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1:15:31

文档简介

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2017年11月3日,可燃冰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为新矿种,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2020年2月17日,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抡试采点火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看,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2.我国陆域可燃冰最可能分布在(  )
A.江南丘陵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2022高二下·广州期末)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以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温室种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大多数地区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下图是我图各省(市)地级市规划区范围浅层地热能可采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丰富的是(  )
A.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 B.西北地区的青海、西藏、甘肃
C.北方地区的河北、山东、湖南 D.南方地区的宁夏、云南、广东
4.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等多在南方省区出现
B.多数地区拥有充足的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科技能力
C.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利用易造成地区水位持续下降
D.各省区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对城市环境污染
(2022高二下·宣城期中)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天然气资源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 D.新能源
6.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地区 B.东北平原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2高二上·柯桥期末)我国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取得飞速发展。风光基地项目建设地点首次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区域意义重大。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政府将风光基地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主要考虑(  )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风光资源丰富③土地资源丰富④临近消费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风光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在西部地区,将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A.环境承载力下降 B.造成风光资源短缺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改善地区人居环境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9.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地热能 D.风能、地热能
10.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11.人类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转换示意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④水能⑤海水运动⑥地质作用⑦化石 能源
B.④风能⑤地质作用⑥光合作用⑦化石 能源
C.①海水运动②光合作用 ③水能 ④化石 能源
D.①大气运动②海水运动 ③化石 能源④水能
12.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等
D.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位于盐城东台沿海的全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滩涂地面光伏电站,其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最下层进行水面养殖,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可谓“一种资源,三种产业”。据此回答问题。
13.该电站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
①土地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淡水资源
④气候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有关该电站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发电量冬季最小 B.太阳能发电量春季最大.
C.水面养殖产量高 D.不利于候鸟迁徙和栖息
15.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天津市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浙江省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中欧班列开通后贸易量大为增加, 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右图为“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3)分别写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方式,并评价海运的优劣。
(4)我国共有海岛 11000余个。请从交通和资源的角度,分析海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17.(2023高二下·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分类
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项目 案例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数量 矿产资源 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质量 土地资源 影响着开发利用土地时的难度和成本,也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
空间分布 水资源 造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间接导致了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由材料可知,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属于矿产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C。
2.由材料可知,可燃冰多分布在永久冻土中,江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没有永久性的冻土,AB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存在多年冻土,因此可能存在可燃冰,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3.A
4.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浅层地热能,是指蕴藏于地表以下200米以内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温度小于25度,是近20年来被快速开发利用的清洁环保型的新型能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及就近开发利用等特点。浅层地热能作为低温资源,借助地源热泵技术可广泛用于建筑空调的取暖制冷等方面。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采取不同的方式,可分地源型(地埋管)、地表水源型和地下水源型三种。
3.青海、西藏不属于西北地区,且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少,B错误;湖南不属于北方地区,C错误;宁夏不属于南方地区,D错误;由图可知,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丰富,A正确。故答案为:A。
4.由已知“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以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可知,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等多在北方省区出现,A错误;由已知“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温室种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大多数地区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B错误;只要对浅层地热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就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明显污染,D错误。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容易导致地下水利用过多,进而导致地区地下水位下降,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5.C
6.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判断物质和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点:(1)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2)用于生产和生活,即具有利用的价值。例如汽油、棉花、电能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闪电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故其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5.结合所学知识,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中化石燃料,是能源资源,它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它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误,C正确;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不属于生物资源,B错;按利用规模划分,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D错误。故答案为:C。
