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1.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就自然资源的属性而言,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另外本题还可考查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资源均属于可再生资源
B.各种自然资源彼此间是相互孤立的
C.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得到的
D.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2014高一下·湘潭月考)我国北方多煤,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整体性 B.多用性 C.社会性 D.地域性
【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多煤,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
故选:D.
【点评】自然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区域性.不同区域资源组合和匹配都不一样,因地制宜是自然资源利用的一项基本原则.
(2023高一下·江门期末)盐穴(如图)是地下盐岩在水溶采盐后留下的巨大腔体。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先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需要时再释放空气驱动透平膨胀机发电获得电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一天当中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大量压缩空气的时段最有可能的是( )
A.6:00~12:00 B.12:00~18:00
C.18:00~24:00 D.0:00~6:00
5.与其它天然岩洞的岩壁相比,盐岩有较低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因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以盐穴做为存储、压缩空气的空间,主要是因为( )
A.环境效益好 B.经济效益好 C.压缩效率高 D.安全性能高
【答案】4.D
5.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大规模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其原理类似于常见的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水抽到上库;白天用电高峰时再将水释放发电。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则将上库换成了盐穴,将水换成了空气。当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抽取压缩到地下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进行发电。
4.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后,再利用压力释放空气驱动涡轮发电的,因此“压缩空气”和“释放空气”是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主要的环节,为了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发电效率,压缩空气环节一般是在用电低峰期完成的,释放空气发电环节主要是在用电高峰期完成的,以弥补其他电能供电不足,试题设问“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大量压缩空气的时段”即为该城市用电负荷最小时段,一般而言,一日之内城市用电负荷最小的时间是在凌晨以后,故答案为:D。
5.C.根据试题提示由于盐岩具有较低的渗透性与孔隙度,加之位于地下千米以下,抗压能力强,因此相比于其他空间如地下裂隙或溶洞等,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以盐穴为存储空气的场所,能够在相同容积下容纳更多空气,获得更大的空气压缩比,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工作效率,C正确。
AB.盐穴与其他地下储能空间,都能够减少对地表环境、生物的影响,均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同时采用天然地下空间为储气空间,均能够减少建设成本与前期投入,因此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不是储能电站布局在盐穴时考虑的主要条件,AB错误。
D.以盐穴为压缩空气的空间会人为影响岩穴内部的结构,若超过盐穴所承受的压力后,会引起漏洞、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3高一下·鞍山月考)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页岩气和可燃冰都属于( )
A.非可再生的水资源 B.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C.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D.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和页岩气都属于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各种生物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属于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因此也可认为是可再生资源。
(2022高一下·乐山期末)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该村由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现发展成为“纵向一体化”涉及多项产业的乡村振兴新样本。下图示意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早期,尧治河村通过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的开采权,主要是为了( )
A.促进磷矿深加工 B.扩大生产规模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延缓资源枯竭
8.从1996年起,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向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
A.管理先进 B.市场庞大 C.人口众多 D.资源丰富
9.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对周边乡村的启示有( )
A.沿河布局乡村民居 B.积极发展矿产开采
C.禁止开发林业资源 D.做好区域产业规划
【答案】7.B
8.D
9.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1988年开办磷矿厂,20世纪90年代初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开采权,1996年村民集资筹建水电站,2006年依托水电站和山林发展生态旅游,2010年之后借鉴高端品牌发展经验,壮大白酒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7.从材料和图可知,早期,尧治河村通过横向兼并购买的是采矿权,而非发展磷矿加工,A错误。通过购买采矿权,使尧治河村的集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B正确。购买采矿权,是扩大经营,增加了工人人数,而非降低了劳动力成本,C错误。购买采矿权,是为了开采更多的资源,易加快资源枯竭,D错误。故答案为:B。
8.从材料和图可知,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1996年以后,尧治河村建水电站,2006年依托水电站和山林,发展生态旅游业,丰富的资源为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向纵向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D正确。市场、人口、管理都不是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别的村庄人口、市场、管理可能比尧治村还要好,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答案为:D。
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尧治河村的发展是在区域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历程对周边乡村的启示是做好区域产业规划,D正确。沿河布局乡村民居、积极发展矿产开采属于常规操作,不是启示,AB错误。禁止开发林业资源,说法太绝对,不现实,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惠州期末)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即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生态超载受人口数量、经济形势、消费模式等因素影响。读“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地球生态超载日 11月3日 10月11日 9月23日 8月8日 8月22日
10.1980~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下滑 B.科技发展 C.人口增加 D.气候变暖
11.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最佳措施是( )
A.禁止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B.大力推广天然气、页岩气、核能等清洁能源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D.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12.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比2019年推迟了24天,原因可能是( )
