特有的碱基是U,RNA中特有的碱基是T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A、DNA是双链,内侧的碱基依靠氢键相连,RNA虽然是单链,但是其盘绕时也会发生碱基配对现象,从而形成氢键,如tRNA,A错误;
B、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错误;
C、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都含有DNA和RNA,只不过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正确;
D、DNA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D错误。
故选C。
6. 施一公团队发文解析了核孔复合物(NPC)高分辨率结构,震撼了结构分子生物学领域文中提到,某些生物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有一个双向通道,组成这个通道的生物大分子就是NPC,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的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主要在①上 B. ②能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
C. NPC定位在③处,有利于①有选择的通过 D. ④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①为染色质,含有DNA,其是细胞内的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A正确;
B、②是核膜,能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B正确;
C、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具有选择性,①为染色质,不能进出核孔,C错误;
D、④是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C。
7. 如图是同一植物三个相邻的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小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D. 甲<乙,且乙>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为:甲→乙、甲→丙、乙→丙。而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
【详解】根据图示水分子流动方向分析可知,丙细胞液浓度最高,甲细胞液浓度最低,即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A指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ATP分子中磷酸基团之间会形成氢键
C. 脱离的末端磷酸基团可使其他分子发生变化
D. 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较低,导致远离A的化学键易断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2、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ATP中的A指腺苷,而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ATP分子中磷酸基团之间会形成特殊的化学键(一般称为高能磷酸键),而不是氢键,B错误;
C、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形成游离的Pi (磷酸),Pi会与其他分子结合并引起后者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特殊的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D错误。
故选C。
9.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化学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点是
A. 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B.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能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 D. 催化化学反应更高效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详解】A、酶和无机催化剂均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化学能加快反应速率,A不符合题意;
B、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不符合题意;
C、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相对于无机催化剂,酶能更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具有高效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时(如快跑、踢足球、打篮球等)肌细胞耗氧量约为安静时的10~20倍,在运动量相同情况下每周约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比长时间慢运动(如步行、慢骑等)更有益健康。若细胞呼吸的底物均为葡萄糖,则有关高强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细胞中的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来供能
B. 高强度运动后肌肉酸痛主要是因为丙酮酸积累
C. 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可产生CO2
D.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来自反应物中的葡萄糖和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必须先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可以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原或合成为葡萄糖,A错误;
B、高强度运动时,肌肉细胞有氧呼吸供能不足,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的供应,而人类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肌肉酸痛主要是因为乳酸积累,B错误;
C、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能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不产生CO2,线粒体可产生CO2,C错误;
D、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来自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的分解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的分解,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农业谚语体现的生物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A. 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的好——施肥同时要合理浇水,避免植物过度失水
B.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不同的种子萌发需要不同的光照条件
C. 深耕一寸顶车粪——深耕松土促进有氧呼吸,利于根部吸收无机盐
D. 人黄有病,苗黄缺肥——氮、镁是叶绿素成分之一,缺(含氮、镁的)肥导致叶片变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农田施肥时,无机盐离子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较高,从而使植物根出现失水现象,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无机盐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吸收,所以农田在施肥的同时,还需要浇水。
2、光照、二氧化碳、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影响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明显地受温度变化影响和制约。
【详解】A、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的好,这说明施肥同时要合理浇水,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较高,使植物过度失水,A正确;
B、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土层深度不同,含氧量也不同,这说明种子萌发与氧气的含量有关,种子萌发需要有机物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而不是需要不同的光照条件,B错误;
C、深耕一寸顶车粪,说明深耕能够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从而有利于增加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为根部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来源,进而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正确;
D、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缺少含氮、镁的肥料会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受阻,从而导致叶片变黄,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所示为细胞周期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