6.阅读材料可知,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说明了天然气的分布集中,具有地域性,其中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属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故西北内陆地区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A正确;东北平原天然气分布相对西北地区较少,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然气贫乏,CD错。故答案为:A。
【答案】7.B
8.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风光基地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原因: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内技术可开发量超10亿千瓦,将为清洁能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这一区域进行建设,不仅将大大降低项目土地成本,广阔的建设面积也将给予风光基地更多发展可能。
7.根据材料可知,风光基地指的是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因此选址需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情况,我国的沙漠、戈壁、荒漠集中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能资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资源丰富,且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②③正确。我国对于新能源产业具有扶持政策,但国家政策与选址基地关系不大,①错误。我国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当地市场并不广阔,能源消费市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8.风光基地属于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合理开发不会使环境承载力下降,A选项错误。风光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不会造成资源短缺,B选项错误。建设基地使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选项错误。风光基地建设可以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西部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可以改善西部地区人居环境,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A
10.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9.本题考查区域能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A项正确。青海省经济欠发达,不适宜核能发展;青海省地热能丰富,但目前开发较少,B、C、D项错误。故答案为:A。
10.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青海省油气资源丰富,存在能源过剩现象,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D项正确;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工业耗能少,不能解决能源过剩问题,A、B、C项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1.A
12.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含水能、风能、生物能、气候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多是指矿产资源。
11.本题考查能源的能量来源。地表径流被人工转换成水电,所以④是水能。海水运动能产生波浪能,⑤是海水运动。生物能在地质作用下转换成化学能,所以⑥是地质作用,⑦是化石能源。太阳辐射形成水平面上高低气压差异,①是大气运动,③是风能。太阳辐射经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生物能,②是光合作用。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自然能源的分类。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A正确,不符合题意;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能源,B不正确,符合题意;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等,C正确,不符合题意;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13.D
14.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洲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
13.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类型。滩涂用来建地面光伏电站,滩涂属于土地资源,①正确;“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和太阳能都属于气候资源,④正确。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我国地处东亚季凤区,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A错误;一年中夏季气温最高,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能发电量应是夏季最多,B错误;水面养殖因在最下层,太阳能发电板阻挡了光照,水温较低,且缺乏光照,影响藻类生长,饵料缺乏,故水面养殖产量不高,C错误;滩涂本属于天然湿地,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因建设发电站,湿地消失,不利于候鸟的迁徙和栖息,D正确。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这种“资源诅咒”直接表现在现今国际经济发展中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与资源富有、以资源输出促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的有形、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它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与场所。自然资源仅为相对概念,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进步,部分自然条件可转换为自然资源。
16.【答案】(1)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2)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3)铁路;水运(海运);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等
(4)交通优势:海岛可以利用廉价的航运,交通便利。
资源优势:海岛及其所属的专属经济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义乌市是国际商贸之都,以商业活动为主,商贸发达,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义乌市是国际商贸之都,第三产业发达,劳动力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当地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生活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
(2)小商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土地、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题干中设问的是不利区位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设施不足,原材料和零部件不足;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土地成本高,而小商品售价较低,导致经济效益较低。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穿越亚欧大陆,距离远,里程长,运输货物量大,因此交通运输方式是陆路运输的铁路运输;海上丝绸之路经过海洋,交通运输方式是海运(水运)。交通运输的评价可从运量、运速、运价、连续性、灵活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海运的有利条件是运量大、运价低;但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海运速度较慢。
(4)交通条件包括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从交通角度分析,海岛四周临海,海运便利,且海运运价低,即海岛可以利用廉价的航运,交通便利。资源条件包括资源种类、储量、分布范围、质量高低等。从资源角度分析,海岛周围具有广阔的专属经济区,海岛及其所属的专属经济区内,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明显。
【点评】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7.【答案】(1)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国际市场广阔。该国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资源丰富,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有利于磷酸盐工业的发展。
(2)根据图例分析,甲地位于沙漠气候区,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位于内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甲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开放性试题,先要说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投入的治污资金少。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需要增加治污的成本。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所以赞同在甲地。
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矿产开发和工业生产易导致土地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反对在甲地发展。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2017年11月3日,可燃冰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为新矿种,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2020年2月17日,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抡试采点火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看,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2.我国陆域可燃冰最可能分布在(  )
