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专题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
01
提问方式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3.文章第x段写了x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围绕“xxx”这个中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试简要概括。
02
解题思路
概括一件事
A
【方法回顾】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要素串联法”了。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可以提取一些关键信息。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了,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要素串联法”。有的文章会写不止一件事,但它一定是围绕一个主线写的,那么我们把每件事分开,分别找要素,最后紧紧围绕主线串联即可。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例:《诺曼底号遇难记》
时间 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 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的海上
人物 哈尔威船长、60名船员及乘客
起因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破,发生海难,人们惊恐万分
经过 哈尔威船长镇静地指挥,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结果 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只有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海底
串联要素:
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晚,两艘英国轮船在海上相撞,“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救援工作,最后大家都脱险了,哈尔威自己以身殉职的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过的概括方法有:
摘句归纳法
文题扩充法
段意合并法
摘句归纳法: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时候这句话可以直接引用,有时候需要对这句话进行改造。
课文链接:《赵州桥》
……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题扩充法:题目有时提示了文章所讲的事件或人物,就可以结合题目,理清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得到主要内容。
课文链接:《女娲补天》
起因: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经过:女娲怎么补天?
结果:女娲补天后怎么了?
这篇文章写了因共工撞倒了撑天柱,导致世界陷入混乱和灾难之中,于是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斩龟足撑天,杀黑龙,烧芦灰来堵住洪水,让世界恢复了平静,赞扬了女娲的功绩。
段意合并法:有的文章不止写了一个事情,我们可以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理解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把握主要内容。或者文章所写的事情比较复杂,也可以分段后再合并概括。
★概括段意的方法:
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
段意合并法:有的文章不止写了一个事情,我们可以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理解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把握主要内容。或者文章所写的事情比较复杂,也可以分段后再合并概括。
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
★注意:
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注意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课文链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文写了三件事,我们就是通过理清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得到主要内容的。
——课文讲述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课文链接:《梅兰芳蓄须》
课文写了梅兰芳先生的几个事迹:藏身租借,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这些都是他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做的事,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危险。
——本文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的蓄须明志的事迹,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危险,表现出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例题精讲
【例题精讲1】《爸爸背我淌过那条河》
①昨晚,村子里下了一场大暴雨,每一个雷声都使我心惊胆颤。
②第二天天刚放亮,父母又下地看庄稼去了,雨也似乎小了一些,村里人三三两两地在田间忙碌。早饭后,我不顾父母要我在家学习的劝慰,直嚷嚷地要去上学。爸爸没有办法,又穿上雨衣和水鞋,把我背在背上,在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中上路了。
③学校离我家很远,并且相隔一条小河。我伏在爸爸的背上,随着他摇晃的身体渐渐地进入了梦乡,依稀地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欢快的身影……
④猛地,爸爸一个趔趄(liè qie)惊醒了我,我发现他的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粒,衣裤上沾满了黄褐色的泥水。我突然有些后悔了,一丝自责渐渐涌上心头。
【例题精讲1】《爸爸背我淌过那条河》
⑤雨依然在下,低洼的路面已满是积水,父亲用一截竹竿探着沿途水的深浅,然后再吃力地一步一步地过去。那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艰难,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起来。
⑥终于,我们来到了离校不远的小河旁。爸爸停下了脚步。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小河水满了,那座通往对岸的石板桥已在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后悔极了,内疚极了,对爸爸说:“我们回去吧。”爸爸说:“我们再找找。”爸爸又上路了,沿着小河的上游方向走,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不知道又走了多少路,翻了几座山……在一个高坡处,爸爸停下了脚步。“娃,我们就从这儿蹚过去。”父亲的语气坚定而沉着。我看了看父亲要走的路,那是怎样的路啊,那其实就是小河上游的一条小支流。
【例题精讲1】《爸爸背我淌过那条河》
⑦我__________,父亲没有觉察,也没有说什么,果断地将竹竿探到了水流中,水深及膝。
⑧我的泪水流下了,后悔、内疚深深地攫(jué)住我,撕扯着我的私心和任性,父亲终于走过去了,站在对岸的山腰上,露出他特有的微笑。
⑨走到学校,爸爸、老师和我都惊呆了,这天去上学的,竟然只有我一个。老师郑重地拿起教鞭,教授了当天应当教授的内容。父亲坐在教室的后面,甜甜地笑着……
【问题】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一场暴雨后,“我”不听父母劝慰要上学,爸爸背着“我”艰难地送到了学校,老师被我们感动了为“我”一人上了课。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暴雨过后,“我”不顾父母的劝慰坚持上学,父亲一路跋山涉水背“我”到了学校,老师深受感动,郑重拿起教鞭,为“我”一人教授了当天的课程。
【例题精讲2】《一碗米粉》