B. 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c段代表相同时期
C. 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不同的过程
D. 图乙中b→c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ab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后期;de段表示末期。分析图乙: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后期时着丝粒发生分裂,因此图中ab段表示间期、前期、中期;cd段表示后期;ef段表示末期。由于后期时着丝粒发生分裂
【详解】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导致核DNA含量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恢复,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染色体数目,A错误;
B、图甲中a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ac段代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
C、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C错误;
D、图乙中b→c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后期时着丝粒发生分裂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3.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B.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C.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动力都由线粒体提供
D. “分子垃圾袋”也属于生物膜结构,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线粒体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基质和内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详解】A、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A错误;
B、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B错误;
C、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C错误;
D、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14. 为探究十字花科植物羽衣甘蓝的叶片中所含色素种类,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色素分离实验:将其叶片色素提取液在滤纸上进行点样,先置于用石油醚、丙酮和苯配制成的层析液中层析分离,然后再置于蒸馏水中进行层析,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1、2、3、4、5代表不同类型的色素。分析错误的是(  )
A. 色素1、2、3、4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色素5易溶于水
B. 色素1、2、3、4可能分布在叶绿体中,色素5可能存在于液泡中
C. 色素1和2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3和4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D. 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色素4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率快,反之则慢。
【详解】AB、1、2、3、4在层析液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推测是光合色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分布在叶绿体中;根据在蒸馏水中的层析结果说明,色素5可以溶解在蒸馏水中,推测其可能是存在于植物液泡中的色素,色素5易溶于水,AB正确;
C、色素1、2、3、4是光合色素,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1和2即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3和4即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正确;
A、根据层析的结果,色素1距离起点最远,说明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而色素4距离起点最近,说明色素4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错误。
故选D。
15. Mad2蛋白可以控制细胞周期的进程:其机制是Mad2蛋白提供一个“等待”信号延缓后期的起始,直到所有染色体着丝粒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该蛋白会消失;若染色体受到两极相等拉力时该蛋白也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Mad2蛋白会延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B. Mad2蛋白异常可能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
C. Mad2蛋白异常的细胞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中期
D. 当染色体只受到一极拉力时,人为提供对极拉力,可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分裂时为止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是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准备时期,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
【详解】A、后期进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Mad2蛋白提供一个“等待”信号延缓后期的起始,直到所有染色体着丝粒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才会进入后期,因此Mad2蛋白会延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A正确;
B、由题意可知,Mad2蛋白提供的信号使所有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才能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若Mad2蛋白异常,可能导致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整倍数变异,可能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B正确;
C、Mad2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分裂监控缺失,不会停止在分裂中期,能继续分裂,C错误;
D、由题意“若染色体受到两极相等拉力时该蛋白也会消失”可知:细胞能否进入后期与两极均衡拉力是否对等有关,人为提供对极拉力,该蛋白也会消失,延缓信号解除,可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D正确。
故选C。
16.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的真核生物,身体微小透明、易饲养、繁殖快,成虫仅含有959个体细胞,常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它的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四次蜕皮。研究发现,lin-14基因参与调控线虫蜕皮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秀丽隐杆线虫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B. 秀丽隐杆线虫的幼虫中不含衰老的细胞
C. 秀丽隐杆线虫蜕皮的过程受到基因的调控,属于细胞凋亡
D. 秀丽隐杆线虫发生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等于个体衰老,而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
【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的真核生物,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故A正确;
B、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幼虫中也有衰老的细胞,故B错误;
C、lin-14基因参与调控线虫蜕皮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故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肉毒杆菌分泌的肉毒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图是肉毒毒素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一分子肉毒毒素是由1295个氨基酸分子经过___________反应形成的,分子中共_______个肽键,两条肽链之间通过________结合在一起。
(2)从理论上分析,一分子肉毒毒素至少含有______个游离的羧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3)1mg肉毒毒素就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后,即使氨基酸排列顺序未变,肉毒毒素仍会完全丧失活性,高温可使其失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综上所述,对于食品的安全卫生请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7. ①. 脱水缩合 ②. 1293 ③. 二硫键
18. ①. 2 ②.