A.开发力度加大使资源总量增加
B.新冠疫情使短期消费模式改变
C.技术发展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D.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浪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环境治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优良品种;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加工体系;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 可再生);提高产品品质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提高品牌效应。
二、新能源开发是能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开发的对象和开发技术主要有:(1) 太阳能。用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能转换等方式进行利用,主要开发技术有被动式太阳能系统、固定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电池、跟踪集热器、太阳光发电设备、卫星动力系统等。(2) 风能。主要是利用风能发电或将风能转换成机械能用作动力。(3) 地热能。主要是地热能发电或作为热源供居民生活用。(4) 海洋能。主要是利用海洋水的波浪、海流、潮汐、温差和盐度差蕴藏着的能量发电。(5) 核能。主要是通过建立快中子反应堆作为动力发电的核电站。
10.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1980年---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逐渐提前,说明当年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的时间再提前,说明消耗自然资源的总量不断地在增加,经济下滑,消耗自然资源的总量会减小,故A错误; 科技发展,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自然资源消耗总量会减小,故B错误;人口增加,使得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故C正确;气候变暖对自然主要的消耗影响较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1.禁止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大力推广天然气、页岩气、核能等清洁能源、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这些都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故ABC错误;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又可以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产出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2.材料中不能体现开发力度加大使资源总量增加、技术发展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故AC错误;2019--2020年发生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使短期消费模式、消费量发生改变,使自然资源消耗量减少,故B正确;今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人口数量一直是增加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019高一下·上高期末)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由于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具有分带性,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组成驼队,带着帐篷、生活用品,赶着畜群一起大迁移,逐水草辗转而居。
回答下列问题。
13.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一般来说,春季在( )放牧
A.山麓阳坡 B.山麓阴坡 C.山腰阳坡 D.山腰阴坡
14.放牧时,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 )
A.山地所处纬度 B.山地相对高度
C.山地岩石类型 D.山地坡向
【答案】13.A
14.B
15.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转场放牧即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放牧,以满足牲畜的草料需求。由于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生长着不同种类和生长时间不同的牧草。冬季,牧民在林带以下的海拔较低的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以上的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天气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而山麓牧草用于囤积过冬,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同时,这样也保护了草场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图中甲为冬季牧场位置,乙为春季牧场位置,丙为夏季牧场位置,丁位秋季牧场位置。春季牧场海拔比秋季低,位于山麓地带,CD错误;春季天山气温仍然较低,应该阳坡放牧,光照较强,气温较高,A正确,B错误。
14.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一般海拔在2000米~3500米,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牲畜生长条件好,是牲畜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B正确;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雪,春、秋、冬季节温度较低,水草欠佳,不是牲畜抓膘增壮最好季节,ACD错误。
15.山地所处纬度决定基带的植被类型,天山位于中纬度内陆,山谷基带为荒漠带(冬季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之上为草原带(春秋牧场),因此和纬度有关,A是相关联因素之一;天山相对高度大,森林带之上有高山草甸带(夏季牧场),适合放牧,其海拔高于山麓草原带,因此和山地相对高度有关,B是相关联因素之一;山地岩石类型对植被影响较小,和四季牧场无关联,C不是相关联因素;天山北坡降水较多,水草丰美,山地坡向会影响四季牧场的形成,因此和山地坡向有关,D是相关联因素之一。
二、综合题
16.(2017高一下·仙桃期末)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图乙),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以前,缅甸有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资料推测图中缅甸翡翠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
(3)简述缅甸调整翡翠出口策略的原因。
【答案】(1)缅甸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再经河流侵蚀、搬运后堆积而成。
(2)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搬运堆积作用强,玉石富集;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集。
(3)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缅甸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
(2)该地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主要从该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因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
(3)限制翡翠石料出口,可以保护非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将石料加工后再出口,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故答案为:(1)缅甸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再经河流侵蚀、搬运后堆积而成。(2)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搬运堆积作用强,玉石富集;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集。(3)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
【点评】以缅甸为背景综合考查岩石的形成,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缅甸翡翠的形成过程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水文特征要结合气候分析,资源开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7.(2018高一下·梅河口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左图为甲地(34°S,70°W)局部公路修建前后剖面图对比。公路护坡在某次连续 性降水后发生坍塌,面临重建。下右图是世界某区域图。
(1)图示区域铜矿资源丰富,根据其自然属性,铜矿属于 资源。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乙所在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却高达 90%,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3)受 (填大气环流)影响,甲地 季(填“夏”或“冬”)降水多,经 (填水循环环节),土壤含水量过大导致护坡坍塌。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此次坍塌属于 灾害。
