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亲爱的爸爸妈妈
名校讲坛
1.写作背景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47年前,纳粹在
这座小城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 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
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
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沉重,
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
2.主题解说
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描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
杀的野蛮残酷,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3.重点突破
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正文四个部分是怎样安排的?
提示一:萨特的话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超越国界。
提示二:第一部分写来到坟地的所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闻,第二部分回顾历史,第三部分写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三个部分始终不离这次纪念活动,并且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扩大到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提示三: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全文这样安排,表达了“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这一重大主题。
4.学法点津
例谈病句的修改
(1)前后矛盾
①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
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②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
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思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③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
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他图片”。)
(2)重复啰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
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3)表意不明(歧义)。如: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到底是“他不认识许多人”还是
“许多人不认识他”,可改为“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他”。)
5.拓展延伸
“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公益广告
①停止战争,为了孩子!
②看看孩子脸上那天真的微笑,我们又怎舍得让这份和平与安宁转瞬即逝呢
③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
④不要让橄榄枝从鸽子的嘴里滑落。
⑤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
⑥只有记住战争的痛苦,才能珍惜和平的幸福。
⑦让我们用橄榄枝抹去战争的噩梦。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显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A ,对生命的B ,对死亡的C ,对亲人的
D ,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zhí zhuó( )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yùn lǜ( )中,响彻云宵,响遍山谷。E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3)将下面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横线上。
恐惧 憧憬 呼唤 喜悦
(4)为选文的E处选择一个后续句,将序号填在文中横线上。
①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的是回音
②回音在缭绕不绝的雨中倾泻
③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
④缭绕不绝的回音在雨中倾泻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
(2)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3)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
3.在括号内填写引号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
(1)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
(2)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
(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
4.(龙东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5.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
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
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
评。
6.联系上下文语境,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在对待侵略中国的历史问题上,日本不但不承认,而且还篡改了日本中学教科书中有关的
内容。他们这种无视历史、无视被侵略民族感情的行为,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愤怒。请你根据所给上联,写出下联,来表达中国人民的心声。
上联:八年暴行刻入历史 下联: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班级拟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任务。
(1)“武”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 )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
《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
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
诗(词)句:
小说:
(3)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
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并说说你对这座
雕塑的理解。
你的介绍:
无言的课堂
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
面前是一条地道。越走越深,越走越黑,越走越冷。阴风不知从何处吹来,刺入骨里,
令人从心底发出阵阵颤栗。
这是日本军队的一个秘密工事,建于上一世纪的30年代。在东北的中苏边境,这样的
日军秘密工事共有15处。那年月,他们占领了东北,苦心经营了这批工事,准备进攻苏联。
我们走进的这一个,建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地下,称作“海拉尔军事要塞”。
海拉尔要塞的真实面目,至今仍未全部探明。因为它太大、太深了。罗瑞卿、陈锡联等
我军 高级将领亲临视察,感慨万千。军方专业人士评价说,海拉尔要塞地下工事之完备、
建筑之复杂、规模之庞大、施工质量之高,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一流的军事工程,
称得上是一个“步兵、炮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合成兵种永久性的防御要塞”。
走在这阴暗的千米隧洞里,我犹如跌入历史的死角。经过那些冰凉的洞窟,我触摸到了
战争、阴谋和死亡,还闻到了血腥和狼子呼吸的气息。
我看到每一个房间门口上方,都写着规整的汉字。这些汉字简约、清晰,充溢着古意。
写着“栖”字的,是士兵宿舍;写着“诊”字的,是医务所;有“患”字的,是病房;有“信”
字的,是通讯站;“炊”字下面,是食堂所在;“将”字所标,是将校休息室……
看着这些汉字,我灵魂中有一种莫名的震颤。
这就是那个与我们“同文同种”的民族!这就是那个对我们的历史、书法、饮食和茶艺
充满了敬意和热爱的民族!他们写着汉字,用着汉字,心里想的却是灭绝汉族!