19. 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
20. 购买正规渠道、质量合格的食品,在保质期内食用,尽可能充分加热后食用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肉毒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肉毒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两条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
【小问1详解】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大分子蛋白质,肉毒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因此一分子肉毒毒素是由1295个氨基酸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肉毒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含有的肽键数=1295-2=1293个。据图可知,两条肽链之间通过-S-S-,即二硫键结合在一起。
【小问2详解】
由于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肉毒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因此一分子肉毒毒素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小问3详解】
蛋白质在过酸、过碱和高温等条件下,使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活性丧失。
【小问4详解】
据题意可知,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高温可使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活性丧失,因此对于食品的安全卫生提出建议:购买正规渠道、质量合格的食品,在保质期内食用,尽可能充分加热后食用。
18.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时,画出三种示意图:图甲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某种方式,图乙代表某种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依次为①→②→③),图丙中A代表某种离子,B代表蛋白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此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也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2)图乙中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是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进行,它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乙图中代表的转运蛋白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图丙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B代表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性,即它通常只适合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4)以上三个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自由扩散
(2) ①. 顺 ②. 载体蛋白 ③. 在转运物质时,它的自身构象发生了改变
(3) ①. 主动运输##主动转运 ②. 专一
(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图甲中物质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且不需要转运蛋白,因此该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小问2详解】
图乙中,细胞外的物质颗粒比细胞内多,因此该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的;据图可知,乙图中的转运蛋白发生了自身构象的改变,载体蛋白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不会改变自身构象,因此该转运蛋白是载体蛋白。
【小问3详解】
图丙代表物质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细胞内产生的能量,图丙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通常一种载体蛋白只适合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小问4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图示三个过程都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9. 蔷薇花朵艳丽,花香浓郁,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图甲是蔷薇植株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乙、图丙是科研人员将蔷薇置于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环境中,测定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和羧化酶效率(注:羧化酶是参与CO2固定关键酶)。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光照条件下蔷薇的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蔷薇绿叶中含有多种色素,光合色素存在叶绿体中,其他色素可存在___________中。
(2)图甲中②表示________(填化合物),②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
(3)图乙显示,土壤含水量过低时蔷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较低,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当土壤的含水量超过70%后,蔷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结合图丙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9. 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②. 液泡
20. ①. ATP、NADPH ②. 叶绿体基质
21. 植株缺水导致叶片中气孔部分关闭,细胞吸收的CO2减少,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C3的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所以净光合速率较低
22. 当含水量过高时,羧化酶效率下降,导致固定CO2减少,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
2、由图2可知,土壤含水量过低和过高时蔷薇净光合速率都明显较低,由图3可知,土壤含水量过低和过高时羧化酶的效率均较低。
【小问1详解】
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中的色素包括光合色素和其他色素,其中光合色素存在叶绿体中,其他色素可存在液泡中。
【小问2详解】
图甲中②是光反应的产物,可供暗反应使用,表示ATP、NADPH;②参与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由于植株缺水导致叶片中气孔部分关闭,细胞吸收的CO2减少,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C3的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所以净光合速率较低。
【小问4详解】
据图丙可知,当含水量过高时,羧化酶效率下降,导致固定的CO2减少,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所以净光合速率下降。
20. 微核是由细胞中畸变的染色体片段浓缩在主核之外形成的结构。科研人员研究了甲醛处理对大蒜(2n=16)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行为及微核产生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拍下了如下图所示的照片,并统计了不同浓度甲醛溶液处理对大蒜根尖微核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甲醛体积分数/% 微核细胞率%
处理4h 处理12h
0.00 0.000 0.000
0.01 0.095 0.204
0.02 0.177 0.285
004 0.178 0.289
(1)实验过程中,将根尖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在60℃水浴软化8~10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用____________(试剂)使染色体着色。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每个处理至少观察3000个左右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中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该细胞中落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逐渐解体凝聚,形成染色较深小核形成微核。观察微核最好选择分裂____________期的细胞。
(4)若某正常大蒜细胞处于细胞A所处时期,则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 甲紫或醋酸洋红
(2) ①. 甲醛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②. 微核率发生较低,观察数量过少会出现偶然性
(3) ①. 后 ②. 间
(4) ①. 32 ②. 0
【解析】
【分析】1、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目的: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小问1详解】
将根尖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可以用甲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对大蒜根尖微核率的影响,自变量为甲醛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大蒜根尖微核率。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多个细胞的原因是微核率发生较低,观察数量过少会出现偶然性。
【小问3详解】
细胞A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因此细胞A位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细胞中落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逐渐解体凝聚,形成染色较深小核形成微核,因此观察微核最好选择分裂间期的细胞。
【小问4详解】
