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聊城期末)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长江开发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出示意长江经济带。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A.交通运输建设、自然景区建设 B.推进支流治理、坚持生态优先
C.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协同发展 D.加快撤市设区、优化产业布局
2.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 )
①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②矿产、水能资源丰富③资源环境承载力大④水运条件优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对长江中游经济圈发展定位最合理的是( )
A.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高地 B.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C.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D.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区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结合材料“长江经济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知,长江经济带发展首要应以生态优先,故首先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应促进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以实现整个沿江区域的协调发展,由此可知C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长江经济带把交通、自然景区、支流治理、撤市设区、产业布局等领域作为发展的主题,故答案为:C。
2.结合材料可知,长江上游经济区除了两大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外,周边其他地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其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①正确;长江上游经济圈位于阶级交界处,水能较为丰富,同时该地区金属和能源矿产相对丰富,②正确;长江上游经济圈山地广布,且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不占优势,③错误;与长江下游相比,长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且河道较窄,其水运条件不如下游,④错误。故答案为:A。
3.A、结合材料可知,长江中游经济圈主要城市包括武汉、长沙和南昌,该地区的科技水平与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比不占优势,故当地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高地不合理,A错误;
B、作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应靠近西部地区或是地处西部地区的中心,才能发挥引领作用,因长江中游经济圈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若其作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其距离西部较远,发挥作用有限,B错误;
C、长江中游经济圈所在地区金属矿产丰富,且水源和能源相对充足,交通较为便利,且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城市工业基础较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多,能够提供技术支持,故可以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C正确;
D、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区应布局在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长江上游经济圈,这样才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湖南期中)生态足迹是指吸纳一定区域人口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性的土地面积。右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及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图,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200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实施“生态经济区”战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生态足迹,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消耗量也越大
B.调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会对生态足迹产生影响
C.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会使得环境不可持续
D.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会减小人均生态足迹
5.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逐年上升
B.武汉城市圈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高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可持续性好
C.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速放缓得益于地区发展政策导向作用
D.长株潭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在2009年后出现波动式下降
6.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结合其发展现状,要实现优质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严格限制个人消费水平,抑制内需
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C.城市群统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D.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答案】4.A
5.C
6.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最终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对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意义也十分重大。
4.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消耗量也越大,A正确;调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会降低生态足迹,B错误;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会出现生态赤字,使得环境不可持续,C错误;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会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会提高生态足迹,D错误。故答案为:A。
5.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是逐年都上升,A错误;武汉城市圈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高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持续性变差,B错误;长株潭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在2009年后出现波动式上升,D错误;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速放缓得益于200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C正确。故答案为:C。
6.限制消费、抑制内需会限制经济发展,不利于实现区域优质发展,A错误;增加耕地面积会使生态足迹上升,B错误;城市群统一发展没有考虑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注重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产业生态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等途径可以实现生态足迹的下降,D正确。故答案为:D。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
A.人口众多,城市数量占全国的21%
B.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农业薄弱,但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D.交通便利,长江承东启西,沪瑞、沪蓉接南济北
8.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确的是( )
①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
②发挥上海、武汉、成都的核心作用,推行新型城镇化
③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7.B
8.D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旅游资源,如攀枝花的铁矿六盘水的煤矿、自贡的天然气等。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和铜、水山口的铅锌等。长江下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
7.长江经济带人口众多,城市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A错;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B正确;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业基础好,C错;读图可知,沪瑞、沪蓉通道也联系东西,D错。故答案为:B。
8.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应该是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东西部互动合作,而非只是提供生态产品,①错,④正确;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应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的同时,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从而推行新型城镇化,②错;长江经济带应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河池期末)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进行考察,提出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①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国家政策支持④地价成本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措施中,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是( )
A.关闭所有高污染企业 B.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C.长江下游大面积造林 D.加强流域内分工协作
【答案】9.B
10.D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水质跨界断面考核,推动协同治理,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
9.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包括沿线地区钨、铜矿、锑矿、铅锌矿等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以实现水陆联运,交通便利;沿线地区,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高,政策大力支持等,长江经济带内的大中城市地区地价并不低。因此①②③B正确,④错误,故答案为:B。
10.关闭所有高污染企业这种做法不现实,应循序渐进,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发展循环经济,A错误;矿产资源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保护性开发,大力开发矿产资源,会加剧资源的短缺和枯竭,B错误;长江下游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且植被覆盖度较好,大面积造林不符合现实,C错误;加强流域内分工协作,发挥各自区位优势,才能促进整体协调发展,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下·汪清期末)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措施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开发中下游耕地资源
B.大力开发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能资源
C.注重生态保护,禁止对长江的开发利用
