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专题04 现代文阅读 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专用】专题04 现代文阅读 语文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1 11: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专用 专题04 现代文阅读 小升初真题汇编专项演练
(2023·浙江温州·统考小升初真题)◎行走温州:古韵遗风,时光印记。走进温州特色古建筑,欣赏建筑之美,开展研学之旅。
游学温州特色古建筑
建筑一:___①_是洞头特有的建筑形式。由于地处沿海,这里时常受台风影响,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居民以花岗岩为石材,垒墙构筑,远看外墙如同“老虎”斑纹。建筑屋顶用青瓦覆盖,有趣的是,每隔一定距离,屋顶青瓦上就需用砖头大小的石头压着,防止瓦片被海风甚至台风刮掉。
建筑二:___②__位于瓯江孤屿上,分为东西二塔。根据现场考证,建筑古朴庄重,且二塔的外形、结构很相似:从外形上看,平面都是六角形:从结构上看,二者腰檐均较薄,且各层没有平座和栏杆。史料记载,自宋代开始至清光绪年间,双塔高耸孤屿,塔顶夜灯高照,是船只来往温州港的重要“导航”。
建筑三:___③__位于瓯海区泽雅镇,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这里有古民居建筑20多座,全部为二层楼屋,建筑风格可归入江南清代民居形式.颇具地方特色。一条小溪从村前穿过,小溪两岸遍布水碓作坊,纸槽27座,腌塘39个,保留了较完整的纸文化村落形态。
建筑四:___④__位于龙湾区,是明代英桥王氏先人为抵御倭寇而建。城墙高约八米,周长两千米左右,十分坚固,易守难攻。堡内民居以水为中心,依山临河,青砖门台,尽显江南风情。建筑讲究聚落意识,有独特的防御功能:平时居民拓荒耕作,外敌来侵时,踞城抵抗,有抗敌与生息相统一的军事战略特色。
1.【选配建筑】给以上四段文字选择合适的配图,填写在横线上。
2.【盘点建筑】建筑的特点和作用有什么关系呢 请结合选段内容,盘点以下图表。
序号 建筑一 建筑二 建筑三 建筑四
建筑 特点 高耸孤屿 古朴庄重 清代风格 遍布作坊
作用 防御台风 生产造纸 防御外敌
通过梳理,我发现这些建筑的特点和作用总是
A.毫不相干 B.难以取舍 C.不分彼此 D.息息相关
3.【宣传文案】小使者为石屋古建筑设计了宣传语,其中恰当的一项是( )
A.古堡的·邻里亲·江南风·水乡情。 B.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
C.千年纸山,寻找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D.临海而居,将星辰大海拥入怀中。
4.【特色体验】宾客们对这四种特色建筑叹为观止,请你根据其中一位宾客的要求,为他推荐合适的建筑参观,并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2023·浙江温州·统考小升初真题)◎品味温州:铭记山海,感恩馈赠。天地万物汲取灵感,精心烹制别具一格的“温州味道”。
(三)麦麦酒
①旧时,温州龙湾一带,女儿生完孩子后娘家人上门探望,必会携一坛清香四溢的麦麦酒。当地称豆类为“麦麦”,麦麦酒的叫法就一直沿用下来。麦麦酒俗称“月子酒”“妈妈酒”。
②麦麦酒历史悠久。据《横山郑氏宗谱》记载:“白水郑氏于清嘉庆年间,采撷世代相传制酒技艺,建立制酒作坊。”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承,麦麦酒作为民间制酒工艺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其酿造技艺已经是浙江省非遗项目。
③麦麦酒的制作,是独具匠心的创造。原料要用到五到十年的老黄酒。一坛细盐入锅,按压紧实,空陶罐放置于上。随后的烹煮,盐既能均匀导热,也能贡献出自己的独有风味。黄酒陈酿入陶罐,柴火燃起,暖意融融。当归、陈皮、北枣、姜末和红糖依次加入,文火之上慢慢煨煮。待罐内黄酒翻滚、酒气蒸腾,再添炒熟的黑豆增加风味。最后,静候降温加入枸杞,麦麦酒的调制才算完成。
④妈妈给月子里的女儿送麦麦酒,成了温州龙湾传统的诞生习俗。麦麦酒滋补温润,能补充营养,有助产后恢复。麦麦酒坛大口四耳,并有酒嘴,口扎红布,系上万年青,寓意多子多福……酝酿母爱传承和美好愿望于一坛醇酒之中,一代人的爱也在这浓浓甜甜的酒味中传递着。
⑤如今,每逢节庆,麦麦酒的醇香还会给龙湾人的家宴送来暖意。麦麦酒如爱的源泉,成为了每个温州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四)民间佳酿—“麦”相承
①温州龙湾乡土老字号“郑家因”在清嘉庆六年建立酒坊,主营麦麦酒,兴盛200余年。1997年,第七代传承人郑振晓回村继承祖传酒坊。他开始潜心改造酒坊,重拾制酒家什,重新钻研制酒……郑振晓夫妻恪守“一壶酒,交心几代人”的祖训,酿造良心酒,在烟熏火燎的作坊中奉献匠心之品。20余年的努力,让一个濒临消亡的传统非遗绽放现代魅力,成为乡土非遗示范的“金名片”。
②现在,他筹办的郑家园“妈妈酒”文化博物馆以麦麦酒文化为核心,全方位展示了麦麦酒工艺、郑家园传承历史和当地生育习俗文化,融文化展示和互动体验为一体,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实践基地、文旅胜地。
③回归乡土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郑家因麦麦酒以一“麦”相承的初心,酿出了更美的醇香。
5.选文(三)围绕麦麦酒写了哪些内容 请完成下列图表。
6.一方乡土,一地民俗。结合选文(三)(四),麦麦酒有可能陈列在温州龙湾白水民俗博物馆的( )展馆。(多选)
A.百工商重倌 旧时龙湾,街市繁荣,百货经营闻名,老字号众多,商业发展欣欣向荣。
B.婚庆礼俗馆 古人重婚姻,龙湾旧时婚庆,礼节繁琐,有完备的礼仪流程。
C.祭祀礼俗馆 龙湾氏族皆为四方移民,注重家族观念,有尊亲睦族的文化传统。
D.生活习俗馆 衣食住行反映风土人情,独特的生活习俗诉说着时代的发展变迁。
7.在“喜迎亚运·魅力非遗”宣传活动中,小使者们对是否需要传承非遗产生了分歧。请结合以下材料及选文(三)(四),选择你的观点(打“ ”),写出理由。
我的观点是非遗(需要/不需要)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浙江·统考小升初真题)材料阅读
【材料一】
①过去,我们总以为人工智能是在复制人的思维方式,也有人觉得它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离我们十分遥远。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很多领域已经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比如网上购物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人脸识别门禁、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等等。
②人工智能按其智能程度可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种形态。弱人工智能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例如我们叫它打招呼,它就会向我们挥手,哪怕存在危险,依然会挥手。强人工智能则能自己去推理问题,独立去解决问题。再以挥手为例,强人工智能会对“挥手”这个命令进行判断,如果上面有根电线,强人工智能知道一旦挥手自己就要完蛋,所以它就不挥手或者在安全的范围挥手。目前,我们距离强人工智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材料二】
①怎样让电脑认出一只猫?
