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九)(新高考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九)(新高考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07: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九)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并不断丰富文学景观的内涵。
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岘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岘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摘编自李惠玲《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的双向互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在当代受人们的广泛关注。
B.尤侗说的“文章亦凭山水以传”,说明了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C.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D.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学界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本文则关注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关系。
B.叠加效应是指先生成文学景观,在后人的不断题咏之下形成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的效应。
C.原本无名的敬亭山因谢朓和李白的诗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的综合体现。
D.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就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名篇效应”的一项是(3分)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成为姑苏的象征之一。
B.沈园因陆游、唐婉美丽而悲惨的爱情故事独具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寻觅爱情的足迹。
C.崔颢写出《黄鹤楼》之后,吸引着李白、贾岛、陆游等诗人不断歌咏,这些诗篇使黄鹤楼誉满神州。
D.杜甫曾短暂安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并于此作《客至》等诗,直到今天杜甫草堂仍引无数人前来观游。
4.下列关于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而且两者相互推动。
B.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C.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这让它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D.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5.岳阳楼作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激发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唤醒了他的记忆,鼓荡了他的情感,请结合材料分析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想象”“记忆”和“情感”。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封信
老舍
亢德兄:
由家出来已四个月了。我怎样不放心家小,是你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你现在也把眷属放在了孤岛上,而独自出来挣扎。我的唯一武器是我这枝笔,我不肯教它休息。你的心血是全费在你的刊物上,你当然不肯教它停顿。
这四个月来,最难过的时候是每晚十时左右。你知道,我素日生活最有规律,夜间十点前后,必须去睡。可是,一见表针指到该就寝的时刻,我不由得便难过起来。不错,我差不多是连星期日也不肯停笔,零七八碎的真赶出不少的东西来;但是,这到底有多大用处呢?笔在手里的时节,偶尔得到一两句满意的文章,我的确感到快乐,并且渺茫地想到这一两句也许能在我的读众心中发生一些好的作用;及至一放下笔,再看纸上那些字,这点自慰与自傲便立时变为失望与惭愧。眼看着院内的黑影或月光,①我仿佛听见了前线的炮声,仿佛看见了火影与血光。多少健儿,今晚丧掉了生命!此刻有多少家庭都拆散,多少城市被轰平!全民族都在血腥里,炮火下,到处有最辛酸的患难,与最悲壮的牺牲。我,我只能写一些字!这种难过,是我以前所未曾有过的。我简直怕见天黑了,黄昏的暮色晚烟,使我心中凝成一个黑团!我不知怎样才好,而日月轮还,黑夜又绝对不能变成白天!不管我是怎样的想努力,我到底不能不放下笔去睡,把心神交与若续若断的恶梦!
身体太坏,有心无力,勇气是支持不住肉体的疲惫的。在这大家都当拼命卖力气,共赴国难的期间,便越发使人苦恼。于此,我特别要诚恳地对年轻的文艺界朋友们说——②或者不惜用“警告”这个字:要成个以笔为武器的战士,可先别忽略了战士应有的钢筋铁臂啊。“白面”书生是含有些轻视的形容。深夜里狂吸着纸烟,或由激愤而过着浪漫的生活,以致减低了写作的能力,这岂但有欠严肃,而且近乎自杀呀!日本军人每日在各处整批地屠杀我们,我们还要自杀么?我们应当反抗!战士,我们既是战士,便应当敏捷矫健,生龙活虎地冲锋陷阵。我们强壮的身体支持着我们坚定的意志。笔粗拳头大,气足心才热烈。我们都该自爱自惜。成为铁血文人,在这到处是血腥与炮火的时候,我们才能发出怒吼。惭愧,我到时候非去休息不可,因为身体弱;我是怎样地期待着那大时代锻炼出来的文艺生力军,以严肃的生活、雄美的体格,把“白面”与“文弱”等等可耻的形容词从此扫刷了去,而以粗莽英武的姿态为新中国高唱前进的战歌呢!浪漫,为什么不可以呢?!然而我们的浪漫必是上马杀敌、下马为文的那种磊落豪放的气概与心胸,必是坚苦卓绝,以牺牲为荣,为正义而战的那种伟大的英雄主义。以玫瑰色的背心,或披及肩颈的卷发,为浪漫的象征,是死与无心肝的象征啊。
③自恨使我睡不熟,不由得便想起了妻儿。当学校初一停课,学生来告别的时候,我的泪几乎终日在眼圈里转。“先生!我们去流亡!”出自那些年轻的朋友之口,多么痛心呢!有家,归去不得。学校,难以存身。家在北,而身向南,前途茫茫,确切可靠的事只有沿途都有敌人的轰炸与扫射!啊,不久便轮到了我,我也必得走出来呀!妻小没法出来,我得向她们告别!我是家长,现在得把她们交给命运。我自己呢,谁知道能走到哪里去呢!
