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专用】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11: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专用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
(2023·浙江·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世间万象,尽收纸上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yì yè)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ɡ yìnɡ)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君平诣其父造诣 B.甚聪惠惠顾
C.儿应声答曰答应 D.此是君家果君子
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题)
A.在对方姓氏上做文章,机智应答。
B.用类推的方法否认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6.(2023·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北人不识菱①
①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③(dàn)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④强⑤(qiǎng)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②仕(于):(在)官,做官。③啖:吃。④此坐:这是因为。⑤强:硬要。
(1)据词定义,与“其人自护其短”的“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短兵相接 B.短斤缺两 C.扬长避短 D.纸短情长
(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一处停顿。
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
(3)你从短文哪些地方看出“北人不识菱”?用文中的原句填一填。
(4)通过《北人不识菱》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发是 。
(2022·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②烛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且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③安:怎么,哪。④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昏暗。
7.括号里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shǎo hǎo B.shǎo hào C.shào hǎo D.shào hào
8.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
9.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关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B.“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
C.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D.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2022·浙江台州·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园中有金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营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圆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谓子曰:“园中有金。”言讫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11.“营”的意思是 ;“讫”的意思是 。
12.“子翻地寻金,无所得,甚怅然”的意思是 。
13.文章结尾说“子始悟父言之理”。联系全文,你觉得儿子悟到了什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浙江金华·统考小升初真题)文言文
荀崧小女灌①,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②所围,欲求救于外,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终得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减。①灌:人名,荀灌。②杜曾:人名。③督厉:督促鼓励。
14.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1)欲求救于外,计无从出
(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1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终得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下词语与这则文言文主题完全不符的一项是( )
A.替父分忧 B.言而有信 C.有勇有谋 D.巾帼英雄
(2022·浙江丽水·统考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昔有愚人入京选 ;其人曰 或问其故 ,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浙江·统考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21.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 (用原句回答)。“ ”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 。
(2022·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夸父与日逐①走,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③。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海外北经》
[注释]①逐;竞争。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泽:湖。
[乙]
逮①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②草木,而民无所食。猰(yà)貐(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③后羿诛④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⑤封豨于桑林。
——(淮南子 本经训》
[注释]①逮:等到。②杀:晒死。③使:派。④诛:杀。⑤擒:擒获。
24.默读两则文言文,根据内容取题,[甲]是 ;[乙]是 。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弃其杖
③十日并出
④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26.下列对“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的描述最符合文意的是
A.让老百姓害怕的事物
B.来祸害老百姓的事物
C.被老百姓除掉的事物
D.用来保护太阳的事物
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这两则文言文有什么共同点?试着找出两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yì yìnɡ 2.C 3.D 4. 5.AB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诣其父,读音yì qí fù;
应,yìng/yīng,回答;受;接受;顺应;适应。/应当;应该;答应。
应声,读音yìng shēng。
2.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A.诣:拜访。/(学业、技术等) 所达到的程度。
B.惠:同“慧”。/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C.两个“应”都是答应、响应的意思。
D.君:敬称,您;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道德品行良好。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因此,停顿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故选D。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阅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可知,其中关于孔君平拜访友人的动作是“呼儿出、指以示儿”;阅读“为设果,果有杨梅。”可知,关于杨氏之子的动作是:为设果;阅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知,这句话是杨氏之子的答语。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赏析。
阅读全文可知杨氏之子的回答精妙: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二是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
故选ABD。
【点睛】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6.(1)C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并壳人口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4)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会露馅儿,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分析题干可知,“其人自护其短”中的“短”的意思是:缺点、短处。
A.短:长度小,与“长”相对;
B.短:缺少;
C.短:自己不擅长或存在缺陷的方面;
D.短:两端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
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断句的划分。
分析句子可知,“此”发语词,在句首可作一处停顿,“坐”在这里表转折关系,前后两层意思,所以“坐”后作停顿。“不知”出停顿。
故划分为: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信息的抓取。
结合阅读文言文,结合译文,可知从文中“席上啖(dàn)菱,并壳入口(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可知北人不识菱从文中“并壳入口”与“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可看出。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根据文言文译文可知,文言文内容主要讲的是:一个北方人,没见过菱角。到南方当官,被人宴请在席上吃菱角,故意装作自己认识菱角,强行要面子,不懂装懂,反为人笑。给我们的启示有:做人处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人可以不懂,但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会露馅出丑。
