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时达标训练
【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4·吉林高一检测)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正确的是( )
A.叶剑英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是指两种经济制度
D.“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解析】选B。“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故A错误;“两制”是指两种社会制度,不仅仅是经济制度,故C错误;“一国两制”就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故D错误。
2.(2014·广州高一检测)目前,香港已超越东京与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在过去十年为内地企业融资达1 100亿美元。这表明( )
①香港回归后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②香港回归促进了祖国内地经济的发展
③香港的社会制度比东京、伦敦优越
④日益强大的祖国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强大后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③说法不准确,可以排除。据材料分析得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香港与内地之间相互促进,①从香港回归后经济发展的角度,②④从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角度分析。
3.(2014·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解析】选D。本题的时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选D。
4.右图是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而设计的宣传画,宣传画突出了邓小平的形象,你认为作者的设计意图是( )
A.突出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做出的巨大贡献
B.对邓小平未能亲眼目睹香港的回归表示遗憾
C.回忆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
D.庆祝香港的回归,祝愿香港繁荣昌盛
【解析】选A。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主张,为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故A为最佳选项。
5.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
A.是对几次《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解析】选A。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B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达成的,故C不正确。“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D不正确。《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1月1日,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正确。
【知识拓展】关于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演变
(1)台湾问题的形成由来已久。一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二是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这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2)台湾问题解决方式的演进。1954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不断炮击金门;早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就曾提出“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为趋势。但是,由于台湾内部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干涉的存在,中国政府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加固训练】(2013·合肥模拟)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全面分析历史背景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就国内看,“左”倾错误统治已经结束,中国已经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就国际看,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一个中国原则已经为世界普遍接受,故①③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②错误;虽然大陆对台政策自1979年元旦改变,但台湾直到1987年才被迫采取了一些对大陆的开放措施,④错误。正确答案是A。
6.(2014·广州高一检测)1997年,中国成功收回了香港的主权。对此,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日益强大的中国驱散了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一道残阳。”你对这个评论的看法是( )
A.正确。香港回归标志着英国殖民帝国历史的最终结束
B.正确。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错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D.错误。英国依然是世界上一流的殖民帝国和政治大国
【解析】选B。首先判断该观点正确,排除C、D。同时材料强调中国成功收回香港的主权源于中国的日益强大,A“最终结束”不符合史实,排除。所以选B。
7.(2014·沈阳高一检测)“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解析】选D。由材料判断此事件为澳门的成功回归,而该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中国国力的强大,因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8题12分,第9题10分,共22分)
8.(2013·泰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
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设想有何发展?(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8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停止对金门的炮击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由原来军事对抗开始转向和平协商。第(2)题材料二主要介绍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这是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第(3)题主要从成就取得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这一角度回答;关系主要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作答。
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
9.(2013·龙岩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款 清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为此两国全权大臣署名盖印,以昭信守。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材料二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
材料三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一九七九年后,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白皮书——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材料四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及条约名称。(2分)
(2)简述材料二中这一历史镜头的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性质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发展为什么理论(构想),其核心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的时间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李鸿章”可答。第(2)题从时间上可推知是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第(3)题要从中国内政角度思考问题的形成及性质。第(4)题从平等、统一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1)时间:1895年;名称:《马关条约》。
(2)意义:被日本侵占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终于光复。
(3)形成: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性质: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平等会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核心:一个中国。
【基础达标】
1.(2013·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解析】选B。“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2013·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选D。这两幅图片分别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实践了“一国两制”构想,选D。
3.(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达成积极共识。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局面的形成,是基于双方达成( )
A.“区域合作”的模式 B.“一个中国”的共识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睦邻友好”的方针
【解析】选B。本题题眼是两岸关系,A、D是对外政策,不符合题意;两岸并没有达成“一国两制”的构想,故排除C。
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解析】选B。港澳问题是西方殖民侵略遗留下的问题;台湾问题是蒋介石战败退守台湾后产生的,因此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以下两幅图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见证了澳门地区历史的沧桑与新生
B.都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表现
C.是澳门由殖民走向高度自治的见证
D.中国从屈辱走向强盛的有力注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祖国统一中的关于澳门回归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A、C、D说法均正确。而B中的说法只体现了第二幅图的含义,没有全面体现两幅图的含义,故选B。
6.(2013·甘肃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首先成功地运用于解决( )
A.西藏和平解放问题 B.香港回归问题
C.澳门回归问题 D.台湾问题
【解析】选B。A不符合“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与提出时间,D没有解决,B在1997年,C在1999年,故选B。
7.(2014·揭阳高一检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一文件(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D.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分裂状态
【解析】选A。B从时间上不符合,C在1981年提出,D不符合史实,故选A。
8.(2014·台州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旗。它在香港会展中心的首次冉冉升起,这( )
A.成为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里程碑
B.促成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结束了旧中国被殖民的百年国耻
D.推动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解析】选A。据所学知识判断,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