A.江南丘陵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答案】1.C
2.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分类
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项目 案例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数量 矿产资源 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质量 土地资源 影响着开发利用土地时的难度和成本,也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
空间分布 水资源 造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间接导致了人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由材料可知,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属于矿产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C。
2.由材料可知,可燃冰多分布在永久冻土中,江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没有永久性的冻土,AB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存在多年冻土,因此可能存在可燃冰,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广州期末)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以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温室种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大多数地区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下图是我图各省(市)地级市规划区范围浅层地热能可采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丰富的是(  )
A.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 B.西北地区的青海、西藏、甘肃
C.北方地区的河北、山东、湖南 D.南方地区的宁夏、云南、广东
4.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等多在南方省区出现
B.多数地区拥有充足的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科技能力
C.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利用易造成地区水位持续下降
D.各省区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对城市环境污染
【答案】3.A
4.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浅层地热能,是指蕴藏于地表以下200米以内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温度小于25度,是近20年来被快速开发利用的清洁环保型的新型能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及就近开发利用等特点。浅层地热能作为低温资源,借助地源热泵技术可广泛用于建筑空调的取暖制冷等方面。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采取不同的方式,可分地源型(地埋管)、地表水源型和地下水源型三种。
3.青海、西藏不属于西北地区,且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少,B错误;湖南不属于北方地区,C错误;宁夏不属于南方地区,D错误;由图可知,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丰富,A正确。故答案为:A。
4.由已知“近年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年均增长速度在28%以上,建筑物供暖面积5.5亿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湖北、上海等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可知,年均增速快,建筑物供暖面积等多在北方省区出现,A错误;由已知“西藏羊八井、河北霸州等少数地区有用于发电、采暖和温室种植等的地热资源梯级利用”,大多数地区以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B错误;只要对浅层地热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就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明显污染,D错误。供暖和旅游疗养为主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容易导致地下水利用过多,进而导致地区地下水位下降,C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宣城期中)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天然气资源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 D.新能源
6.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地区 B.东北平原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5.C
6.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判断物质和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点:(1)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2)用于生产和生活,即具有利用的价值。例如汽油、棉花、电能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闪电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故其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5.结合所学知识,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中化石燃料,是能源资源,它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它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误,C正确;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不属于生物资源,B错;按利用规模划分,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D错误。故答案为:C。
6.阅读材料可知,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说明了天然气的分布集中,具有地域性,其中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属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故西北内陆地区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A正确;东北平原天然气分布相对西北地区较少,B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然气贫乏,CD错。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上·柯桥期末)我国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取得飞速发展。风光基地项目建设地点首次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区域意义重大。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政府将风光基地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主要考虑(  )
①国家政策支持②风光资源丰富③土地资源丰富④临近消费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风光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在西部地区,将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A.环境承载力下降 B.造成风光资源短缺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改善地区人居环境
【答案】7.B
8.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风光基地锁定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原因: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内技术可开发量超10亿千瓦,将为清洁能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这一区域进行建设,不仅将大大降低项目土地成本,广阔的建设面积也将给予风光基地更多发展可能。
7.根据材料可知,风光基地指的是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因此选址需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情况,我国的沙漠、戈壁、荒漠集中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能资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资源丰富,且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②③正确。我国对于新能源产业具有扶持政策,但国家政策与选址基地关系不大,①错误。我国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当地市场并不广阔,能源消费市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④错误。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8.风光基地属于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合理开发不会使环境承载力下降,A选项错误。风光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不会造成资源短缺,B选项错误。建设基地使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选项错误。风光基地建设可以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西部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可以改善西部地区人居环境,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9.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地热能 D.风能、地热能
