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高二 学 科 历史 版 本 岳麓版
内容标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编稿老师 高燕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二. 学习目标:
1.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识记)
2.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主张。(重点理解掌握)
3.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理解)
4.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理解)
5. 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灵活运用)
三.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难点)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知识点二、孟子、荀子与儒家(重点)
(一)孟子
主张:1、仁政学说
2、性善论
3、人的修养和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爱民
地位:1、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2、被称为“亚圣”,《孟子》于南宋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被当作儒家经典
(二)荀子:
主张:1、天人关系理论:“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
3、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地位:1、很长时间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异端
2、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有深远影响
知识点三、墨子与墨家(重点)
墨子
主张:
1、兼爱,非攻
2、尚贤,尚同
3、提倡节力,节用,节葬
4、上天和鬼神都存在
地位:
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2、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此后逐渐衰落
3、墨家学派组织严密,成员为墨者,领导为巨子,墨子是第一个巨子
知识点四、庄子与道家(重点)
庄子
主张:]
1、相对主义的“齐物论”
2、逍遥的人生态度
3、天与人不相胜
地位:在思想、文学和美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点五、韩非与法家(重点)
韩非
主张:
1、主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改革
地位:适应了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六、孙膑与兵家
孙膑
主张:
1、要懂得战争的规律
2、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
3、重视人的作用
地位:他的军事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七、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难点)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 民贵君轻 B. 人应互爱互利
C. 反对掠夺战争 D.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2、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
A. 墨子 B. 孟子 C. 商鞅 D. 荀子
3、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4、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 制天命而用之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5、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6、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 孙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7、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观点相反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与荀子 B. 墨子与韩非子
C. 墨子与荀子 D. 庄子与荀子
8、法律问题是诸子百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B. “德刑并用,以德去刑”
C.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D. “以天为法”、“循法而行”
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④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 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10、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 法家思想倍受统治者推崇 D. 兵家思想最受欢迎
11、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 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 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
C. 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 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
12、“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但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 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 请荀子代言“给我规则,我就能掌握一切”
C. 请墨子代言“极致奢华,帝王般的享受”
D. 请韩非子代言“学法用法,利在千秋”
二、非选择题:
13、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予而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引自《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一一引自《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14、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各自的着眼点是什么?当时各国为什么没有采用儒家思想,而纷纷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并获得成功?
【试题答案】
1、A 2、C 3、C 4、B 5、C 6、B
7、D 8、B 9、D 10、C 11、C 12、C
13、(1)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2)维护奴隶制度。
(3)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孔子重“德”,反对苛刻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
认识: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14、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仁政”,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孟子思想着眼于他的民本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民贵君轻”思想,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而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统治方法。应根据时代的需要推行“法治”,实现富国强兵。
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大国长期争霸,实力与强有力的政权决定国家的存亡。孟子的主张虽然有利于统治,但难以解决社会变革、国家统一的问题。而法家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所以都采用法家思想进行改革,富国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