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宁津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8 16: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 级 高二 学 科 历史 版 本 岳麓版
内容标题 孔子与老子
编稿老师 高燕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孔子与老子
二. 学习目标
1. 孔子的地位: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识记)
2. 孔子思想的内容。(重点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孔子的思想。(灵活运用)
4. 老子的地位: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识记)
5. 老子思想的内容。(理解掌握)
6. 评价老子的思想。(灵活运用)
三.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和“礼”。(重点)
(1)“仁”的含义:孔子提出“仁”,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者爱人”,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善关系,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2)“礼”的含义:孔子追求的“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克己复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3)两者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知识点二:孔子的政治主张提出的背景,在当时的作用和后来的发展,以及对当今现实的借鉴意义。(难点)
(1)背景:春秋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社会动荡。 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2)当时的作用: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他的思想是保守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不可能得以实施。
(3)在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代不断创新改造,从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现实意义: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理论,对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对国家或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德治”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教育为先、利民富民、取信于民、举贤用贤、身正令行的主张以及反对暴政,反对苛政的思想。孔子的“德治”就是主张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和认识水平,实行自律化的管理,以达到社会的治理。“德治”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知识点三:孔子的天命思想。
在春秋时期,由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比较低,所以鬼神迷信思想非常盛行,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对天道鬼神敬而远之,那么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世界观明显具有务实的特点。
知识点四:孔子的教育成就。
第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
第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第三,整理文学典籍,继承传播文化 。
知识点五:老子的哲学思想。(重点)
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1)“道”的思想。在老子看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有人认为,老子所说的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立存在的最高原理。有人认为,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是物质的。因此,关于老子思想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难以下定论。)
(2)辩证思想是老子思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华部分。老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认为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消极性。
知识点六:老子思想的消极影响。
老子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无事取天下”,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他还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老子的无为思想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
中学生如果持这种态度,就会消磨自己的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使学习失去动力;工作人员持有“无为”的思想,就会导致工作不思进取,出现“不作为”的错误倾向;农民中存在的“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等等(可自由发挥)。
知识点七:老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难点)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八:规律探寻:老子和孔子思想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当推老子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的影响最深最广最大。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学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形成了儒道两家的不同传统,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大体说来,孔子开创的儒家的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观,以人文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投身社会事业;老子开创的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
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儒道两家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人生道路便有了不同的设计。儒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持乐观的态度,为士人君子设计了一条进取型的人生道路。在儒家看来,个人的价值必须置于社会群体中才可以实现,人生只有投身于社会事业才有意义,他们主张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应为之奋斗的目标,个人应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道家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则持有一种谨慎、冷静的态度,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文明的进步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对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有充分地估计,对人类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和对人性本身的扭曲与伤害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老子及早就提出了自然主义的原则,力图用回归自然的方法来避免、克服。老子的这一思想是深刻的。在老子看来,人性的纯真永远应该是人生进取的出发点,社会发展和人生进取都不应以丧失自然和谐和纯真之性为代价。
儒道两家对待人生,可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道两家各有特色,和而不同。中国知识分子在顺境中多以儒家为指导,建功立业,锐意进取,立人达人;在困境和逆境中则多以道家为调适,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儒道互补构成了一种完整的、艺术的人生观。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2. (02年上海卷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3. (02年天津卷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4.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5. 下列对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 他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6. 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 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 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7.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的本原 B. 抽象的概念
C. 具体的物质 D. 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8. 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 礼貌 B. 礼器
C. 法律 D.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9. 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
C. 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10. 如图为《孔子讲学图》,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11. 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A. “无为而治” B. “守静”
C. “忠恕”之道 D. “天法道,道法自然”
12. 《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 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思想
C. “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13. 关于老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反对天命论
B. 其哲学思想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C. 将“道”具体化
D.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索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二、非选择题
14. (04上海28)2004年4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试题答案】
1. A 2. A 3. B 4. B 5. C 6. D 7. C 8. D 9. C 10. A
11. C 12. A 13. C
14.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的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