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英学校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英学校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22 16:3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2.把频率为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所示。若把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响度相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下图中的(  )
A.B.C. D.
3.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与减弱噪声无关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C.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4.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5.如图所示, 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
7.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汽车观后镜靠光的折射来观察路况 D.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9.甲、乙两束光线射至界面并被反射,由图可知,甲、乙两束光线的反射角分别为( )
A.90 °60° B.90°30°
C.0°60° D.0°30°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11.如图所示,小军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小敏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小敏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敏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小敏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小敏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小敏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12.下面的光学设备中,利用了图中原理的是(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潜望镜
13.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二、多选题
14.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15.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
A.光的折射 B. 平面镜成像
C.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的光路 D.光的反射
三、填空题
16.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 。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 次。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
17.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木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鸟界的“打击乐高手”.人们能区分鸟的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人们将耳朵贴在树干后发现可以更快地听到树干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在木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或“小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18.如图所示将试管中的水放在烧杯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
19.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 ,水的温度是 ℃。
20.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 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 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 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 现象.冬天下雪 .
21.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 (填“反射”、“折射”或“吸收” 绿光;“倒影”是正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 像。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物距为20cm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透镜的焦距是 cm, 当物距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 的实像。
23.如图是张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的情景。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手机应该 (选填远离”或“靠近”)黑板,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4.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 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移。
25.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一块奖牌,他想知道这块奖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于是他用天平和量杯分别测出该奖牌的质量和体积为14g和2cm3,并算出他的密度为 g/cm3。小明通过查密度表知道,铜的密度为8.9×103kg/m3,由此他判断该奖牌 由纯铜制成的(选填“是”或“不是”)。
四、实验题
26.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的光具座,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要得到明亮、清晰的像,他应该把光屏放在65cm刻线处至 cm刻线处之间的某个位置;
(3)小红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此时她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会变得模糊,要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左/右)移动,这是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有 (会聚/发散)作用;
(4)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
27.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蜡烛的图象是图 (①/②)。
五、计算题
28.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00cm3的瓶内盛有200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10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了瓶口,求:
(1)石块的质量;
(2)瓶内石块的总体积;
(3)石块的密度。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地面位置与乘客的距离在不断变大,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频率为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与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响度相同的声音的波形相同,但是512Hz是256Hz的两倍,因此相同时间内,频率为512Hz音叉发出响度相同的声音的振动次数是频率为256Hz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振动次数的2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是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A正确;
B.高声唱国歌,意思就是大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B错误;
C.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音色不同,因此“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需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为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的熔点为0℃,故B符合题意;
C.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4min完全熔化,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白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D
【详解】A.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等大,故人面镜时,人的大小没有变,故像的大小没有变,故A选项错误;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故B选项错误;
C.汽车观后镜靠光的反射来观察路况的,故C选项错误;
D.影子的形成是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9.D
【详解】甲光线垂直射向界面,反射光线垂直于界面射出,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0°,故反射角为0°;乙光线与界面夹角为60°,则与法线夹角为30°,即入射角为30°,故反射角也为30°,故D正确.
10.C
【详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
11.B
【详解】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后,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此时像距减小,说明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后,光线会聚点将向凸透镜靠近,故此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此眼镜为凸透镜,故小敏是远视眼,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能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故选C。
13.D
【详解】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根据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小,A错误;
B.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体积变大,由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小,B错误;
C.粉笔是固体,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也相应的减小,密度不变,C错误;
D.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质量不变,由公式讨论可知,密度变大,D正确。
故选D。
14.ABD
【详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越慢,频率越慢,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快.所以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
B.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应控制振幅相同,运用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越慢,故C不正确.
D.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
15.AB
【详解】A.当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作图时应用虚线表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图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据图可知,此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6. 减小误差 四 75.2cm
【详解】[1] 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2] 77.2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3] 物体的长度为
17. 音色 大于
【详解】[1]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区分出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声音在木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18.不能
【详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液体的沸点,二是能继续吸热;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烧杯中水温度等于沸点,不会再升高,通过热传递,试管中的水也能达到沸点,之后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由于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19. 乙 42
【详解】[1][2]温度计正确读数的方法是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乙读数时正确。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甲和丙的读数方法是错误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以上,示数为42℃。
20. 升华 凝固 凝华 液化 凝华
【详解】卫生球变小,固态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霜是固体,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
雾是液态,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雪是高空中水蒸气放热变成的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21. 反射 等大 虚
【详解】[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
[2][3]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2. 10 放大
【详解】[1]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物距的一半为10cm。
[2]当物距为15cm时,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3. 凸透镜 远离 缩小
【详解】[1]手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2]当手机取景框内只看到电子白板时,为了让同学们同时看到两边黑板上板书的文字,相当于缩小物体在手机内呈现的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所以手机应该远离黑板。
[3]手机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类似,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黑板上文字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
24. 倒立 右 上
【详解】[1]由图知,物距为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此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应大于,故需将光屏向右移动。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上移。
25. 7 不是
【详解】[1]根据密度公式,此奖牌的密度为
[2]奖牌的密度7g/cm3=7×103kg/m3,与铜的密度相比
7×103kg/m3<8.9×103kg/m3
由此判断该奖牌不是由纯铜制成的。
26. 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80 等大 左 会聚 物距小于焦距
【详解】(1)[1][2]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实验观察。
(2)[3]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是50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像距应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离凸透镜距离应大于15cm,小于30cm,即光屏的位置应在65cm刻线和80cm刻线之间。
(3)[4][5][6]蜡烛在20cm刻线处时,此时物距等于30cm,大于二倍焦距,则此时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远视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使得像距变小,故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即把光屏向左移动。
(4)[7]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故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7. B 受热均匀 ﹣4 ②
【详解】(1)[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即先固定B。在调节过程中,要点燃酒精灯。
[2]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减缓升温的速度。
(2)[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在0℃以下,示数为﹣4℃。
(3)[4]由图可知,图①中的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为晶体,即为冰;图②中的物质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即是蜡烛。
28.(1)0.25kg;(2)1×10-4m3;(3)2.5×103kg/m3
【详解】解: (1)(3)瓶内石块的总质量
m石=25×0.01kg=0.25kg
(2)200g水的体积
石块总体积
V石=V瓶-V水=300×10-6m3-2×10-4m3=1×10-4m3
(3)石块密度
答:(1)石块的质量是0.25kg;
(2)瓶内石块的总体积是1×10-4m3;
(3)瓶内石块的密度是2.5×103kg/m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