【点睛】参考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7.D 8.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9.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10.A
【解析】7.本题考查字音。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2)短缺,距原来的要求还差。(3)使少,减少;削弱。(4)丢失,遗失。
[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2)少爷。
好:[hǎo](1)优点多的;令人满意的(跟“坏”相对)。(2)表示某方面的性质令人满意。(3)亲爱;友爱。(4)(身体)健康;(疾病)痊愈。
[hào](1)嗜爱、喜爱。(2)心中所喜爱的事。
“少而好学”的意思:少年时喜好学习。根据字义和句意,“少”字读shào;“好”字读hào。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文断句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仔细体会字词、短语之间的关系,做到准确断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主谓断开“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再从“安敢”断开。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为: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炳:点。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昏暗。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的意思: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划线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师旷用这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着一颗热爱学习的心,学习在什么时候都是不会晚的。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拿蜡烛呢?”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11. 经营;管理 完结,终了 12.儿子为了寻找金子翻遍了园中的土地,一无所得,(很长时间)非常茫然不解。 13.人生的财富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语境判断字词释义。
“营果园”的意思是经营着果园;
“言讫而逝”的意思是话未说完就溘然而逝。
1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这句话意思是:儿子为了寻找金子翻遍了园中的土地,一无所得,(很长时间)非常茫然不解。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主旨一般分为:情感、道理、批判和品质。解答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
通过阅读可知,父亲病危前告诉儿子“园中有金”,父亲去世后,儿子为了寻找金子翻遍了园子中的土地,没有找到金子,但来年却获得了丰收,从而告诉我们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据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对父子,在山村中居住着,他们有一片果园以此为生。父亲生病后,儿子不勤劳耕作,田地就日益荒废。有一天,父亲病危,对儿子说:“果园中埋着金子呐。”说完就病逝了。儿子就把土地翻来翻去的找寻金子,可是没有找到,便十分的惆怅。到了第二年丰收年,果园中的葡萄苹果都大丰收了。儿子便领悟了父亲的道理。
14. 打算 计策 逃跑 功劳 15.敌人追赶得很急,荀灌督促激励将士们,一边交战一边前进,终于得以请求派兵救援。 16.B
【解析】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中字词的理解。
(1)欲求救于外,计无从出:想要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如何突围却想不出什么办法。其中“欲”是想要的意思,“计”是计策、办法的意思。
(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敌人听说救兵来到,随机分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啊。其中“走”是逃跑的意思,“力”是功劳的意思。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辨析。
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贼:敌人;甚:非常;督厉:督促鼓励;终:终于;援:救援。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文言文可知,主要内容是:苟灌年纪虽然很小,却很勇敢,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胆识,有大将之才,勇武过人,能够率领军马突出重围;苟灌智谋过人,危急时刻拜访石览请求援助后,又代父写信与周访寻求援助,最终取得胜利。“言而有信”并没有在文中体现。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很高的气节。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也吃光了,打算向自己的老部下求救,如何突围求救却没有办法。荀灌当时十三岁,于是率领好几十名勇士,晚上出城突围。敌人追赶得很急,荀灌督促激励官兵,一边交战一边前进,终于得到了救兵的救援。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分散逃走,这是荀灌的功劳。
17. 从前 那,那个 有的人 代词,指愚人 18.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19.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20.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解析】17.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
“昔有愚人入京选”意思是:从前有个愚人到京城参加考选。“昔”:从前。
“其人曰”意思是:这个愚人说。“其”那,那个。
“或问其故”意思是:有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什么缘故。“或”:有的人;“其”代词,指愚人。
18.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子意思是:皮口袋的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贼能用什么东西来打开皮口袋上的锁呢?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题干要求和文言文内容,从文中“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可知,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中的愚人皮袋被偷走,自以为聪明,以为小偷得不到袋子里的东西,真是愚不可及。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点睛】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进京城选官,(他的)皮袋被人偷走了.他说:“小偷虽然偷走了我的皮袋,但他永远不能得到我袋子里的东西。”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皮袋的钥匙还系在我的衣带上,那小偷拿什么打开它呢?”
21. B A 22.A 23. 匡衡 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解析】21.本题考查字或句子的意思。
(1)先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来理解字的意思。“邻居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到,及。故选:B。
(2)结合参考译文可知,“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的意思: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故选:A。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节奏划分。
A.“匡衡勤学而无烛”的意思是: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故:“匡衡/勤学/而无烛”停顿正确。
B.“衡乃穿壁引其光”的意思是: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停顿应为“衡/乃穿壁/引其光”故停顿不正确。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的意思是: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停顿应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故停顿错误。
2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结合译文可知,短文的主人公是匡衡,“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如:夜以继日。
【点睛】参考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24. 夸父逐日 羿射九日 25. 奔跑。 丢弃。 太阳。 用箭射。 26. B 原文说“皆为民害”,后被后羿一一消灭,解百姓与危难,故这些事物是用来祸害老百姓的。 27.①都是古代神话故事 ②都有征服太阳的情节。
【解析】24.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可以概括为:夸父逐日;结合“十日并出”“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可以概括为:羿射九日。
2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夸父与太阳赛跑。逐:奔跑。②句意为:丢弃他的手杖。弃:丢弃。③句意为: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日:太阳。④句意为: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缴:用箭射。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的意思是: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可知: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来祸害老百姓的事物。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
2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与掌握。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他们都有其共同特点,都是古代神话故事,都有征服太阳的情节。即坚持不懈,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点睛】参考译文:
【甲】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乙】等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