我没法不狠心。我不能把自己关在亡城里。妻明白这个,她也明白,跟我出来,即使可能,也是我的累赘。我照应她们,便不能尽量做我所能与所要做的事。她也狠了心。只有狠心才能互相割舍,只有狠心才见出互相谅解。她不是非与丈夫揽臂而行不可的那种妇女,她平日就不以领着我去看电影为荣,所以今天可以放了我,使我在这四个月间还能勤苦地动我的笔。
我想念我的妻与儿女,我觉得太对不起她们,可是在无可奈何之中,我感谢她,我必须拼命地去做事,好对得起她。由悬念而自励,④一个有欠摩登的妇人,是怎样的能帮助像我这样的人哪!严肃的生活,来自男女彼此间的彻底谅解,互助互成。国难期间,男女间的关系,是含泪相誓,各自珍重,为国效劳。男儿是兵,女子也是兵,都须把最崇高的情绪生活献给这血雨刀山的大时代。夫不属于妻,妻不属于夫,他与她都属于国家。香艳温柔的生活只足以对得起好莱坞的苦心,只足以使汉口香港畸形的繁荣;而真正的汉奸所期望的也并不与这个相差甚远吧?
现在,又十点钟了!空袭警报刚解除不久。在探射灯的交插处,我看见八架,六架,银色的铁鹰;远处起了火!我必须去睡。谁知道明日见得着太阳与否呢?但是今天我必做完今天的事,明天再做明天的事。生与死都不算什么,只求生便生在,死便死在,各尽其力,民族必能于复兴的信念中。今天或者不再难以入梦了,我的忧思感触已写在了这里一些;对老友谈心,或者能有定心静气的功效的。假若你以为这封信被别人看到,也能有些好处,那就不妨把它发表吧。
1938年3月15日夜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两句满意的文章”虽然能够让我快意一时,却因无法对风雨飘摇的祖国产生作用而让我失落。
B.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真正的战士而言,具备刚强矫健的身体和拥有为国捐躯的勇气同样重要。
C.新中国文人当追求“为正义而战”的浪漫,而非“玫瑰色的背心,或披及肩颈的卷发”式的浪漫。
D.国难当头,追求好莱坞式的香艳温柔以及汉口香港的畸形繁荣,便近乎将自己置身于汉奸的境地。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虚写来展现当时紧张的战局,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B.句子②中的引号表强调,既突出了对年轻文艺界朋友应有坚强意志的告诫,又暗含了作者对其的担忧。
C.句子③“我睡不熟”的状态与前后文相互照应,使得本文虽然是至情至性的书信,却仍然结构严谨。
D.句子④中“有欠摩登”是不够时尚的意思,与鲁迅《拿来主义》中“太不‘摩登’”的情感色彩相同。
8.作者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几次提到“每晚十时左右”“夜间十点前后”“十点钟了”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关键词:国·家;乙组提出关键词:书生·战士。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韩子之术,明法尚功。韩子论儒有益与无益也,比之于鹿马。鹿无益,马有用也。儒者犹鹿,有用之吏犹马也。夫韩子知以鹿马喻,不知以冠履譬。使韩子不冠,徒履而朝,吾将听其言也。加冠于首而立于朝,受无益之服,增无益之行,言与服相违,行与术相反,吾是以非其言而不用其法也。烦劳人体,无益于人身,莫过跪拜。使韩子逢人不拜,见君父不谒,未必有贼于身体也。然须拜谒以尊亲者,礼义至重,不可失也。以谓有益,礼义不如饮食。使韩子赐食君父之前,不拜而用,肯为之乎?夫拜谒,札义之效,非益身之实也,然而韩子终不失者,不废礼义以苟益也。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缪,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子贡去告朔之筑羊,孔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恶费羊,孔子重废礼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
(节选自《论衡·卷十·非韩篇》)
材料二: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簧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簧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篑。”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节选自《礼记·檀弓》)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尔之爱我A也B不如彼C君子D之爱人也E以德F细人G之爱人也H以姑息I吾何求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术,文中指政治主张,与《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术”意思不同。