大蒜的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细胞A位于有丝分裂后期,正常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32条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数目为0。
21.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淀粉和淀粉酶进行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可催化淀粉水解),绘制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在适宜条件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塑料垃圾污染”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问题,这是因为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PET塑料”,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自然降解。最近,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意外生成了一种酶,可以有效将“PET塑料”降解,有望成为未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利器”。“PET塑料”在自然界中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降解,从酶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若要探究该分解塑料的酶的化学本质是不是蛋白质,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I. 实验思路:取2支试管编号为A、B,向2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和相同且适量分解“PET塑料”的酶溶液,再向2支试管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观察2支试管___。
II.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则说明该分解塑料的酶是蛋白质;
②若__________,则说明该分解塑料的酶不是蛋白质。
【答案】(1) ①. 1h后淀粉的剩余量 ②. 温度、淀粉用量等
(2)在1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
(3) ①. 自然界不存在分解“PET塑料”的酶 ②. 适量的标准蛋白质样液 ③. 颜色变化 ④. A、B两支试管中溶液均变为紫色 ⑤. A试管的溶液变为紫色,B试管的溶液不是紫色(蓝色)
【解析】
【分析】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结合图示及题干可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但pH为1的淀粉剩余量比pH为7的多,说明酸对淀粉的催化能力小于酶的催化作用。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材料为淀粉和淀粉酶,自变量为pH,因变量是酶的活性,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1h后淀粉的剩余量,温度、底物浓度、酶量等都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适宜且一致。
【小问2详解】
实验结果中1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据此可推测在适宜条件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小问3详解】
酶具有高效性,“PET塑料”在自然界中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可能是因为自然界不存在分解“PET塑料”的酶。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分解塑料的酶的化学本质是不是蛋白质,实验原理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的对照组为标准蛋白质样液,实验组为分解“PET塑料”的酶,因变量为最后溶液的颜色。温度、底物浓度、双缩脲试剂的量等都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适宜且一致。
I.实验思路:设置对照,控制单一变量:取2支试管编号A、B,向A、B支试管分别加入适宜含量的标准蛋白质样液和相同且适宜的分解“PET塑料”的酶溶液,再向2支试管加入适宜的量的双缩脲试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观察2支试管颜色变化。
II.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①如果A、B两只试管中溶液均变为紫色,说明该分解塑料的酶是蛋白质;②如果A试管的溶液变为紫色,B试管的溶液不是紫色(蓝色),说明该分解塑料的酶不是蛋白质。贺州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生物学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题每题2分,第13-16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受到人们的喜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
B. 茶叶和人体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
C. 新鲜茶叶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
D. 新鲜茶叶细胞内富含Zn、Mg等多种微量元素
2. 2023年入秋以来,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如图),粘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引起肺部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细胞可以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支原体比丝状绿藻细胞少了细胞壁结构
C. 支原体与蓝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 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3. 经常饮用奶茶容易导致人体肥胖、神经过敏、早衰、糖尿病等危害,这些危害与奶茶中所含成分有很大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某著名品牌的奶茶店买回一杯无色奶茶,欲对其相关成分进行鉴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碘液检测是否含淀粉,若呈蓝色,则奶茶中含淀粉
B.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是否含蛋白质,应先加A液,再加B液
C. 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是否含脂肪,若呈橘黄色,则说明奶茶中含有脂肪
D. 用斐林试剂检测时,若水浴加热后不发生颜色变化,则说明奶茶中不含有糖
4. 科学家们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欧文顿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在光镜下看到细胞膜是清晰的暗—亮—暗结构,认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C.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实验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5.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C. DNA和RNA都可以分布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 DNA中特有的碱基是U,RNA中特有的碱基是T
6. 施一公团队发文解析了核孔复合物(NPC)高分辨率结构,震撼了结构分子生物学领域文中提到,某些生物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有一个双向通道,组成这个通道的生物大分子就是NPC,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的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主要在①上 B. ②能将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
C. NPC定位在③处,有利于①有选择的通过 D. ④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7. 如图是同一植物三个相邻的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小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D. 甲<乙,且乙>丙
8.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A指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ATP分子中磷酸基团之间会形成氢键
C. 脱离的末端磷酸基团可使其他分子发生变化
D. ATP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较低,导致远离A的化学键易断裂
9. 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化学反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点是
A. 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B.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能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 D. 催化化学反应更高效
10. 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时(如快跑、踢足球、打篮球等)肌细胞耗氧量约为安静时的10~20倍,在运动量相同情况下每周约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比长时间慢运动(如步行、慢骑等)更有益健康。若细胞呼吸的底物均为葡萄糖,则有关高强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细胞中的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来供能
B. 高强度运动后肌肉酸痛主要是因为丙酮酸积累
C. 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可产生CO2
D.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来自反应物中的葡萄糖和水
11. 下列关于农业谚语体现的生物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
A. 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的好——施肥同时要合理浇水,避免植物过度失水
B. 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不同的种子萌发需要不同的光照条件
C 深耕一寸顶车粪——深耕松土促进有氧呼吸,利于根部吸收无机盐
D. 人黄有病,苗黄缺肥——氮、镁是叶绿素成分之一,缺(含氮、镁的)肥导致叶片变黄