D.加强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土保持林建设
12.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地价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1.D
12.B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1.阅读材料可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开发中下游耕地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不符合战略定位,故A错;大力开发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能资源,将破坏上游的生态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注重生态保护,禁止对长江的开发利用,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C不符合;加强对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土保持林建设,有助于保持生态环境,且同时绿色发展经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上游经济圈属于内地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多,人口较下游区域少,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价格低,故①②正确;上游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水流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势起伏变化大,交通非常不便,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②③正确,答案选择B。
(2021高一下·烟台期中)长江经济带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加入了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
14.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确的是( )
①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②发挥上海、武汉、成都的核心作用,推行新型城镇化③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④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3.A
14.D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长江沿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13.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A正确。单一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历史悠久并不能体现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应该是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东西部互动合作,而非只是提供生态产品,①错误,④正确,AB错误。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应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的同时,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从而推行新型城镇化,②错误,C错误。长江经济带应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正确,即D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5.(2022高一下·东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群的集散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受城市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和用地面积等因素影响,城市群的集散程度可分为趋于集中和趋于分散两种类型。城市夜同灯光强度及其增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城市群的集散程度。珠三角城市群现属于趋于分散型。左图为部分国家级城市群平均灯光强度变化图,右图为城市群集数程度类型图。
(1)分别说出长三角与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的类型,并分析形成该差异的原因。
(2)简述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有利影响。
【答案】(1)类型:长三角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分散型;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集中型。原因: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早,经济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异较小,城市化增速放缓;中心城市后备土地有限,部分产业趋于向周边城市发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晚,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差异较大,城市化增速较快;中心城市对人口和产业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发展趋于集中。
(2)利于中心城市分散城市职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利于周边城市承接部分中心城市转移的产业,促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利于沿海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长三角城市群整体趋于分散状态,成渝城市群整体趋向于集中状态,因此长三角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分散型,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集中型。形成长三角与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类型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水平,城市化,城乡差异与土地的角度来分析,从经济水平的角度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早,说明经济水平比较高,而成渝城市群发展起步比较晚,所以经济水平比较低。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说,由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水平比较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城市化速度放缓,而成渝城市群,由于经济水平比较低,所以城市化水平也相对比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从城乡差异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所以城乡差异小,中心城市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有限,而成渝城市群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城乡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较强,从土地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后备土地有限,所以部分产业会趋向于向周边城市发展,而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后备土地较多,所以产业趋向于向中心城市发展,因此长三角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分散型,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集中型。
(2)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中心城市的城市职能,产业结构,环境质量,以及周边城市的城市化,经济,基础设施,以及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与区域的角度来分析从中心城市的城市职能角度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发展能够分散中心城市职能,从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角度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建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从中心城市环境质量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发展能够改善中心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周围地区城市化的角度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发展,能够使周边城市承接中心城市转移的产业,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从周边城市经济角度来分析,由于周边城市能够承接产业,所以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角度来分析,由于有利于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也有利于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且沿海城市群的建立,能够加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能够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信息交流,从而够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点评】以城市群带动周边城市之间协同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先集聚成点、后扩散于带、再辐射为面的发展模式,而且可以调整我国产业与人口结构不匹配的现状。城市群辐射伴随着劳动人口流动,城市群内城市由于生活成本的提升,自然会淘汰一批低技能、低工资的人口向周边城市迁移,吸引高技能、高端人才流入。实现城市群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工,从而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行政壁垒之间内的城市在人才流动、资源流动、产业分工、技术共享等多个领域相互合作,从而提升共同的发展效率。
16.(2022高一下·临湘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甲、乙圆圈范围内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两个城市群。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最主要的标志是 ;与乙相比,甲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 (填“高”或“低”)。
(2)从自然角度,指出洞庭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3)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4)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答案】(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高
(2)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廉价;水运便利;市场广阔。
(4)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完善;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可知,甲是长三角城市群,乙是成渝城市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靠近长江,河流、湖泊多,水源充足;位于平原,地形平坦;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读图可知,湖南省金属矿产丰富;靠近长江,水电站多,水能丰富,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湖南省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位于华中地区,地价相对较低,市场腹地大,市场广阔。
(4)由材料“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可知,长江经济带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读图可知,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南北方向的中部地带,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长江经济带发展较早,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长江经济带城市众多,市场腹地大,市场广阔。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 / 14.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下·聊城期末)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长江开发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下出示意长江经济带。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A.交通运输建设、自然景区建设 B.推进支流治理、坚持生态优先