B.履,文中指穿着鞋子。这与《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意思相同。
C.苟,文中指苟且、贪图,这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苟”意思不同。
D.告朔,指天子季冬将次年历书颁给诸侯,或诸侯于朔日告祭祖庙,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主张明确法令,尊重功绩。他将儒生比作无用的鹿,将有用的官吏比作马。
B.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但本文作者认为儒生讲求礼仪,大有用处,不应抛弃。
C.子贡因为爱惜而要取消用作祭品的羊,孔子看重礼义,认为取消它会招致灾祸。
D.曾子用生命践行礼仪,因为童仆说他用的竹席不合礼法,便不顾病情坚决更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韩子赐食君父之前,不拜而用,肯为之乎?
(2)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1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偶书警俗
王迈
大雅吾无望古人,有常犹愈翟公①门。
贪荣但可骄妻妾,死义方堪托子孙。
董生鸡哺②宁求报,元子雉媒③莫少恩。
俗物茫茫随野马④,英雄千载赤心存。
【注】①翟公:指翟仲明,春秋时鲁国大夫,以重修身而闻名。②董生鸡哺:出自韩愈《嗟哉董生行》。③元子雉媒:出自元稹《雉媒》。④野马:空中飘浮的雾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认为虽然无法企及古人大雅,却也要比翟公更有修身的恒心。
B.颔联写贪图富贵的人只会令妻妾骄纵,坚守正义才可以荫庇子孙后代。
C.颈联用典,“董生鸡哺”强调行善不求回报,“元子雉媒”强调知恩图报。
D.全诗融入了诗人对历史及人生价值的思考与领悟,所含哲理发人深省。
16.本诗题为“警俗”,对世俗之人提出了多个警示,请概括其中三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相互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碳纳米管与液态硅混合,并使用薄膜涂抹器均匀涂抹,形成薄层阴极,该阴极也作为人造肌肉的传感部分。阳极则由软金属网切割制成,致动层夹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液体材料固化后,就形成了这种新型人造肌肉,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该人造肌肉可快速改变其硬度,且可连续改变30次,具有显著的响应优势。该人造肌肉__A__,研究团队可通过监测电阻变化了解其变形情况,不再需要额外配置传感器,简化控制机制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人造肌肉具有与天然肌肉__B__,这种柔性致动器能够承受长度方向超过200%的拉伸,卓越耐用。
新型人造肌肉能与人体无缝融合,或可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日常任务。另外,将这种自感应人造肌肉与可穿戴设备集成在一起,促进康复训练期间肌肉功能的恢复。赋予机器人,特别是那些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机器人自我感知能力,是迈向真正仿生智能的关键。这项研究标志着人机集成至关重要地迈出了一步,为柔性和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新蓝图。
18.下列句子中的“基本”和“或可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日常任务”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这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贡献。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C.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是国家的命运与未来的决定力量。
D.该产品的质量基本合格,暂时还不能投放市场售卖。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的,好像背着一盆火。“塘路”上拉纤的快班船上的绍兴人只穿了一件蓝布单衫,敞开了大襟,弯着身子拉,额角上黄豆大的汗粒落到地下。“真是天也变了!”
