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6.2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达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6.2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达标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8 14: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2014·衡水高一检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最深刻教训是必须
(  )
A.坚持民主法制建设 B.借鉴西方民主制度
C.保障人民的选举权 D.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解析】选A。“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致使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导致全国呈无政府状态,社会秩序混乱,人权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故选A。
【加固训练】下面是某一时期顾客到商店买东西的一段对话:(顾客)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买牙膏。(售货员)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买几支?(顾客)造反有理。我买两支。(售货员)要狠斗私心一闪念。交款!请问这是哪一时期(  )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选C。“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思想不断发展,阶级斗争观念膨胀。顾客到商店买东西,要先和售货员对讲一段毛主席语录才可以交易,是为了体现出“革命”的精神。
2.(2013·苏州高一检测)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
A.平反冤假错案
B.基层民主选举的普及
C.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首先进行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3.(2014·广州高一检测)“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解析】选B。“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指的是1954年宪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而A、C、D在《共同纲领》中已经体现。
4.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解析】选C。A是1954年制定的宪法,B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D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影响。
5.(2013·合肥高一检测)右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个别官员违背了中国当下的哪项民主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选C。由图片信息“村委会选举”“村干部”可判断,这是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6.近年来普通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并且在诉讼中老百姓赢得了一些胜利,是一件令人欣慰而又值得赞赏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告官所能依据的法律是
(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行政诉讼法》
③《行政复议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作为制定其他具体法律的依据,不作为具体案件的审理依据。材料中所举之例是老百姓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无关,所以应参照②③的法律。故选B。
7.(2014·潍坊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选D。我国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属于新时期,故选D。
【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4·广州高一检测)“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这两副对联最符合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选D。从材料中“正反一样……是非不分”可以判断当时社会秩序混乱,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应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D。
2.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1992年修改宪法
【解析】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所以C说法不正确。A、B、D都是关于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正确表述。
3.(2013·武汉模拟)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解析】选B。由材料中“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可以看出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人民民主要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实行,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强调了法制的重要性,也就是依法治国原则。
【知识拓展】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三大成就
(1)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加固训练】(2012·临沂高一检测)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解析】选A。由宪法内容可知,它强调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保护,因而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
4.“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村民自治,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5.(2013·淮北模拟)1998年克林顿访华,观摩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  )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解析】选D。由信息“村委会选举”“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可判断这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进一步扩大。
6.(2014·泉州高一检测)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选B。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据此数据判断出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选B。
7.(2014·枣庄高一检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B.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
D.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解析】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12分,第9题10分,共22分)
8.(2013·河南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材料四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均由村民直接选举,每届任期三年。凡是年满18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者之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材料一至材料三,分别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哪项民主政治制度?(4分)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8分)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内蒙古自治区”等信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进行概述。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村民直接选举”信息来归纳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即可。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①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②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③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时地修改宪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
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⑤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⑥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取得新的进展。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量……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 在北京,胡锦涛面对2 270名十八大代表的注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是如何走民主“这条新路”的?后来遇到了怎样的挫折,又是如何矫正的?(6分)
(2)胡锦涛指出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你认为在当代该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4分)
【解析】本题以毛泽东、胡锦涛对民主的叙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归纳回答。第(2)题结合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当今政治形势分析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新中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使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国家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
矫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健全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正式写进宪法,使我国进入到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2)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将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