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共6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1 07:4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SURFACE MORPHOLOGY AND HUMAN ACTIVITIES
新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01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0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03
学习内容
01
THE PART ONE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概念
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内容
房屋建筑的几何体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影响
地形因素影响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发展
聚 落
聚 落
乡村聚落
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城市聚落
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全球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规模较大。
团聚状
观察: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卫星图
总结聚落规模、人口、形状等特点
棋盘状
观察: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卫星图
总结聚落规模、人口、形状等特点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特点
规模:
形状:
人口:
较大
较多
团聚型、棋盘式
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
北方平原地区
观察:我国南方丘陵山地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分布特点
观察:我国南方丘陵山地聚落卫星图,总结聚落分布特点
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较少。
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区
较小
较少
规模:
人口:
分散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聚落特点
分布: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
半坡村落 Banpo Village
半坡村落 Banpo Village
半坡村落分布在什么地貌上?简述该地貌的特点。
分析先民选择该种地貌修建村落的原因。
河流阶地。地形平坦;海拔相对较高。
河谷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河流阶地海拔较高,利于防洪。
1、a、b两图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
说出他们的差异。
答案:a为山区聚落,b为平原聚落;
差异:山区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分布稀疏,规模较小。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式、棋盘式
活动一
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因此人口密度大,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状。
活动一
古城丽江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水河,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灌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炎寒、夏无酷暑?
海拔高,夏季凉爽;纬度低;北面、西面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受冬季风影响。
2、古城的建设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盆地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形成;北侧山地阻挡冬季风入侵,古城冬无严寒;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进入带来降水;山地冰雪融水流入盆地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丰富水源。
活动二
活动探究3 Activity inquiry 3
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盆地地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绿洲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这些地方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
活动探究3 Activity inquiry 3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因此聚落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城镇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洪积扇上。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发展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线建设,而交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我国不同地区聚落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 多分布在绿洲上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成团聚型、棋盘式,人口多
南方丘陵山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少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兰州市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黄河自西向东流贯该市西固、安宁、七里河、城关四区。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黄河河谷,并沿着河谷向外围扩展。
兰州市卫星遥感图像
兰州城区主要交通线路
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的走向。
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兰州所在区域地形崎岖,而黄河谷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黄河提供充足的水源,因此兰州城市布局沿黄河分布。
活动 Activity
受地形和城市形态的影响,兰州市城区主干道应呈东西走向。
地形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等。
地形 形态 原因 举例
多呈带状
高原
山地
平原
条带状
团聚
条带状
地势高,气温低,聚落分布在温度较好的河谷
受山区地形的影响
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外发展
获得更好的用水条件
水运交通便利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兰州
沿河发展
青藏高原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02
THE PART TWO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
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尤为深刻
社会经济:
人口、资源、城镇分布
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
活动:观察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卫星图
分析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
我国第三阶梯海拔较低,多平原和丘陵,因而各类交通线路多;
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米—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阶梯低;
第一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交通线路最为稀疏。
活动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第一阶梯
第二阶梯
第三阶梯
我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交通线路密度
≥1.0
0.7-1.0
<0.3
0.3-0.7
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南海诸岛
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交通线路的分布表现:
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不同地形区内
交通线路呈现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1.交通线路分布特点
活动探究1
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整体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人口、聚落、工业、农业集中,交通线路建设难度小、成本较低,因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最大;
第二级阶梯地区多为高原、盆地、山脉交错分布,与第三阶梯地区相比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发展条件较差,聚落分布较稀,交通线路建设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高寒地区生存条件恶劣,无人区广,交通线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课堂活动
东西部交通差异
地区 交通线密度 交通线长度 原因
规模大,长度长
交通线稀疏
东部
交通网密集
规模小,长度短
地形平坦,人口多
经济发达
西部
地形复杂,人口少
经济欠发达
活动探究2 Activity inquiry 2
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路形态也各有差异。
读图,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活动探究2 Activity inquiry 2
西部为山地高原,地势起伏大,线路布局要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多沿山谷延伸,且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少,经济活动少,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所以线路少且多是过境的,呈线状分布;
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交通线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主要考虑连接城镇,方便人们出行,盆地内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建设难度小,所以线路多,呈网状分布。
平原地区
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小
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
山区
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大为减缓道路坡度
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从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综合考虑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发展。例如:海底隧道、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
交通线路选线考虑因素
知识总结
交通运输线选址的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 因素 地形 平原 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知识总结
交通运输线选址的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质 注意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如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等,
特别是开凿隧道时从背斜部位穿越,应尽量避开断层带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冻土、积雪等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知识总结
交通运输线选址的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尽量多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知识总结
交通运输线选址的区位分析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先进科学技术是保证,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
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03
THE PART TWO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增大,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利有弊。
填海造陆
修建水库
修筑梯田
开挖河道
人类 活动
填海造陆
利: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
弊:加重海水污染,水质恶化,改变沿岸景观,破坏生态平衡。
开挖河道
利:合理配置水资源,开挖运河促进经济发展,缓解洪涝灾害。
弊:经济投入大,破坏生态平衡。
修建水库
利:调节径流,改善库区气候,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
弊:水质下降,生物数量减少,诱发地质灾害,如库区地震。
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
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石漠化
Rocky desertification
A
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Indirect impact on surface morphology
02
石漠化治理:在小流域中,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改变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实现流域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根本措施。
把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入沙丘中,形成1米×1米左右的方格网,然后在草方格里面播撒耐旱的沙生植物种子。
草方格沙障 Grass square sand barrier
B
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 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 防护林带等措施。
修筑梯田
利:蓄水、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坡地土地资源。
弊:修筑过程易发生水土流失,破坏森力资源、生态平衡。
活动探究1 Activity inquiry 1
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与在坡地上直接耕作相比,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为什么?
在开垦的梯田上耕作更有利于水土保持。
修梯田后,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田地的坡地减小,水的流速减慢,侵蚀作用减弱;
同时田埂稍高于梯田面,使水肥不易流出,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活动探究2 Activity inquiry 2
阅读教材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简述材料中海岸被严重侵蚀的原因。
该地风浪大,尤其是冬春季节在偏北风的影响下风浪对沿岸的侵蚀作用更明显;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位抬高,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大;
浅滩被开挖,深度加深,丧失防浪作用,因此该地海岸被严重侵蚀。
活动探究2 Activity inquiry 2
阅读教材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有人认为,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③ 上网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认同“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这一观点。结合活动材料加以说明或例举身边的案例加以说明。
知识总结
我国分布西部稀疏
东部稠密
平原地区呈网络状
山区多呈之字形
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
填海造陆、开挖河道
修筑梯田、修建水库
山区聚落多位山间盆地或谷地,分布稀疏,规模较小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式、棋盘式
地表形态对
聚落分布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
地表形态影响
板书设计
1.村落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
落依山而建
B.平原面积平坦开阔,
便于农耕
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分布
D.为逃避野兽袭击
C
习题巩固
2.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 )
A.地形、气候 B.气候 C.河流、地形 D.矿产资源
C
习题巩固
习题巩固
3.图中村落属于 ( )
A.条带状村落  B.放射状村落
C.集中式村落  D.圆形村落
A
4.与平原相比,山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大。下列关于山区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B.公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山谷中的公路应避开缓坡
D.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