老通宝心里说,就吐一口浓厚的唾沫。在他面前那条“官河”内,水是绿油油的,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 。可是不会很长久的,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 ,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那拳头模样的丫枝顶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这密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象没有尽头。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现在那边田里还留着几条短短的战壕。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都逃光了;现在兵队又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等候春茧上市的时候再热闹一番。
21.分别填入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 像是蠕动的一弯一曲的醉汉
B.都散乱成一个一个的碎片 像是醉汉,一弯一曲地蠕动
C.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 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醉汉
D.都散乱成一个一个的碎片 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醉汉
22.画波浪线句子原文为“弯着身子拉,拉,拉”,编辑时作了如上修改,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赛场上,“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被聚焦:“‘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我叫廖珮盛,来自山东临沂,是一名窗帘安装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是来自山东临沂的廖珮盛他媳妇,我叫刘晓晖,我从百人团里冲出来了。”赛场下,这对夫妻开着一家窗帘店,每天与尺子打交道,跟布讨生活。对他们来说,比赛之后日子还像往常一样,做窗帘、读诗,平淡而幸福。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九)
全解全析
1.B 2.D 3.A 4.D
5.①记忆:“昔闻洞庭水”表明因前人对洞庭水和岳阳楼的吟咏诗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唤醒了诗人的记忆。②想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体现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激发了诗人丰富想象: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③情感:“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前的壮阔景象鼓荡起诗人关于自己身世遭遇和国家人民生存状况的无限感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错,根据原文“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可知,表述的是文学作品凭借文学景观来传承,而非“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它就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错,由原文第三段“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可知,有多种原因让它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选项说法绝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原文“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
A.为名篇效应。
B.为名人效应。
C.为叠加效应。
D.为名人效应。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错,由原文最后一段“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可知。是文本的不断经典化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文本的经典化不能等同于古典文学。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并和本文谈到的“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结合理解,根据题目从“想象”“记忆”“激情”三个关键点来分析诗句。
“昔闻洞庭水”意思是: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表明因前人对洞庭水和岳阳楼的吟咏诗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唤醒了诗人的记忆。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这两句体现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激发了诗人丰富想象。
最后两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意思是: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最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可见眼前的壮阔景象鼓荡起诗人关于自己身世遭遇和国家人民生存状况的无限感慨。
6.A 7.D
8.①“每晚十点左右”是我规律的睡眠时间,我认为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②“夜间十点前后”也是我工作结束的时间,国难当头,让我不得不省思自己每天工作的意义,以及国家的现状与未来命运;③几次提到十点这一时刻,将个人的忧思感触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情感。