②第一代人工智能的方法是告诉电脑一大堆的“如果”“那么”。如果身上有花纹,那么就是一只猫;如果身上有爪子,那么就是一只猫;如果有胡子,就是一只猫;如果会捕老鼠,就是一只猫……当所有条件都符合时,电脑就能认出猫来。
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你只要输入100万张甚至更多猫的图片,告诉电脑:这里面有猫,你去认吧!电脑就会根据所给的图片,自行归纳出猫的特征,并准确地认出猫来。给的图片越多,答案越准确。
【材料三】
人工智能是21世纪引领世界未来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风向标,它渗透在各行各业中(如下图)。
8.阅读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上“√”,错的画上“×”。
(1)人工智能就是复制人的思维方式。( )
(2)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根据命令完成相应的任务。( )
(3)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受人工智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教育的影响相对较少。( )
(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对我国各行业的渗透逐年增加。( )
9.如果想让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医生准确地诊断病情,就需要( )
A.引进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 B.提供100万张甚至更多猫的图片
C.输入大量的病例诊断资料 D.为电脑医生配一位有经验的助手
10.人工智能(AI)是当前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六年级的同学围绕着“人工智能与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场辩论。对这个话题,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述。
11.(2023·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
华强
①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搭载载人飞船、总重为487吨的火箭,随着一声令下,火箭尾部8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发出巨大的轰鸣,在耀眼的火光中升空。一时间,古老的大漠为之颤抖。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②杨利伟乘坐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飞船升空时非常平稳,火箭逐步加速,杨利伟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向地面报告:“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怕的共振时间持续了26秒,此后慢慢减轻。杨利伟从可怕的共振中解脱出来以后,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飞船继续飞行以后,杨利伟突然感到身体似乎要飘起来,他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了。他还没来得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③飞船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高速飞行,在杨利伟的眼里,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黑白交替之间,无比奇妙。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④杨利伟绕地球14圈以后,于10月16日4时31分接到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返航命令。载人航天,升空固然不易,落地却更加困难。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证明,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人类自从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有22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11人是在返回着陆过程中牺牲的。
⑤杨利伟心里默诵着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着地要领。5时58分,飞船减速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杨利伟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飞船急剧减速,与大气摩擦产生了1600——1800℃的高温,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杨利伟看到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原来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剥落的过程惊心动魄。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了:飞船右舷窗出现无数裂纹,右舷窗大约裂到一半的时候,左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杨利伟心里猛地一惊:航天器要解体了!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杨利伟抱着拼死一搏的信念,没有惊慌失措,按部就班进行规范操作。这时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经历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
⑥杨利伟成为民族英雄。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绕地球14圈,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这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摘自网络,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②~③自然段,摘抄关键词句完成下表,并填空。
飞行过程 飞船情况 身体感觉
升空时 逐步加速 压力在渐渐增加,身体感受良好
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
继续飞行 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轨道 似乎要飘起来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
绕着地球高速飞行 /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个自然段按照飞行过程,详写了 。呼应了文章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 、 ”。
(3)第⑤自然段详写了杨利伟返回着陆场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的惊心动魄”: 、 、近4G的过载挤压。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 ,反复品读相关语句,你感受到 。
(4)读第三部分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3·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还容易滋生事端,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2010年法国教育法规定,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禁止学生上课时间使用手机。2021年初,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材料二
某社会调查小组在光明小学做了个调查统计,具体数据见下图:
材料三
光明小学张校长认为,学生手机的管理,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一刀切”。校园里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下面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城市学生都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
B.使用手机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最大。
C.我国没有明确出台过任何关于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
D.“适得其反”在这里指学生遵守规定,不带手机进学校。
(2)材料一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的意思。
(3)材料二的这份图表,从查答案作弊、影响视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可见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4)请结合以上材料,提出两点解决校园里学生手机管理问题的建议。
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浙江温州·统考小升初真题)◎好学温州:喜迎亚运,阅享共富。打卡“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参加“世界经典名著冒险特辑阅读活动”。
(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A.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165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在这根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
