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1 08: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
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 )
A.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不能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破坏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2.( )关于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A.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无关
B.生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C.生态平衡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不变
D.生态平衡是个动态平衡
3.下列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
D.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4.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07年以前,由于大量的富含N、P的污染物排入湖中,导致蓝藻(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大量繁殖,蓝藻死亡腐烂后形成大量的黑水团,近年来通过国家的铁腕治污,太湖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藻属于太湖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N、P属于影响蓝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C.太湖生态系统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D.黑水团的形成和太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关
5.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老鼠数量大量增加 D.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7.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是( )
A.生物的种类 B.动物的数量 C.植物的种类 D.人类的控制
8.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下图,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是( )
A. B.
C. D.
9.“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虾共作”是我省广泛实施的富民工程,这项工程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图是“稻虾共作”原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稻虾田是一个生态系统
B.该稻虾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C.若该稻虾田里的野生青蛙被大量捕捉,不会影响其自动调节能力
D.若该稻虾田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0.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保持不变
B.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无关
C.生态要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D.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即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有增多或者减少,但仍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11.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
B.生物的繁殖能力强,而生存条件有限
C.动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
D.外界的干扰超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1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是( )
A.火山爆发
B.多喷洒农药防治害虫
C.适度利用资源
D.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13.大量捕食青蛙,可造成农作物减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害虫失去青蛙的控制,大量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
B.青蛙的粪便、尿液等排出物减少,造成土壤肥力降低
C.青蛙的天敌物种缺少食物,出现了生态失衡
D.农作物的花粉不能有效传播
14.1981年5月,我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随即拉开世界朱鹮保护大幕.经过35年的艰辛保护,目前全球朱鹮数量已达2200余只.图是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朱鹮位于五条食物链的最顶端
B.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强
C.人过度捕食鱼类,对该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D.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朱鹮
15.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不包含分解者 B.昆虫与兔存在竞争关系
C.食物网中有7条食物链 D.鹰和食虫鸟的存在,有利于农田作物产量的提高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示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没有限度的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17.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如果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该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鹰
C.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D.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
18.“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下列对森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B.森林能够通过消耗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C.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自动调节能力强
D.森林能够为生活其间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19.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宝藏.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
A.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B.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C.南极生态系统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被破坏
D.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20.我国的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 12%,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十三五”期间,我国进一步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永续发展。如图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B.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
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D.受到 DDT污染后,草中的 DDT 含量最高
2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22.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23.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 。
24.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 就越强。
25.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6.试写出森林的任2点作用: , 。
2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28.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 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 ,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 的影响,维持相对 和 的状态。
2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 。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0.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取决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B
6.A
7.A
8.D
9.C
10.D
11.D
12.C
13.A
14.D
15.C
16.D
17.B
18.B
19.C
20.D
21. 数量 比例
22.捕食青蛙会使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23.生态平衡
24. 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
25. 数量 比例
26. 制造氧气 净化空气等
27. 比例 生态平衡
28. 外来因素干扰 自我调节 外来干扰因素 稳定 平衡
29. 一定的 有限
30.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