(4)图中洋流性质为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该洋流附近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 是 。
【答案】(1)矿产
(2)社会经济发展;虚假城市化
(3)盛行西风;冬;下渗或地下径流;地质
(4)寒流;降温减湿;上升补偿流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⑴根据其自然属性,铜矿属于矿产资源。
⑵城市化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乙所在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却高达 90%,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并超越国家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城市化现象为虚假城市化。
⑶从图中看甲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经下渗或地下径流,土壤含水量过大导致护坡坍塌。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此次坍塌属于地质灾害。
⑷图中洋流水温比附近海域水温低为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该洋流附近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饵料。
故答案为:(1)矿产
(2)社会经济发展 虚假城市化
(3)盛行西风 冬 下渗或地下径流 地质
(4)寒流 减温减湿 上升补偿流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自然资源的分类,城市及城市化问题,地质灾害及其形成原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考查区域地理知识,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1 / 1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1.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2.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资源均属于可再生资源
B.各种自然资源彼此间是相互孤立的
C.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得到的
D.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3.(2014高一下·湘潭月考)我国北方多煤,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整体性 B.多用性 C.社会性 D.地域性
(2023高一下·江门期末)盐穴(如图)是地下盐岩在水溶采盐后留下的巨大腔体。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先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需要时再释放空气驱动透平膨胀机发电获得电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一天当中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大量压缩空气的时段最有可能的是( )
A.6:00~12:00 B.12:00~18:00
C.18:00~24:00 D.0:00~6:00
5.与其它天然岩洞的岩壁相比,盐岩有较低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因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以盐穴做为存储、压缩空气的空间,主要是因为( )
A.环境效益好 B.经济效益好 C.压缩效率高 D.安全性能高
6.(2023高一下·鞍山月考)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页岩气和可燃冰都属于( )
A.非可再生的水资源 B.可再生的气候资源
C.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 D.可再生的土地资源
(2022高一下·乐山期末)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该村由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现发展成为“纵向一体化”涉及多项产业的乡村振兴新样本。下图示意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早期,尧治河村通过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的开采权,主要是为了( )
A.促进磷矿深加工 B.扩大生产规模
C.降低劳动力成本 D.延缓资源枯竭
8.从1996年起,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向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
A.管理先进 B.市场庞大 C.人口众多 D.资源丰富
9.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对周边乡村的启示有( )
A.沿河布局乡村民居 B.积极发展矿产开采
C.禁止开发林业资源 D.做好区域产业规划
(2022高一下·惠州期末)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即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生态超载受人口数量、经济形势、消费模式等因素影响。读“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地球生态超载日 11月3日 10月11日 9月23日 8月8日 8月22日
10.1980~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下滑 B.科技发展 C.人口增加 D.气候变暖
11.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最佳措施是( )
A.禁止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B.大力推广天然气、页岩气、核能等清洁能源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D.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12.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比2019年推迟了24天,原因可能是( )
A.开发力度加大使资源总量增加
B.新冠疫情使短期消费模式改变
C.技术发展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D.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数量减少
(2019高一下·上高期末)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由于草场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具有分带性,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组成驼队,带着帐篷、生活用品,赶着畜群一起大迁移,逐水草辗转而居。
回答下列问题。
13.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一般来说,春季在( )放牧
A.山麓阳坡 B.山麓阴坡 C.山腰阳坡 D.山腰阴坡
14.放牧时,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 )
A.山地所处纬度 B.山地相对高度
C.山地岩石类型 D.山地坡向
二、综合题
16.(2017高一下·仙桃期末)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图乙),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以前,缅甸有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资料推测图中缅甸翡翠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
(3)简述缅甸调整翡翠出口策略的原因。
17.(2018高一下·梅河口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左图为甲地(34°S,70°W)局部公路修建前后剖面图对比。公路护坡在某次连续 性降水后发生坍塌,面临重建。下右图是世界某区域图。
(1)图示区域铜矿资源丰富,根据其自然属性,铜矿属于 资源。
(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乙所在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却高达 90%,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3)受 (填大气环流)影响,甲地 季(填“夏”或“冬”)降水多,经 (填水循环环节),土壤含水量过大导致护坡坍塌。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此次坍塌属于 灾害。
(4)图中洋流性质为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该洋流附近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 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就自然资源的属性而言,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另外本题还可考查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多煤,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
故选:D.