②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B.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二)格列佛游记(梗概)
①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不幸遇上海难,漂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入侵利立浦特,格列佛把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国王很不高兴。这时,王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撒尿把火扑灭,却惹恼了王后。小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于是他逃往敌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②不久,格列佛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但他住的箱子意外掉进海里,被一艘船发现。获救后,格列佛乘船回到英国。
③一段时间后,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途中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逃到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飞岛上住着国王和贵族,百姓则住在其它三座海岛:巴尔尼巴比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全部是些荒诞的课题:巫人岛上的总督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拉格耐格王国有一种长生不老人。离开飞岛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④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放逐到“慧骃国”。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在他们的美德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下。然而“慧骃国”通过决议要消灭“耶胡”——马所圈养的牲畜。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打道回府。
13.【借助梗概】冒险的旅途总有精彩奇遇。请结合选文(二),完成航海历险图。
14.【人物评价】冒险的人物总是熠熠生辉。联系选文,完成读书交流会上的对话。
15.【对比联读】冒险的故事总有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两篇小说都以故事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作为题目。
B.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历经冒险之旅,最终重返故乡。
C.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流落荒岛,开启了漫长的孤独求生之旅。
D.两篇小说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复杂的内涵,使阅读充满乐趣。
16.【小文学家评书】一则好书评能激起他人阅读的兴趣。请你仔细阅读《老人与海》的书评,为下列一本名著或你喜欢的冒险书籍写一则书评。
(2023·浙江·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
【梗概】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而在归程中,他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即使奋斗到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船柄作为武器,他仍顽强地与鲨鱼搏斗。最后,老人精疲力竭地回港时,他所捕到的大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
【节选】
①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②那是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一副好体格。它的背部和剑鱼的一般蓝,肚子是银色的,鱼皮光滑而漂亮。它眼下就在水面下迅速地游着,高耸的脊鳍像刀子般划破水面,一点也不抖动。在它紧闭着的上下颚的双唇里面,八排牙齿全都长得朝里倾斜。它们几乎跟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边都有刀片般锋利的快口。它游得那么快,那么健壮,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它闻到了这新鲜的血腥气,此刻正加快了速度,蓝色的脊鳍划破了水面。
③老人看见它在游来,看出这是条毫无畏惧而坚决为所欲为的鲨鱼。他准备好了鱼叉,系紧了绳子,一面注视着鲨鱼向前游来。绳子短了,缺了他割下用来绑鱼的那一截。
④老人此刻头脑清醒,充满了决心,但并不抱着多少希望。他注视着鲨鱼在逼近,抽空朝那条大鱼望上一眼。我没法阻止它来袭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弄死它。
⑤鲨鱼飞速逼近船艄,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朝前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地方的鱼肉,牙齿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时他用鱼叉朝下猛地扎进鲨鱼的脑袋,正扎在它两眼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笔直通到脑后的那条线的交叉点上。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便直朝它扎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拿起一支好鱼叉向它扎去。他扎它,并不抱着希望,但是带着决心和满腔的恶意。
⑥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出它眼睛里已经没有生气了。老人知道这鲨鱼快死了,但它还是不肯认输。这时,它肚皮朝上,尾巴扑打着,两颚嘎吱作响,像一条快艇般地划破水面。这时绳子给绷紧了,抖了一下,啪地断了。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片刻,老人紧盯着它。然后它慢慢地沉下去了。
⑦“它咬掉了约莫四十磅肉。”老人说出声来。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还有整条绳子。他想,而且现在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其他鲨鱼也会来的。
⑧他不忍心再朝这死鱼看上一眼,因为它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了。鱼挨到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
⑨可是我杀死了这条袭击我的鱼的鲨鱼,他想。而它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登多索鲨。天知道,我见过好些大的哪。
⑩但愿这是一场梦,我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正独自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然而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近一步。丢了四十磅鱼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
他很清楚,等他驶进了海流的中部,会发生什么事。可是眼下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有办法。”他说出声来,“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桨的把子上。”于是他胳肢窝里夹着舵柄,一只脚踩住了帆脚索,就这样干了。“行了。”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没有武器的了。”这时风刮得强劲些了,他顺利地航行着。他只顾盯着鱼的上半身,恢复了一点儿希望。不抱希望才蠢哪,他想。
17.选文来自《老人与海》,从内容可以猜测,节选部分应该来自目录中的( )
A.祝你好运 B.抽筋的左手 C.鲨鱼的第一次袭击 D.匕首改制的长兵器
18.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所向无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所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选文内容,先梳理主要情节,完成①②③三个空格。然后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记录所遇到的“坏处”与“好处”的思考方法,想一想老人是如何思考的,完成④⑤两个空格。
20.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鲨鱼的样子,体现出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从侧面更好地凸显老人的形象。
B.“他扎它,并不抱着希望。”这句话的描写与老人顽强拼搏的形象不符合,所以应删去。
C.大马林鱼是老人历经生死搏斗捕获的,所以当鲨鱼来袭时,他怀着满腔的恶意。
D.大马林鱼是老人引以为豪的作品,还未展示,就被鲨鱼破坏,所以“他感到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
21.读名著时,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中可以品读出性格特点。读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处进行批注。
22.老人与鲨鱼的搏斗过程是选文的高潮,为这部分配上插图,要阅读( )自然段。
A.第④ B.第⑦ C.第⑤ D.第⑥
23.梗概中写道,“老人与鲨鱼搏斗后,精疲力竭地回港时,他所捕到的大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小说结尾老人一无所获,看起来像个失败者。你是怎么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组文阅读。
【语段一】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万岁!”
