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6 11:39:31

文档简介

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吴忠期末)布哈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海湖流域最大河流。青海湖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前来繁衍生息。为保护鸟类栖息地,成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确定鸟岛为核心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青海湖流域影响显著。布哈河流域地理位置(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布哈河流域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推测短期内该流域(  )
A.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B.鸟岛面积增加
C.湖泊灌溉面积增加 D.昼夜温差减小
3.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中(  )
A.实验区可进行教学参观 B.缓冲区可进行旅游活动
C.核心区基础设施最完善 D.缓冲区允许当地人进出
(2022高二下·东丽期末)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
B.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C.核心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D.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边,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5.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
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 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
C.保护鸟类栖息地 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
(2022高一下·韶关期末)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食物,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2021年10月12日,该区域与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组成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下图示意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1987年相比,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  )
A.明显缩小并不断被道路分割 B.明显扩大并且最终连成一片
C.远离交通线逐渐碎片化分布 D.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
7.导致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
①营造箭竹林②国道、省道等道路修建③采伐天然林④翻越秦岭主脊公路废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为了(  )
A.开发区域动植物资源 B.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利于人们观赏大熊猫 D.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2021高二下·烟台期末)某月,一位地理爱好者前往西双版纳的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他在日志中写道:“区域内中低山与河谷相间分布。连续几天的雷雨后,天刚放晴,走在枝繁叶茂的森林中,倒伏的树木上常可以发现各种类型大型真菌”。下图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当地良好的水热条件 ②山地河谷相间分布,植被垂直差异显著
③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倒木多 ④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真菌生长繁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纳板河流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当地居民搬迁出来,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的自然保护区,有关该保护区设计理念的生态意义是(  )
①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③有利于居民就近采摘野生菌类,增加收入
④不搬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21高二下·延庆期末)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保护区内分成2个核心保护区、2个缓冲带、1个实验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保护区保护对象属于(  )
A.森林生态系统 B.濒危野生动物
C.濒危野生植物 D.地质遗迹
12.保护区功能区中(  )
A.核心区保护最好,严格禁止进入
B.缓冲带主要用于旅游和探险
C.实验区设施完善,利于科学研究
D.实验区中珍稀动植物最集中
13.保护区建立,可以(  )
A.增加当地人就业机会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增加保护区物种数量 D.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021高二下·辽宁期末)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象至少约需10~12 km2的采食范围。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2020年3月开始该保护区的16头野象更是改变了原有的迁徙方向,开启了“一路向北"的迁移之路,“逃离"保护区,一年多时间他们已抵达昆明南部,向北迁移了400多公里,体形硕大的亚洲象成群“逛吃”于人们生活区,它们何时、如何返回原保护区引发社会关注。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和本次野象群“一路向北”的迁移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云南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
B.区内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可采取自然恢复方式实施生态修复
C.保护区生态保护效果好,亚洲象种群与数量增加,导致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
D.保护区的村庄集中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从事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工作
15.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增加入工投食②建设生物通道③全部生态移民
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上·东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鹤,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表的极危物种,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全球数量不到5000只,是对栖息地要求较高的鹤类,喜浅水湿地,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为食,对气候环境变化极其敏感。
材料二:我国东北为白鹤迁徙的中继站之一,20世纪末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湖泊面积减少,白鹤几近消失。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湿地的生态功能重视度逐渐提高,采取深挖湖床、硬化湖岸、周边草坪绿化等措施,周边生态环境得以改观,但并没有引来白鹤等候鸟。之后,该地政府接受生态专家的建议,对湖泊工程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造措施,候鸟数量恢复到20世纪的水平。下图为白鹤东部种群迁徙路线示意图。
(1)从气候和水文角度,分析东北地区成为白鹤迁徙中继站的原因。
(2)针对当地政府采取的改造措施失效的局面,推测生态专家可能提出的建议。
17.(2023高二下·福州期末)材料一: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江西省计划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材料二:2022年我国粮食消费中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48%,结构性矛盾突出。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但高产田仅占20%左右。近年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利用天然草场和秋冬闲田,通过种植固氮豆科牧草与水稻轮作的方式(“稻一草”“稻一稻一草”),发展草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草”,保障粮食安全。
材料三:如图为江西省鄱阳湖示意图。
(1)简述在鄱阳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从水资源安全角度简述鄱阳湖建水闸的作用。
(3)说明江西省发展“藏粮于草”的经济效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①雨水补给:如季风气候河流汛期在夏秋季节;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冬季。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东北地区的春汛。(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进入河流)
③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如西北地区,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④湖泊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
1.布哈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降水集中于夏季,加之夏季冰雪融水补给量大,使得夏季该流域的径流量最大,故答案为:B。
