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苏州园林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苏州园林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8 22: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苏州园林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2.主题解说
课文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对其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赞美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高超。
3.重点突破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提示一: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提示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园林的特征: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③花草树木的映衬具有图画美。④近景远景的层次具有景致美。⑤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⑥门和窗具有高度的图案美。⑦极少用彩绘,却具有独特的色彩美。
4.难点攻克
(1)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想想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提示: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建筑物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采用逻辑顺序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介绍说明。
(2)这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文中还穿插了许多描写句和议论句?
提示一:课文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写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这样使文章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提示二:本文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景物如登高鸟瞰,像中国画透视画法那样,一应园内景物,大至假山池沼、亭台廊墙,小至阶边丛草、门窗图案,都可一一摄入镜头,语言简洁、生动,赏心悦目地表现出景物的形象,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提示三:文章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又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使人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5.结构图解
使眼
游前 亭子回廊不对称(自然
览总 之趣)
者是 四个 假山配花木、活水配桥
无一 讲究 梁 (自然美)
论幅 高低俯仰生姿(映衬美)
站完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
在美 次美)
哪的 角落——图画美
个图 不忽略 色彩——淡雅美
点画 门窗——图案美

总说 分析
6.学法点津
平实说明就是客观的说明事物,不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生动说明就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说明,使读者有更生动的了解,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典型例题】请结合课文内容,各举一例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并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平实说明:“我国的建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这个句子属于平实说明,它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也没有运用描述性的形容词。
生动说明:“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个句子属于生动说明,从表达方式看,它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从修辞手法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技法点睛】辨别平实说明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说明,首先,从表达方式看,生动说明除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的表达方式。而平实说明主要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
其次,从修辞手法看,生动说明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也常使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平实说明一般不用修辞手法。
再次,从选择词语看,生动说明常大量使用描述性的形容词,而平实说明较少用此类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
对称( ) 相间( ) 镂空( ) 丘壑( )
重峦叠zhàng( ) 自出心cái( ) 翻了一fān( ) 斟zhuó(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干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3.(庆阳中考)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惊讶地叫道。
B.在山巅,我写云海、松涛;在海边,我写浪花、礁石;在田野,我写春光、秋月。真可谓“近水远山皆有情”。
C.《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苏轼写的一首题画诗。
D.座谈时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音乐相声、男女相声的看法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6.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
材料一: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 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 000至7 000年前。
材料二: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经济总量为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
7.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
阅读课文第一至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8.阅读一、二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9.“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0.第四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12.认真阅读第六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乔家大院
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内,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地位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13.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整体呈_________________,整个大院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__地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6.请你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17.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 ( http: / / www.21cnjy.com )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一定的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18.苏州园林历史文化悠久,建筑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独特,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推崇。同学们,在你的身边,一样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有的虽名不见经传,但同样吸引了当地的游客,你能用导游词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处吗?
【参考答案】
chèn jiàn lòu hè 嶂 裁 番 酌
2.D(解析:“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3.D(解析:D项为陈述句,句末应为句号。)
4.(1)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2)“近”或“多”(3)榜样标本
5.(1)作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
6.示例: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
7.(1)示例: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林扬四方。(2)①实地考察苏州园林;②采访苏州园林的设计者;③阅读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紧扣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8.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9.不能。“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
10.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11.(1)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苏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2)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12.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3.城堡式建筑群 “囍”字形 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14.打比方 生动而形象 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15.提示并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
16.一个“仅”字,强调了乔家大院距东观镇之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示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18.【例文】
亲爱的游客你们好,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八达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城,它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称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将长城修筑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听: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被叫作“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这里,您一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您马上也要成为好汉了!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大家满意,伴大家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