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选自沈重《狼牙山五壮士》)
【语段二】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接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选自《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有删改)
24.这两个语段都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填一填,画一画。
(1)用小标题概括语段一描写的场面: 。
(2)用横线画出语段二“面”的描写,用波浪线画出“点”的描写。
25.读语段一画线句子,从写作手法和人物品质角度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列对五位壮士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五位壮士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体现了胆量之“壮”。
B.五位壮士最后高呼口号表达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了气节之“壮”。
C.五位壮士都是参加革命的战士,经过训练及多场战争,形成了强壮的体格,体现了身体之“壮”。
D.五位壮士把安全留给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体现了以少抵多英勇抗敌的举动之“壮”。
27.语段二让我们感受到刘姥姥是一位( )的乡下村妇。
A.朴实憨拙 B.阿谀奉承 C.巧舌如簧 D.泼辣自信
28.结合语段二和名著阅读,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选自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
B.刘姥姥在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凤姐和鸳鸯导演的。
C.现在我们常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取笑那些见识浅薄的人。
D.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个丑角,作者对她是讨厌、鄙视的。
29.“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往往用语对称。模仿以下“回目”并补充空缺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刘姥姥大观园卖力表演,众女子秋爽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浙江宁波·统考小升初真题)阅读。
风景
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小区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峰,刚下的小雪为灰秃秃的山顶添了些白色的点缀。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小翠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画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那是初二那年,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图给他。
④再看这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穿上一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已经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那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背包里,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地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咚咚咚!”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门,小翠侧身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了来意,原来是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小翠的心被什么触动了一下,默默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⑧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
⑨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推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会议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制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撤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有删改)
3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怦然心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四幅美好又暖人的画,请简要概括画名和画面内容。
32.文中四次描写这“一高一矮”两个人,细读四处描写,完成练习。
33.阅读文章,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自然风景为“泉市好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景,而人文风景则提升了泉市的温度。
B.“坚强的翅膀”是由小翠创作的,她用心作画,温暖福利院的孩子。
C.文章赞美了泉市好人,他们是温暖的使者,也是希望的使者。
D.文中像“一高一矮”两个人是泉市好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4.小乐读了文章,认为小翠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女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从文中至少找到两处理由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浙江金华·统考小升初真题)现代文
材料一:
①2022年1月正是湖州市德清县草莓大量上市的时节,在雷向镇的一个家庭农场里、农场主沈佳正指导工人修剪苗木,采收草莓。
②时间回到2013年,大学刚毕业的沈佳,没有选择在大城市就业,而是回到了老家农村进行自主创业。一个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农村,从事农业?这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沈佳从小生活在农村,受父亲影响,她对农业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看着种子发芽生长,就像自己在茁壮成长,当我第一次种出果实的时候,兴奋了好几天。”正是带着这样的记忆,23岁的沈佳立志回乡。
③起初,与大多数家庭作坊式的农场经营一样,规模不大,方式简单。全家三口齐上阵,父母负责农事生产,主要对质量安全进行把关,而沈佳则负责开拓市场,吸引客户到农场采摘、参观。
④“只有通过学习技术来发展创新,我们才能改变传统模式对农业的束缚。”这是一位专家下乡指导时说的话,沈佳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之后,农场开始转型 为了解决农场收益“靠天吃饭”的情况,沈佳多次外出学习考茶,为农场引进了肥水滴灌设施,保障果蔬稳定生产。目前农场面积已经拓展到200亩,并建有阳光棚2000平万米、连栋钢管大棚66000平方米。
⑤后来,沈佳在农场推广了葡萄园甲本种西瓜这一模式。这一模式的好处是,种出来的西瓜采形漂亮,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此同时,沈佳还通过改变传统的育苗方式培育出了优良品种的葡萄苗,并利用人工基质代替土壤栽培,实现了草莓无土栽培,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⑥眼下,沈佳将农事生产与乡村体验游结合,将自家的家庭农场发展成为一家集蔬果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垂钓、生态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场,为德清县增加了一处农业休闲、采摘、科普的好去处。
——摘自《学习强国》《浙江德清沈佳:大学生变身“新农人”》有改动
材料二:
①他是以身许国的戍边英雄,曾郑重写下战斗口号:①
②2020年6月,在边防斗争中,年仅19岁的战士陈祥榕壮烈牺牲,中央军委为他追记一等功。
③陈祥榕从小就想去当兵。读初中时,他就曾问过当时的班主任老师,了解参军的条件。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立马报名参军,“②”。他把自己的想法坚定地告诉小叔陈臻宝。
④因打听到新疆的部队能够上前线,他便动了去新疆的心思。从福建到新疆,山高路远,家人都舍不得他去。
⑤“③”陈祥榕几次私底下跟小叔这样说。
⑥参军前有为期一周的集训,当时部队领导说,这要看陈祥榕集训的情况,如能过关,就到新疆去!为此,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绕着县环城路跑步一圈,回到家中吃过早饭,再去集训场地参加训练,不敢有丝毫懈怠。最终,陈祥榕从众多新兵中脱颖而出,他到新疆入伍的事情也就这样敲定了。当年9月,他被派往离家数千公里之外的新疆,成为边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④”。
⑦2020年4月起,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蓄意挑起事端。在日记本上,陈祥榕对一次战斗这样记录:“④”。
⑧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我方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祖国边防线上。
——选自澎湃新闻,有改动
35.阅读材料一,完成练习。
(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主人公沈佳自主创业的历程。
① ② ③ ④
(2)沈佳的事业走向佳境的最重要秘诀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摘录下来,并结
合生活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摘录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阅读材料二,完成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将以下四句话填到正确的横线上。
A.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到前线去。
B.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C.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
D.苦怕什么,去部队不吃苦还要享福?