2.A.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短期内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多,入湖水量增大,青海湖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泊水量越大,自净能力越强,短期内,该流域湖泊自净能力增强,A错误。
B.湖泊水位上升,鸟岛周围低地被淹没,面积减小,B错误。
C.青海湖为咸水湖,不适合灌溉,C错误。
D.湖泊面积增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增强,气温日较差减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3.A.实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A正确。
BD.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BD错误。
C.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基础设施不完善,C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4.C
5.C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 崇明东滩保护区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其中自然保护区在堤外滩涂的面积共265平方公里,包括吴淞标高零米线以上的滩涂为120平方公里,吴淞标高零米线以外宽度3000米内的水域145平方公里。堤内以人工湿地为主的面积为61平方公里。
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东线中部,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在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东滩滩涂辽阔,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167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5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有12种。另外,根据1996年春季调查统计到的涉禽数量上分析,有8种超过或到达世界种群1%;3种达到或超过停歇地大于0.25%标准。1999年崇明东滩正式加入东亚-澳大利亚涉禽迁徙保护网络,2002年1月,湿地国际秘书处正式接纳崇明东滩为国际重要湿地。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游客可进入实验区,故A选项错误;核心区严禁游客进入,故B选项错误;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当保护鸟类栖息地,故C选项正确;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需重点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会破坏生态环境,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D
7.C
8.D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系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人为地划定一个区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那里的生态系统加以严格的保护。世界各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往往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然保护事业、教科文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在于:(1)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积极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加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的保护。(2)有助于加强生物物种的研究和利用物种资源。(3)可以深刻地了解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这种关系反映在食物链的组成上,构成一个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人类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才可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是设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目的之一。(4)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量的物种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这就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普及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实习的天然课堂。(5)可以作为旅游的基地。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天然生态系统和大量野生动植物,或保存了完整的地质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某些风景秀丽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所以,自然保护区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胜地。(6)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由图中注记可知,1999年秦岭隧道通车,原有国道废弃,所以与1987年相比,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更靠近国道,故A错误;由图可知1976年连成一片,2000年并没有完全连成一片,故B错误;由图可明显看出与1987年相比,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更靠近国道,故C错误;由图可明显看出大熊猫栖息地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故D正确。故答案选D。
7.由图中注记可知,1999年秦岭隧道通车,原有国道废弃,故④正确②错误;由材料中的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可知③错误①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8.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扩大大熊猫的栖息地,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故D正确AC错误;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故B错误。故答案选D。
【答案】9.A
10.C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原因是当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山地河谷相间分布,植被垂直差异显著,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倒木多。
9.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原因是当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良好的水热条件,①符合;山地河谷相间分布,植被垂直差异显著,②符合;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倒木多,③符合;真菌长在树干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与真菌生长繁殖关系不大,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该保护区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不是单纯的生物圈保护,所以其生态意义既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利用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民生活环境,①②符合;居民就近采摘野生菌类,不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③不符合;不搬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是该保护区设计理念的生态意义,④不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A
13.D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11.由题目材料可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体现了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故选A。
12.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A正确。缓冲带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B错误。实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实验区内 ,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C错误。核心区珍稀动植物最集中,D错误。故选A。
13.保护区建立对增加就业机会作用不大,A错误。保护区的经济价值较低,生态价值较高,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B错误、D正确。保护区利于保护珍稀动植物,不是增加保护区物种数量,C错误。故选D。
【答案】14.D