【点评】自然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区域性.不同区域资源组合和匹配都不一样,因地制宜是自然资源利用的一项基本原则.
【答案】4.D
5.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大规模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其原理类似于常见的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水抽到上库;白天用电高峰时再将水释放发电。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则将上库换成了盐穴,将水换成了空气。当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抽取压缩到地下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进行发电。
4.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通过盐穴压缩空气后,再利用压力释放空气驱动涡轮发电的,因此“压缩空气”和“释放空气”是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主要的环节,为了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发电效率,压缩空气环节一般是在用电低峰期完成的,释放空气发电环节主要是在用电高峰期完成的,以弥补其他电能供电不足,试题设问“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大量压缩空气的时段”即为该城市用电负荷最小时段,一般而言,一日之内城市用电负荷最小的时间是在凌晨以后,故答案为:D。
5.C.根据试题提示由于盐岩具有较低的渗透性与孔隙度,加之位于地下千米以下,抗压能力强,因此相比于其他空间如地下裂隙或溶洞等,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以盐穴为存储空气的场所,能够在相同容积下容纳更多空气,获得更大的空气压缩比,提升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工作效率,C正确。
AB.盐穴与其他地下储能空间,都能够减少对地表环境、生物的影响,均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同时采用天然地下空间为储气空间,均能够减少建设成本与前期投入,因此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不是储能电站布局在盐穴时考虑的主要条件,AB错误。
D.以盐穴为压缩空气的空间会人为影响岩穴内部的结构,若超过盐穴所承受的压力后,会引起漏洞、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是在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和页岩气都属于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相对人类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更新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各种生物资源能够不断地生长和繁殖,属于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因此也可认为是可再生资源。
【答案】7.B
8.D
9.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尧治河村的发展历程:1988年开办磷矿厂,20世纪90年代初横向兼并,购买周边磷矿开采权,1996年村民集资筹建水电站,2006年依托水电站和山林发展生态旅游,2010年之后借鉴高端品牌发展经验,壮大白酒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7.从材料和图可知,早期,尧治河村通过横向兼并购买的是采矿权,而非发展磷矿加工,A错误。通过购买采矿权,使尧治河村的集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B正确。购买采矿权,是扩大经营,增加了工人人数,而非降低了劳动力成本,C错误。购买采矿权,是为了开采更多的资源,易加快资源枯竭,D错误。故答案为:B。
8.从材料和图可知,尧治河村地处鄂西北山区,村落依河而建,周边森林茂密,磷矿丰富;1996年以后,尧治河村建水电站,2006年依托水电站和山林,发展生态旅游业,丰富的资源为尧治河村由横向兼并向纵向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D正确。市场、人口、管理都不是纵向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别的村庄人口、市场、管理可能比尧治村还要好,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答案为:D。
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尧治河村的发展是在区域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历程对周边乡村的启示是做好区域产业规划,D正确。沿河布局乡村民居、积极发展矿产开采属于常规操作,不是启示,AB错误。禁止开发林业资源,说法太绝对,不现实,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浪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环境治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优良品种;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加工体系;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 可再生);提高产品品质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提高品牌效应。
二、新能源开发是能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开发的对象和开发技术主要有:(1) 太阳能。用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能转换等方式进行利用,主要开发技术有被动式太阳能系统、固定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电池、跟踪集热器、太阳光发电设备、卫星动力系统等。(2) 风能。主要是利用风能发电或将风能转换成机械能用作动力。(3) 地热能。主要是地热能发电或作为热源供居民生活用。(4) 海洋能。主要是利用海洋水的波浪、海流、潮汐、温差和盐度差蕴藏着的能量发电。(5) 核能。主要是通过建立快中子反应堆作为动力发电的核电站。
