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语文 二年级 下册
2
资料 字词登记卡
1
ài
tiē
tǒng
xiāo
jì
bǐng
láng
qǐ
传统
贴窗花
元宵
小巷
赛龙舟
月饼
艾草
乞巧
xiàng
课堂
牛郎
词语我会认
zhōu
shǎng
赏 菊
祭扫
táng
jú
qiǎo
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书写指导
tiē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部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jiē
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zhōu
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书写指导
tiē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部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jiē
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zhōu
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ài
右半部分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舒展。
jìng
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zhuǎn
tuán
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的竖钩压竖中线。
上下宽度一致。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rè
nào
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同学们在识记本课的生字时,用了哪些方法?
我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如“饼”。
我用熟字识记生字。
如“贴”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粘—贴”;“祭”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察—祭”。
我借助地名、物品来识记生字。
我把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也可识字。
如“堂”:课堂、大堂、礼堂。
如“巷”—北京的南锣鼓巷; “艾”—艾草。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节日。
资料 初读课文印象卡
3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公历4月5日前后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初九
我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节日的: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乞巧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语文 二年级 下册
2
按序介绍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
读课文第1-4句,画出节日的相关习俗。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联系生活想一想: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拜年 贴春联 穿新衣 压岁钱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 耍龙灯 猜灯谜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插柳 踏青 植树 荡秋千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佩香囊 饮雄黄酒
读课文第5-8句,画出节日的相关习俗。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联系生活想一想:除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你还知道什么?
我还知道:古人认为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这一天被称为“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寓意是希望老人们长寿幸福。
我知道:中秋节还有祭月、赏月、赏桂花的习俗;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课文介绍了七个传统节日,联系生活,选择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的。
交流表达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会给我压岁钱。
元宵节时,我们全家一起吃元宵,然后去公园看花灯,还参加了猜灯谜、套圈等游戏活动。我猜中了谜底,还得到了奖品——一盏小灯笼。
诵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积累
秋 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把对应的节日习俗连一连。
练一练
清明节 贴窗花
端午节 吃月饼
中秋节 踏秋赏菊
春节 赛龙舟
重阳节 祭扫
二、请你选一个传统节日,画一画习俗,设计一张铭牌。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