9.答案一:①这封书信写作时“国”正处于炮火连天的危难时刻,到处都充斥着患难与牺牲;②无数“家”庭因战争而前路茫然,战火之下,人们有“家”难归,承受着四处流离、亲人分离之苦;③国和家有怎样的关系?“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家”就不可能安宁顺遂,国难当头,当为“国”舍“家”,“国”安方可“家”宁。
答案二:①“书生”的使命是充分发挥文字的精神力量,以文字唤醒激励民众、用文字指点江山;②“战士”的使命是以血肉之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为国家尊严、民族复兴而战;③书生与战士有怎样的关系?战争年代,“书生”不能只做白面书生,而应当割舍个人情感,以天下为己任,做拥有矫健的身躯、钢铁般的意志、以笔为武器、以牺牲为荣、为正义而战的铁血“战士”。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无法对风雨飘摇的祖国产生作用”错,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相比较,力量是弱小的、间接的,但并没有完全否定文字的力量。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赏析的能力。
D.“情感色彩相同”错误,文中的“有欠摩登”语含褒义,是对妻子能够严肃生活,并能支持我工作的赞美;而《拿来主义》中的“太不‘摩登’”语含贬义,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语句深刻意味的能力。
找到和“十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我素日生活最有规律,夜间十点前后,必须去睡”“战士,我们既是战士,便应当敏捷矫健,生龙活虎地冲锋陷阵。我们强壮的身体支持着我们坚定的意志”“以严肃的生活、雄美的体格,把‘白面’与‘文弱’等等可耻的形容词从此扫刷了去,而以粗莽英武的姿态为新中国高唱前进的战歌呢!”,规律作息,才会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在这非常时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晚十点左右”是我规律的睡眠时间,我认为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夜间十点前后”也是我工作结束的时间,“这到底有多大用处呢?笔在手里的时节,偶尔得到一两句满意的文章,我的确感到快乐,并且渺茫地想到这一两句也许能在我的读众心中发生一些好的作用;及至一放下笔,再看纸上那些字,这点自慰与自傲便立时变为失望与惭愧”“勇气是支持不住肉体的疲惫的。在这大家都当拼命卖力气,共赴国难的期间,便越发使人苦恼。于此,我特别要诚恳地对年轻的文艺界朋友们说……现在,又十点钟了
我必须去睡。谁知道明日见得着太阳与否呢?但是今天我必做完今天的事,明天再做明天的事。生与死都不算什么,只求生便生在,死便死在,各尽其力,民族必能于复兴的信念中”,国难当头,让我不得不省思自己每天工作的意义,以及国家的现状与未来命运;
“每晚十时左右”都最难过,因思绪万千;“夜间十点前后”是想到健康,要保证身体为国家奋斗;“又十点钟了”,外患忆旧,奋斗依旧……几次提到十点这一时刻,将个人的忧思感触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拟写短评的能力。
围绕关键词“国·家”或“书生·战士”写短评思路。先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正确的理解,再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评论思路。
“国·家”。
“国”即文章的社会大背景。结合“我仿佛听见了前线的炮声,仿佛看见了火影与血光……全民族都在血腥里,炮火下,到处有最辛酸的患难,与最悲壮的牺牲”可知,这封书信写作时“国”正处于炮火连天的危难时刻,到处都充斥着患难与牺牲;
“少健儿,今晚丧掉了生命!此刻有多少家庭都拆散”“‘先生!我们去流亡!’出自那些年轻的朋友之口,多么痛心呢!有家,归去不得。学校,难以存身。家在北,而身向南,前途茫茫”,无数“家”庭因战争而前路茫然,战火之下,人们有“家”难归,承受着四处流离、亲人分离之苦;
国和家有怎样的关系?常言说没有国哪有家,“国难期间,男女间的关系,是含泪相誓,各自珍重,为国效劳。男儿是兵,女子也是兵,都须把最崇高的情绪生活献给这血雨刀山的大时代。夫不属于妻,妻不属于夫,他与她都属于国家”,“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家”就不可能安宁顺遂,国难当头,当为“国”舍“家”,“国”安方可“家”宁。
“书生·战士”。
“偶尔得到一两句满意的文章,我的确感到快乐,并且渺茫地想到这一两句也许能在我的读众心中发生一些好的作用……全民族都在血腥里,炮火下,到处有最辛酸的患难,与最悲壮的牺牲。我,我只能写一些字”,“书生”的使命是充分发挥文字的精神力量,以文字唤醒激励民众、用文字指点江山;
“我们应当反抗!战士,我们既是战士,便应当敏捷矫健,生龙活虎地冲锋陷阵。我们强壮的身体支持着我们坚定的意志”“ 生与死都不算什么,只求生便生在,死便死在,各尽其力,民族必能于复兴的信念中”,“战士”的使命是以血肉之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为国家尊严、民族复兴而战;
书生与战士有怎样的关系?“我是怎样地期待着那大时代锻炼出来的文艺生力军,以严肃的生活、雄美的体格,把‘白面’与‘文弱’等等可耻的形容词从此扫刷了去,而以粗莽英武的姿态为新中国高唱前进的战歌呢!浪漫,为什么不可以呢?!然而我们的浪漫必是上马杀敌、下马为文的那种磊落豪放的气概与心胸,必是坚苦卓绝,以牺牲为荣,为正义而战的那种伟大的英雄主义”,战争年代,“书生”不能只做白面书生,而应当割舍个人情感,以天下为己任,做拥有矫健的身躯、钢铁般的意志、以笔为武器、以牺牲为荣、为正义而战的铁血“战士”。
10.CFI 11.B 12.C
13.(1)假使韩非在君父面前接受赐给的饮食,不行拜礼就吃,(他)愿意这样做吗?(2)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您的身体啊)。希望到了早晨,请允许我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
14.①儒生讲求的是礼义,用礼义维护礼法。②孔子不赞同子贡取消忾羊的做法,就是对礼的敬畏。③曾子把守礼看得比生命还重,是主动服礼的有力证据。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爱我不如他(童仆)。君子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去爱护人。我还有什么苛求啊?