(2)以下选项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短文着重回忆了陈祥榕一心想要参军,并为奔赴边防线不懈努力的内容。
B.文中的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位甘愿吃苦、献身国防的新时代军人形象。
C.陈祥榕的事迹高度诠释了“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含义。
37.联系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1)选择一位主人公,用一、两句话赞美他(她)。
(2)有同学为这一组材料拟了下列标题,你觉得哪个最好?选择一个写出自己的想法。
A.为他们刷屏 B.这个赞,一定要点 C.爱你们的模样
我选择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①A ②C ③B ④D 2. 垒墙构筑、青瓦盖顶 城墙坚固、依山临河 来往船只的“导航”
D 3.A 4.永昌堡 永昌堡内民居以水为中心,依山临河,青砖门台,尽显江南风情。踞城抵抗,有抗敌与生息相统一的军事战略特色。
【解析】1.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居民以花岗岩为石材,垒墙构筑”、“建筑屋顶用青瓦覆盖”可知建筑一是石屋。
结合“于瓯江孤屿上,分为东西二塔、双塔高耸孤屿,塔顶夜灯高照”可知建筑二是江心双塔。
结合“这里有古民居建筑20多座,全部为二层楼屋,建筑风格可归入江南清代民居形式,颇具地方特色。一条小溪从村前穿过,小溪两岸遍布水硅作坊,纸槽27座,腌塘39个,保留了较完整的纸文化村落形态”可知建筑三是水碓坑村。
结合“堡内民居以水为中心,依山临河,青砖门台,尽显江南风情”可知建筑四是永昌堡民居。
2.考查材料理解与概括。
第一空:结合“垒墙构筑,远看外墙如同‘老虎’斑纹。建筑屋顶用青瓦覆盖,有趣的是,每隔一定距离,屋顶青瓦上就需用砖头大小的石头压着,防止瓦片被海风甚至台风刮掉”可知答案。
第二空:结合“堡内民居以水为中心,依山临河,青砖门台,尽显江南风情”可知答案。
第三空:结合“史料记载,自宋代开始至清光绪年间,双塔高耸孤屿,塔顶夜灯高照,是船只来往温州港的重要‘导航’”可知答案。
结合内容发现,些建筑的特点和作用息息相关的,正是具有了这些点,才被人们加以利用。故选D。
3.本题考查了为本次宣传活动设计宣传语。
结合建筑一“地处沿海”“居民以花岗岩为石材,垒墙构筑”可知,适合“石屋”古建筑的宣传标语是“古堡的·邻里亲·江南风·水乡情。”
B.根据关键词“航标”可知,这是建筑二“江心双塔”的宣传语。
C.根据关键词“纸山”可知,这是建筑三“水碓坑村”的宣传语。
D.根据关键词“临海”可知,这是建筑四“永昌堡民居”的宣传语。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解答本题认真阅读“宾客的参观要求”,从四个建筑中找出最符合条件的一个。根据建筑四的关键语句“依山临”、“尽显江南风情”、“有抗敌与生息相统一的军事战略特色”可知,建筑四“永昌堡民居”最符合要求。
5.①历史悠久 ②习俗寓意 ③麦麦酒的制作方法 ④使读者对麦麦酒更加了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ABD 7.需要
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传承非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让后世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选文中介绍的温州龙湾的麦麦酒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和民俗,传承和弘扬了温州龙湾的文化和历史,让我们知道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选段(三)第②自然段的“据《横山郑氏宗谱》记载:‘白水郑氏于清嘉庆年间,采撷世代相传制酒技艺,建立制酒作坊。’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承,麦麦酒作为民间制酒工艺一直流传下来。”可以概括为:历史悠久。
根据选段(三)第④自然段的“妈妈给月子里的女儿送麦麦酒,成了温州龙湾传统的诞生习俗。麦麦酒滋补温润,能补充营养,有助产后恢复。麦麦酒坛大口四耳,并有酒嘴,口扎红布,系上万年青,寓意多子多福……”可以概话为:习俗寓意。
选段(三)从四个方面个绍了麦麦酒,其中写的最详细的是第③自然段,所用篇幅最大,主要写的是麦麦酒的制作方法。这样写可以更加细致的介绍麦麦酒的制作方法,使读者对麦麦酒更加了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选段(三)第④段“妈妈给月子里的女儿送麦麦酒,成了温州龙湾传统的诞生习俗。”可知,麦麦酒作为温州龙湾的传统民俗之一,与婚庆和生育有着密切关联,可以在婚庆礼俗馆和生活习俗馆中展示,婚庆礼俗馆可以介绍麦麦酒作为新娘子出嫁和产后调养的重要饮品。
由选段(三)第③段的“麦麦酒的制作,是独具匠心的创造。”可知生活习俗馆可以展示麦麦酒的酿造工艺和与当地风俗习惯的联系。
由选段(四)的第①“温州龙湾乡土老字号“郑家因”在清嘉庆六年建立酒坊,主营麦麦酒,兴盛200余年。1997年,第七代传承人郑振晓回村继承祖传酒坊。他开始潜心改造酒坊,重拾制酒家什,重新钻研制酒……郑振晓夫妻恪守“一壶酒,交心几代人”的祖训,酿造良心酒,在烟熏火燎的作坊中奉献匠心之品。20余年的努力,让一个濒临消亡的传统非遗绽放现代魅力,成为乡土非遗示范的“金名片”。”可知百工商重倌可以展示龙湾百年老年,商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故选ABD。
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从国家级非遗立项年度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国家级非遗立项数量逐年增加,非遗项目因无人传承,逐渐消失。面对这样的情况,非遗是否需要传承,把自己的观点建议说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的观点是非遗需要传承,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传承非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传承非遗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比如选文中介绍的温州龙湾的麦麦酒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和民俗,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能传承和弘扬温州龙湾的文化和历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和保护非遗,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8. × ×
√ √ 9.C 10.我认为要一定程度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毫无节制地发展人工智能,一旦失控,遭罪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未来的地球很可能像灾难片中描绘的那样,变成被超人工智能机器人统治的世界。为此,我们要加强研究,把对机器人的控制力牢牢地把握在人类的手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与机器人的和谐相处。
【解析】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1)根据材料一的第①段中的第一句“过去,我们总以为人工智能是在复制人的思维方式,也有人觉得它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离我们十分遥远。”可知,文中是“我们总以为人工智能是在复制人的思维方式”而并不是指“人工智能就是复制人的思维方式”,故题干说法错误。
(2)从材料一中的第②段最后一句“目前,我们距离强人工智能还有一段路要走”,可知我们还没有达到强人工智能的程度,从第二句“弱人工智能并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例如我们叫它打招呼,它就会向我们挥手,哪怕存在危险,依然会挥手。”可知弱人工智能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它能通过我们的命令完成相应任务,故可推出题干说法错误。
(3)阅读柱状图,该柱状图为中国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渗透度,柱子最高的代表渗透度高,影响较高,柱子最低的代表渗透度低,影响较少。从图片中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渗透度较高的为互联网领域,渗透度较低的为教育,那么互联网领域受人工智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教育的影响相对较少,故题干说法正确。
(4)阅读柱状图,蓝柱代表的是2021年的渗透度,深蓝柱代表的是2022年的渗透度。观察柱状图可以发现各行业的深蓝柱都高于蓝柱,说明人工智能在我国各行业的渗透度逐年增加。故题干说法正确。
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根据材料二第③自然举例电脑识猫的事例“现在你只要输入100万张甚至更多猫的图片”“电脑就会根据所给的图片,自行归纳出猫的特征,并准确地认出猫来。给的图片越多,答案越准确。”可推断出,输入大量的病例诊断资料可以让机器人医生得到更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情。故选C。
10.本题考查辩论讨论。
认真阅读所给文字,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作答即可。注意作答时要有理有据。