15.A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迁地保护目的只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3.建立基因库: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14.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A正确;区内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可采取自然恢复方式实施生态修复,B正确;保护区生态保护效果好,亚洲象种群与数量增加,导致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C正确;保护区的村庄集中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区工作人员从事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工作,D错误;题目要求不正确的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为了减少人象冲突,可以采取适当增加入工投食,减小野象的采食范围;在野象迁徙路线上建立生物通道,减少高速公路对野象迁徙的影响;对于农作物受到损失的农民,由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偿等措施,①②④符合;全部生态移民不现实,③不符合;建立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就在于保护该地区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因此不应建动物园圈养野象,⑤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6.【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可为白鹤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2)保护湿地,为白鹤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监测白鹤迁徙数量,在白鹤停歇地适当投放食物;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监管打击猎杀白鹤的违法行为。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 东北地区成为白鹤迁徙中继站的原因,需要从气候、水文方面东北地区适宜白鹤栖息。根据材料可知,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较高的鹤类,喜浅水湿地,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为食;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可为白鹤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使当地成为白鹤迁徙的中继站。
(2)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从保护湿地环境及保护濒危生物方面采取措施。在湿地地区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鹤栖息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被破坏,为白鹤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依法加强管理,减少人类在白鹤栖息地区的活动,如捕鱼、围垦等,尤其打击猎杀白鹤的违法行为;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继续做好对白鹤迁徙的动态监测,可在白鹤栖息地提供适当的食物,以保证白鹤的觅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保护白鹤的意识,以实现当地居民与白鹤能够和谐共生。
【点评】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
影响因素 植物形态或分布 指示作用
热量 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不同温度带
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 不同海拔
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 水湿环境
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等 干旱环境
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
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
17.【答案】(1)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保障鄱阳湖的湖区在枯水期用水;作为下游区域缺水时的应急水源;提升鄱阳湖在枯水期的自净能力;减轻洪水期对下游带来的洪水威胁。
(3)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替代部分饲料用粮,减少粮食消耗。
【知识点】生态安全概念、含义与特征;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 材料指出 “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说明该自然保护区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珍稀物种提高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 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自然环境维持稳定等。
(2) 材料提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说明建水闸可以保障鄱阳湖的湖区在枯水期用水 ,并能作为下游区域缺水时的应急水源;可增加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增加水环境承载力,提高鄱阳湖在枯水期的自净能力;汛期闸门全开,减轻洪水期对下游带来的洪水威胁。
(3)藏粮于草发展草地农业,可以替代部分饲料用粮,减少粮食消耗;藏粮于草可以改善农田的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 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 藏粮于草能够增加植被总量,减少土壤暴露,抵抗雨洪冲刷,提高土地的质量 。
【点评】 藏粮于草可以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 / 12.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吴忠期末)布哈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海湖流域最大河流。青海湖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前来繁衍生息。为保护鸟类栖息地,成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确定鸟岛为核心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青海湖流域影响显著。布哈河流域地理位置(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布哈河流域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推测短期内该流域(  )
A.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B.鸟岛面积增加
C.湖泊灌溉面积增加 D.昼夜温差减小
3.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中(  )
A.实验区可进行教学参观 B.缓冲区可进行旅游活动
C.核心区基础设施最完善 D.缓冲区允许当地人进出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①雨水补给:如季风气候河流汛期在夏秋季节;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冬季。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东北地区的春汛。(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进入河流)
③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如西北地区,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
④湖泊水和地下水: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
1.布哈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降水集中于夏季,加之夏季冰雪融水补给量大,使得夏季该流域的径流量最大,故答案为:B。
2.A.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短期内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多,入湖水量增大,青海湖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泊水量越大,自净能力越强,短期内,该流域湖泊自净能力增强,A错误。
B.湖泊水位上升,鸟岛周围低地被淹没,面积减小,B错误。
C.青海湖为咸水湖,不适合灌溉,C错误。
D.湖泊面积增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增强,气温日较差减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3.A.实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A正确。
BD.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BD错误。
C.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基础设施不完善,C错误。
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东丽期末)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
B.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C.核心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D.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边,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5.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
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 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
C.保护鸟类栖息地 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
【答案】4.C
5.C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 崇明东滩保护区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属长江口典型的河口湿地。其中自然保护区在堤外滩涂的面积共265平方公里,包括吴淞标高零米线以上的滩涂为120平方公里,吴淞标高零米线以外宽度3000米内的水域145平方公里。堤内以人工湿地为主的面积为61平方公里。