10.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1980年---20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逐渐提前,说明当年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的时间再提前,说明消耗自然资源的总量不断地在增加,经济下滑,消耗自然资源的总量会减小,故A错误; 科技发展,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自然资源消耗总量会减小,故B错误;人口增加,使得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故C正确;气候变暖对自然主要的消耗影响较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1.禁止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大力推广天然气、页岩气、核能等清洁能源、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这些都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故ABC错误;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又可以增加可再生资源的产出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2.材料中不能体现开发力度加大使资源总量增加、技术发展使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故AC错误;2019--2020年发生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使短期消费模式、消费量发生改变,使自然资源消耗量减少,故B正确;今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人口数量一直是增加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B
15.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转场放牧即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放牧,以满足牲畜的草料需求。由于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生长着不同种类和生长时间不同的牧草。冬季,牧民在林带以下的海拔较低的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以上的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天气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而山麓牧草用于囤积过冬,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同时,这样也保护了草场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图中甲为冬季牧场位置,乙为春季牧场位置,丙为夏季牧场位置,丁位秋季牧场位置。春季牧场海拔比秋季低,位于山麓地带,CD错误;春季天山气温仍然较低,应该阳坡放牧,光照较强,气温较高,A正确,B错误。
14.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一般海拔在2000米~3500米,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牲畜生长条件好,是牲畜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B正确;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雪,春、秋、冬季节温度较低,水草欠佳,不是牲畜抓膘增壮最好季节,ACD错误。
15.山地所处纬度决定基带的植被类型,天山位于中纬度内陆,山谷基带为荒漠带(冬季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之上为草原带(春秋牧场),因此和纬度有关,A是相关联因素之一;天山相对高度大,森林带之上有高山草甸带(夏季牧场),适合放牧,其海拔高于山麓草原带,因此和山地相对高度有关,B是相关联因素之一;山地岩石类型对植被影响较小,和四季牧场无关联,C不是相关联因素;天山北坡降水较多,水草丰美,山地坡向会影响四季牧场的形成,因此和山地坡向有关,D是相关联因素之一。
16.【答案】(1)缅甸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再经河流侵蚀、搬运后堆积而成。
(2)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搬运堆积作用强,玉石富集;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集。
(3)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缅甸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
(2)该地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主要从该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因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易搬运玉矿碎块堆积在河床上;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
(3)限制翡翠石料出口,可以保护非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将石料加工后再出口,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故答案为:(1)缅甸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再经河流侵蚀、搬运后堆积而成。(2)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搬运堆积作用强,玉石富集;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集。(3)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
【点评】以缅甸为背景综合考查岩石的形成,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缅甸翡翠的形成过程要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水文特征要结合气候分析,资源开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7.【答案】(1)矿产
(2)社会经济发展;虚假城市化
(3)盛行西风;冬;下渗或地下径流;地质
(4)寒流;降温减湿;上升补偿流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⑴根据其自然属性,铜矿属于矿产资源。
⑵城市化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乙所在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却高达 90%,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并超越国家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城市化现象为虚假城市化。
⑶从图中看甲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经下渗或地下径流,土壤含水量过大导致护坡坍塌。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此次坍塌属于地质灾害。
⑷图中洋流水温比附近海域水温低为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该洋流附近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饵料。
故答案为:(1)矿产
(2)社会经济发展 虚假城市化
(3)盛行西风 冬 下渗或地下径流 地质
(4)寒流 减温减湿 上升补偿流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自然资源的分类,城市及城市化问题,地质灾害及其形成原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考查区域地理知识,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