示例:我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利大于弊。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大量数据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提高工作效率;它可以帮我们处理一些程序化的事情,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火灾、地震等灾害,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11.(1)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之旅。
(2) 火箭与飞船产生共振 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 眼中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无比奇妙 杨利伟的身体感觉 进入太空 杨利伟
(3) 防烧蚀层剥落 航天器解体 航天器解体 飞船着地时的危险和杨利伟面对危险时的从容镇定
(4)不同意,第一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是为了表现载人航天落地的困难,表明了返回地面是最容易出事故的阶段,第二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是为了说明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了杨利伟面对危险情况的从容镇定。因此不能删去。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飞船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杨利伟以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绕地球14圈,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可知文章写的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的太空之旅。
(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个低频振动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杨利伟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甚至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可知飞船情况是火箭和飞船产生共振;身体感觉是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全身肌肉高度紧张;
结合文章飞船第③自然段句子“飞船以90分钟一圈的速度绕着地球高速飞行,在杨利伟的眼里,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黑白交替之间,无比奇妙。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在飞船上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可知身体感觉非常奇妙。
结合表格可知,这两个自然段重点详细地描写了杨利伟的身体感觉和进入太空的状态,和题目中的“进入太空”“杨利伟”相照应。
(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含义。
结合第⑤自然段句子“杨利伟看到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原来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剥落的过程惊心动魄。飞船右舷窗出现无数裂纹,右舷窗大约裂到一半的时候,左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杨利伟心里猛地一惊:航天器要解体了!他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一个防热板出现裂缝,然后就爆炸了。杨利伟抱着拼死一搏的信念,没有惊慌失措,按部就班进行规范操作。这时飞船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感到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似乎要将人挤扁,非常难受。”可知描写了防烧蚀层剥落,航天器解体,近4G的过载挤压。等一系列的惊心动魄的过程。
选择自己觉得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航天器解体,从中我感受到杨利伟的镇定和从容果断。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中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的意义,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否删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如:我认为不能删去,两次写到载人航天出事故的事情更加说明了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危险性及困难程度,突出表现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完成第一次进入太空的航天任务的重要性。
12.(1)B
(2) 举例子 各国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很严格
(3)手机对学生的影响
(4) 规范手机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防止机械地“一刀切”,做到“疏”和“堵”,“管”和“控”相结合。 家长就手机使用问题积极配合学校,与孩子达成共识,让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材料二,根据统计数据图可知,使用手机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最大,占80%。故选B。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材料一,划线句子列举了“美国”“意大利”以及我国对学生使用手机的规定,是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各国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很严格。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材料二,根据图表可知,调查的这五个方面都是手机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材料一和二说明了手机的使用对学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各国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材料三给出了一些建议。根据这些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可提出相关的建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
学生要配合学校管理,原则上不带手机进校园,要科学使用手机。
学校要加强手机使用的引导和教育,规范手机使用的规章制度。
13.①小人国
③遭贼船劫持 ④水手叛变
②冒险号 14.机智顽强 心理描写 乐观积极 AD 15.C 16.《格列佛游记》 这本书以主人公格列佛医生的四次航海冒险经历为线索,用充满想象力的生花妙笔,记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和离奇遭遇,令人大开眼界。
【解析】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片段(二)内容,可以总结出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不幸遇上海难,漂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后来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途中遭贼船劫持,逃到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后,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放逐到“慧骃国”。
根据题干可以词填空为:①处应填写:小人国。②处应填写:“冒险号”。③处应填写:遭贼船劫持。④除应填写:途中水手叛变。
1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①通读两个片段可知,片段(一)中A处句子通过描写鲁滨逊的做法,让我感受到他在逆境中永不放弃,从不堕落,勇于创造,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品质。
片段(二)中B处句子是心理描写,反映了鲁滨逊热爱生活,面对不幸,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②通读两个片段,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鲁滨逊和格列佛都勇敢,富有探索精神,选项中的孙悟空和尼尔斯比较切合题干。
故选AD。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C.通读两个片段,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对两篇小说说法不恰当的是: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流落荒岛,开启了漫长的孤独求生之旅。因为小说片段(二)中的主人公没有开启漫长的孤独求生之旅。
故选C。
16.考查口语交际。
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组织答案,如:《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鲁滨逊的人开发一座荒岛的故事,作者借此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冒险进取精神,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劳动热情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阅读此书,可增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力量。