C.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协同发展 D.加快撤市设区、优化产业布局
2.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 )
①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②矿产、水能资源丰富③资源环境承载力大④水运条件优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对长江中游经济圈发展定位最合理的是( )
A.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高地 B.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
C.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D.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区
(2023高一下·湖南期中)生态足迹是指吸纳一定区域人口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性的土地面积。右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及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图,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200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实施“生态经济区”战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生态足迹,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消耗量也越大
B.调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会对生态足迹产生影响
C.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会使得环境不可持续
D.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会减小人均生态足迹
5.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逐年上升
B.武汉城市圈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高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可持续性好
C.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速放缓得益于地区发展政策导向作用
D.长株潭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在2009年后出现波动式下降
6.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结合其发展现状,要实现优质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严格限制个人消费水平,抑制内需
B.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C.城市群统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D.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
A.人口众多,城市数量占全国的21%
B.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农业薄弱,但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D.交通便利,长江承东启西,沪瑞、沪蓉接南济北
8.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确的是( )
①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
②发挥上海、武汉、成都的核心作用,推行新型城镇化
③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高一下·河池期末)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进行考察,提出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①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国家政策支持④地价成本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措施中,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是( )
A.关闭所有高污染企业 B.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C.长江下游大面积造林 D.加强流域内分工协作
(2021高一下·汪清期末)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措施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开发中下游耕地资源
B.大力开发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能资源
C.注重生态保护,禁止对长江的开发利用
D.加强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土保持林建设
12.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地价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1高一下·烟台期中)长江经济带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加入了生态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读长江经济带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 D.历史悠久
14.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确的是( )
①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②发挥上海、武汉、成都的核心作用,推行新型城镇化③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④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5.(2022高一下·东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群的集散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受城市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和用地面积等因素影响,城市群的集散程度可分为趋于集中和趋于分散两种类型。城市夜同灯光强度及其增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城市群的集散程度。珠三角城市群现属于趋于分散型。左图为部分国家级城市群平均灯光强度变化图,右图为城市群集数程度类型图。
(1)分别说出长三角与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的类型,并分析形成该差异的原因。
(2)简述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有利影响。
16.(2022高一下·临湘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些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略图,甲、乙圆圈范围内为长江经济带中的两个城市群。
(1)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的过程,其最主要的标志是 ;与乙相比,甲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 (填“高”或“低”)。
(2)从自然角度,指出洞庭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3)简述湖南省发展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4)简述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1.结合材料“长江经济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知,长江经济带发展首要应以生态优先,故首先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应促进沿江经济带范围内城市经济协同发展,以实现整个沿江区域的协调发展,由此可知C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长江经济带把交通、自然景区、支流治理、撤市设区、产业布局等领域作为发展的主题,故答案为:C。
2.结合材料可知,长江上游经济区除了两大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外,周边其他地区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其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①正确;长江上游经济圈位于阶级交界处,水能较为丰富,同时该地区金属和能源矿产相对丰富,②正确;长江上游经济圈山地广布,且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不占优势,③错误;与长江下游相比,长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且河道较窄,其水运条件不如下游,④错误。故答案为:A。
3.A、结合材料可知,长江中游经济圈主要城市包括武汉、长沙和南昌,该地区的科技水平与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比不占优势,故当地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高地不合理,A错误;
B、作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应靠近西部地区或是地处西部地区的中心,才能发挥引领作用,因长江中游经济圈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若其作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其距离西部较远,发挥作用有限,B错误;
C、长江中游经济圈所在地区金属矿产丰富,且水源和能源相对充足,交通较为便利,且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城市工业基础较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多,能够提供技术支持,故可以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C正确;
D、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区应布局在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长江上游经济圈,这样才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4.A
5.C
6.D
【知识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城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群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最终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对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意义也十分重大。
4.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消耗量也越大,A正确;调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会降低生态足迹,B错误;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会出现生态赤字,使得环境不可持续,C错误;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会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会提高生态足迹,D错误。故答案为:A。
5.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是逐年都上升,A错误;武汉城市圈人均三维生态足迹高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持续性变差,B错误;长株潭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在2009年后出现波动式上升,D错误;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速放缓得益于200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C正确。故答案为:C。
6.限制消费、抑制内需会限制经济发展,不利于实现区域优质发展,A错误;增加耕地面积会使生态足迹上升,B错误;城市群统一发展没有考虑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注重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产业生态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等途径可以实现生态足迹的下降,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7.B