10.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9.A
10.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9.本题考查区域能源。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A项正确。青海省经济欠发达,不适宜核能发展;青海省地热能丰富,但目前开发较少,B、C、D项错误。故答案为:A。
10.本题考查区域能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青海省油气资源丰富,存在能源过剩现象,适宜发展高耗能工业。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D项正确;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加工工业耗能少,不能解决能源过剩问题,A、B、C项错误。故答案为:D。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11.人类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转换示意图。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④水能⑤海水运动⑥地质作用⑦化石 能源
B.④风能⑤地质作用⑥光合作用⑦化石 能源
C.①海水运动②光合作用 ③水能 ④化石 能源
D.①大气运动②海水运动 ③化石 能源④水能
12.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B.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水能、风能、天然气等
C.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等
D.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
【答案】11.A
12.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含水能、风能、生物能、气候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多是指矿产资源。
11.本题考查能源的能量来源。地表径流被人工转换成水电,所以④是水能。海水运动能产生波浪能,⑤是海水运动。生物能在地质作用下转换成化学能,所以⑥是地质作用,⑦是化石能源。太阳辐射形成水平面上高低气压差异,①是大气运动,③是风能。太阳辐射经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生物能,②是光合作用。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自然能源的分类。人类使用的能源可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A正确,不符合题意;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能源,B不正确,符合题意;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石油等,C正确,不符合题意;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必须倍加珍惜,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位于盐城东台沿海的全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滩涂地面光伏电站,其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最下层进行水面养殖,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可谓“一种资源,三种产业”。据此回答问题。
13.该电站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
①土地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淡水资源
④气候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有关该电站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发电量冬季最小 B.太阳能发电量春季最大.
C.水面养殖产量高 D.不利于候鸟迁徙和栖息
【答案】13.D
14.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洲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
13.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类型。滩涂用来建地面光伏电站,滩涂属于土地资源,①正确;“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和太阳能都属于气候资源,④正确。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我国地处东亚季凤区,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A错误;一年中夏季气温最高,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能发电量应是夏季最多,B错误;水面养殖因在最下层,太阳能发电板阻挡了光照,水温较低,且缺乏光照,影响藻类生长,饵料缺乏,故水面养殖产量不高,C错误;滩涂本属于天然湿地,是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因建设发电站,湿地消失,不利于候鸟的迁徙和栖息,D正确。故答案为:D。
15.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自然资源质量差 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这种“资源诅咒”直接表现在现今国际经济发展中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与资源富有、以资源输出促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的有形、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它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来源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与场所。自然资源仅为相对概念,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进步,部分自然条件可转换为自然资源。
二、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天津市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浙江省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中欧班列开通后贸易量大为增加, 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右图为“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
(3)分别写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方式,并评价海运的优劣。
(4)我国共有海岛 11000余个。请从交通和资源的角度,分析海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答案】(1)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2)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3)铁路;水运(海运);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等
(4)交通优势:海岛可以利用廉价的航运,交通便利。
资源优势:海岛及其所属的专属经济区,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义乌市是国际商贸之都,以商业活动为主,商贸发达,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义乌市是国际商贸之都,第三产业发达,劳动力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当地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生活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
(2)小商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土地、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题干中设问的是不利区位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设施不足,原材料和零部件不足;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土地成本高,而小商品售价较低,导致经济效益较低。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穿越亚欧大陆,距离远,里程长,运输货物量大,因此交通运输方式是陆路运输的铁路运输;海上丝绸之路经过海洋,交通运输方式是海运(水运)。交通运输的评价可从运量、运速、运价、连续性、灵活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海运的有利条件是运量大、运价低;但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海运速度较慢。
(4)交通条件包括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从交通角度分析,海岛四周临海,海运便利,且海运运价低,即海岛可以利用廉价的航运,交通便利。资源条件包括资源种类、储量、分布范围、质量高低等。从资源角度分析,海岛周围具有广阔的专属经济区,海岛及其所属的专属经济区内,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明显。
【点评】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7.(2023高二下·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答案】(1)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国际市场广阔。该国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资源丰富,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有利于磷酸盐工业的发展。
(2)根据图例分析,甲地位于沙漠气候区,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位于内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甲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开放性试题,先要说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投入的治污资金少。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需要增加治污的成本。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所以赞同在甲地。
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矿产开发和工业生产易导致土地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反对在甲地发展。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