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诗四首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幼年即通音律,善属文。张九龄执政,被任为右拾遗,曾出使塞上,后定居长安郊外的山林优胜处,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著有《王右丞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莲居士。性格倜傥不羁,喜游名山大川,游踪遍四方,名重一时,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弃官而去。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集》。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2.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
仍怜故乡水(古义:爱;今义:可怜。)
(2)一词多义
【长】道狭草木长(读作zhǎng,动词,生长);长河落日圆(读作cháng,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
3.主题解说
《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从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登岳阳楼(其一)》:诗人登岳阳楼而凭栏“吊古”,勾起了满腹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4.重点突破
诗歌的特色之一就是画面感极强,本课中的四首诗哪些诗句有画面感?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描绘了一幅早出晚归的辛苦劳作图。早晨身披星光,去清除豆田里的“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晚上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这辛苦的劳作使诗人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提示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圆”描绘的是西北高原上的一幅黄昏夕照图。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时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提示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楼”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是白昼眺望所见。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结构图解
题目 诗歌内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归园田居 南山种豆 田间劳动 种豆归途 归隐意愿
使至塞上 出使边塞 出塞感受 塞外风光 偶遇骑兵
渡荆门送别 远渡地点 描写远景 细绘近景 思乡情深
登岳阳楼 名楼夕照 登楼远眺 身世感慨 感怀家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草盛( ) 荒秽( ) 草木长( ) 燕然( )
候骑( ) 鸡豚( ) 萧关( ) 征蓬(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晨兴理荒秽( ) (2)带月荷锄归( )
(3)三年多难更凭危( ) (4)但使愿无违( )( )
(5)使至塞上( ) (6)单车欲问边( )
(7)徙倚湖山欲暮时( ) (8)仍怜故乡水( )
3.按提示默写诗句。
(1)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中,以近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呼的方式,发出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的诗句是: , 。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对偶句,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 , 。
(3)《归园田居(其三)》中写作者对田间劳动感到惬意,认为符合自己心愿的句子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4.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学校举办“中学生MV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赛,李刚同学打算围绕本课的四首诗进行构思,具体是将下面表格中的四句名句拍摄成MV,需要你配合做画面解说,请你仿照示例准备解说词。
名句 画面解说(MV)
带月荷锄归 一轮圆月悬挂天空,天空澄澈明净,一位老农模样、儒雅之至的人面露笑意,扛锄归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6.(孝感中考)综合性学习。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3)仿照画波浪线句子续写。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__________________
(一)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表现,例如:
9.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本诗首联交代了 和 。
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句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 ”“ ”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
1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
14.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以内)。
15. (南宁中考)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去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6.诗歌以“________”和“________”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一) (随州中考)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8.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1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资阳中考)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20.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B.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C.“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D.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1.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
文言文对照翻译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 南山 下,草 盛 豆 苗 稀 。
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旺盛而豆苗却很稀少。
晨 兴 理 荒秽(huì),带 月 荷(hè)锄 归。
早晨起来就到田地清除杂草,一直到月亮升起来才扛着锄头回家。
道 狭 草 木长(zhǎng),夕露 沾 我衣。
田间小道很狭窄,两旁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衣 沾 不足 惜, 但使 愿 无违。
衣服被打湿并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实词]南山:指庐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盛:茂盛。稀:稀少。兴:起。理:清除。秽:野草。荷:扛着。长:丛生。露:露水。沾:沾湿,打湿。惜:惋惜,可惜。愿: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虚词]足:值得。但:只,只要。
[句式]种豆南山下:省略介词,应为“种豆(于)南山下”。
使至塞上
王维
单 车 欲 问 边,属国 过 居延。
我只身轻车简从,到边疆去慰问、察看,途中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 出 汉塞, 归雁 入 胡天。
感觉自己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又像展翅北飞的归雁,飞进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大漠 孤烟 直, 长河 落日 圆。
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一缕青烟,孤然直立,黄河边上如镶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
萧关 逢 候骑, 都护 在 燕(yān)然。
在萧关遇上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说)前敌统帅正在燕然的边防前线。
[实词]单车:一辆车,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征蓬:飘飞的蓬草。塞:边境上险要的地方。胡:对周边异族的蔑称。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长河:黄河。萧关:古关名,在现在宁夏固原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杭爱山的古名,在今蒙古国境内,这里指边防前线。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 远 荆门 外, 来 从 楚国游。
我驾舟远渡荆门山之外,到那古时的楚国之地游历。
山 随 平野 尽, 江 入 大荒流。
高山渐渐隐去,现出平原,江水一片,好像全都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 下 飞天镜, 云 生 结海楼。
明月映入江中,宛如空中飞下的明镜,天上的云彩凝聚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
仍 怜 故乡 水, 万里 送 行舟。
更应怜爱我的故乡的江水,(它)情意深深,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实词]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楚国:楚地。指今湖北省及其周围。春秋战国时这里是楚国的地盘。平野:平原。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结:凝聚。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怜:爱。一本作“连”。
[虚词]仍:更。
[句式]万里送行舟:省略主语,应为“(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 之东 江水 西, 帘旌 不动 夕阳 迟。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以东,长江以西,放眼望去,楼上的帷幔一动不动,夕阳缓缓下沉。
登 临 吴蜀 横分地, 徙 倚 湖山 欲暮时。
我登上了岳阳楼,这里曾经属于三国时吴蜀争夺之地,我徘徊在这个被暮霭淹没的湖光山色中。
万里 来游 还望远, 三年 多难更凭危。
现在我万里逃难来到这里,登高远望,多灾多难,登楼时感慨万千。
白头 吊 古 风霜里, 老木 沧波 无限悲。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实词]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横分:这里指瓜分。徙倚:
徘徊。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
着。危,指高处。
【参考答案】
shèng huì zhǎng yān jì tún xiāo péng
2.(1)清除(2)扛着(3)靠着高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4)只违背(5)出使(6)慰问(7)徘徊(8)爱3.(1)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衣沾不足惜但使
愿无违(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A
5.带月荷锄归一轮圆月悬挂天空,天空澄澈明净,一位老农模样、儒雅之至的人面露笑意,扛锄归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在浩瀚的沙漠中,一股浓烟孤然直上,在远入天际的黄河尽头,有一轮如镶金般的圆日徐徐而落。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巴山尽头出现在平川,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着旷野奔流。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楼上的帘旌在夕阳迟暮里一动也不动。
6.(1)能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2)甲组好。理由示例:甲
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3)一支曲用音符谱写着生活的苦辣酸甜
7.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8.辛苦而美好的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9.示例:“种豆南山下”,语言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朴素,明白如话,以平淡的口吻写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及自己闲适寡欲的心境。“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
10.出使原因目的地
11.征蓬归雁汉塞胡天
12.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的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13.地点目的
14.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沿着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15.C
16.夕阳迟欲暮时
17.B
18.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19.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20.D
21.“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