站在这些汉字下面,我似乎来到了一支日本军团的面前。他们强悍而野蛮,好战而阴险,
野心勃勃而又充满心机。如果说,强盗也有宁馨儿,那么,海拉尔要塞就是日军的宁馨儿。
你看,这里暗道无数,机关相连,四通八达;这里屯兵居将,灭火退水,可攻可守;这里设
施齐全,储备充足,久居无虞……
海拉尔要塞和所有日军秘密工事一样,都是在枪口威逼下,中国老百姓用生命去筑就的。
仅此一地,日军就征集了数万名中国劳工。工程延续了4年,中国人的死亡也延续了4年。
每天,都有累死、病死和被打死的劳工,被日军装上汽车,运到海拉尔河北岸的沙地掩埋。
地下工事一天天延伸,沙地尸骨便一天天堆积。工程结束时,日军为了保密,竟将活着的劳
工集中起来,用机枪全部射杀!
在海拉尔河北岸,人们发现有数具尸体的肩胛骨,被铁链穿在一起;还有的尸骨,口形
大张,这明明是活埋前,我们的同胞在挣扎,在怒吼……中国劳工中,只有一个名叫张玉甫
的男子冒死逃出,其余数万青壮年,都活活死在了日军的机枪声中!
“万人坑”,这是海拉尔的“万人坑”。江南有这样的“万人坑”,中原有这样的“万人
坑”,东北也有这样的“万人坑”。日军何其凶残,我同胞的生命,又何其低贱!在异族枪口
下,他们如蚁,如草,顷刻间,数万生灵化为白骨之山!
走在这没有尽头的隧道里,我心里燃烧着一蓬火。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像今天这
样深刻与新鲜。尤难令我消解的是,大海对面,至今有人,拒不承认这段侵略史的存在!这
样的邻居,你能放心么?
好在,这地下的死亡工程可以作证,这海拉尔河北岸的累累白骨可以作证!
走出黑暗的隧道,来到草原的蓝天白云下,我感到有些晕眩。我猛然想到,我们是不是
有些麻木了?开着丰田轿车,用着东芝冰箱,享受着三菱空调,在惬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
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曾被奴役的中国人,很需要上上课,很需要用历史来敲打敲打。
海拉尔,就是这样一个无言的课堂。
文章开头说“七月初,赤日炎炎,我们却裹上了棉大衣”的原因是什么?
10.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于日军的仇恨,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与新鲜。”这句话中加点的“深刻”和“新
鲜”分别指什么?
13.读了本文,你对题目“无言的课堂”有何认识?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执著 韵律 (2)显—现 宵—霄 (3)憧憬 喜悦 恐惧 呼唤 (4)③
(1)表示对死难者的敬意。(2)指“我”的头脑瞬间变得不清晰了。(3)指纳粹的残酷,
被屠杀的无辜者人数之多,内心的沉重等。
3.(1)C (2)A (3)B
4. D(解析:A项重复,把“大约”或“左右”删除;B项两面对一面,应把“否”字去掉;C项是语序不当,把“完善”与“建立”互换位置。)
5.B
6.(1)人对犯了过错的人是宽容的,往往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但历史上血淋淋的事实不
应该忘记,因为这种忘记是对当今和平的一种漠视。
(2)对纳粹残杀这个小城7 000多人感到痛苦,心情沉重。但作者赞美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所以说记忆又是美丽的。
一朝篡改激怒民众
(1)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意思相近即可)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三国演义》,诸葛亮或赤壁之战。
(3)内容提示:它是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雕像,名为“打结的手枪”。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枪管扭曲打结的手枪。寓意: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烘托海拉尔军事工地的阴冷,为下文写海拉尔的历史作铺垫。
走进海拉尔军事要塞就使人想起那段被人遗忘的战争年代的历史。
运用排比强烈地表达了对凶残日军的痛恨,对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
“深刻”指“万人坑”惨状历历在目,日军的罪行就在眼前,使“我”深刻地了解了日
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新鲜”指“我”在这里对日军的罪恶行径有了新的了解,思想意识进一步升华。
13.作者把“海拉尔军事要塞”比作无言的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海拉尔要塞能够告诫那些正处于享受和惬意中的中国人,记住历史,勿忘国耻,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这正是他们人生中必需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