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东线中部,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在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东滩滩涂辽阔,拥有丰富的底栖动物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也是水禽的越冬地。崇明东滩记录的鸟类达312种,迁徙水鸟上百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167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5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有12种。另外,根据1996年春季调查统计到的涉禽数量上分析,有8种超过或到达世界种群1%;3种达到或超过停歇地大于0.25%标准。1999年崇明东滩正式加入东亚-澳大利亚涉禽迁徙保护网络,2002年1月,湿地国际秘书处正式接纳崇明东滩为国际重要湿地。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游客可进入实验区,故A选项错误;核心区严禁游客进入,故B选项错误;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当保护鸟类栖息地,故C选项正确;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需重点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会破坏生态环境,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韶关期末)大熊猫生活在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食物,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山区是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有许多林场在该区域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2021年10月12日,该区域与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组成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下图示意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1987年相比,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  )
A.明显缩小并不断被道路分割 B.明显扩大并且最终连成一片
C.远离交通线逐渐碎片化分布 D.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
7.导致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
①营造箭竹林②国道、省道等道路修建③采伐天然林④翻越秦岭主脊公路废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为了(  )
A.开发区域动植物资源 B.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利于人们观赏大熊猫 D.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答案】6.D
7.C
8.D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系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人为地划定一个区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那里的生态系统加以严格的保护。世界各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往往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然保护事业、教科文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在于:(1)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积极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加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的保护。(2)有助于加强生物物种的研究和利用物种资源。(3)可以深刻地了解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这种关系反映在食物链的组成上,构成一个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人类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才可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是设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目的之一。(4)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大量的物种和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这就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普及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实习的天然课堂。(5)可以作为旅游的基地。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天然生态系统和大量野生动植物,或保存了完整的地质剖面,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某些风景秀丽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旅游者向往之地。所以,自然保护区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胜地。(6)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天然植被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由图中注记可知,1999年秦岭隧道通车,原有国道废弃,所以与1987年相比,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更靠近国道,故A错误;由图可知1976年连成一片,2000年并没有完全连成一片,故B错误;由图可明显看出与1987年相比,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更靠近国道,故C错误;由图可明显看出大熊猫栖息地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故D正确。故答案选D。
7.由图中注记可知,1999年秦岭隧道通车,原有国道废弃,故④正确②错误;由材料中的1998年以后,国家明令禁止对天然林的采伐,可知③错误①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8.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扩大大熊猫的栖息地,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故D正确AC错误;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故B错误。故答案选D。
(2021高二下·烟台期末)某月,一位地理爱好者前往西双版纳的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他在日志中写道:“区域内中低山与河谷相间分布。连续几天的雷雨后,天刚放晴,走在枝繁叶茂的森林中,倒伏的树木上常可以发现各种类型大型真菌”。下图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当地良好的水热条件 ②山地河谷相间分布,植被垂直差异显著
③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倒木多 ④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真菌生长繁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纳板河流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当地居民搬迁出来,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的自然保护区,有关该保护区设计理念的生态意义是(  )
①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③有利于居民就近采摘野生菌类,增加收入
④不搬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9.A
10.C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原因是当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山地河谷相间分布,植被垂直差异显著,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倒木多。
9.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型真菌王国”,原因是当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良好的水热条件,①符合;山地河谷相间分布,植被垂直差异显著,②符合;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倒木多,③符合;真菌长在树干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与真菌生长繁殖关系不大,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该保护区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不是单纯的生物圈保护,所以其生态意义既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利用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民生活环境,①②符合;居民就近采摘野生菌类,不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③不符合;不搬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是该保护区设计理念的生态意义,④不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下·延庆期末)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保护区内分成2个核心保护区、2个缓冲带、1个实验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保护区保护对象属于(  )
A.森林生态系统 B.濒危野生动物
C.濒危野生植物 D.地质遗迹
12.保护区功能区中(  )
A.核心区保护最好,严格禁止进入
B.缓冲带主要用于旅游和探险
C.实验区设施完善,利于科学研究
D.实验区中珍稀动植物最集中
13.保护区建立,可以(  )
A.增加当地人就业机会 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增加保护区物种数量 D.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答案】11.A
12.A
13.D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11.由题目材料可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体现了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故选A。
12.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A正确。缓冲带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B错误。实验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实验区内 ,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C错误。核心区珍稀动植物最集中,D错误。故选A。