17.C 18. 形容没有可抵挡的对手。 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9. 20.B 21.第⑤段画线句子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叉鲨鱼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沉着冷静、果敢勇敢的老人。
第 段画线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老人的情况并不好,武器缺失、身体疲惫还要面对可能来袭的鲨鱼,但是他依然充满希望,体现了老人的乐观积极。 22.C 23.虽然老人最后并没有带回完整的大马林鱼,看起来似乎是个失败者,但他在这过程中不断奋斗拼搏,积极乐观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所以他依然是一个英雄。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合选文的内容第①段“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可知是第一次遇见了鲨鱼的袭击,本文节选的就是老人与一条鲨生死搏斗的精彩片段,故可猜测节选部分应该来自目录中的鲨鱼的第一次袭击。故选C。
18.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
要理解词语的本义与文中义。
“所向无敌”形容军力强大,势不可当。在节选的第②自然段“它游得那么快,那么健壮,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指灰鲭鲨游得快,长得壮健,高耸的脊鳍像刀子,武器齐备,势不可当。
“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在节选的第③自然段“老人看见它在游来,看出这是条毫无畏惧而坚决为所欲为的鲨鱼。”,指灰鲭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筛选。
第①空:结合第④段“我没法阻止它来袭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弄死它”可知鲨鱼来袭,老人准备弄死它。
第②空:结合第⑤段“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便直朝它扎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拿起一支好鱼叉向它扎去”可知,鲨鱼袭击时,老人奋力拼杀。
第③空:结合第⑩段“然而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想点开心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近一步。丢了四十磅鱼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可知,鲨鱼被杀,老人继续前行。
第④空:结合第⑩段“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近一步。丢了四十磅鱼肉,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可知航行起来会更轻快。
第⑤空:结合第⑦段“它把我的鱼叉也带走了,还有整条绳子”可知鱼叉和绳子都没有了。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正确,用大量笔墨来写鲨鱼的强壮、凶悍,更能从侧面凸显老人的勇敢形象。
B.错误,原句在第⑤段“他扎它,并不抱着希望,但是带着决心和满腔的恶意。”这句话中老人“不抱希望”突出鲨鱼强壮、凶悍,但老人也仍要和它斗争到底,这句话刻画了老人敢于斗争的硬汉形象。因此不能删去。
C.正确,从文中梗概“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和第⑤段“他扎它,并不抱着希望,但是带着决心和满腔的恶意。”可知老人以当鲨鱼来袭时,他怀着满腔的恶意。
D.正确,阅读文章的第⑧段“鱼挨到袭击的时候,他感到就像自己挨到袭击一样。”可知该说法正确。
故选B。
21.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进行批注。
阅读文段,找一处用了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批注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阅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把一支鱼叉向它扎去。”这句话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在与鲨鱼搏斗时的情形,从中体会到了老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合第⑤自然段的内容“鲨鱼飞速逼近船艄,老人看见它张开了嘴,朝前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儿地方的鱼肉,牙齿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露出在水面上,老人听见那条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音。这时他用鱼叉朝下猛地扎进鲨鱼的脑袋,正扎在它两眼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笔直通到脑后的那条线的交叉点上。那儿正是脑子的所在,老人便直朝它扎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拿起一支好鱼叉向它扎去”可知,这一段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的搏斗过程。所以为这部分配上插图,要阅读第⑤自然段的内容,故选C。
2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开放探究。
首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本文的主旨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示例:我认为他是胜利者。虽然他捕到的大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但是他却在与鲨鱼的搏斗后安全回港,他面对鲨鱼时的勇敢和乐观面对困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读者学习的,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他是一个胜利者,是一个英雄。
24.(1)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2)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替他姐妹换衣裳。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 25.这段文字通过对班长马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26.C 27.A 28.D 29.捧腹大笑
【解析】2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1)结合语段一可知出自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课文主要写了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节选语段可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即“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2)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语段二中“面”的描写是:①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大笑起来。②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点”的描写是: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肚子”。
2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人物分析。
阅读句子“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可知,这是对人物正面描写的语句,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班长马宝玉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人物品质。
2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文章《狼牙山五壮士》紧扣题眼“壮”字展开叙述。先写五个人面对超过自己数倍的敌人,接受掩护任务,揭示其胆之“壮”;再写五位壮士把安全留给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体现了以少抵多英勇抗敌的举动之“壮”;接着写诱敌上绝境,揭示壮士们不仅豪壮,而且有智谋;最后写五位壮士高呼口号表达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体现了气节之“壮”。
文章《狼牙山五壮士》并没有详细交代五位壮士的外形和经历,没有体现五位壮士身体之“壮”。
故选C。
2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可知,刘姥姥是一位朴实憨拙、讨人欢心的乡下村妇。