三个“也”都表句中停顿,其后不能断开,“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前后CFI处断开。
故选CFI。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政治主张;学术。句意:韩非的政治主张。/领会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B.错误。穿着鞋子;踏上、登上。句意:只穿着鞋子来拜访。/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C.正确。苟且、贪图;如果。句意:这是因为人不能废掉礼义来贪图对身体的好处。/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
D.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孔子……认为取消它会招致灾祸”错,张冠李戴,由原文“子贡恶费羊,孔子重废礼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可知,这是作者(王充)的观点。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使”,假如、假使;“赐食君父之前”,状语后置,“于君父之前赐食”;“用”,吃。
(2)“革”,急,重;“幸”,期望,希冀;“易”,换掉、替换。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夫儒生,礼义也……使礼义废,纲纪败”可知,儒生讲求的是礼义,用礼义维护礼法。
②由原文“孔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可知,孔子不赞同子贡取消忾羊的做法,就是对礼的敬畏。
③由原文“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篑’”“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可知,曾子把守礼看得比生命还重,是主动服礼的有力证据。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非的政治主张,是明确法令尊重功绩。韩非在评论儒家有用和没用的时候,把他们比喻成鹿和马。鹿没有用,而马有用。儒生像鹿一样,有用的官吏像马一样。韩非知道用鹿和马作比喻,却不知道用帽子和鞋子来作比喻。假使韩非不戴帽子,只穿着鞋子来拜访,我会听从他责难儒家的话。要是把帽子戴在头上而站在大堂中,忍受没有好处的装饰,多做了件无用的事情,说的与穿戴相违背,行动与主张相违反,我因此要指责他的说法而不采用他的政治主张。劳烦人的身体,对人体没有好处的,没有超过跪拜的。假使韩非碰到人不行拜礼,见到君父不下跪,不一定对身体有害。然而对尊者和双亲一定要跪拜,这是很重要的礼义,不能违反。如果说对身体有好处,礼义比不上饮食。假使韩非在君父面前接受赐给的饮食,不行拜礼就吃,(他)愿意这样做吗?跪拜,是礼义的表现,并非对身体实际上有好处,然而韩非始终不违反它,这是因为人不能废掉礼义来贪图对身体的好处。儒生讲求的是礼义,农耕和战争讲求的是饮食。重视农耕和战争而轻视儒生,这是抛弃礼义而追求饮食。假使礼义被抛弃,维持统治秩序的礼法就会被破坏,上下关系一片混乱,阴阳二气也会错乱,天晴下雨违背时节,五谷没有收成,老百姓饿死,农民无法耕种,士兵也无法打仗。子贡要取消告朔的活羊,孔子说:“端木赐,你爱那羊,我爱这礼。”这是说子贡痛恨浪费羊,孔子不愿意废掉礼。所以认为旧堤防是没有用处的就把它拆掉,一定会遭水灾;认为旧有的礼义没有补益就把它抛弃,一定会有灾乱祸患。
材料二:
曾子卧病在床,病危。(曾子的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床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童仆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吗?”子春说:“住嘴!”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童仆又)说:“华美而光洁,(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吗?”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赠送的,我没有能换掉它啊。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您的身体啊)。希望到了早晨,请允许我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童仆)。君子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去爱护人。我还有什么苛求啊?我只求能坚守正礼而死去,如此而已。”(曾元)扶着抬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 (曾参)回到席子上还没躺好就死了。
15.B
16.①要重视修身,追求高洁雅正;②不可贪图荣华富贵;③始终坚守正义(为正义而死)④施恩(做善事)不求回报;⑤要重情重义,不能寡情薄意;⑥永远保持赤诚之心。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艺术手法的能力。