12. 如图所示为细胞周期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
B. 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c段代表相同时期
C. 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不同的过程
D. 图乙中b→c是着丝粒分裂结果
13.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B.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C.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动力都由线粒体提供
D. “分子垃圾袋”也属于生物膜结构,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4. 为探究十字花科植物羽衣甘蓝的叶片中所含色素种类,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色素分离实验:将其叶片色素提取液在滤纸上进行点样,先置于用石油醚、丙酮和苯配制成的层析液中层析分离,然后再置于蒸馏水中进行层析,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1、2、3、4、5代表不同类型的色素。分析错误的是(  )
A. 色素1、2、3、4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色素5易溶于水
B. 色素1、2、3、4可能分布在叶绿体中,色素5可能存在于液泡中
C. 色素1和2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3和4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D. 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色素4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15. Mad2蛋白可以控制细胞周期的进程:其机制是Mad2蛋白提供一个“等待”信号延缓后期的起始,直到所有染色体着丝粒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该蛋白会消失;若染色体受到两极相等拉力时该蛋白也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Mad2蛋白会延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B. Mad2蛋白异常可能导致子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
C. Mad2蛋白异常的细胞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中期
D. 当染色体只受到一极拉力时,人为提供对极拉力,可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
16.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的真核生物,身体微小透明、易饲养、繁殖快,成虫仅含有959个体细胞,常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它的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四次蜕皮。研究发现,lin-14基因参与调控线虫蜕皮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秀丽隐杆线虫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B. 秀丽隐杆线虫的幼虫中不含衰老的细胞
C. 秀丽隐杆线虫蜕皮的过程受到基因的调控,属于细胞凋亡
D. 秀丽隐杆线虫发生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肉毒杆菌分泌的肉毒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图是肉毒毒素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一分子肉毒毒素是由1295个氨基酸分子经过___________反应形成,分子中共_______个肽键,两条肽链之间通过________结合在一起。
(2)从理论上分析,一分子肉毒毒素至少含有______个游离的羧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3)1mg肉毒毒素就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后,即使氨基酸排列顺序未变,肉毒毒素仍会完全丧失活性,高温可使其失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综上所述,对于食品的安全卫生请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8.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时,画出三种示意图:图甲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某种方式,图乙代表某种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依次为①→②→③),图丙中A代表某种离子,B代表蛋白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此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也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2)图乙中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是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进行,它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乙图中代表的转运蛋白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图丙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B代表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性,即它通常只适合与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4)以上三个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19. 蔷薇花朵艳丽,花香浓郁,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图甲是蔷薇植株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乙、图丙是科研人员将蔷薇置于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环境中,测定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和羧化酶效率(注:羧化酶是参与CO2固定关键酶)。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光照条件下蔷薇的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蔷薇绿叶中含有多种色素,光合色素存在叶绿体中,其他色素可存在___________中。
(2)图甲中②表示________(填化合物),②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
(3)图乙显示,土壤含水量过低时蔷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较低,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当土壤的含水量超过70%后,蔷薇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结合图丙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0. 微核是由细胞中畸变的染色体片段浓缩在主核之外形成的结构。科研人员研究了甲醛处理对大蒜(2n=16)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行为及微核产生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拍下了如下图所示的照片,并统计了不同浓度甲醛溶液处理对大蒜根尖微核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甲醛体积分数/% 微核细胞率%
处理4h 处理12h
0.00 0.000 0.000
0.01 0095 0204
0.02 0.177 0.285
0.04 0.178 0.289
(1)实验过程中,将根尖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在60℃水浴软化8~10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用____________(试剂)使染色体着色。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每个处理至少观察3000个左右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中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该细胞中落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逐渐解体凝聚,形成染色较深小核形成微核。观察微核最好选择分裂____________期的细胞。
(4)若某正常大蒜细胞处于细胞A所处时期,则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淀粉和淀粉酶进行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可催化淀粉水解),绘制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在适宜条件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塑料垃圾污染”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问题,这是因为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PET塑料”,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自然降解。最近,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意外生成了一种酶,可以有效将“PET塑料”降解,有望成为未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利器”。“PET塑料”在自然界中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降解,从酶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若要探究该分解塑料的酶的化学本质是不是蛋白质,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I. 实验思路:取2支试管编号为A、B,向2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和相同且适量分解“PET塑料”的酶溶液,再向2支试管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观察2支试管___。
II.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则说明该分解塑料的酶是蛋白质;
②若__________,则说明该分解塑料的酶不是蛋白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