①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例题精讲2】《一碗米粉》
③车站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
“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吧,那天的米粉他觉得特别好吃。可是等到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
【例题精讲2】《一碗米粉》
上一分钱也没有。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
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⑤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⑥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
【例题精讲2】《一碗米粉》
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⑦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
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⑧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例题精讲2】《一碗米粉》
⑨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⑩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父亲坚持要“我”陪他去桂林,几经找寻,如愿地偿还了十五年前的那碗米粉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阅读短文内容可知,全文围绕题目“一碗米粉”展开叙述,第①至②段写父亲坚持要去去过的桂林吃一碗桂林的米粉;第③至⑤段写了父亲一定要去吃桂林米粉的原因;第⑥至⑩段讲的是“我”带父亲去桂林并网络终于找到这位店主并且为父亲做了一碗米粉。第 段主讲的是杨店长坦白自己已经收了生意得知父亲来吃米粉特意当了临时店主为我们做了一次米粉。由此可知,短文主要讲的是:父亲坚持要到桂林吃记忆中的米粉,在杨老板的善意下如愿以偿吃到了那碗米粉,了却多年心愿。
概括多件事
A
概括方法:
1.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浏览全文,抓住重要信息,整理出关键词句(注意逐一摘取,不要遗漏);
2.整合信息,并按一定表述形式进行归纳、概括,常用格式:
(1)谁 + 做了什么事 + 然后怎么样
(2)谁 + 在何种情况下 + 如何做某事
3.概括时还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中心,看看概括出来的事件是否有体现这些要点。
课文链接:《狼牙山五壮士》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的几件事:
【分析】通过阅读课文,可知,第①自然段写六班的战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②自然段写为了拖住敌人,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③自然段写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④—⑤自然段写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⑥—⑨自然段写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
按照小标题的形式可以概括为: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例题精讲
【例题精讲1】鲁迅·《社戏(节选)》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②正旺相③,柴火又现成,我们
【例题精讲1】鲁迅·《社戏(节选)》
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例题精讲1】鲁迅·《社戏(节选)》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
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cuō)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④,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⑤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例题精讲1】鲁迅·《社戏(节选)》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⑥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⑦,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注】①社戏:是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奉祀社神风俗的戏艺活动。②罗汉豆:蚕豆。③旺相:茂盛。④桕(jiù)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⑤那里:同“哪里”。⑥伊:指彼,他,她,多指女性。⑦渴睡:瞌睡。指因非常疲倦而十分想睡觉。
【问题】通读选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听戏归来→ → → 。
【答案】停船偷豆 船上吃豆
【解析】在1-2段中,作者描述了孩子们在看完社戏后的兴奋和交流,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社戏的喜爱和留恋。这一段落的描写的事件可概括为“听戏归来”。接着文章描述了“我”去看社戏回家途中感到很疲倦,需要吃东西,因此有了偷豆的情节。这一部分对应的是第3-5段,即“停船偷豆”。接着,在偷完豆之后,大家在船上开始煮豆吃。这一部分对应的是第6段,即“船上吃豆”。最后,吃完豆之后,“我”和伙伴们平安回到家。这一部分对应的是第7-9段,即“平安到家”。因此,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发展,可以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听戏归来、停船偷豆、船上吃豆、平安到家。
【例题精讲2】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例题精讲2】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④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⑤“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⑥“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⑦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
【例题精讲2】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⑧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⑨“怎么呢?”
⑩“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吗变成星星呀?”
【例题精讲2】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例题精讲2】史铁生·《奶奶的星星》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文有删改)
【问题】(内容概括)作者分别回忆了哪几件事?请把下图补充完整。
【答案】奶奶哼唱着哄“我”睡觉 “我”给奶奶踩腰、踩背 奶奶给“我”讲星星的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我和奶奶”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可分别以“奶奶”和“我”作为陈述的主体。从第②自然段“‘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可知,事例一:奶奶哄“我”睡觉;从第⑦自然段“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可知,事例二:“我”给奶奶踩腰、踩背;从第⑧自然段“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可知,事例三:奶奶在夏夜为我讲故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