B.“坚守正义才可以荫庇子孙后代”分析错误。“死义方堪托子孙”意为“坚守正义,这样的精神才能够使人在生死面前托付子孙”。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1)首联“大雅吾无望古人,有常犹愈翟公门”的意思是:我虽然无法企及古人大雅,却也要比翟公(以重修身而闻名)更有修身的恒心。体现了诗人在重视修身,追求高洁雅正品质方面对世俗之人提出的警示。
(2)颔联第一句“贪荣但可骄妻妾”的意思是:贪图富贵的人只会令妻妾骄纵。体现了诗人在不可贪图荣华富贵方面对世俗之人提出的警示。
(3)颔联第二句“死义方堪托子孙”的意思是:坚守正义,这样的精神才能够使人在生死面前托付子孙。体现了诗人在坚守正义方面对世俗之人提出的警示。
(4)颈联第一句“董生鸡哺宁求报”的意思是:“董生鸡哺”行善不求回报。体现了诗人在施恩不求回报方面对世俗之人提出的警示。
(5)颈联第二句“元子雉媒莫少恩”的意思是:“元子雉媒”知恩图报。体现了诗人在重情重义,不能寡情薄意,要知恩图报方面对世俗之人提出的警示。
(6)尾联“俗物茫茫随野马,英雄千载赤心存”的意思是:世俗之物像空中飘浮的雾气一样随风而逝,只有英雄的赤诚之心名垂千古。体现了诗人在追求赤诚之心方面对世俗之人提出的警示。
17.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己”“逐”“流”“尝”。
18.B
19.A:还具有非凡的变形能力B:相似的柔韧性和拉伸性
20.这项研究标志着向人机集成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为柔性和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绘制了新蓝图。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或可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日常任务”中的“基本”是“主要的”的意思。
A.是“大致”“大体上”的意思;
B.是“主要的”的意思;
C.是“根本”的意思;
D.是“大致”的意思。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由后文“研究团队可通过监测电阻变化了解其变形情况”可知,能监测电阻变化了解其变形情况,说明该人造肌肉具有非凡的变形能力,所以此处可填写“还具有非凡的变形能力”之类的句子。
B处,是对比“这种新型人造肌肉”与“天然肌肉”后,得出结论,根据“天然肌肉”的特点以及后文“能够承受长度方向超过200%的拉伸”可知,此处可填写“相似的柔韧性和拉伸性”之类的句子。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向”,在“人机”前加上“向”;
二是语序不当,定语语序不当,“至关重要地”修饰“一步”,放到“一步”前面,“地”改为“的”;
三是搭配不当,“制定了新蓝图”搭配不当,“制定了”应改为“绘制了”。
修改为:这项研究标志着向人机集成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为柔性和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绘制了新蓝图。
21.C
22.不认同。①原文用逗号表停顿,与敞开衣襟、汗粒呼应,前后语意衔接贴切,写出了拉纤的艰辛感。②原文一个动词回环往复三次,写出了拉纤的节奏感,极富生活化,真实反应了拉纤画面。③改后的文字,缺少感彩,只客观交代了拉纤的动作,艰辛感、节奏感、画面感较差。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句“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和后句“可是不会很长久的,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分析,此处是说来往的船搅动水面,倒影的桑树不再清晰,而是因水面晃动而乱成一片了,此处应选“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
而BD两项以“碎片”结尾,加上前面的主谓则变成泥岸和桑树散乱成碎片,在语法与句意上都存不通,故排除BD;
第二处,根据“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分析,此处应先强调树影因河水晃动而一弯一曲地蠕动,然后再说“像是醉汉”,这样与下句“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衔接紧密;
而A以醉汉作宾语,加上前面的主谓则变成树影像醉汉,与原文语义不符,可排除A。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的观点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不认同。然后可从标点符号、内容、表达效果、结构等方面写出改句不好的理由。
原文“弯着身子拉,拉,拉”,中间用两个逗号隔开,表示停顿,与前句“敞开衣襟”和后句中的“汗粒”相呼应,使前后语意衔接贴切,更能突出拉纤的艰辛;
原文一个动词“拉”重复三次,写出了拉纤的过程,增强了拉纤的节奏感,真实反应了拉纤画面,更能让读者身历其境,感受到拉纤的不易;
改后只有一个“拉”,只是客观交代了拉纤的动作状态,艰辛感、节奏感、画面感以及情感表达方面都较差。
23.例文:
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
中国人的心中从来不缺少“诗和远方”。前有在杭州送了十几年外卖,背诵了千余首古诗,在2018年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击败北大才子夺冠的外卖小哥雷海为;现有把平淡日子过成诗,一边做着窗帘,一边背着古诗,并凭此双双闯进《中国诗词大会》的“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他们把诗中意境融入日常生活,将读诗、背诗作为一种心灵的愉悦、充满梦想和希望的远方。