8.D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及旅游资源,如攀枝花的铁矿六盘水的煤矿、自贡的天然气等。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和铜、水山口的铅锌等。长江下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
7.长江经济带人口众多,城市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A错;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B正确;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业基础好,C错;读图可知,沪瑞、沪蓉通道也联系东西,D错。故答案为:B。
8.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应该是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东西部互动合作,而非只是提供生态产品,①错,④正确;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应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的同时,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从而推行新型城镇化,②错;长江经济带应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D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水质跨界断面考核,推动协同治理,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
9.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包括沿线地区钨、铜矿、锑矿、铅锌矿等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以实现水陆联运,交通便利;沿线地区,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高,政策大力支持等,长江经济带内的大中城市地区地价并不低。因此①②③B正确,④错误,故答案为:B。
10.关闭所有高污染企业这种做法不现实,应循序渐进,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发展循环经济,A错误;矿产资源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保护性开发,大力开发矿产资源,会加剧资源的短缺和枯竭,B错误;长江下游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且植被覆盖度较好,大面积造林不符合现实,C错误;加强流域内分工协作,发挥各自区位优势,才能促进整体协调发展,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1.D
12.B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1.阅读材料可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开发中下游耕地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不符合战略定位,故A错;大力开发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能资源,将破坏上游的生态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注重生态保护,禁止对长江的开发利用,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C不符合;加强对长江中上游经济圈的水土保持林建设,有助于保持生态环境,且同时绿色发展经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上游经济圈属于内地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多,人口较下游区域少,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价格低,故①②正确;上游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水流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势起伏变化大,交通非常不便,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②③正确,答案选择B。
【答案】13.A
14.D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长江沿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推动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13.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A正确。单一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历史悠久并不能体现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应该是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东西部互动合作,而非只是提供生态产品,①错误,④正确,AB错误。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应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的同时,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从而推行新型城镇化,②错误,C错误。长江经济带应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正确,即D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15.【答案】(1)类型:长三角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分散型;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集中型。原因: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早,经济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异较小,城市化增速放缓;中心城市后备土地有限,部分产业趋于向周边城市发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晚,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差异较大,城市化增速较快;中心城市对人口和产业有较强的吸引力,城市发展趋于集中。
(2)利于中心城市分散城市职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利于周边城市承接部分中心城市转移的产业,促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利于沿海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长三角城市群整体趋于分散状态,成渝城市群整体趋向于集中状态,因此长三角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分散型,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集中型。形成长三角与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类型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水平,城市化,城乡差异与土地的角度来分析,从经济水平的角度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早,说明经济水平比较高,而成渝城市群发展起步比较晚,所以经济水平比较低。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说,由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水平比较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也比较高,城市化速度放缓,而成渝城市群,由于经济水平比较低,所以城市化水平也相对比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从城乡差异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所以城乡差异小,中心城市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有限,而成渝城市群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城乡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较强,从土地的角度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后备土地有限,所以部分产业会趋向于向周边城市发展,而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后备土地较多,所以产业趋向于向中心城市发展,因此长三角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分散型,成渝城市群集散程度为趋于集中型。
(2)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对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中心城市的城市职能,产业结构,环境质量,以及周边城市的城市化,经济,基础设施,以及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与区域的角度来分析从中心城市的城市职能角度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发展能够分散中心城市职能,从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角度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建立,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从中心城市环境质量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发展能够改善中心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周围地区城市化的角度来说,沿海城市群的发展,能够使周边城市承接中心城市转移的产业,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从周边城市经济角度来分析,由于周边城市能够承接产业,所以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角度来分析,由于有利于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也有利于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且沿海城市群的建立,能够加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能够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信息交流,从而够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点评】以城市群带动周边城市之间协同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先集聚成点、后扩散于带、再辐射为面的发展模式,而且可以调整我国产业与人口结构不匹配的现状。城市群辐射伴随着劳动人口流动,城市群内城市由于生活成本的提升,自然会淘汰一批低技能、低工资的人口向周边城市迁移,吸引高技能、高端人才流入。实现城市群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工,从而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行政壁垒之间内的城市在人才流动、资源流动、产业分工、技术共享等多个领域相互合作,从而提升共同的发展效率。
16.【答案】(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高
(2)雨热同期(温暖湿润;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廉价;水运便利;市场广阔。
(4)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较完善;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最主要的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可知,甲是长三角城市群,乙是成渝城市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较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靠近长江,河流、湖泊多,水源充足;位于平原,地形平坦;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读图可知,湖南省金属矿产丰富;靠近长江,水电站多,水能丰富,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湖南省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位于华中地区,地价相对较低,市场腹地大,市场广阔。
(4)由材料“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面积约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40%”可知,长江经济带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读图可知,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南北方向的中部地带,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且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长江经济带发展较早,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长江经济带城市众多,市场腹地大,市场广阔。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