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对于长妈妈,我们的认识是肤浅的,今天我们要来真正阅读一篇关于长妈妈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在这儿,亲爱的“长妈妈”为何变成了“阿长”的称呼?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一、题解:阿长与《山海经》
2.长妈妈是何许人也?
阿长( ~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1.《山海经》由战国至西汉的不同作者集体完成。
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录上古的地理、天文、历史等等。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二、知事明人
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简短文字说明。
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简短文字说明。
1.假如你想聘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依据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缺点
优点
多事、粗俗、爱打小报告、迷信、愚昧······
01
善良、真诚、淳朴······
02
人物形象
三、再读文本,梳理情节
事件 性格
阿长的身份及名字由来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逼吃福橘
爱讲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地位卑微、身世不幸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善良、真诚
无知、淳朴
关爱孩子
人物形象
总结:
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安天命;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 哪些内容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
阿长的身份及名字由来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元旦的古怪礼节(逼吃福橘)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大详写
(小详写 1-2)
(小详写 13-17)
(小详写 3-5)
(小详写 6-11)
略写
详略得当的选材更适合凸显人物的形象
(小略写 3)
(小略写 12)
(小略写 18)
四、回读课文,体会“我”的态度
其实,详写阿长的每一件事情,都伴随着“我”强烈的态度/情感变化。本文以“我”对阿长的复杂情感为核心,组织安排事情的详略。
1.请你回读课文,划出“我”对阿长的态度变化,并用“折线图”的方式画出来。
讨厌、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我”的态度情感变化
怀念
感激
愧疚
麻烦
憎恶
渴慕
新的敬意
事件 性格
阿长的身份及名字由来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逼吃福橘
爱讲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地位卑微
身世不幸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善良、真诚
无知、
淳朴
关爱孩子
不大佩服
讨厌
无法可想
不耐烦
麻烦
空前敬意
憎恶
新的敬意
详略得当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态度
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
“扬”就是作者的表达意图。
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先对其进行控制、贬低、压抑,反而更加突出作者观点,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安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让成年之后的“我”深感愧疚,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2.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
总结方法——作者怎样刻画的阿长?
1、 欲扬先抑的手法
2、详略得当的选材特点
3、人物描写的多样性
写人记事的文章采用恰当的写法可以做到生动传神、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段落熟读,品味深情
有些事件,确实是长妈妈的“槽点”。但作者更是倾尽心力来描述买《山海经》事件来展现对她深沉的情感。
1、既然19-29段是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为什么第19段先花大量笔墨写了“叔祖”的事情呢?是否离题?
(1)“我”渴慕绘图的《山海经》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2)对比,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2、精读课文第19段——第27段。
看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的?
玩的时候没有什么的,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比较阅读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几个虚词、渴慕、轻视和鄙夷、为后文埋下伏笔
1.蓄势(衬托)。(运用虚词表达渴慕,积蓄后文表达的力量)
2.语言描写。(如“三哼经”看出买书的艰难)
3.动作描写。(长妈妈买到书的激动和兴奋)
4.心理描写。(“霹雳”“震悚”大词小用)
5.对比手法。(与别人对比,看出长妈妈的“伟大神力”)
作者是通过以下手法来表达“我”对阿长的深情的。
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思考探究三:
“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含义的不同。
第一次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含有荒诞与调侃的意味,表现出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次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虽然夸张。却是孩童的“我”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讨论:作者前面所有的“蓄势”都是一个铺垫,是情绪酝酿的积累,最后喷薄而出。
结合文字来说说你对结尾两段的理解。
六、深思结尾,感悟文末情味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成年的“我”——情感?
哪几个词?
两种叙述视角
童年的我
成年的我
讨厌、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的敬意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怀念
感激
愧疚
麻烦
憎恶
渴慕
新的敬意
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七、品析语言
知识链接——鲁迅儿时曾养过一种拇指大的隐鼠,常把它放在书桌上,看它舔吃研着的墨汁。后来,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还是了自己的宠物、玩伴。
“憎恶”“谋死”,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了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不满和愤怒。
大词小用
大词小用就是把一些意义比较“重”“大”,一般只用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词语放到同它不相称的小场合、小事情中去使用,同时使所述事物“升级”,小题大做,这样就破坏了平衡,产生了幽默。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阿Q正传》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
夸张的修辞生动地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饱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的调侃。
3.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阿长所说的战法,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感,用“当然”
“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
九头的蛇——相柳
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神,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
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因此,这种水泽连禽兽也不能生活。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地方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土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妖魔。
三脚的鸟——三足金乌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金乌,阳乌,或称三足。
传说古代人看到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色的鸟(乌鸦),又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又因为与太阳有关,为金色,故称三足金乌。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
夔状如牛,一只脚,头上没有角,青苍色。有风雨,吼叫声如同雷鸣,且伴有日月般的光芒。夔牛出自《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海岸约三万五千米。山上有一种野兽,全身都是青苍色的,没有角,仅有一只蹄子,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闪耀着光芒,似日月之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它叫夔牛。后来黄帝得到了夔牛,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夔牛的骨头做鼓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一千千米,震慑敌人,威服天下。
一脚的牛——夔牛
帝江,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白话译文:"有一个神,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袋子似的帝江
刑天,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人物,手使一柄巨斧和盾牌,身强力壮,体型巨大的上古巨人,炎帝手下大将,和黄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了首级后,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再战黄帝。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