诗词是美好的,正如外卖小哥雷海为所说,感谢诗词给予我心灵的给养,面对生活的艰辛,我总会想到诗词里面的豁达胸襟;亦如“窗帘夫妻”所称,学习诗词不仅仅是让我们增长知识,还带给了我们很多东西。回想起自己与诗为伴的这些年,廖珮盛感慨,最大的收获就是心境更加平和,整个人也更加沉稳;刘晓晖说,能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田园的袅袅炊烟,感受文人志士的豪情壮志,感觉一针一线都像诗情画意中游走。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发强烈。一个诗词梦,“窗帘夫妻”做了好多年。“我喜欢古诗词,喜欢韵律,尤其爱读苏轼的诗词。”刘晓晖说,“结婚以后,我有空就读诗,也带着我爱人一起读诗。”在妻子的影响下,廖珮盛也喜欢上了诗词。2016年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播出,更点燃了二人心中对诗词的热爱之火。从那时候起,他们就希望自己也能登上这个梦想的舞台。如今,“窗帘夫妻”终于梦想成真。
所谓把平淡日子过成诗,如“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在每天与尺子打交道、跟布讨生活中,都流淌着一个有趣的诗意灵魂、一个辽阔的精神领地。刘晓晖把诗词抄写在便利贴上,贴在缝纫机旁,贴在身后的空调上;廖珮盛把诗词糊在墙上,为了研究诗词,还打印了一张历史表,等背到滚瓜烂熟,就再换新诗。背诗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更加安宁与满足。“窗帘夫妻”见证了普通劳动者对丰盈精神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都有“诗和远方”。每个人也应追求梦想、追求远方,这与身份、年龄、职业无关,只与心之所向有关。“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窗帘夫妻”因为坚持,获得了海量的诗词储备;因为坚持,最终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只有坚持,梦想才能实现,唯有坚持的人,最终才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审题】
这是一引语式材料作文作文题。
这是一则时事新闻材料。材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主要是通过引述人物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的自我介绍,点出新闻的主人公及其身份——“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第二层叙述两人在赛场下的日常生活——做窗帘、读诗,平淡而幸福。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一边做着窗帘,一边背着古诗,并凭此双双闯进《中国诗词大会》的“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他们把诗中意境融入日常生活,将读诗、背诗作为一种心灵的愉悦,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读诗、背诗让他们的生命更加充实,精神更加安宁,生活更加幸福。不仅如此,“窗帘夫妻”还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普通大众对于“幸福”的认知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已经从单纯地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到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盈。
写作时可以思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关注身边、关注自我、达观地看待生活。热爱生活,笑着走路,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把每一段平凡时光,都活出人生的“橙黄橘绿时”。行文需把握好“对丰盈精神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探究其表现和根源。文章要出彩,需结合材料,针对理想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的关系,运用理性思维和审美思维,深层次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思考与写作过程中体现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立意】
(1)勇敢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
(2)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
(3)用诗意装点我们的人生。
(4)真正的幸福在于精神丰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