故选A。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出场次数有限。刘姥姥是贾府兴衰荣辱的见证人,作者对她并不是讨厌、鄙视的。
故选D。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语段二重点描写了宴会上众人听刘姥姥的话的反应,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起来。作答此题时围绕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如:《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刘姥姥大观园卖力表演,众女子秋爽斋开怀大笑。
30. 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形容小区的高楼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 看到获奖作品将雕刻进“泉市好人碑林”,情感突然起了波动,内心有所触动。 31.①井下作业画(辛勤的劳动)
②高个子和矮个子冲洗供热管道后,他们露出微笑
③坚强的翅膀(碑上的版画)
④佳佳笔下的小翠在风中静静作画,肩上栖息着白鸽。 32.(1)气恼 (2)恶心 (3)高个子和矮个子忍受恶臭,冲洗管道; (4)兴奋不已 33.B 34.同意。(1)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2)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3)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
【解析】30.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文中指高楼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怦然心动: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刺激,思想情感突然起了波动。也指心跳,突感不安;内心有所触动,产生想做某事的念头。文中指小翠决定参加“泉市好人”画展,为构思立意而心动。
31.本题考查了概括的能力。
根据已知信息定位范围,提炼语言或概括相应文段的内容。
阅读第④~⑥自然段,主要写高个子和矮个子忍受污臭,到井下工作,为群众服务。此幅画可命名:敬业工作图;
阅读⑦~⑧自然段,主要写了高个子和矮个子冲洗供热管道后,他们露出微笑。此幅画可命名:温暖的使者;
阅读第⑨自然段,主要写了佳佳画笔下的小翠在风中静静作画,肩上栖息着白鸽的风景。此幅画可命名:坚强的翅膀。
32.本题考查了人物的情感变化。
由第③段“她继续构思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可知,小翠有些气恼;
由第⑤段“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已经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可知,小翠此时有些恶心;
由第⑦段“原来是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小翠的心被什么触动了一下,默默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可知,触动小翠的是高个子和矮个子忍受恶臭,冲洗管道;
由第⑧段“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可知,小翠此刻是兴奋不已的。
33.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高楼鳞次栉比,远处的群山顶上点缀着白雪。”这样的自然风景为“高个子和矮个子”等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景,而他们忍受污臭,冲洗管道的敬业工作图景则提长了泉市的温度,由此可知该说法正确;
B.由第⑨段“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可知,“坚强的翅膀”的创作者是佳佳,而不是小翠。说法错误;
C.重点品析第⑧自然段,可体会到本文赞美了泉市好人,他们是温暖的使者,也是希望的使者。说法正确;
D.本文主要以文中像“一高一矮”两个人是泉市好人的典型代表,赞美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说法正确。
故选B。
34.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表达观点,再阐明理由。
由第⑨段“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推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颁奖仪式”“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用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撤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可知,小翠身有残疾。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消极,而是积极地发现生活中像“一高一矮这两个人的爱岗敬业”的美景,第热心地去帮助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所以小翠是乐观、坚强的。
35. 经营农场,全家齐上阵 通过学习技术来发展创新 改变农业的传统模式,引进肥水滴灌设施 将农事生产与乡村体验游结合 只有通过学习技术来发展创新,我们才能改变传统模式对农业的束缚。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眼光只放在眼前的农业技术上,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把农业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不断地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 36.(1)B A D C
(2)B 37. 陈祥榕是我们青年人的学习榜样,他志向高远,英勇顽强,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B 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和“明星”,所以应该为他们点赞。
【解析】35.(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取能力。
仔细阅读给出的材料一的内容,抓住每个自然段中开头及中间的几个词语“起初、这之后、后来、眼下”,然后对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话提取概括出来,填入空格出即可。
第②段写了23岁的沈佳立志回乡。第③段写了沈佳全家三口齐上阵,父母负责农事生产,主要对质量安全进行把关,而沈佳则负责开拓市场,吸引客户到农场采摘、参观。第④⑤⑥段具体写了沈佳通过学习技术来发展创新,第④段中“沈佳多次外出学习考茶,为农场引进了肥水滴灌设施,保障果蔬稳定生产。目前农场面积已经拓展到200亩,并建有阳光棚2000平万米、连栋钢管大棚66000平方米。”写了农场转型,引进肥水滴灌设施。第⑤段写了在农场推广了葡萄园甲本种西瓜这一模式。第⑥段写了沈佳将农事生产与乡村体验游结合,将自家的家庭农场发展成为一家集蔬果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垂钓、生态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场、
(2)沈佳的事业走向佳境是因为她牢记专家的指导时说的一句话并运用到了实践中,在文中找出这句话写下来即可。在第④段:只有通过学习技术来发展创新,我们才能改变传统模式对农业的束缚。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沈佳突破原有的家庭作坊,不断创新并取得成果方面去理解,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眼光只放在眼前的农业技术上,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把农业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不断地创新,才能有新的发展。
36.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仔细阅读给出的材料二的内容,结合全文的内容可知第①段中陈祥榕“写下战斗口号”是和爱国有关的,是为祖国去到最艰苦,最遥远的地方去战斗的,故选B;
从材料②③自然段中的“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立马报名参军”,知道后面的内容是他最初的想法,故选A;
结合材料第④自然段里的内容,家人们怕他去吃苦,所以都不远让他去,所以他和小叔说自己的想法是不要怕苦,故选D;
从材料二的第⑥⑦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知道,陈祥榕对一次战斗这样记录是对这次战斗过程的总结语,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B.错误。文章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的。
故选B。
37.本题考查了给文章写标题的能力及表达。
(1)从两位主人公中任意选出一个来赞美,如选大学生沈佳,可以从她由大学生变身“新农人”的创新精神的这一方面去写;选陈祥榕,可以从他舍身为国的崇高志向来写。如:沈佳自主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奉献的精神值得歌颂!
(2)这两则材料里的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如选A“为他们刷屏”,我觉得他们是新一代年轻人奋斗、拼搏、创新、爱国的代表、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要为他们刷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