13.保护区建立对增加就业机会作用不大,A错误。保护区的经济价值较低,生态价值较高,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B错误、D正确。保护区利于保护珍稀动植物,不是增加保护区物种数量,C错误。故选D。
(2021高二下·辽宁期末)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象至少约需10~12 km2的采食范围。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2020年3月开始该保护区的16头野象更是改变了原有的迁徙方向,开启了“一路向北"的迁移之路,“逃离"保护区,一年多时间他们已抵达昆明南部,向北迁移了400多公里,体形硕大的亚洲象成群“逛吃”于人们生活区,它们何时、如何返回原保护区引发社会关注。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和本次野象群“一路向北”的迁移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云南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
B.区内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可采取自然恢复方式实施生态修复
C.保护区生态保护效果好,亚洲象种群与数量增加,导致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
D.保护区的村庄集中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从事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工作
15.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增加入工投食②建设生物通道③全部生态移民
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14.D
15.A
【知识点】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迁地保护目的只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3.建立基因库: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14.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A正确;区内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可采取自然恢复方式实施生态修复,B正确;保护区生态保护效果好,亚洲象种群与数量增加,导致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C正确;保护区的村庄集中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区工作人员从事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工作,D错误;题目要求不正确的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为了减少人象冲突,可以采取适当增加入工投食,减小野象的采食范围;在野象迁徙路线上建立生物通道,减少高速公路对野象迁徙的影响;对于农作物受到损失的农民,由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偿等措施,①②④符合;全部生态移民不现实,③不符合;建立勐养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就在于保护该地区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因此不应建动物园圈养野象,⑤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6.(2023高二上·东莞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鹤,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表的极危物种,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全球数量不到5000只,是对栖息地要求较高的鹤类,喜浅水湿地,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为食,对气候环境变化极其敏感。
材料二:我国东北为白鹤迁徙的中继站之一,20世纪末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湖泊面积减少,白鹤几近消失。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湿地的生态功能重视度逐渐提高,采取深挖湖床、硬化湖岸、周边草坪绿化等措施,周边生态环境得以改观,但并没有引来白鹤等候鸟。之后,该地政府接受生态专家的建议,对湖泊工程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造措施,候鸟数量恢复到20世纪的水平。下图为白鹤东部种群迁徙路线示意图。
(1)从气候和水文角度,分析东北地区成为白鹤迁徙中继站的原因。
(2)针对当地政府采取的改造措施失效的局面,推测生态专家可能提出的建议。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可为白鹤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2)保护湿地,为白鹤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监测白鹤迁徙数量,在白鹤停歇地适当投放食物;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监管打击猎杀白鹤的违法行为。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 东北地区成为白鹤迁徙中继站的原因,需要从气候、水文方面东北地区适宜白鹤栖息。根据材料可知,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较高的鹤类,喜浅水湿地,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为食;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河湖众多,湿地广布,可为白鹤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使当地成为白鹤迁徙的中继站。
(2)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从保护湿地环境及保护濒危生物方面采取措施。在湿地地区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鹤栖息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被破坏,为白鹤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依法加强管理,减少人类在白鹤栖息地区的活动,如捕鱼、围垦等,尤其打击猎杀白鹤的违法行为;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继续做好对白鹤迁徙的动态监测,可在白鹤栖息地提供适当的食物,以保证白鹤的觅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保护白鹤的意识,以实现当地居民与白鹤能够和谐共生。
【点评】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
影响因素 植物形态或分布 指示作用
热量 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不同温度带
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 不同海拔
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 水湿环境
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等 干旱环境
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
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
17.(2023高二下·福州期末)材料一: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江西省计划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材料二:2022年我国粮食消费中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48%,结构性矛盾突出。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但高产田仅占20%左右。近年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利用天然草场和秋冬闲田,通过种植固氮豆科牧草与水稻轮作的方式(“稻一草”“稻一稻一草”),发展草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草”,保障粮食安全。
材料三:如图为江西省鄱阳湖示意图。
(1)简述在鄱阳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从水资源安全角度简述鄱阳湖建水闸的作用。
(3)说明江西省发展“藏粮于草”的经济效益。
【答案】(1)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保障鄱阳湖的湖区在枯水期用水;作为下游区域缺水时的应急水源;提升鄱阳湖在枯水期的自净能力;减轻洪水期对下游带来的洪水威胁。
(3)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替代部分饲料用粮,减少粮食消耗。
【知识点】生态安全概念、含义与特征;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 材料指出 “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说明该自然保护区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珍稀物种提高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 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自然环境维持稳定等。
(2) 材料提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说明建水闸可以保障鄱阳湖的湖区在枯水期用水 ,并能作为下游区域缺水时的应急水源;可增加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增加水环境承载力,提高鄱阳湖在枯水期的自净能力;汛期闸门全开,减轻洪水期对下游带来的洪水威胁。
(3)藏粮于草发展草地农业,可以替代部分饲料用粮,减少粮食消耗;藏粮于草可以改善农田的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 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 藏粮于草能够增加植被总量,减少土壤暴露,抵抗雨洪冲刷,提高土地的质量 。
【点评】 藏粮于草可以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 / 1